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锌的豆类.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33341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7990.2

申请日:

2007.12.26

公开号:

CN101568253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7/00; A01G1/00; A01G7/06

主分类号:

A01G7/00

申请人:

雪印种苗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英明; 山本正彦; 副岛洋; 篠田英史; 大桥真信; 桂川尚彦

地址:

日本北海道

优先权:

2006.12.27 JP 353227/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蒋 亭;苗 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子实中高浓度含有锌的豆类及其制造法。本发明提供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子实,以及在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豆类的制造法,即,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小豆的现蕾期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权利要求书

1.  小豆以外的豆类成熟子实,其特征在于,含有锌5.5mg/100g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成熟子实,其中,锌含量为5.5~15.0mg/100g。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豆类成熟子实,其中,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luteus)及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4.
  小豆成熟子实,其特征在于,含有锌4.0mg/100g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豆成熟子实,其中,锌含量为4.0~10.0mg/100g。

6.
  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或蚕豆未成熟子实,其特征在于,以鲜重计含有锌2.0mg/100g以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或蚕豆未成熟子实,其中,锌含量以鲜重计为2.0~10.0mg/100g。

8.
  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豆类的现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9.
  在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小豆的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小豆的现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10.
  在未成熟子实中以鲜重计含有锌2.0mg/100g以上的选自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及蚕豆未成熟子实中的豆类的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豆类的现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法,其中,含有锌的液体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12.
  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法,其中,含有锌的液体的散布量为每公顷1000升以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法,其中,含有锌的液体的散布是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2周进行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法,其中,成熟子实中的锌含量为5.5~15.0mg/100g。

15.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造法,其中,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 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 luteus)、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16.
  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制造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小豆以外的豆类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材料,其中,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luteus)、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19.
  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小豆制造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小豆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材料,其中,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21.
  在未成熟子实中以鲜重计含有锌2.0mg/100g以上的选自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及蚕豆未成熟子实中的豆类的制造用材料,其特征在于,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豆类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材料,其中,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说明书

富含锌的豆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子实中高浓度地含有锌、作为食品或食品材料而有用的豆类及其制造法。
背景技术
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铁(Fe)、铜(Cu)、锌(Zn)、锰(Mn)、钴(Co)、钼(Mo)、钒(V)、硒(Se)、铬(Cr)、镍(Ni)、碘(I)、硅(Si)、氟(F)、砷(As)、铅(Pb)等之类的微量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称为必需元素(非专利文献1)。其中,锌(Zn)在人体内作为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多,仅次于铁,已知在羧肽酶、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等重要酶中含有,在体内的代谢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如果锌缺乏,已知会出现发育障碍、性功能低下、皮肤、毛发损伤、味觉异常等而成为问题。进而,成人的锌所需量为每日12~15mg,另一方面,以平均的日本饮食而言每日只能摄取9mg左右的锌,日本人的锌不足被视为问题(非专利文献2)。因此,公共机构采取了如下的对策:在平成14年厚生劳动省将锌追加为营养功能食品成分,在平成16年由文部科学省设定了供给饮食中锌含量的目标值等。
如以上所述,锌(Zn)在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方面是重要的,因此期望通过日常饮食来摄取适当量。然而,富含这些元素的食品比较有限。例如在牡蛎中以13.2mg/100g的高浓度含有锌(Zn),在牛肝中以3.8mg/100g的高浓度含有锌(Zn)(非专利文献3)。但是,在目前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习惯中,一般并不能每天摄取这些食材。与此相对,日本人有日常摄取豆类的饮食习惯。例如,大豆除了煮豆等之外,加上作为加工品的酱油、味噌、豆腐、纳豆等,可以说是几乎每天都不难能够摄取的食材。此外,豇豆、大豆、苜蓿等作为豆芽、芽苗也不难能够摄取。从这点来考虑,若能提高豆类中这些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则是有用的,但是,虽然在有关豆类栽培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对微量金属元素的研究进行了必要最低限度的施肥方法等的研究,对于使其积极地进入可食部中的技术却未能令人满意。
最近,为了提高并非豆类的黑麦子实中的锌含量,开发了通过基因重组而使来源于拟南芥的锌转运蛋白基因过度表达的技术。但是,即使对该基因重组体施肥锌,锌吸收速度也没有提高(非专利文献4)。关于其原因,考虑可能是,即使锌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如果锌存在,则如同其它金属转运蛋白中所见(非专利文献5),由于翻译后调节而锌转运蛋白消失。这样,即使使用目前作为先进技术的基因重组技术,也难以使锌等微量金属元素进入作物的可食部中。
此外,作为以往的施肥技术之一,叶面散布法也已实用化。由于该方法能够使肥料成分进入散布液直接接触的细胞中,因此可以防止或改善叶的要素缺乏症状。但是,未见通过从叶流转入子实中、即在多个细胞间移动而使散布液未直接接触的子实中以高浓度蓄积金属元素含量的技术。尤其是由于锌并非氮、磷、钾、镁等易流转的元素(非专利文献6),因此通过以往的叶面散布方法难以在子实中以高浓度蓄积。
非专利文献1:樱井·田中(编著)1993.生物无机化学.广川书店
非专利文献2富田1998.元気になるミネラル亜鉛パワ一の秘密(精力充沛的矿物质锌能量的秘密).宙出版
非专利文献3:香川(监)2003.《五订食品分析表2003》女子营养大学出版部
非专利文献4:Ramesh等2004.PlantMol.Biol.
非专利文献5:Connoly等2002.Plant Cell
非专利文献6:Marschner1995.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Plants(2nd ed.)Academic Press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提供在豆类的可食部、即子实中高浓度含有锌的豆类及其制造法。
本发明人为了使锌以高浓度进入豆类的子实中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颇意外地发现,通过将含锌液体散布在叶面和荚着生部,与施用在土壤中时相比高浓度地进入子实中,得到子实中的锌浓度是前所未有的高浓度的豆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1)~22)的内容。
1)小豆以外的豆类成熟子实,含有锌5.5mg/100g以上。
2)上述1)的豆类成熟子实,锌含量为5.5~15.0mg/100g。
3)上述1)或2)的豆类成熟子实,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 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 luteus)及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4)小豆成熟子实,含有锌4.0mg/100g以上。
5)上述4)的小豆成熟子实,锌含量为4.0~10.0mg/100g。
6)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或蚕豆未成熟子实,含有锌2.0mg/100g(鲜重)以上。
7)上述6)的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或蚕豆未成熟子实,锌含量为2.0~10.0mg/100g(鲜重)。
8)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豆类的现蕾期(着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9)在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小豆的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小豆的现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10)在未成熟子实中含有锌2.0mg/100g(鲜重)以上的选自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及蚕豆未成熟子实的豆类的制造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豆类的现蕾期开始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11)上述8)~10)中任一项的制造法,含有锌的液体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12)上述8)~11)中任一项的制造法,含有锌的液体的散布量为每公顷1000升以上。
13)上述8)~12)中任一项的制造法,含有锌的液体的散布是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2周进行的。
14)上述8)的制造法,成熟子实中的锌含量为5.5~15.0mg/100g。
15)上述8)或9)的制造法,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 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 luteus)、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16)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制造用材料,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小豆以外的豆类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17)上述16)的材料,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18)上述16)或17)的材料,豆类选自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 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 luteus)、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
19)在成熟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小豆制造用材料,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小豆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20)上述19)的材料,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21)在未成熟子实中含有锌2.0mg/100g(鲜重)以上的选自大豆未成熟子实、菜豆未成熟子实、豌豆未成熟子实及蚕豆未成熟子实中的豆类的制造用材料,是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在豆类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体。
22)上述21)的材料,进一步含有海藻提取物。
本发明的豆类子实含有即使通过以往基因重组技术也无法制得的高浓度的锌,作为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及食品材料而有用。
此外,本发明的豆类的制造法并非土壤施用,而是向叶面等散布,因此不会产生在土壤中大量施肥锌时产生的、妨碍土壤中的铁的吸收移动而发生铁缺乏症状(重金属诱发萎黄病)之类的问题(熊沢·西沢1976.植物的养分吸收.东京大学出版会)。另外,在土壤中大量施用时向河川的流失也在环境保护上成为问题。例如在日本,根据平成15年的环境基本法修订,设定河川、海水中的锌浓度基准为10~30μg/L以下,根据本发明方法,也不会产生该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小豆以外的成熟豆类子实含有锌5.5mg/100g以上。通常成熟豆类子实中的锌浓度为2.3~4.5mg/100g,像本发明这样含有高浓度的锌的成熟豆类子实是未知的。成熟豆类子实中更优选的锌浓度为5.5~15.0mg/100g,特别优选6.0~8.5mg/100g。这里,锌浓度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ICP发光光谱分析法、ICP质量分析法进行测定,该浓度为干燥物100g中的锌含量(mg)。
作为本发明中的成熟豆类,可举出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花生(Arachis hypogaea)、扁豆(Dolichos lablab)、刀豆(Canavalia gladiata)、棉豆(Phaseolus lunatus)、四角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兵豆(Lens esculenta)、鹰嘴豆(Cicerarietinum)、绿豆(Vigna radiata)、野大豆(Glycine soja)、台湾野大豆(Glycine formos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羽扇豆(Lupinusalbus)、蓝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黄羽扇豆(Lupinus luteus)、埃及羽扇豆(Lupinus termis)等,其中优选大豆、菜豆、蚕豆、豌豆,特别优选大豆。这里,大豆包括普通大豆、纳豆用小粒大豆、黑大豆、青大豆、青豆、茶豆、双色豆、食用未成熟子实的毛豆用大豆及达达茶豆(だだちや豆)。
本发明的小豆成熟子实含有锌4.0mg/100g以上。通常,成熟小豆中的锌浓度为2.3mg/100g,像本发明这样含有高浓度的锌的小豆成熟子实是未知的。小豆成熟子实中更优选的锌浓度为4.0~10.0mg/100g,进一步优选4.0~8.5mg/100g。这里,小豆为Vigna angularis。
本发明的大豆未成熟子实(毛豆可食部)、菜豆未成熟子实(扁豆可食部)、豌豆未成熟子实(青豌豆可食部)或蚕豆未成熟子实(蚕豆可食部)含有锌2.0mg/100g(鲜重)以上。以往,含有这样高浓度的锌的豆未成熟子实是未知的。这些未成熟子实中更优选的锌浓度为2.0~10.0mg/100g,进一步优选2.0~8.5mg/100g。
本发明的子实中含有高浓度锌的豆类可以通过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豆类的现蕾期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而制造。以下,制造方法及豆类制造用材料中的豆类也包括小豆或未成熟子实。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为了使豆类的子实高浓度地吸收锌,并非进行土壤散布,而优选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因此,含有0.01~2重量%锌浓度的豆类的叶面或荚着生部位散布用液作为子实中含有锌5.5~15.0mg/100g以上的豆类制造用材料是有用的。
散布时使用的液体(以下,也有时称为叶面散布材料)优选含有锌0.01~2重量%的液体。作为用于制备该液体的锌,只要具有水溶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甲酸锌、乙酸锌、EDTA锌之类的螯合物锌等。其中,从锌向子实的移动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硫酸锌。
作为叶面散布材料中的锌浓度,优选以锌计为0.02~1重量%,特别优选0.1~0.5重量%。
此外,通过使本发明中使用的叶面散布材料中含有海藻提取物,锌向豆类子实的移动率提高。作为海藻优选褐藻类,其中,优选海带目(Laminariales)。更优选翅藻科(Alariaceae)。最优选阿伊努裙带菜(Alariapraelonga)。这些海藻提取物可以保持含有水分的状态,也可以使之干燥,考虑到处理的容易性,优选干燥物。
海藻提取物在叶面散布材料中的含量以干燥物换算优选为0.1~20重量%,更优选1~10重量%,特别优选3~5重量%。
海藻提取物可以例如以下所示地进行制备。成为材料的海藻加入稀硫酸水溶液或稀盐酸水溶液等酸,加热至60℃以上而进行水解。这时,使用的酸的种类优选硫酸,浓度优选0.5~2N。加热的温度从分解速度的速度考虑优选煮沸。得到的水解物通过加入适当的碱而调节pH后,通过离心分离或过滤取除固体成分,得到海藻提取物。要得到优选的叶面散布材料,可以直接向该海藻提取物或稀释液中适当添加锌。
为了提高对叶面或荚着生部的附着性,叶面散布材料中优选添加农业上通常使用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使用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非离子性、阴离子性、阳离子性及两性离子中的任一种。举例来说,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氧化乙烯聚合物、氧化丙烯聚合物、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脂肪酸盐、烷基硫酸酯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磷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季铵盐、氧化烷基胺、卵磷脂、皂苷等。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明胶、酪蛋白、淀粉、琼脂、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等辅助剂。
散布叶面散布材料时,可以与农业上通常使用的叶面散布用肥料混合。这时,作为肥料成分没有特别限制,对于溶解后显碱性的肥料,由于锌会作为盐而发生沉淀,因此不优选。若例示混合时优选的肥料成分,则可举出尿素、磷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磷酸、焦磷酸等。其中,混用尿素有时提高锌的吸收量,因此优选(Mortvedt和Gilkes1993.Zincfertilizer.“Zinc in soils and plant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在栽培本发明的豆类时的土壤中施用的基肥、追肥按照在该地域进行的施肥量、施肥方法即可。当然,对土壤进行锌处理可以进一步使子实中的锌含量稍增加。
栽培本发明的豆类时的栽植密度为在该地域推荐的密度即可,对于垅间距(条间距),优选30cm以上,以使叶面散布材料容易到达荚着生部位。此外,使叶面散布材料中的锌浓度为0.1重量%以上时,出于减轻减收的目的,优选将栽植密度比通常进一步提高1.2~2倍。这时,与增加每株播种数相比,更优选缩窄垅间距(条间距)和/或株间距。
作为叶面散布材料的散布方法,使叶面散布材料分散至荚着生部位是较理想的。通过人工进行散布时,叶面散布材料的喷雾朝向荚着生部位这样的操作是较理想的。此外,使用喷管式喷雾器(boom sprayer)时使散布液量为每公顷1000升以上、优选1000~3000升、更优选1200~2000升是较理想的。这时,喷雾器的加压优选提高设定至2~3MPa。此外,对于可以使用缩小喷孔等、使喷雾的液体的粒径减小之类的装置这一点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使用通过利用静电而促进喷雾液向植物体的附着的所谓静电喷雾机、静电喷嘴口也是较理想的。
对于叶面散布材料的散布时期,可以是从现蕾期至荚黄化的时期,特别优选着荚期~刚要黄化之前的时期。对于叶面散布材料的散布间隔,优选1日1次至2周1次。进一步更优选1周~2周1次进行散布。此外,在作物生长期间中的合计散布次数优选2~7次。
实施例
下面示出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
制造例1
海藻提取物的制备
阿伊努裙带菜(Alaria praelonga)、厚叶翅藻(Alaria crassifol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有肋昆布(Costraia costata)的干燥物分别用剪刀剪碎至5cm见方。向这些剪碎物450g中加入1N硫酸2550mL,一边搅拌2小时一边煮沸。通过将容器放入碎冰内而冷却得到的液体,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机以8000G×60分钟进行离心分离。向得到的上清1.5L中加入水1L进行稀释,加入硫酸锌七水合物2.5kg并使之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调整至pH2.0。其中,以后将以阿伊努裙带菜作为原料的提取物称为加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此外,由于阿伊努裙带菜现有物中的锌含量为2.34mg/kg,因此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中来源于阿伊努裙带菜本身的锌不过0.11mg/kg,基本上可以忽略。
实施例1
在北海道江别市雪印种苗技术研究所内的试验田中栽培毛豆用大豆品种“春之舞”(雪印种苗)。基肥施用氮50kg/ha、磷酸200kg/ha、钾117kg/ha,同时未添加锌的对照区,施用硫酸锌(ZnSO4)以锌含量计为5.7、11.4、22.8、45.8kg/ha的区域,施用氧化锌(ZnO)以锌含量计为20.6,41.2、82.4、164.7kg/ha。栽植密度为60cm×20cm的1株1个体。播种在6月26日进行。栽培中,在作为着荚期的8月22日,对各个处理区中一半的面积以150mL/m2叶面散布在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5%水溶液(以锌浓度计为0.11%)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叶面散布时使用背负动力喷雾器SHR061(共立公司制),以药液充分到达荚着生部的方式进行散布。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毛豆收获时期的9月25日进行,剥开荚,分离其中的子实(食用部),测定鲜重后,在干燥机内在90℃干燥3天。干燥后的子实迅速测定干重,算出干燥率。干燥物用超离心粉碎机MRK-RETSCH(三田村理研工业公司制)粉碎后,秤量0.5g,加入精密分析用硝酸(和光纯药公司制)5mL,用特富龙(注册商标)密闭加压分解容器进行分解。将分解液定容至一定量,将该液体采用ICP发光光谱分析装置SPS4000(Seiko Instruments公司制)测定锌含量。定量值使用干燥率通过进行逆运算而算出单位鲜重的锌含量。
其结果示于表1。在土壤中施用硫酸锌、而未进行叶面散布的区进行比较,子实中锌含量最高的是45.8kg/ha施用区,子实中锌含量为1.91mg/100g,比未施用区高30%。在土壤中施用氧化锌、而未进行叶面散布的区进行比较,子实中锌含量最高的是41.2kg/ha施用区,但子实中锌含量仅为1.69mg/100g(作为硫酸锌的效果比氧化锌高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硫酸锌的水溶性大大高于氧化锌)。但是,在未在土壤中施用锌、而仅进行叶面散布的处理区中,子实中锌含量为2.06mg/100g,比所有的土壤施用区均高。顺便说明,在叶面散布处理中使用的锌量换算为每ha也只有1.65kg,从这一情况也可知叶面散布处理明显有效。此外,在土壤施用锌、并且进行锌叶面散布的所有处理区中,子实中锌含量超过未散布区。该结果也显示,使锌进入子实中时,与土壤施用相比,进行叶面散布更有效。
表1

()内的数值是以无锌土壤施用·无散布区为100而得的比率。
实施例2
在北海道带广市芽室町的田中栽培小豆品种“Erimoshouzu(エリモシヨウズ)”。基肥按照《北海道施肥指南》(北海道农政部编2002,社团法人北海道农业改良普及协会)的施肥基准进行。播种在5月20日进行。栽植密度为66cm×20cm的1株2个体。在作为开花期的8月14日,土壤施用硫酸锌(ZnSO4)以锌含量计为5.5、11、22kg/ha的区,以及以150mL/m2叶面散布在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5、1、2、3、4、5%水溶液(以锌浓度计分别为0.11、0.22、0.44、0.66、0.88、1.1%)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叶面散布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对于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5、1%水溶液(以锌浓度计分别为0.11、0.22%)处理区,在8月29日也进行了同样的散布。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10月5日进行,将植物体风干后,用脱壳机将子实分离。得到的子实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其结果示于表2。在土壤中施用了锌的处理区中,子实中锌含量最高的是22kg/ha施用区,为3.43mg/100g。与此相对,锌叶面散布区的子实中锌含量在所有处理区中都超过该值,可以确认,叶面散布对于使锌进入小豆的子实中是有效的。其中,锌0.22%水溶液2次处理区的子实中锌含量为4.05mg/100g,锌1.1%水溶液处理区的子实中锌含量为4.07mg/100g,明显高。此外,根据《五订食品分析表2003》,牛肝中的平均锌含量为3.8mg/100g,从这一点考虑,通过本实施例的锌叶面散布,得到具有牛肝以上的锌含量的小豆子实。
表2

  锌土壤施用量  (kg/ha)  锌叶面散布  浓度(%)  叶面散布次数  (次)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未处理区对比  (%)  0(未处理区)  0(未处理  区)  0  3.15  100  5.5  0  0  3.32  106  11  0  0  3.15  100  22  0  0  3.43  109  0  0.11  2  3.95  126  0  0.22  2  4.05  129  0  0.44  1  4.04  128  0  0.66  1  3.71  118  0  0.88  1  3.99  127  0  1.1  1  4.07  129

实施例3
在北海道江别市雪印种苗技术研究所内的温室内栽培大豆品种“春之舞”(雪印种苗)。在直径9cm黑聚合物树脂制罐中填充培养土“茁壮俱乐部30(すくすく俱楽部30)”(雪印种苗),每罐播种1粒。追肥在开花期以后至叶黄化的期间,每10天向每罐施用成分氮、磷酸、钾各0.1g。在着荚期以后,每周1次用水性油漆用刷毛将在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5%水溶液(以锌浓度计为0.11%)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涂布在叶身、荚表面、以及双方。该处理每1周进行5次。各处理反复2次。植物体完全枯死后将各处理区的子实采样,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粉碎、锌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示于表3。仅对荚进行了涂布处理区的子实中锌含量比仅对叶身进行了涂布处理区的高。豆类一般叶的表面积比荚的表面积大,本供试品种也同样。尽管如此,由于仅对荚进行了涂布处理区比仅对叶身进行了涂布处理区的子实中锌含量高,因此可以判断向荚表面附着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
表3
  子实中锌含量(mg/100  g)  未处理区对比(%)  未处理区  2.69  100  仅叶身涂布处理区  3.12  116  仅荚涂布处理区  3.21  119  叶身和荚涂布处理区  3.39  126

实施例4
在北海道江别市雪印种苗技术研究所内的温室内栽培大豆品种“春之舞”(雪印种苗)。在直径9cm黑聚合物树脂制罐中填充培养土“茁壮俱乐部30”(雪印种苗),每罐播种1粒。追肥在开花期以后至叶黄化的期间,每10天向每罐施用成分氮、磷酸、钾各0.1g。在开花期以后,以2周1次、1周1次、1周2次的间隔用喷雾器将在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25%、0.5%、1%水溶液(以锌浓度计为0.055%、0.11%、0.22%)水溶液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散布在植物体整体。各处理反复2次。植物体完全枯死后将各处理区的子实采样,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粉碎、锌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示于表4。锌叶面散布浓度相同的组中,散布间隔越短、总散布次数越多则子实中锌含量越高。由此显示,要提高子实中锌含量,多次处理是有效的。
表4
  锌叶面散布  浓度(%)  散布间隔  总散布次数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未处理区对比  (%)  0  -  -  2.24  100  0.055  2周1次  3  2.68  120  0.055  1周1次  5  3.28  146  0.055  1周2次  9  3.39  151  0.11  2周1次  3  3.20  143  0.11  1周1次  5  3.20  143  0.11  1周2次  9  3.57  159  0.22  2周1次  3  3.02  135  0.22  1周1次  5  3.82  171  0.22  1周2次  9  4.99  223

散布3天后散布,其4天后散布,如此反复。
实施例5
在北海道长沼町雪印种苗公司北海道研究农场内的试验田中栽培大豆品种“铃丸(スズマル)”“丰小町(トヨコマチ)”。基肥施用氮24kg/ha、磷酸150kg/ha、钾56kg/ha、镁20kg/ha。栽植密度为60cm×20cm的1株2个体。播种在5月24日进行。栽培中,在作为开花期的7月30日、作为着荚期的8月9日、8月23日,以150mL/m2叶面散布硫酸锌七水合物的0.25%、0.5%、1%水溶液(以锌浓度计为0.055%、0.11%、0.22%)、以及制造例1所示的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的0.5%、1%、2%水溶液(以锌浓度计同样为0.055%、0.11%、0.22%)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叶面散布时使用背负动力喷雾器SHR061(共立公司制),以药液充分到达荚着生部的方式进行散布。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10月3日进行,将植物体风干后,用脱壳机分离子实。得到的子实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其结果示于表5。将单独以硫酸锌进行了处理的样品与添加有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的样品进行比较,通过添加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子实中锌含量增加。此外,根据《五订食品分析表2003》,牛肝中的平均锌含量为3.8mg/100g,从这一点考虑,通过本实施例的锌叶面散布,得到在“铃丸”中具有牛肝的1.8倍以上锌含量、在“丰小町”中具有牛肝的2.1倍以上锌含量的小豆子实。
表5
  品种  锌叶面散布  浓度(%)  阿伊努裙带  菜提取物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由阿伊努裙带  菜提取物添加  所带来的子实  中锌含量增加  量(mg/100g)  铃丸  0  未添加  3.66  -  铃丸  0.055  未添加  5.90  -  铃丸  0.055  添加  6.12  0.22  铃丸  0.11  未添加  6.93  -  铃丸  0.11  添加  7.02  0.09  铃丸  0.22  未添加  6.33  -  铃丸  0.22  添加  6.45  0.12  丰小町  0  未添加  3.67  -  丰小町  0.055  未添加  6.50  -  丰小町  0.055  添加  6.76  0.26  丰小町  0.11  未添加  7.25  -  丰小町  0.11  添加  7.36  0.11  丰小町  0.22  未添加  8.05  -  丰小町  0.22  添加  8.13  0.08

实施例6
在北海道上川郡清水町的田中栽培菜豆品种“大正金时”。基肥按照《北海道施肥指南》(北海道农政部编2002,社团法人北海道农业改良普及协会)的施肥基准进行。播种在5月27日进行。栽植密度为66cm×20cm的1株2个体。在开花期时的7月10日和着荚期时的8月2日叶面散布在制造例1所示的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160倍稀释液(以锌浓度计为0.31%)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800L/ha。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8月26日进行,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结果示于表6。通过本处理,子实中锌含量增加31%。
表6
  品种  锌叶面散布  浓度(%)  散布次数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未处理区对比  (%)  大正金时  0  0  2.62  100  大正金时  0.055  2  3.42  131

实施例7
在北海道上川郡清水町的田中栽培菜豆品种“姬手亡”。基肥按照《北海道施肥指南》(北海道农政部编2002,社团法人北海道农业改良普及协会)的施肥基准进行。播种在5月24日进行。栽植密度为66cm×20cm的1株2个体。在开花期时的7月10日和着荚期时的8月2日叶面散布在制造例1所示的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200倍稀释液(以锌浓度计为0.25%)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1000L/ha。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8月26日进行,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结果示于表7。通过本处理,子实中锌含量增加33%。
表7
  品种  锌叶面散布  浓度(%)  散布次数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未处理区对比  (%)  姬手亡  0  0  2.53  100  姬手亡  0.055  2  3.36  133

实施例8
在北海道网走郡津别町的田中栽培大豆品种“丰小町”。基肥按照《北海道施肥指南》(北海道农政部编2002,社团法人北海道农业改良普及协会)的施肥基准进行。播种在5月21日进行。栽植密度为66cm×20cm的1株2个体。在着荚期时的8月7日、8月13日、8月20日叶面散布在制造例1所示的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167倍稀释液(以锌浓度计为0.3%)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1200L/ha。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10月6日进行,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结果示于表8。通过本处理,子实中锌含量增加2.5倍。此外,根据《五订食品分析表2003》,牛肝中的平均锌含量为3.8mg/100g,从这一点考虑,通过本实施例的锌叶面散布,得到具有牛肝的2.2倍以上锌含量的小豆子实。
表8
  品种  锌叶面散布  浓度(%)  散布次数  子实中锌含量  (mg/100g)  未处理区对比  (%)  丰小町  0  0  3.36  100  丰小町  0.066  3  8.47  252

实施例9
提高栽植密度而抑制减收的结果
在北海道长沼町雪印种苗公司北海道研究农场内的试验田中栽培大豆品种“铃丸”“丰小町”。基肥施用氮24kg/ha、磷酸150kg/ha、钾56kg/ha、镁20kg/ha。栽植密度为60cm×20cm、60cm×15cm、60cm×10cm的1株2个体,分别作为标准区、密植区、2倍密植区(栽植密度分别为166、667个体/ha,222、222个体/ha,333、333个体/ha)。播种在5月24日进行。栽培中,在作为开花期的7月30日、作为着荚期的8月9日、8月23日以150mL/m2叶面散布在制造例1所示的含锌阿伊努裙带菜提取物的0.5%、1%水溶液(以锌浓度计为0.055%、0.11%)中加入了含有聚氧乙烯己烷脂肪酸酯的分散剂Approach BI(花王公司制)0.1%而成的溶液。叶面散布时使用背负动力喷雾器SHR061(共立公司制),以药液充分到达荚着生部的方式进行散布。试验对各处理反复2次。
采样在作为收获期的10月3日通过收割各处理区5m2而进行,将植物体风干后,用脱壳机分离子实。得到的子实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粉碎、锌含量测定。
其结果示于表9。用栽植密度标准区进行比较,通过锌处理,子实中锌含量提高,但另一方面收获量下降。但是可知,在这样的锌处理区,也可以通过提高栽植密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样的单位面积的收获量的下降程度。
表9
  品种  锌叶面散布  浓度(%)  栽植密度  子实中锌  含量  (mg/100g)  收获量  (kg/ha)  未处理区  标准区对比  (%)  铃丸  0  标准区  3.66  2916  100  铃丸  0  密植区  3.67  2857  98  铃丸  0  2倍密植区  3.66  2799  96  铃丸  0.055  标准区  6.12  1951  67  铃丸  0.055  密植区  6.15  2106  72  铃丸  0.055  2倍密植区  6.14  2510  86  铃丸  0.11  标准区  7.20  498  17  铃丸  0.11  密植区  7.18  534  18  铃丸  0.11  2倍密植区  7.21  761  26  丰小町  0  标准区  3.67  2508  100  丰小町  0  密植区  3.67  2482  99  丰小町  0  2倍密植区  3.69  2433  97  丰小町  0.055  标准区  6.76  1541  61  丰小町  0.055  密植区  6.73  1655  66  丰小町  0.055  2倍密植区  6.71  2108  84  丰小町  0.11  标准区  7.36  568  23  丰小町  0.11  密植区  7.31  618  25  丰小町  0.11  2倍密植区  7.43  864  34

富含锌的豆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富含锌的豆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富含锌的豆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含锌的豆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含锌的豆类.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子实中高浓度含有锌的豆类及其制造法。本发明提供含有锌5.5mg/100g以上的小豆以外的豆类子实,以及在子实中含有锌4.0mg/100g以上的豆类的制造法,即,将以锌浓度计含有0.012重量的液体从小豆的现蕾期散布在叶面或荚着生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