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用植物材料制备医学制品领域。 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红白痢疾、牙银肿痛、便秘等常见病症及高热、尿闭、黄疸、昏迷、急慢惊风、心肌梗死等实热急症,迄今,西医疗效尚不满意,且毒付作用大。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研究、寻求一种疗效显著、满意、使用方便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用精心选择的药物和特殊的制备方法,以及最佳配制方法生产出一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立即有效地治疗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红白痢疾、牙银肿痛、便秘等常见病症及高热、尿闭、黄疸、昏迷、急慢惊风、心肌梗死等实热急证。
2.用最短的疗程,达到治愈率高之特效,特别在中医急救方面具有开拓性。解除患者的疾苦,造福于人类。
3.用最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
4.本配方中五味药,其独特的炮制工艺,容易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掌握。
本发明所提出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粉干蒸法,巴豆加工炮制法,郁金生用法,辰砂、白草霜染色法以及上述五味药之间相互组合的比例。
上述五味药中,面粉干蒸法是把不含水份的面粉在一定温度下蒸熟,其蒸熟程度以筷子插入面粉中不粘筷子为宜。
上述中草药巴豆加工炮制法是指先将巴豆去壳,取仁在一定的温度下炒黄,炒黄后的巴豆仁去皮后碾细,碾细后的巴豆粉经搓压去油后入药,去油后的巴豆粉含油量为10%以下。上述中草药郁金生用法是指中草药郁金经碾未成粉入药。
上述辰砂、白草霜染色法是指将中草药“水飞”辰砂入药后,药丸呈红色,将中草药白草霜入药后,药丸呈黑色,红、黑色的形成是辰砂、白草霜本色,不加任何染料。
在经过上述各炮制方法炮制成的原料配制成药时,各味药在总成份中所占的比例在以下范围为宜:面粉55-70%;巴豆6-13%;郁金10-21%;辰砂11-13%;白草霜11-13%。
本发明生产的药是一种丸粒,经云南省卫生厅第00二七号批覆“可准其制售”,注册商标为“万春堂杨林丸”,丸粒分红、黑两种,每丸重0.066克。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由此法制成的万春堂杨林丸具有下述优点:
一.用量小,见效快,疗程短。一般患者按量服用1次杨林丸后便可通腑泻热,改善微循环,症状好转。病情重者可加服次数。其药用量,成人用7-12粒(红、黑各半),儿童每岁1粒(红、黑各半),最大不超过7粒。
二.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在中医急救方面具有开拓性。申请人曾用万春堂杨林丸配合中医组方治疗中毒性肠麻痹、阻塞性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肝昏迷、脑水肿、慢性肾功襄、高热惊厥、中毒性菌痢、心肌梗死等病症,见效快,疗效好。
其付用在于服药后下腹微痛,可泻2-10次后自止,或者泻时食用温热稀粥即可止泻。泻后症消、食增、神爽。
三.万春堂杨林丸对鸡、猪瘟病及其它牲畜疫病,及疗效显著,为民间喜用常备药。
申请人用万春堂杨林丸及中药组分与西医结合治愈病例如下:
病例Ⅰ.李××,男,2岁,86年8月12日诊断为化脓性偏体炎,高热达40℃,四肢冷,面色苍白,出汗少,便秘(1次/日),服用杨林丸二粒(红、黑各一粒),服药后4小时,大便二次,体温下降37℃,偏桃体脓性分泌物未消。此后体温一直未上升,患儿饮食好,精神佳,口服复方S.M.Z三天后白色化脓病消退。
病例Ⅱ.孔××,男,71岁,87年4月5日因高热,腹胀痛,初诊为急性阑尾炎,住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守治疗并观察2日,后确诊为肺炎。出院立为家庭病床治疗。出院后发热不退,腹痛胀无缓解、便秘。服用杨林丸一次(12粒,红、黑各半),服后大便三次,热退,腹胀痛消失,进食好,下床活动,续服几付中药后,病症痊愈。
87年6月5日,患者又出现发热,牙银肿痛,经3天抗生素治疗无效,服万春堂杨林丸9粒,通腑泻火,牙银肿痛即消退。
病例Ⅲ:余××,男,61岁。85年8月9日心前期疼痛二十天,诊断为冠心病,住院西医治疗稍微好转。9月24日突然心前区剧痛,放射到左肩,患者大汗淋漓,心律不齐,血压40/0mmHg,EKG出现心前壁梗死,且发展迅速。9月26日:I,αVL、V1-V3呈QS型,V5-V6地ST段呈弓背向上单向曲线,V2-V5ST段抬高0.5毫伏,V6抬高0.2毫伏,Ⅱ导联ST-T抬高,I,αVL波倒置,舌苔老黄腻,脉涩,显示心肌前壁、侧壁广泛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服用万春堂杨林丸加西药肝素等治疗,次日褐红色大便三次,续服中药,血压为90/60mmHg。抢救5日后,V1-V5,S-T恢复正常。10月7日出汗止,精神佳,能下床活动,病情基本好转,续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54天后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