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75238.7
2009.11.19
CN101757557A
2010.06.30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091119|||公开
A61K36/9066; A61P1/04; A61K35/56
A61K36/9066
山西省屯留县科技情报服务中心
郭琴
047100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麟绛东大街053号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贾俊峰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是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胃痛的药物,由醋柴胡、白前、当归、炒白术、云苓、薄荷、枳壳、郁金、丹皮、栀子、益母草、炒苍术、生薏仁、炒山药、海蛸、元胡、黄柏、白蒺藜、甘草等原料制得,可以将其制备成胶囊剂使用,该药物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对于胃炎、胃酸、食欲不佳等症状,服用本药物均有很好疗效,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1.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醋柴胡 10-20 白前 10-20 当归 10-20炒白术 10-20 云苓 5-15 薄荷 5-15枳壳 10-20 郁金 10-20 丹皮 5-15栀子 10-20 益母草 10-20 炒苍术 10-20生薏仁 10-20 炒山药 10-30 海蛸 10-30元胡 20-40 黄柏 10-20 白蒺藜 10-20甘草 5-1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痛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醋柴胡 15 白前 15 当归 15炒白术 15 云苓 10 薄荷 8枳壳 15 郁金 15 丹皮 10栀子 15 益母草 15 炒苍术 15生薏仁 15 炒山药 20 海蛸 20元胡 30 黄柏 15 白蒺藜 15甘草 6。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胃痛的药物,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制成胶囊剂。4. 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胃痛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均匀,加入清水,文火煎0.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0℃相对密度为1-1.2的清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胃痛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目前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急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所引起的胃痛的药物主要有四大类,包括抗酸作用、增加胃黏膜屏障作用药;酸分泌阻滞药;解痉药和胃动力药。这四类药物能发挥不同的药效,但它们在促进愈合、降低复发等方面还不甚理想,难以彻底治愈,另外,这些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也不可忽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胃痛的药物。 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醋柴胡10-20 白前 10-20 当归 10-20 炒白术10-20 云苓 5-15 薄荷 5-15 枳壳 10-20 郁金 10-20 丹皮 5-15 栀子 10-20 益母草10-20 炒苍术10-20 生薏仁10-20 炒山药10-30 海蛸 10-30 元胡20-40 黄柏10-20 白蒺藜10-20 甘草5-15。 本发明药物各组份优化的质量配比是: 醋柴胡15 白前 15 当归 15 炒白术15 云苓 10 薄荷 8 枳壳 15 郁金 15 丹皮 10 栀子 15 益母草15 炒苍术15 生薏仁15 炒山药20 海蛸 20 元胡 30 黄柏 15 白蒺藜15 甘草 6。 本发明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剂型,这里以胶囊剂为优选剂型。 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均匀,加入清水,文火煎0.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50℃)的清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祖国医学认为,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 本发明组方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炎,胃痛主要由外感邪气,饮食所伤,各组份的共同和不同的作用互补协同,辩证治疗,使得该药物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炎,胃痛主要由外感邪气,饮食所伤,临床上对于胃酸、食欲不佳等症状,服用本药物均有很好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胃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以胃镜疗效为主,参考症状、体征等情况,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胃痛病人246例,治愈133例,显效67例,有效3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93.5%,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效果明显、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醋柴胡1.5kg、白前1.5kg、当归1.5kg、炒白术1.5kg、云苓1kg、薄荷0.8kg、枳壳1.5kg、郁金1.5kg、丹皮1kg、栀子1.5kg、益母草1.5kg、炒苍术1.5kg、生薏仁1.5kg、炒山药2kg、海蛸2kg、元胡3kg、黄柏1.5kg、白蒺藜1.5kg、甘草0.6kg。 将上述原料混合,加入90kg清水,文火煎0.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50℃)的清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是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胃痛的药物,由醋柴胡、白前、当归、炒白术、云苓、薄荷、枳壳、郁金、丹皮、栀子、益母草、炒苍术、生薏仁、炒山药、海蛸、元胡、黄柏、白蒺藜、甘草等原料制得,可以将其制备成胶囊剂使用,该药物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对于胃炎、胃酸、食欲不佳等症状,服用本药物均有很好疗效,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