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止锈水污染装置的喷水织机的织物移动路径的导向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中,在利用喷水织机(Water Jet Loom)织造织物时,尽量缩短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织口到位于卷取织物部分的摩擦辊(FrictionRoller)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可以对高密度织物与双重织物顺畅地进行织造,尤其是,在织造的织物移动而接触的托架和顶端撑条的接触部部分安装由防锈的材质制成光滑的导向杆,使织造中的托架或顶端撑条防锈,能够降低托架和顶端撑条的制作成本,简化表面加工,而且防止锈水污染织物。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一般喷水织机的织物的移动路径如图5所示。即,从经纱轴15输出经纱2,经纱2根据综片(heddle)3的上下运动而开口,开口的经纱2之间由喷射水喂入纬纱,同时筘(Reed)1将喂入的纬纱打纬到织口8′来织造织物8。
上述织造的织物8通过位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8的织口8′下端的布托支座(Fell plate)24和边撑杆(Temple Bar)5,通过边撑杆(Temple Bar)5的织物再经过位于顶端撑条(Top Stay)12上部的脱水管7,由在脱水管7上形成的脱水槽7′对残留的水分进行脱水。
经过脱水管7的织物8通过上部压辊(Press Roller)9和摩擦辊(FrictionRoller)10以及下部压辊11后卷取到织物卷取辊13上。
利用上述织造装置织造密度相对较低的织物8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要织造高密度织物时会发生问题。
简单地说明其理由,当织造织物8时,由纬纱喂入到开口的经纱2之间,喂入的纬纱由投梭运动交织经、纬纱来织造织物8,此时纬纱的密度如果超过基本密度,则筘(reed)1进行超过基本密度部分的前进运动(投梭运动)后,后退时会发生织口8′被推到筘1侧的现象,织物的张力随着变大,喂入纬纱后筘1重新前进时,因筘1的运动,织物8推到后方,即向上部压辊9侧推进,张力会随着推进的距离而变小。
织物的这种摇动现象被称为冲击现象。
如上所述,在投梭运动时,由摩擦辊10卷取松弛状态的织物8的迅速程度决定高密度织物的织造通畅性。
在以往的织造装置中,由于从织口8′到摩擦辊10的距离较长,在投梭运动时,其长度使附加到织物的张力的松弛度和紧张度出现较大差异,因而投梭运动时织物出现较大的摇动现象,从而导致高密度织物织造的不顺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已在韩国专利局申请公开了喷水织机的织物装置专利(公开号:10-2006-0125026号)。
即,如图6所示,一种通常的喷水织机织物制造装置,卷取在经纱轴30的经纱W通过导向辊31、张力辊(tension roller)32、综片33以及筘34,经纱W被综片33开口后,筘34前进到开口的经纱W之间,将纬纱推进到织口C′而织造织物C,织造的织物C卷取到织物卷取辊35上;其中,在连接喷水织机两侧构架的顶端撑条40上面安装托架50,织造的织物C经过边撑杆36后接触并经过托架50的上端,经过托架50的织物C向下弯折而经由顶端撑条40的前端,在托架50和顶端撑条40之间安装有“L”形脱水管60,该脱水管由上下板形成,经由顶端撑条40前端的织物C再转换方向后通过摩擦辊37和上、下部压辊38、39而卷取于织物卷取辊35上。
如上所述的织物织造装置,在利用喷水织机织造织物时,通过缩短从织口到摩擦辊的距离来将投梭运动时织物的冲击减小到最小,从而通畅地完成高密度织物以及双重织物的生产,但也具有如下缺点。
即,喷水织机向纬纱提供喷射水,因此,组成喷水织机的托架50和顶端撑条40等部件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因此,由普通的金属制成托架50和顶端撑条40时,在使用过程中会生锈,为了防止生锈,用不锈钢材质制造长度较长的整体托架50以及顶端撑条40,则会产生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织物C通过的托架50或顶端撑条40等的端部,要进行光滑处理才能避免损伤织物C,但是对长度较长的部件进行光滑处理也具有较大难度。
另外,位于托架50和顶端撑条40之间的脱水管60由“L”字形地长条形上下板组成,在脱水管60上形成的、与织物接触并进行脱水的脱水槽保持顺畅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利用喷水织机织造织物时,尽量缩短从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织口到位于卷取织物的部分的摩擦辊之间的距离,使投梭运动时织物的冲击现象降低到最小,从而也可以对高密度织物以及双重织物顺畅地进行织造,尤其是,保证织造中始终处于潮湿状态的托架或顶端撑条的部件防锈的同时,可以以低廉的加工费用完成其制作,并且简单完成与织物接触的部分的光滑处理,降低加工费用,也可以简单制作用于脱水的脱水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水织机在连接两侧构架的顶端撑条上面安装有托架,在与织造的织物接触的托架上端和顶端撑条前端的整体上设置有防锈材质的导向杆,从而能够防止生锈并简化表面加工,将由圆形管体形成的脱水管安装在托架和顶端撑条之间。
本发明中利用喷水织机织造织物时,尽量缩短从织造织物到摩擦辊的移动距离,将投梭运动时织物的冲击降低到最小,可顺利地生产高密度织物以及厚织物。特别是,托架以及顶端撑条的端部(即与潮湿的织物接触的部分)是由防锈材质形成部分导向杆,因此在使用时不会生锈,与将整个托架以及顶端撑条用防锈材质组成的以往的织机相比,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加工方便,圆形管状脱水管安装在托架和顶端撑条之间,因此,织造过程中脱水时脱水管也不会变形,可达到理想的织物织造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装置的概略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装置的概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喷水织机 110:筘
120:综片 130:经纱轴
131:导向辊 132:张力辊
140:摩擦辊 150:顶端撑条
151,161:导向杆 160:托架
170:脱水管 171:脱水槽
180:上部压辊 181:下部压辊
182:织物卷取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喷水织机100的概略示意图,与现有技术相同,从经纱轴130送出的经纱W通过导向辊131、张力辊132输出到前方,并依次通过综片120及筘110,综片120的运动使经纱W开口,纬纱喂入开口的经纱W之间,之后筘110前进而将纬纱投梭运动到织物C的开端织口C′,从而织造织物C,织造的织物C经过边撑杆115和托架160以及顶端撑条150后,经由顶端撑条150前端的织物C重新经过摩擦辊140和上、下部压辊180、181后卷取到织物卷取辊182上。
本发明主要的技术要点在于,如图2至图4所示,在织造的织物C接触并通过的托架160上端和顶端撑条150的前端部分安装有防锈材质的导向杆151、161,与用防锈材质制成整个托架160以及顶端撑条150的以往的制作工艺相比,可节省制造费用,另外对织物C接触的部分可简便地完成光滑处理。
上述安装在上述托架160以及顶端撑条150端部的导向杆161、151材料只要是防锈材料就可以使用,优选的是,耐久性、耐磨性及加工性优越的不锈钢材料。
另外,如图2所示,导向杆161、151可以是圆形杆状,或如图3所示可以是圆形管状,或如图4所示可以是折成“U”状,此外,还可以是“L”、“C”等多种形状。
此外,除了上述形状的导向杆以外,可使用防锈,且耐久性、耐磨性及加工性较好的材质来形成各种形状的导向杆。
导向杆161、151以螺丝拧紧或焊接等多种连接方法而结合在托架160和顶端撑条150上。
托架160和顶端撑条150之间的空间上安装有圆形管状脱水管170,该脱水管170上的脱水槽171轻轻地接触到织物C的底面。
未说明的符号190是边撑杆。
利用如上所述结构的喷水织机100的织造过程如下。与现有技术相同,从经纱轴130送出的经纱W通过导向辊131、张力辊132、综片120以及筘110,经过筘110的经纱W在综片120的作用下开口,纬纱喂入开口的经纱W之间,之后筘110前进而将纬纱投梭运动到织口C′,从而织造织物C,织造的织物C经由托架160和顶端撑条150后直接移动到摩擦辊140,在经由上下部压辊180、181后卷取到织物卷取辊182上,从而可减少投梭运动时织物C的摇动,在高密度织物或者厚织物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织物织造。
但是,在本发明提供的织造装置中,在织造的织物C接触并通过的托架160或顶端撑条150端部具有在潮湿状态下也不会生锈的导向杆161、151,即使是被喷射水弄湿的织物C通过也不会使其生锈,托架160或顶端撑条150的端部的整体上设置有导向杆161,151,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还可以方便简单地对其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加工。
即,如图2所示,在托架160的上端部以及顶端撑条150的前端连接有环杆状的导向杆161、151,或如图3所示地连接有圆形管形成的导向杆161、151,或如图4所示地选择使用“U”字形导向杆161、151,无需整体都使用如不锈钢等高价材料,从而可减少制作成本,而且只对导向杆161、151进行表面加工,可简单完成加工工程。
尤其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导向杆161、151可以直接弯折使用市售的不锈钢板或所需直径的不锈钢管或环杆而形成,其表面不需再进行表面光滑加工也不会损伤织物C。
托架160和顶端撑条150之间的空间上安装有由管形成的脱水管170,上述脱水管170上的脱水槽171轻轻地接触到织物C的底面,所以脱水管170不会因为织物的张力而弯曲,因此可有效进行脱水,本发明中可使用以往发明中使用的脱水管来达到节省费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