CN200910119200.8
2009.03.09
CN101564388A
2009.10.28
授权
有权
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61K 31/192收件人:魏峰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1/19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环京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09号健翔园海科创业大厦5301室变更后权利人:152000 黑龙江省绥化经济开发区登记生效日:201501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192申请日:20090309|||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1/19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环京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吉庆里小区11号楼9单元201室变更后权利人: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09号健翔园海科创业大厦5301室登记生效日:20110216|||公开
A61K31/192; A61K31/343; A61P9/10; A61P1/16; A61P25/28; A61P35/00; A61K36/53(2006.01)N
A61K31/192
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魏 峰
100020北京市朝阳区吉庆里小区11号楼9单元201室
2008.4.21 CN 200810093678.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80%,该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脂肪肝、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
1、 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重量比为1∶10~1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优选重量比为1∶2~2∶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优选重量比为1∶1.5~1.5∶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优选重量比为1∶1.2~1.2∶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优选重量比为1∶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素和丹酚酸B还可以以盐的形式存在。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优选为钠盐和镁盐。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80%。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0%。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8%。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脂肪肝、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可制成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注射剂包括水针剂、粉针剂和输液剂,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软胶囊、滴丸、颗粒剂、口服液、胶丸,水丸。外用制剂包括透皮吸收制剂。也可制成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 背景技术 丹参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丹参素和丹酚酸B是丹参中的最主要活性成份,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二者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也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由于二者分子结构差异较大,故药理作用的不同是必然的;即使相同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也可能是不同的。将二者组合在一起,能起到互相弥补,取长补短的作用,使药效更好。 丹参素的化学结构 丹酚酸B的化学结构 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理活性或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未见报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并提供药理实验证明了该药物组合物的药理活性;药理实验表明,丹参素和丹酚酸B组合物的药理活性好于丹参素的药理活性和丹酚酸B的药理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丹酚酸B的药理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已经成为美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保健品之一,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作为处方药来治疗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AD(早老性痴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均田教授对丹酚酸B和EGb761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无论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各种原因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以及抗细胞凋亡等等,丹酚酸B的有效剂量为0.007~0.7ug/ml,而EGb761为50~100ug/ml,相差100~1000倍,在MCAO模型二者均显示抗脑缺血作用,丹酚酸B的有效剂量比EGb761低十几倍之多。丹酚酸B对β-AP神经毒性(AD的主要病因)的抑制作用强于EGb761,也强于褪黑素。丹酚酸B具有如此好的活性可能源于两点:强抗氧化活性和钙拮抗作用。丹酚酸B的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E、甘露醇和EGb761的100倍。细胞内钙浓度过高和自由基生成过多是神经元损伤、死亡的关键因素;丹酚酸B是一个强抗氧化剂,并且能消除细胞内钙超载,将其开发成治疗老年痴呆药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可以认为丹酚酸B是继青蒿素、人参之后的又一个有国际影响的中药[中国药理通讯,2006;23(4):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会大会报告。药学学报,2006;41(8):706~711。医药导报,2007;26(2):107~110]。 一、保护脑血管 (1)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IDLPO)在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丹酚酸B对大鼠脑匀浆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有影响,能抑制大鼠脑匀浆丙二醛的生成,呈量效关系,提示作用机理与铁鳌合有关(中华老年学杂志,1997年6月第17卷)。(2)谷氨酸(Glu)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0]可以引起神经元NO的释放增加,导致神经元的损伤,产生神经毒性,丹酚酸B能显著增加神经细胞损伤时的细胞活力,减少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减少NO的释放,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有望治疗老年痴呆[药学学报,2000,35(12):881~885]。(3)线粒体是供应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能量障碍主要与线粒体的功能损伤有关。丹酚酸B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赛面积。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脑线粒体内SOD活性下降和GSH含量下降,同时降低线粒体损伤,发挥保护脑功能的作用(中国药理通讯,2003年第二十卷第一期)。(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升高,丹酚酸B可显著抑制VEGF的血管通透作用,提示其对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年2月第18卷第1期)。 二、保护肝脏 (1)丹酚酸B可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的胶原生成,可抑制体外培养HSC(肝星状细胞)的增生,这种抑制作用与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提示丹酚酸B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年12月第4卷第4期;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3):317~319]。(2)丹酚酸B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理在于抑制了活化贮脂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贮脂细胞生成细胞外基质而减少了胶原纤维在肝内的沉积及干扰了狄氏间隙基底膜的形成而减轻了肝窦毛细胞血管化(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年6月第4卷第2期)。(3)丹酚酸B对于肝粘附性细胞,有促进其PGI2生成的作用,而对于肝粘附性细胞匀浆液中的环加氧酶则呈抑制作用,可能与丹酚酸B作为色氨酸样辅助因子的作用有关。PGI2对肝血窦的微循环状态有调节作用,而环加氧酶的抑制与抗炎症作用有关,可部分说明丹酚酸B抗肝损伤的机制(中国中药杂志,1994年第19卷第2期)。(4)四氯化碳体外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显著降低,培养液中ALT活性显著增高,丹酚酸B能有效地阻抑细胞的这种病理变化(中国中药杂志,1997年第22卷第5期)。(5)在人身上试验表明,丹酚酸B可有效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组织学逆转率达36.67%),对血清HA含量的改善,4项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综合下降及B超积分变化优于IFN-r。丹酚酸B和IFN-r均可改善慢乙肝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未发现丹酚酸B的临床不良反应(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2卷第2期)。(6)丹酚酸B抗大鼠D一半乳糖胺肝损伤,可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减轻肝细胞坏死。提高肝非实质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6-酮基-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前列腺素D2(PGD2)及前列腺素总的生成量。表明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抗肝损伤的主要成分,其提高肝非实质细胞前列腺素(PGs)总的生成量可能是其抗肝损伤的机制之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年第13卷第6期)。 三、保护心血管 1、动脉粥样硬化 (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丹酚酸B对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丹酚酸B对AS有治疗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3,17(1):19~23]。(2)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在AS斑块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在体外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模型中发现,丹酚酸B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泡沫细胞VEGF的表达,为丹酚酸B临床应用于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进一步依据[药学学报,2002,37(2):86~89]。(3)丹酚酸B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损伤的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有关[天津中医,2002;19(6):38~39]。 2、心肌缺血再灌注 (1)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可产生严重损伤,诱发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进而导致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而这种过氧化作用是导致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丹酚酸B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第38卷第8期;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6卷第1期)。(2)也有实验表明,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氧自由基增多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丹酚酸B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Ca2+超载,是其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是心脏缺血缺氧时首先和最易损伤的部位,因此,CMEC的保护作用研究在防治心肌缺血性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丹酚酸B预处理可激活CMEC内源性延迟保护机制,发挥了拮抗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效应[天津中医,2002;19(1):41~42]。(4)丹酚酸B能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丹酚酸B提高一氧化氮合成的这种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关[Acta Pharmacol Sin 2002;23(10):930~936]。 3、心肌梗死 (1)丹酚酸B对犬心肌梗死有治疗作用(中成药,2004年第26卷第3期)。(2)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梗死过程中病理形态学有影响,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加速梗死灶的修复,其减少心肌梗死灶的可能机制为提高细胞内SOD的含量,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毒害作用,丹酚酸B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第1期)。 4、血液流变学 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粘度升高,降低血液粘度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丹酚酸B对家兔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聚集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1期)。 丹参素的药理作用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丹参素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Ch)合成的作用。它具有降低血胆固醇(Ch)、保护血管屏障、防止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作用。另外,丹参素还具有抗脂蛋白氧化作用,从而可防止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损伤[中草药,1991;22(1):20~23]。(2)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氧化修饰脂蛋白学说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实验所发现的丹参素具有抑制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为丹参素进一步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14(4):529~531]。(3)丹参素能有效保护机体免受过亚硝酸根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丹参素具有抑制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呈正相关,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19(2):132~134]。 二、保肝作用 (1)丹参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主要机制为丹参素对HSC(肝星状细胞)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5):288~290]。(2)氰化钾致肝细胞损伤与自由基毒性作用密切相关,丹参素具有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故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3):29~32]。(3)丹参素能直接刺激肝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丹参素对D-半乳糖胺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也有保护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16(4):346~348]。(4)内毒素可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丹参素可通过增强SOD活力,减少NO的产生而发挥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30~32]。(5)丹参素具有抗TAA(硫代乙酰胺)肝损伤和刺激损伤后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其保护作用高于市场销售的乳猪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3):153~155]。(6)多种肝病,特别是严重肝病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丹参素通过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从而减轻急性重型肝损伤。丹参素可通过降低内皮素(ET)含量减轻肝脏血管收缩,改善肝脏血液灌注。丹参素可通过抑制iNOS表达减少毒性作用NO产生,而促进eNOS表达诱生的NO发挥了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保护作用,同时又减少ET的产生,调节血管活性物质ET、NO平衡,从而改善受损肝脏微循环[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08~110;(6):507~508]。(7)胰岛素抵抗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肝细胞的糖利用障碍;丹参素可以明显改善脂肪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胰岛素抵抗的现象[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5):1907~1909]。(8)丹参素能明显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鼠的肝细胞功能,增强肝脏对外源性氧自由基的抵抗力。辛伐他汀虽能降低血清及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但肝内脂质含量却明显增加,ALT、AST较不用药组显著升高,肝病理检查发现脂肪变明显加重,说明其虽降血脂作用明显,但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反而增加其脂肪的沉积[江苏医药,2005;31(10):787~789]。 三、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丹参素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分泌TNF-a,IL-1,IL-6及IL-8等4种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还能抑制由内毒素诱导的这4种因子的分泌。虽然丹参素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但所产生的量均显著低于由内毒素诱导所产生的量。因此推断丹参素可能具有两方面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能抗炎,另一方面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6):370~372]。(2)丹参素能显著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PGE2(前列腺素)及TXB2(血栓素),它的抗炎作用可能是抑制钙内流[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年04期]。(3)以往的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本研究表明,丹参素对IL-2及IFN-r的分泌有促进作用,而糖皮质激素氢化考地松同时对IL-2及IFN-r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丹参素的免疫增强作用及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天津中医,1995;12(2):23~24]。 四、对心肌的作用 (1)丹参素具有缩小心机梗死范围和减轻病情的作用[中成药研究,1981;(2):35~37]。(2)丹参素具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5(2):65~69]。(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钙浓度大量增加有关,目前认为“钙超载”是再灌注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细胞内钙超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被认为是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丹参素对细胞内钙超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用优于SOD[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10):877~879]。(4)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防治,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氧自由基假说,得到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的证实。丹参素能明显地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外源性自由基诱导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这与丹参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有关[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71~172]。(5)丹参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发生的脂质过氧化损害有保护作用;采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发现丹参素对外源性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因而推测,丹参素可能作为一种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保护心肌线粒体免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害[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0;6(6):420~423]。(6)丹参素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从而防治心室肥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6):494~495]。 五、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 (1)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血浆乳酸含量的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7;14(1):25~29]。(2)丹参素具有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0;10(3):208~211]。(3)丹参素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及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5):297~299]。(4)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6):682~685]。 六、对血管的作用 (1)丹参素能显著舒张猪离体冠状动脉[药学学报,1982;17(3):226~228]。(2)丹参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合成与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血管物质的能力[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9):532~565]。(3)丹参素具有扩张动脉的作用,并且可抑制血小板释放收缩物质;丹参素有拮抗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作用,表明丹参素可能为肺心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危重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3):163~165]。(4)肢体移植及血管吻合等手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很多离体再灌注的组织中,可观察到有大量超氧自由基形成。丹参素能减少缺血再灌注血管H2O2的量,对氧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8;25(2):115~117]。 七、对血细胞的作用 (1)丹参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而且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剂量的丹参素作用下,血小板膜流动性明显增加,表明丹参素治疗冠心病有效,可能与纠正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的分子缺陷、增加血小板膜的流动性有关[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4):31~34]。(2)丹参素可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其作用途径是提高红细胞的负电荷、使彼此不易积聚,激活纤溶酶系统,增加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1;29(3):237~239]。(3)丹参素具有钙拮抗作用,通过抑制红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通道,抑制红细胞的钙内流,使细胞内钙水平降低。[长治医学院学报,1997;11(2):106~107]。(4)丹参素能明显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时间,降低“血瘀”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机体血液流变性。丹参素能明显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中成药,2003;25(8):637~639]。 八、保护脑血管 (1)丹参素能改善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脑缺血区梗死面积[中草药,2005;36(7):1041~1043]。(2)丹参素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脑缺血性损伤时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29~332]。(3)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存在着神经细胞凋亡,细胞内Ca2+超载是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被认为是凋亡的始动因素。丹参素能抑制细胞内Ca2+升高,可减轻细胞损伤的程度,对缺血性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中草药,2004;35(8):921~924]。 发明内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10~10∶1,优选重量比为1∶2~2∶1,1∶1.5~1.5∶1,1∶1.2~1.2∶1,1∶1。 2、该药物组合物中,丹参素和丹酚酸B还可以以盐的形式存在,优选为钠盐和镁盐。 3、该药物组合物中,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80%;优选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0%;进一步优选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8%。 4、该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脂肪肝、老年痴呆症、癌症等。 5、该药物组合物可制成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注射剂包括水针剂、粉针剂和输液剂;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软胶囊、滴丸、颗粒剂、口服液、胶丸、水丸;外用制剂包括透皮吸收制剂;也可制成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6、本发明所述的丹参素和丹酚酸B及其盐可以用任何一种方法制备,对制备方法没有任何限制。 7、本发明进行了药理试验,证明了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医药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丹参素钠的制备:按专利方法制备,丹参素钠纯度大于或等于98%。 专利申请号:200710166154.8 专利名称:丹参素钠纯品的制备方法 丹参(个子货)3kg,加水煮3次,第一次加水7倍量,煮8小时,后二次各加水5倍量,各煮4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5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8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4倍量的水,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AB-8,80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上聚酰胺柱(60-100目,25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洗脱液至适量,拌硅胶1000g(100-200目),至烘箱中烘干(65℃)。硅胶装柱,用乙酸乙酯∶甲酸(50∶0.1)洗硅胶柱,收集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膏。取干膏,加甲醇溶解,用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值至弱碱性,放置,析晶,得丹参素钠结晶(丹参素钠含量为98.85%)。 实施例二 丹酚酸B的制备:按专利方法制备,丹酚酸B纯度大于或等于98%。 专利申请号:200710166155.2 专利名称:丹酚酸B纯品的制备方法 丹参个子货3kg,加盐酸水溶液(PH值小于1.5)20倍量,浸渍20次,每次10小时,过滤,滤液上聚酰胺(60-100目,1kg)柱,上完各次酸水浸渍液后,用2-3%乙醇水溶液洗聚酰胺柱除杂质,然后用水洗色谱柱,将醇洗净后,用0.03%碳酸氢钠水溶液洗色谱柱,收集洗脱液,用盐酸调洗脱液使PH值小于2,上大孔吸附树脂(AB-8,2kg)柱,上完大孔吸附树脂柱后,用10%乙醇水溶液洗树脂柱除杂质,再用95%乙醇洗树脂柱,收集95%乙醇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粉A。取干粉A,加丙酮15倍量溶解,过滤,回收滤液至干,得干粉B;取干粉B,加乙酸乙酯15倍量溶解,过滤,回收滤液至干,得干粉C。取干粉C,加50%甲醇水溶液适量溶解,上SephadexLH-20柱,用50%甲醇水溶液洗色谱柱,根据TLC合并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粉D(丹酚酸B含量为99.35%)。 实施例三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40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每支含丹参素40mg,丹酚酸B 40mg的冻干粉针。 实施例四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80g,丹酚酸B 8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五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13g,丹酚酸B 65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每支含丹参素13mg,丹酚酸B 65mg的冻干粉针。 实施例六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65g,丹酚酸B 13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每支含丹参素65mg,丹酚酸B 13mg的冻干粉针。 实施例七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17g,丹酚酸B 68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每支含丹参素17mg,丹酚酸B 68mg的冻干粉针。 实施例八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68g,丹酚酸B 17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每支含丹参素68mg,丹酚酸B 17mg的冻干粉针。 实施例九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12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20g,丹酚酸B 4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一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6g,丹酚酸B 11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二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5g,丹酚酸B 46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三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80g,丹酚酸B 88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四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88g,丹酚酸B 8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五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70g,丹酚酸B 91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六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91g,丹酚酸B 7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七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65g,丹酚酸B 91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八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91g,丹酚酸B 6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十九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60g,丹酚酸B 96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96g,丹酚酸B 6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一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60g,丹酚酸B 102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二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02g,丹酚酸B 6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三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55g,丹酚酸B 99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四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99g,丹酚酸B 5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五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60g,丹酚酸B 114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六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4g,丹酚酸B 6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七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50g,丹酚酸B 10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八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05g,丹酚酸B 5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二十九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50g,丹酚酸B 11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0g,丹酚酸B 5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一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50g,丹酚酸B 11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二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5g,丹酚酸B 5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三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5g,丹酚酸B 108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四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08g,丹酚酸B 4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五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5g,丹酚酸B 117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六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7g,丹酚酸B 4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七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108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八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08g,丹酚酸B 4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三十九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112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四十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2g,丹酚酸B 4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四十一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116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四十二 制备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16g,丹酚酸B 4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四十三 丹参素钠的制备: 丹参3kg,加水煮3次,第一次加水7倍量,煮8小时,后二次各加水5倍量,各煮4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5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8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4倍量的水,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AB-8,80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上聚酰胺柱(60-100目,25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洗脱液至适量,拌硅胶1000g(100-200目),至烘箱中烘干(65℃)。硅胶装柱,用乙酸乙酯∶甲酸(50∶0.1)洗硅胶柱,收集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粉,丹参素钠含量为92.27%。 实施例四十四 丹参素钠的制备: 丹参3kg,加水煮3次,第一次加水7倍量,煮8小时,后二次各加水5倍量,各煮4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5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溶液含醇量为80%,于室温放置12小时后,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至室温,加入4倍量的水,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AB-8,80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上聚酰胺柱(60-100目,250g),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洗脱液至干,得干粉,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 实施例四十五 丹酚酸B的制备: 丹参3kg,加盐酸水溶液(PH值小于1.5)20倍量,浸渍20次,每次10小时,过滤,滤液上聚酰胺(60-100目,1kg)柱,上完各次酸水浸渍液后,用2-3%乙醇水溶液洗聚酰胺柱除杂质,然后用水洗色谱柱,将醇洗净后,用0.03%碳酸氢钠水溶液洗色谱柱,收集洗脱液,用盐酸调洗脱液使PH值小于2,上大孔吸附树脂(AB-8,2kg)柱,上完大孔吸附树脂柱后,用10%乙醇水溶液洗树脂柱除杂质,再用50%乙醇洗树脂柱,收集50%乙醇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粉A。取干粉A,加丙酮15倍量溶解,过滤,回收滤液至干,得干粉B;取干粉B,加乙酸乙酯15倍量溶解,过滤,回收滤液至干,得干粉C,丹酚酸B含量为91.16%。 实施例四十六 丹酚酸B的制备: 丹参3kg,加盐酸水溶液(PH值小于1.5)20倍量,浸渍20次,每次10小时,过滤,滤液上聚酰胺(60-100目,1kg)柱,上完各次酸水浸渍液后,用2-3%乙醇水溶液洗聚酰胺柱除杂质,然后用水洗色谱柱,将醇洗净后,用0.03%碳酸氢钠水溶液洗色谱柱,收集洗脱液,用盐酸调洗脱液使PH值小于2,上大孔吸附树脂(AB-8,2kg)柱,上完大孔吸附树脂柱后,用10%乙醇水溶液洗树脂柱除杂质,再用70%乙醇洗树脂柱,收集70%乙醇洗脱液,回收至干,得干粉A,丹酚酸B含量为82.95%。 实施例四十七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92.27%)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91.16%)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40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冻干粉针。 实施例四十八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92.27%)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91.16%)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80g,丹酚酸B 8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四十九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82.95%)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13g,丹酚酸B 65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冻干粉针。 实施例五十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91.16%)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65g,丹酚酸B 13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冻干粉针。 实施例五十一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92.27%)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82.95%)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17g,丹酚酸B 68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冻干粉针。 实施例五十二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82.95%)为活性成分的冻干粉针 取丹参素68g,丹酚酸B 17g,溶于5000ml注射用水中,加入30g甘露醇,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至4~7之间,超滤,得到无热源的澄清液,冻干,制成冻干粉针。 实施例五十三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82.95%)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0g,丹酚酸B 12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五十四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92.27%)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82.95%)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120g,丹酚酸B 40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实施例五十五 制备以丹参素(丹参素钠含量为81.86%)和丹酚酸B(丹酚酸B含量为91.16%)为活性成分的片剂 取丹参素46g,丹酚酸B 115g,淀粉160g,糊精(粉)20g,混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加入硬脂酸镁6g,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药理试验:药物A是丹参素钠,纯度是98.85%;药物B是丹酚酸B,纯度是99.35%;药物A、B由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例一 药物A、B不同配比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仪器及试剂 Powerlab/8sp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ADInstrument Pty Ltd(澳大利亚)。Krebs-Henseleit液,其组成为(mmol/L):NaCl 118,KCl 4.7,MgSO4·7H2O1.2,CaCl2 2.0,NaHCO3 20,KH2PO4 1.2,Glucose 11.1,PH值7.2-7.4。 1.2受试药物及配制 药物两种,编号为A、B;由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1103。 实验前药物A、B用Krebs-Henseleit液配成A∶B分别为10mg∶10mg/ml、6.66mg∶13.33mg/ml、5mg∶15mg/ml、13.33mg∶6.66mg/ml、15mg∶5mg/ml、20mg∶0mg/ml、0mg∶20mg/ml的药液。 按A∶B分别为2mg∶2mg、1.33mg∶2.66mg、1mg∶3mg、2.66mg∶1.33mg、3mg∶1mg、4mg∶0mg、0mg∶4mg/心脏给药,给药体积为0.2ml。 1.3实验动物 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350g±30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实验方法 2.1分组方法 实验分为药物A组、药物B组和A+B药物组,A+B药物组包括1∶1配比组、1∶2配比组、1∶3配比组、2∶1配比组、3∶1配比组。共设7组,每组14只大鼠。分组方法、药物剂量及给药浓度见表1。 表1实验分组方法 2.2实验操作方法 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心脏,置于4℃ K-H液中,轻轻排出残留血液,将心脏连接到灌流装置并固定,开始灌流,灌流液维持37℃,并通入95%的氧气。待心电平稳后,将灌注压调节在60-70mmHg进行稳压灌流,稳定后记录给药前冠脉流量,经给药孔缓慢注入0.2ml/心脏配制好的药液,给药完毕后立即记录上述各项指标,持续观察6分钟。 2.3检测指标 灌注压力(mmHg);心率(次/分);给药前及给药后即刻、1、2、3、4、5分钟冠脉流量(ml/min)、冠脉流量变化率(%)。 2.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变化率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前后实测值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结果 3.1各组药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的影响 实验前将灌注压调节在60-70mmHg进行稳压灌流,药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心率无显著影响,结果见表2。 表2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离体心脏灌注压力、心率 3.2各组药物对冠脉流量的影响 给药前各组之间冠脉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给药后各组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后即刻、1、2、3、4分钟时,各配比组与单用药物A、B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A+B药1∶1配比组有优于其它组的趋势;结果见表3。 4.结论 在升高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方面,由A、B两个药物组成的5个配比(1∶1、1∶2、1∶3、2∶1、3∶1)组中,以1∶1配比组为优。 试验例二 A与B药物不同配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动物 KM小鼠,雌雄各半,20-22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5-0013。 1.2药品 药物两种,编号为A、B。由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1103。 心得安(10mg/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11015。 1.3试剂 凡士林,天津市石油化学实验厂,批号071019。 钠石灰,上海市纳辉干燥试剂厂,批号20040724。 2.实验方法 2.1A、B药单味给药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小鼠10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设空白对照组,A、B药单味药给药组剂量分为72mg/kg、36mg/kg、18mg/kg、9mg/kg组,阳性对照药心得安50mg/kg组。A、B药组在实验前用0.9%的氯化钠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3.6mg/ml、1.8mg/ml、0.9mg/ml、0.45mg/ml,心得安浓度为2.5mg/ml。按体重0.2ml/10g腹腔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于末次给药后0.5h,取各组体重相近小鼠各一只,作为同批检测动物。将小鼠迅速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250ml广口磨口瓶内,每瓶一只(密封),立即秒表计时,记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时间。以最后一次张口喘气为死亡时间,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计算存活时间延长百分率[1]。 2.2A、B药不同配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14组,每组10只。分别设空白对照组、A+B给药组、阳性对照药心得安50mg/kg组。给药组剂量设置:A、B药按3个配比给药,每个配比各设四个剂量组,1∶1配比,给药剂量为72(36+36)mg/kg、36(18+18)mg/kg、18(9+9)mg/kg、9(4.5+4.5)mg/kg。1∶2配比,给药剂量为72(24+48)mg/kg、36(12+24)mg/kg、18(6+12)mg/kg、9(3+6)mg/kg。2∶1配比,给药剂量为72(48+24)mg/kg、36(24+12)mg/kg、18(12+6)mg/kg、9(6+3)mg/kg组。A、B药在实验前用0.9%的氯化钠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溶液,三个配比给药浓度分别为3.6mg/ml、1.8mg/ml、0.9mg/ml、0.45mg/ml,心得安浓度为2.5mg/ml。按体重0.2ml/10g腹腔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检测方法同上)。 2.3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 3.实验结果 3.1A、B药单味给药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A、B药单味腹腔给药7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作用(P>0.05)。结果见表1。 表1A.B药单味给药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3.2A、B药不同配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A+B药物腹腔给药7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配比,其中72(36+36)mg/kg、36(18+18)mg/kg组均不同程度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1.4%、30.9%(P<0.05-0.01)。2∶1配比,其中72(48+24)mg/kg、9(6+3)mg/kg组,延长率分别为24.4%、16.3%(P<0.05)。心得安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延长率为71.4%(P<0.01)。结果见表2。 表2A、B药不同配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x±s)(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结论 同等剂量的A药和B药单味给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而A、B两种药物按1∶1和2∶1配比给药后,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延长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作用,其中以1∶1配比为优。 参考文献 1.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83-784. 试验例三 A&B药物1∶1配比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A&B药物1∶1配比组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给药7天。结果:A∶B(1∶1比例)药物72mg/kg剂量组能够减轻心肌缺血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B药物1∶1配比在72mg/kg剂量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程度,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1.目的:观察A&B药物1∶1配比组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在离体罐流心脏实验中,得到A&B药物1∶1比例效果显著;在A&B药物对小鼠耐缺氧实验中,得到A&B药物1∶1比例在18mg/kg∶18mg/kg剂量下耐缺氧死亡时间延长(P<0.01)。因此,本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基础上,进行了A&B药物1∶1配比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实验研究。 2.材料与方法 2.1动物 实验动物:成年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50±20)g。饲养于室内通风柜内,恒温(22±2)℃,自然昼夜,自由食水。动物合格证编号SCXK(京)2004-0001。 2.2分组及给药 药物两种,编号为A、B。由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1103。 大鼠按体重分组,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1)正常对照组; 2)假手术组; 3)模型组; 4)受试药A&B高剂量组A∶B=36mg/kg∶36mg/kg 5)受试药A&B中剂量组A∶B=18mg/kg∶18mg/kg 6)受试药A&B低剂量组A∶B=9mg/kg∶9mg/kg 给药方法:术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术后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h取材。 2.3动物模型制备 动物以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30mg/kg),仰位固定,以标准II导联监测动物心电图;切开气管,插入气管插管,接动物人工呼吸机行人工呼吸(90次/分,呼吸比值1.5∶1);左侧第4~5肋间开胸,破开心包膜,暴露心脏,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穿线(3/8弧带针缝合线,0/3尼龙线),备结扎用;穿线后稳定10分钟,结扎(无ST段及T波改变者淘汰),缝合胸壁,恢复自然呼吸。 2.4主要仪器 16道生理记录仪(MP-150,美国BIOPAC);AE200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2.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6指标检测 大鼠心肌梗塞面积的测定:末次给药后1h取材,摘取心脏,放置-20℃冰箱30min后取出,沿心脏结扎线以下横切6片,置1%红四氮唑(TTC)磷酸缓冲液中染色10-15min(37℃水浴)。肉眼观察,梗死区呈灰白色,未梗死区呈红色。沿坏死组织边缘分离将梗死心肌组织与未梗死心肌组织分别称重,以梗死心肌占整个心脏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梗死范围。 3.结果 A∶B(1∶1比例)药物对大鼠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 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肌缺血明显,模型组大鼠心肌坏死区重量分别占左心室和全心脏重量的18.49%,13.96%,给予A∶B(1∶1比例)药物7天后心肌缺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以A∶B(1∶1比例)药物72mg/kg剂量效果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5。见表1,表2。 表1A∶B(1∶1比例)药物对大鼠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x±s,N=10) 表2A∶B(1∶1比例)药物对大鼠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x±s,N=10) 与模型组比较*P<0.05。 4.小结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A&B药物1∶1配比7天(按着72mg/kg、36mg/kg、18mg/kg剂量)。结果显示:A∶B(1∶1比例)药物72mg/kg剂量组能够减轻心肌缺血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5.结论 A&B药物1∶1配比在72mg/kg剂量能够减轻心肌梗死面积,A∶B(1∶1比例)在72mg/kg剂量有一定的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 试验例四 丹参素和丹酚酸B组合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采用三氯化铁局部贴敷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通过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和脑梗塞范围的测定,探讨受试药对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素和丹酚酸B组合物于术后30分钟静脉注射、术后2小时和23小时腹腔注射可以明显改善造模后6小时和24小时的神经症状,明显缩小模型动物脑血栓形成24小时的脑梗塞范围(P<0.01)。结论:丹参素和丹酚酸B组合物可通过抑制脑血栓形成,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疗效好于丹参素组和丹酚酸B组。 实验目的 观察丹参素和丹酚酸B组合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造成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一、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200-220g,合格证号:SCXK(京)2004-0001,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二、药品与试剂 受试药:A是丹参素,纯度是98.85%;B是丹酚酸B,纯度是99.35%;A+B组中A∶B=1∶1。受试药由北京科士蓝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红四氮唑(TTC),为淡黄色粉末,北京马氏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11102。 三、仪器:XTT实体显微镜,云南光学仪器厂产品;AEG-220型电子分析天平,日本Shimadzu公司产品;307-6台式牙科车,上海齿科医械厂产品;HZQ-C空气浴振荡器,哈尔滨东明医疗仪器厂产品。 实验方法和结果 一、分组及给药 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A组、B组、A+B组。各组动物均于术后30分钟舌下静脉给药,术后2小时和23小时腹腔注射给药二次。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剂量采用0.4ml/100g体重。 二、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制作 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350mg/kg)麻醉,右侧卧位固定,在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中点作一弧形切口,长约1.5cm,夹断颞肌并切除,暴露颞骨,于实体显微镜下,用牙科钻在颧骨与颞鳞骨接合处靠近口侧1mm处作一直径2.5mm的骨窗,清理残渣,暴露大脑中动脉(位于嗅束及大脑下静脉之间),置一小片塑料薄膜保护血管周围组织。将吸有50%氯化铁溶液10μL的小片定量滤纸敷在此段大脑中动脉上,30min后取下滤纸,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组织,逐层缝合,回笼饲养。室温控制在24℃。假手术组除不滴加氯化铁溶液外,其余手术步骤同模型照。 三、神经症状评分标准 对试验动物在术后24h,进行行为检测。评分标准:①提鼠尾观察前肢屈曲情况,如双前肢对称前伸,记为0分;如手术对侧前肢出现肩屈曲、肘屈曲、肩内旋或兼具,记为1分。②将动物置于平面上,分别推双肩向对侧移动,检查阻力。如双侧阻力对等且有力,记为0分;如手术对侧阻力下降,记为1分。③将动物两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肌张力。双侧肌张力对等且有力为0分;手术对侧前肢肌张力下降记为1分。④提鼠尾,动物有不停地向手术对侧旋转者,记为1分。根据以上标准评分,满分为4分,分数越高,动物的行为障碍越严重。 四、脑梗塞范围的测定 动物经行为评分后,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后的剩余部分在4℃以下冠状切成5片,并迅速将脑片置于TTC染液中(每5ml染液中含4%TTC 1.5ml,1M K2HPO4 0.1ml,其余加蒸馏水至刻度),37℃避光温孵30分钟,取出后置于10%甲醛液中避光保存24h。经染色后非缺血区为玫瑰红色,梗塞区为白色。将白色组织仔细挖下称重,以梗塞组织重量占全脑重量及患侧脑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脑梗塞范围。 五、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用x±s表示,统计学检验采用组间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受试药对MCAT大鼠神经症状的影响(x±s) 表2受试药对MCAT大鼠脑梗塞范围的影响(x±s)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小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A+B、A、B于术后30分钟静脉注射、术后2小时和23小时腹腔注射均可以明显改善造模后6小时和24小时的神经症状;且A+B、A、B还可以明显缩小模型动物脑血栓形成24小时的脑梗塞范围(P<0.01,P<0.05,P<0.05)。结论:A+B、A、B均可通过抑制脑血栓形成,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而且A+B组的疗效好于A组和B组。
《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组合物及其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组合物及其用途.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丹参素和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纯度或丹参素盐和丹酚酸B盐的纯度大于或等于80,该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脂肪肝、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