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加湿器、 冷风器、 送风装置等中使用的过滤器装置, 其具有无接 头带状的过滤器。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加湿器, 例如已知专利文献 1 记载的加湿器等。
即, 如图 27 至图 29 所示, 该加湿器 100 具有 : 主框体 101, 其前面形成吹出口 107 ; 送风装置 102, 其安装在吹出口 101A 后方的主框体 101 内 ; 水箱 103, 其可自由拆卸地收容 在主框体 101 内部的下部 ; 带状的加湿过滤器 ( 以下简称过滤器 )104, 其下部浸渍在储存 于水箱 103 中的水 W 中 ; 以及盖体 105, 其在上下方向上架设支撑过滤器 104 并使其转动, 使主框体 101 的后部开口部自由开闭。另外, 在该盖体 105 处形成由过滤器 104 覆盖的吸 气口 106, 并且由主框体 101 和盖体 105 形成加湿器的框体, 且在框体内形成从吸气口 106 至吹出口 107 的通过过滤器 104 的通气路。 但是, 上述结构的加湿器, 作为在供水单元装置中使用的过滤器 104, 优选为透气 阻力较小, 供水性良好, 拉伸强度大而难以松弛的材料, 从而使用由规定材料形成的无纺布 等。另外, 该过滤器 104 为了顺利地进行更换、 清洗、 以及生产时的组装, 如图 30 所示, 形成 接合部 104A 而成为可以接合 / 分离的结构, 将一片有接头平板状的材料形成为无接头环 状。
但是, 对于具有上述接合部的加湿过滤器 104, 由于接合部 104A 结构复杂, 所以导 致成本提高, 并且接合部 104A 在通过辊部分时可能产生松动。另外, 在长期使用下接合部 分会恶化, 也可能导致接合力下降。
由此, 提出一种利用无接缝的无接头带状过滤器的过滤器装置 ( 例如, 参照专利 文献 2)。该过滤器装置如图 31 所示, 过滤器装置 200 的过滤器主体 201 部分从中间部分弯 曲, 以大致 T 字型变形,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地进行过滤器 202 的拆卸。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2-21772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公昭 62-1491 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 为了向过滤器主体部分安装没有接合部的过滤器, 必须使通常由于自重向 下方垂下的过滤器抵抗重力而向横方向 ( 水平方向 ) 展开安装。由此, 如果由一个人进行 该作业, 则例如必须将弯曲成大致 T 字型的过滤器主体横卧在作业台等上后, 安装展开的 过滤器, 或者由两个人进行安装作业。特别地, 在如上所述进行过滤器拆卸作业的情况下, 由于作业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存在污染的过滤器与手或衣服等接触而将手或衣服等弄脏的 情况。 由于上述情况, 期望开发一种可由一个人简单地安装过滤器的过滤器装置, 而不会弄 脏手和衣服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装置, 其可以不弄
脏手和衣服地将过滤器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1)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其具有 :
过滤器主体, 其在两端部安装有一对可自由旋转的轴 ; 以及
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 其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所述轴之间,
该过滤器装置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设置在某一个所述轴上的齿轮旋转, 从而使 所述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主体具有可伸缩的伸缩机构,
具有锁止单元, 其将所述过滤器主体暂时保持为收缩状态。
利用该结构, 在从过滤器主体 ( 过滤器支架 ) 上拆卸过滤器时, 由于可以利用伸缩 机构将过滤器暂时锁止在收缩状态下, 所以可以一个人简单地拆卸过滤器而不会弄脏手或 衣服。另外, 特别地, 由于即使在拆卸被水浸湿的过滤器的情况下, 也可以不弄脏手或衣服 地拆卸, 所以可以防止弄脏手或衣服等。
(2) 另外,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主体, 以可拆卸的状态收容于在各种设备的壳主体中设置的过滤器室 内, 并且具有 :
第 1 框架, 其在一侧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设有驱动轴, 该驱动轴可自由旋转地轴支 撑在所述壳主体上, 并且在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齿轮 ; 以 及
第 2 框架, 其相对于该第 1 框架以规定的行程可自由滑动地安装, 在另一侧端部上 可自由旋转地设有从动轴, 该从动轴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壳主体上,
所述伸缩机构具有 :
伸长机构, 其由安装在所述第 1、 第 2 框架间的弹簧构成, 通过对所述第 1 框架以及 第 2 框架施加向彼此离开方向的弹性力, 而使所述过滤器保持张紧状态 ; 以及
收缩机构, 其具有转动杆, 该转动杆在拆卸所述过滤器时抵抗所述弹簧的弹性力, 使所述第 1、 第 2 框架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收缩,
通过使所述转动杆转动至最终位置, 所述锁止单元将利用收缩机构使所述第 1、 第 2 框架收缩的状态暂时锁止。
利用该结构, 由于仅通过操作转动杆, 谁都可以简单地实现过滤器主体的收缩状 态, 所以非常方便。
(3) 另外,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其具有 :
过滤器主体, 其在上下两端部安装有一对可自由旋转的轴 ; 以及
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 其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所述轴之间,
该过滤器装置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设置在所述上部的轴上的齿轮旋转, 从而一 边使过滤器主体的下部以及所述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的下部浸入水中, 一边使所述过滤器 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主体具有可伸缩的伸缩机构,具有锁止单元, 其将所述过滤器主体暂时保持为收缩状态。
利用该结构, 在从过滤器主体 ( 过滤器支架 ) 上拆卸过滤器时, 由于可以利用伸缩 机构将过滤器暂时锁止在收缩状态下, 所以可以一个人简单地拆卸过滤器而不会弄脏手或 衣服。另外, 特别地, 由于即使在拆卸被水浸湿的过滤器的情况下, 也可以不弄脏手或衣服 地拆卸, 所以可以防止弄脏手或衣服等。
(4) 另外,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主体, 以可拆卸的状态收容于在各种设备的壳主体中设置的过滤器室 内, 并且具有 :
第 1 框架, 其在一侧端部上可自由旋转地设置驱动轴, 该驱动轴可自由旋转地轴 支撑在所述壳主体上, 并且在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齿轮 ; 以及
第 2 框架, 其相对于该第 1 框架以规定的行程可自由滑动地安装, 在另一侧端部上 可自由旋转地设置从动轴, 该从动轴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壳主体上,
所述伸缩机构具有 :
伸长机构, 其由安装在所述第 1、 第 2 框架间的弹簧构成, 通过对所述第 1 框架以及 第 2 框架施加向彼此离开方向的弹性力, 从而将所述过滤器保持张紧状态 ; 以及 收缩机构, 其具有转动杆, 该转动杆在拆卸所述过滤器时抵抗所述弹簧的弹性力, 使所述第 1、 第 2 框体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收缩,
通过使所述转动杆转动至最终位置, 所述锁止单元将利用收缩机构使所述第 1、 第 2 框架收缩的状态暂时锁止。
利用该结构, 与 (2) 中记载的过滤器装置相同地, 由于仅通过操作转动杆, 谁都可 以简单地实现过滤器主体的收缩状态, 所以非常方便。
(5) 另外,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轴具有所述水的排水用的孔。
利用该结构, 可以防止在从储有水的液盘中提起时, 在下部侧的轴中存有水的状 态下被提起, 该水滴落而将加湿器内部污损等事故的发生。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具有 : 过滤器主体, 其在上下两端部具有一对自由旋转的轴 ; 以及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 其在张紧状态下安装在轴之间, 过滤器主体具有可伸缩的伸缩 机构, 并且具有锁止单元, 其将过滤器主体暂时保持在收缩状态下。 由此, 在现有情况下, 如 果由一个人进行该过滤器拆卸作业, 则例如将弯曲成大致 T 字型的过滤器主体横卧在作业 台等上后对展开的过滤器进行安装, 或者由两个人进行安装作业, 但利用本发明, 具有可以 由一个人简单地进行过滤器的拆卸, 特别是进行安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线图。
图 2 是图 1 的加湿器的侧剖面图。
图 3 是表示图 1 的加湿器的操作部的说明图。
图 4(A) 是表示图 1 的加湿器的外观斜视图, (B) 是从上部观察该加湿器的前面板内侧的说明图。
图 5(A) 是表示将图 1 的加湿器的前面板提起的操作中途的说明图, (B) 是表示提 起至最大上升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 6 是表示图 1 的加湿器中的下部侧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 7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使用的供水箱以及托架的剖 面图。
图 8 是图 7 的要部扩大剖面图。
图 9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电极安装构造的要部剖面 图。
图 10 是表示从正面观察图 9 的电极安装构造的状态的要部端面图。
图 11(A)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使用的供水箱以及托架 的剖面图, (B) 是表示取下供水箱的托架的斜视图。
图 12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托盘的说明图。
图 13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控制盒的安装位置的说明 图。
图 14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联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 15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第 1 锁止机构的说明图。 图 16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缓冲机构的说明图。 图 17 是表示在图 16 的缓冲机构中使用的油压式齿轮的缓冲部件的斜视图。 图 18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第 1 锁止机构的说明图。 图 19 是说明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的加湿器中的抽出机构的原理图。 图 20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抽出机构的动作的说明 图 21 是表示在设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中的齿轮啮合机构的说明图。 图 22 是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斜视图。 图 23 是表示该过滤器装置内部的斜视图。 图 24 是表示该过滤器装置的过滤器主体的要部说明图。 图 25 是该过滤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 26 是表示该过滤器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 27 是表示安装了现有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的斜视图。 图 28 是其纵结构图。 图 29 是其分解图。 图 30 是表示安装在该过滤器装置上的过滤器要部的剖面图。 图 31 是表示现有其它过滤器的结构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 1 的图, 该加湿器 1 主要具有以下 构成要素 : 壳主体 1A、 前面板 2、 供水箱 3、 设有加湿过滤器 44 的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90、送风扇 5、 除菌用电极 6、 托架 7、 托盘 8、 光源 9、 空气过滤器 10、 控制部 11、 以及臭氧发生器 12 等。另外, 除此之外, 还具有联动机构 20、 电极退避机构 30、 阀开闭机构 40、 托盘抽出机 构 50、 第 1、 第 2 锁止机构 60A、 60B( 参照图 15 以及图 18)、 以及缓冲机构 70( 参照图 16 以 及图 17) 等。
在后面后详细说明, 在该加湿器 1 中, 作为附加机构, 具有 : 齿轮啮合机构 81( 参照 图 21)、 常闭机构 82( 参照图 2)、 液面照明确认机构 83( 参照图 2 以及图 6)、 辅助吸入机构 84( 参照图 2)、 以及安全机构 85( 参照图 4(B))。
作为壳主体 1A 的大致结构, 如图 1 所示, 在内部设有供水箱室 S1、 送风扇室 S2、 加 湿过滤器室 S3、 空气过滤器室 S4、 控制室 S5、 光源室 S6、 以及锁止室 S7。另外, 壳主体 1A 在背 面具有网眼状的空气吸入口 1B, 在上表面具有带有放气窗 1F 的吹出口 1C, 并且在正面 ( 前 面 ) 设有用于取出 / 放入供水箱 3 的开放口 1D, 在上表面设置操作面板部 1E( 参照图 2)。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加湿器 1 中, 通过使从空气吸入口 1B 由送风扇 5 强制吸入的外部的空气, 通过下部浸渍在储存于托架 7 中的水中的加湿过滤器 4, 而形成被 加湿的空气, 该被加湿的空气由臭氧发生器 12 脱臭 ( 以及杀菌 ) 后, 从吹出口 1C 向外部排 出。 另外, 在壳主体 1A 的上表面, 在与设置有放气窗 F1 而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 1C 相邻的靠近背面处, 设置有过滤器取出口 1H 以及设置在该取出口上的闭锁盖 1G, 该过滤器 取出口 1H 可以使过滤器单元 4A 的上部突出, 该过滤器单元 4A 收容安装有过滤器 4 的过滤 器支架 4D。另外, 壳主体 1A 搭载在基座体 BS 上。
在操作面板部 1E 中, 如图 3 所示, 设有运行开始的电源开关 1a、 运行切换开关 1b、 湿度设定开关以及灯 1c、 能力切换开关以及灯 1d、 表示供水箱 3 的剩余水量变少的供水闪 烁灯 1j、 当前的湿度 / 计时器 1e、 开始计时器 1f、 风向调节开关 1g、 保养警告灯 1h、 以及复 位开关 1i 等。
前面板 2 如图 4 以及图 5 所示, 可以相对于壳主体 1A 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 在 本实施方式中, 在内侧面的下部形成大致圆弧状的转动轴承 2A( 参照图 1 以及图 6), 并且在 内面侧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刻有引导槽 2B( 参照图 1 以及图 4(B))。
另一方面, 在该前面板 2 附近的壳主体 1A 内部, 作为使前面板 2 向上下方向移动 的联动机构 20, 设有包括与引导槽 2B 卡合的爪 24( 参照图 4) 等在内的各种构成要素。关 于该联动机构 20 的结构等后述。
供水箱 3, 为了通过由后述的除菌用电极 6 进行化学反应, 生成具有除菌作用的除 菌液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次亚氯酸 HClO), 收容含有氯 (Cl) 的水 ( 自来水 ), 在本实施方 式中, 如图 1 以及图 6 所示, 在供水箱室 S1 中, 在透明的箱内部收容自来水 ( 被氯杀菌的水 等 )。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水箱 3 中, 如图 7 以及图 8 所示, 在下部安装有构成后述 的阀开闭机构 40 的一部分的常闭阀 41。
过滤器 4 用于生成以规定湿度加湿且除菌后的空气, 并向加湿器 1 的外部送出, 如 图 1 以及图 6 所示, 以下述状态设置于加湿过滤器室 S3 中, 即, 下端部浸渍在除菌液中, 该 除菌液储存于壳主体 1A 内的供水箱 3 附近的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 4 如图 1 以及图 6 所示, 架设在过滤器单元的上下配置的一对辊 4B、 4C( 其中在图 6 中仅示出
下部侧的辊 4C) 之间。
另外, 在保持该过滤器 4 的过滤器单元 4A 和壳主体 1A 之间, 具体说明后述, 如图 21 所示, 在驱动齿轮 81B 和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 4E 之间设置齿轮啮合机构 81, 以有效地避 免在驱动齿轮 81B 和从动齿轮 4E 之间产生齿隙等, 该驱动齿轮 81B 安装在设置于加湿过滤 器室 S3( 关于加湿过滤器室 S3 参照图 1) 内的上部的作为过滤器驱动单元的驱动电动机 81A 的输出轴上。
送风扇 5 如图 1 所示, 设置在过滤器 4 附近的送风扇室 S2 中, 强制地吸引通过过 滤器 4 的空气, 并且将该空气从吹出口 1C 向外部送出。
除菌用电极 6 如图 9 以及图 10 所示, 为了由所述供水箱 3 内的水生成具有除菌作 用的除菌液 ( 次亚氯酸 ), 而浸渍在储存在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的除菌液中。本实施方式的 除菌用电极 6, 以从收容保持过滤器 4 的过滤器单元 4A 的下部吊下的状态, 成对地设置正负 2 种电极, 经由成为配线的一部分的导电性金属 6A, 与控制部 11 侧电气连接。
托架 7 如图 1 所示, 在壳主体 1A 的底部, 从供水箱室 S1 设置至加湿过滤器室 S3 的 下部。该托架 7 如图 11 所示, 一体地具有用于收容·保持供水箱 3 的箱保持部 7A、 和用于 由从供水箱 3 送出的自来水生成除菌液 ( 次亚氯酸 ) 并对其进行储存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 液盘 7B, 周围由壁 7C( 在该壁 7C 处形成后述的如图 19 所示的凸轮面 51 等的一部分 ) 包 围。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 7 上, 如图 11 所示, 可自由旋转地设置手柄 7G, 其用于 容易地从提起前面板 2 而处于打开状态的壳主体 1A 下部的开放口 1D 将托架 7 拉出。 另外, 在将托架 7 收容在壳主体 1A 下部的情况下, 该手柄 7G 进入托架 7 底部的下方而被收容, 可 以避免从前侧突出。 并且, 在托架 7 的侧面设有销状的止动部 7E, 其用于在将托架 7 向壳主 体 1A 外部拉出时, 如果将该手柄 7G 以转动支点 7D 为中心向上方旋转至规定角度, 则使其 暂时保持立起状态, 以不妨碍供水箱 3 的拉出作业。
在箱保持部 7A 上如图 7 所示, 在中央部形成阀操作室 7F, 该阀操作室 7F 中设有用 于使后述的常闭阀 41 开放的阀开闭部件 42。在将供水箱 3 设置在托架 7 上时, 在该阀操作 室 7F 的下部配置常闭阀 41, 并且安装有阀开闭部件 42 以及浮子部件 43。
在液盘 7B 处, 由从供水箱 3 送出的自来水生成除菌液并储存, 以适当的定时被旋 转驱动的无接头带状的过滤器 4 的某一个下部区域, 总是浸渍在该除菌液中。
托盘 8 设置在加湿过滤器室 S3 的下部, 通常, 在将过滤器单元 4A 收容在加湿过滤 器室 S3 的状态时, 如图 6 所示, 其以向纵方向立起的状态收容在加湿过滤器室 S3 内。
本实施方式的托盘 8 如图 6 以及图 12 所示, 与具有大致三角板形状的臂部 8A 一 体形成, 该臂部 8A 以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外侧从两侧夹持过滤器单元 4A 的状态设置, 该托 盘 8 可以以安装在壳主体 1A 下部的转动轴 8C 为中心转动。
由此, 详细后述, 与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联动, 联动机构 20 动作, 过滤器单元 4A 被 提起至规定高度。由此, 安装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下部的托盘 8 也同样地上升, 与之伴随, 托 盘 8 也向下方转动。然后, 如果该上升位置如图 12 所示到达高于托架 7 的位置, 则托盘 8 与将托盘 8 向上方推压的托架 7 的卡合动作被解除。由此, 托盘 8 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正下 方进出, 在水平状态下静止。
由此, 由于从收容在过滤器单元 4A 中的过滤器 4 滴下的水可以直接被正下方的托盘 8 接收, 通过使托盘 8 在托架 7 上方与其分离, 即使托架 7 没有被抽出, 也可以避免从远 离液面的过滤器 4 滴落的液滴在托架 7 的液盘 7B 的液面处产生飞溅。其结果, 可以防止除 菌液在壳主体 1A 内部的规定位置飞溅, 而产生例如容器内污损、 导体腐蚀、 或者短路等各 种不良情况。
另外, 如果从壳主体 1A 的供水箱室 S1, 将托架 7 与供水箱 3 一起拉出, 则与过滤器 单元 4A 上升的情况相同地, 托盘 8 与将托盘 8 向上方推压的托架 7 的卡合动作被解除。其 结果, 与供水箱 3 的取出动作联动, 托盘 8 也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正下方进出, 稳定在水平状 态下。由此, 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 从收容在过滤器单元 4A 中的过滤器 4 滴落的水可以被 该托盘 8 接住, 可以防止除菌液在壳主体 1A 内部的规定位置飞溅, 而产生例如设备内污损、 导体腐蚀、 或者短路等各种不良情况。
光源 9 构成以特定的颜色对供水箱 3 内部的水进行照明的水量目视用的灯。本实 施方式的光源 9 如图 6 所示, 设置在供水箱 3 的背面侧, 由 LED(Light Emitting Diode) 构 成。本实施方式的光源 9 设定为, 至少在接通加湿器 1 的电源以及设置开始计时器时, 以规 定时间对供水箱 3 进行照明。由此, 可以通过设置在前面板 2 上的识别窗 2C 从外部确认箱 内的剩余水量, 从而可以使操作者注意。 空气过滤器 10 如图 1 所示, 对从外部进入而通过过滤器 4 之前的空气进行净化, 在与加湿过滤器室 S3 面对的壳主体 1A 内部的背面侧, 与空气吸入口 1B 相对配置。
控制部 11, 在壳主体 1A 的下部伴随着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而露出的前面部分处, 如图 13 所示, 将进行各种控制的电气系统的各电子部件等收容在控制盒 11A 内而单元化 ( 或者模块化 )。
特别地, 在该控制部 11 中, 将电线全部从分隔板的里面向控制盒 11A 配线, 以使得 在控制室 S5 内部, 信号线和电力线等不会在剥出状态下露出, 该信号线对设置在加湿器 1 内部的各种传感器和控制部 11 内部的 CPU 等进行连接。由此, 可以防止在由手等将前面板 2 提起时信号线和电力线被手等挂拽, 而产生断线和触电等危险事故。
臭氧发生器 12 的作用为, 即使周期地反复浸渍在除菌液中的过滤器 4 被细菌等污 染而将含有不适臭气等气体放出, 也可以通过将该空气杀菌而去除不适臭气。 并且, 该臭氧 发生器 12 可以去除例如漂浮在室内中的烟味或者动物的味道等, 可以作为脱臭器起作用。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器 12 如图 1 所示, 设置在壳主体 1A 内部的加湿过滤 器室 S3 和送风扇室 S2 间, 设置于通过过滤器 4 后的空气流过的流路上。
下面, 针对使用了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 1 所具有的各机构, 即, 联动机构 20、 电极退避机构 30、 阀开闭机构 40、 托盘抽出机构 50、 第 1、 第 2 锁止机构 60A、 60B、 缓冲机 构 70、 以及齿轮啮合机构 81、 常闭机构 82、 液面照明确认机构 83、 辅助吸入机构 84、 安全机 构 85, 说明它们的结构以及动作。
(1) 关于联动机构 20
联动机构 20 的作用为, 为了可以对供水箱 3 进行水 ( 自来水 ) 的补给以及液盘 7B 的清洁 (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进行过滤器 4 的清洁或者更换 ), 通过对前面板 2 的 提起操作, 而可以与此联动将过滤器单元 4A 拉出。采用在向供水箱 3 进行水 ( 自来水 ) 的 补给等时将过滤器单元 4A 拉出 ( 准确地说提起 ) 的结构的原因在于, 供水箱 3 是与支撑该 供水箱 3 的托架 7 一起取出的结构, 另一方面, 过滤器单元 4A 的下部浸渍在该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 如果不将该过滤器单元 4A 的下部向上方提起, 则其成为阻碍而无法将托架 7 拉出。
如上所述, 特别地, 在本发明的联动机构 20 中, 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将供水箱 3 向 上方提起而取出, 而可以向水平方向拉出而取出, 进行水的补给。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 了在进行前面板 2 的提起操作时, 易于把持前面板 2 的下部, 如图 4 所示, 在基座体 BS 的正 面中央部处设置可以插入手指的开口 BS 1。
并且, 通过该联动机构 20, 过滤器单元 4A 的上部可以从壳主体 1A 内部的加湿过滤 器室 S3 突出而被取出 ( 拉出 )。由此, 如上所述, 还可以同时进行过滤器 4 的清洁或更换。
该联动机构 20, 通过从壳主体 1A 将前面板 2 提起的动作, 搭设过滤器 4 的过滤器 单元 4A 与其联动而上升, 并且通过过滤器单元 4A 的上升动作, 将设置在壳主体 1A 上表面 的闭锁盖 1G 顶起而使其开放, 过滤器单元 4A( 过滤器 4) 的上部从壳主体的上表面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 20 具有 : 滑动导轨单元 20A, 其如图 4(B) 所示, 设置在壳 主体 1A 和前面板 2 之间, 用于引导前面板 2, 使其可以相对于壳主体 1A 升降 ; 以及升降力 传递单元 20B, 其如图 14 所示, 传递前面板 2 的升降动作而使过滤器单元 4A 升降。
其中,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 20 的一部分的滑动导轨单元 20A, 设置在壳主 体 1A 和前面板 2 之间。即, 滑动导轨单元 20A 具体地如图 6 所示, 在前面板 2 的内面侧的 下部, 沿上下方向形成引导槽 2B, 其成为通过与所述的转动轴承 2A( 参照图 4(B) 协同动作 而使前面板 2 向上下方向移动时的导轨。另一方面, 与其相对应, 在壳主体 1A 的宽度 (Y) 方向的两端侧突出设置与引导槽 2B 卡合的爪 24( 参照图 4(B))。 另一方面,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 20 的剩余部分的升降力传递单元 20B, 设 置在前面板 2 和过滤器单元 4A 之间, 主要由与前面板 2 的升降动作联动而进行转动的连杆 机构构成。即, 升降力传递单元 20B 具体地说如图 14 及图 15 所示, 具有 : 连结部件 21( 参 照图 14), 其在壳主体 1A 的宽度 (Y) 方向上, 安装有可转动地与前面板 2 的转动轴承 2A 参 照图 4(B)) 连结的转动轴 21A ; 一对三角板 22, 其由螺栓等以不可转动的状态紧固在该连结 部件 21 的两端上 ; 以及臂部 23, 其一端侧以可转动的状态与设置在该三角板 22 部的角部 上的连结轴 23A 连结, 另一端侧的连结轴 23B 以可转动的状态与过滤器单元 4A 连结。 另外, 该升降力传递单元 20B 在壳主体 1A 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各设置一组, 利用连结部件 21, 左右 两侧的升降力传递单元 20B 联动而同时进行动作。
三角板 22, 在与连结部件 21 的连结部分的端部 ( 在图 14 中左端部 ) 相反侧的端 部 ( 在图 14 中右端部 ) 上, 设有转动轴 22A, 经由该转动轴 22A, 以可转动的状态连结三角 板 22 和臂部 23。
并且, 在该三角板 22 和壳主体 1A 之间, 如图 16 所示, 具有缓冲机构 70, 其在进行 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后的下压前面板的动作时, 阻止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的急速下 降动作。另外, 后面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机构 70 的具体的结构。
由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 20, 将手指等插入基座体 BS 的开口 BS1 中而把 持前面板 2 的下部, 并且向上方提起。由此, 被轴支撑在前面板 2 下部的转动轴承 2A 上的 转动轴 21A 伴随着前面板 2 的上升动作而上升, 此时的上升动作经由连结部件 21, 通过由连 杆机构构成的左右升降传递单元 20B, 如图 14 所示向过滤器单元 4A 传递, 进行上升动作。 其结果, 如从图 4 的状态至图 5 所示, 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从壳主体 1A 的上表面突 出。
最终, 如果上升到最上方位置, 则壳主体 1A 的引导爪 24( 参照图 4) 与前面板 2 的 引导槽 2B 的最下部卡止, 并且由于壳主体 1A 的板弹簧 13( 第 2 锁止机构 60B, 参照图 18) 嵌入具有弹性的板弹簧部件中而暂时保持锁止状态, 所以即使不由手保持, 前面板 2 也不 会下降, 而是保持该状态。
由此, 由于通过前面板 2 的上升, 从开口的供水箱室 S1 拉出搭载有供水箱 3 的托 架 7, 所以可以进行向供水箱 3 内的水的补给。另外, 与此同时, 也可以将过滤器单元 4A 拉 出, 进行过滤器 4 的清洁和更换等。
另一方面, 为了使前面板 2 下降, 只要将锁止状态解除即可。通过解除该锁止, 利 用自重而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下降, 利用缓冲机构 70 抑制急剧的下降动作, 以缓和 的动作下降, 所以可以避免冲击, 并且可以确保安全性。
并且, 在该联动机构 20 中, 如图 15 以及图 18 所示, 设有第 1 锁止机构 60A 以及第 2 锁止机构 60B。
其中, 第 1 锁止机构 60A 详细后述, 在联动机构 20 动作而过滤器单元 4A 与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一起上升, 过滤器 4 的一部分从壳主体 1A 的开放的闭锁盖 1G 突出后, 其防止 仅过滤器单元 4A 下降的单独下降动作。 另一方面, 第 2 锁止单元 60B 也详细后述, 在向供水箱 3 补供水 ( 或者清洁液盘 7B 和过滤器 4) 等时, 其用于防止前面板 2 下降, 从而使托架 7 可以安全地进行出入, 其在将前 面板 2 提升至规定的上述位置后动作, 将前面板 2 暂时锁止在该提起位置上。
( Ⅱ ) 关于电极退避机构 30
电极退避机构 30, 用于在通过使前面板 2 上升, 从遮蔽状态开放的壳主体 1A( 前 侧 ) 的前面下部的供水箱室 S1 将供水箱 3 与托架 7 一起拉出时, 不阻碍该供水箱 3 的拉出 动作。在本发明中, 利用该电极退避机构 30, 使以浸渍状态进入到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的电 极 6( 参照图 9 以及图 10) 向上方退避。
本实施方式的电极退避机构 30 如图 9 以及图 10 所示, 以从架设过滤器 4 的过滤 器单元 4A 的下端部吊下的状态设置。即, 本实施方式的电极退避机构 30, 由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下部物理地吊下电极 6 的简单的板构成, 由于与过滤器单元 4A 的升降动作联动而与 电极 6 一同升降, 所以只要过滤器单元 4A 上升, 则电极 6 也可以从液盘 7B 的浸渍状态中退 避。
由此, 如果将前面板 2 从壳主体 1A 中提起, 则与提起该前面板 2 的动作联动, 过滤 器单元 4A 上升, 与之相伴, 浸渍在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的除菌用电极 6 也上升。并且, 最终, 如果过滤器单元 4A 上升至规定的高度, 则除菌用电极 6 也至少上升至超过设置在托架 7 周 围的壁 7C 的高度。最终, 除菌用电极 6 的最下部到达与托架 7 的壁 7C 相比高度较高的位 置。由此, 对于托架 7, 例如在取出供水箱 3 的情况下, 可以不与除菌用电极 6 卡止, 而向水 平方向拉出。
( Ⅲ ) 关于阀开闭机构 40
阀开闭机构 40 如图 7、 8 以及图 11 所示, 其作用为, 如果从托架 7 提起供水箱 3 并 取出, 则阀自动关闭, 并且如果供水箱 3 返回至托架 7 的规定位置, 则自动开始供水动作。 另 外, 在该阀开闭机构 40 中设有构成水检测单元的水位检测浮子 43 以及 ( 详细后述 ) 未图 示的磁体以及接近传感器, 向控制部 11 输出与水位相对应的检测信号, 并且特别地, 在控
制部 11 中, 通过在小于或等于规定的水位时使操作部 1E 的供水闪烁灯 1j 动作, 并对液面 进行照明, 从而在供水箱的剩余水量变少时, 使操作者进行供水 ( 引起注意 )。
本实施方式的阀开闭机构 40, 在供水箱 3 的下部具有常闭阀 41, 并且, 在如图 7 以 及图 8 所示的托架 7 的阀操作室 7F 中配有使常闭阀 41 开放的阀开闭部件 42、 以及检测水 位并向外部显示的水位检测浮子 43。
在常闭阀 41 中, 如图 7 所示, 具有 : 螺栓盖 41A, 其螺合在设置于供水箱 3 下部的 供水口 3A 上 ; 大致盘状的栓体 41B, 其设置在该螺栓盖 41A 的中央部 ; 以及销部件 41C, 其设 置在螺栓盖 41A 的中央部的孔中, 可以上下移动, 并且在上部一体地固定设置栓体 41B。另 外, 在螺栓盖 41A 和栓体 41B 之间安装有未图示的拉伸弹簧, 搭载在托架 7 上, 只要不由开 闭部件 42 将阀开放, 就将其关闭 ( 常闭型 )。
另一方面, 阀开闭部件 42 如图 11 所示, 具有收容在阀操作室 7F 中的大致口字型 的框架, 并具有 : 杆主体 42A, 其以设置在中间部分的转动轴 42B 为转动支点, 两端部可上下 进行杠杆动作 ; 以及上述的水位检测用的水位检测浮子 43, 其在杆主体 42A 的转动轴 42B 附近, 以可自由升降的状态插入杆主体 42A 上。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水位检测浮子 43 插 入到杆主体 42A 的中央, 但不特别限于该结构, 例如也可以并列设置在杆主体 42A 的附近。
在该阀开闭部件 42 中, 如图 8 以及图 11 所示, 在杆主体 42A 的一侧的端部 ( 在图 11 中左端部 ) 上, 形成向上方突出的上压部 42C。
另外, 在该阀开闭部件 42 中, 如图 11 所示, 在杆主体 42A 的另一侧端部 ( 在图 11 中右端部 ) 形成下压部 42D, 该下压部 42D, 被设置在过滤器单元 4A 下端部一部分上的下压 销 44( 参照图 6) 向下方压下。
另外, 由于过滤器部件 4A 下端部的下压销 44 对下压部 42D 的下压动作, 通过伴随 着前面板 2 的上升动作的过滤器单元 4A 的上升动作而解除, 所以之后常闭阀 41 被闭锁。
水位检测浮子 43 如图 8 所示, 插入阀开闭部件 42 的开口的中央部, 如果托架 7 内 部的水下降至设定的最低水位, 则控制部 11 检测到该情况, 使操作面板部 1E( 参照图 1 以 及图 3) 的供水灯 1j 闪烁显示, 向外部通知。
本实施方式的水位检测浮子 43 如图 8 所示, 在上部具有浮体 43A, 以与托架 7 内的 水位相对应而上下移动 ( 正确地说转动 ), 并且经由中间的脚部 43B 在下部设有传感器的 一部分 ( 本实施方式中为磁体 )43C。如上所述构成的水位检测浮子 43, 与水位的增减相对 应, 以设置在脚部 43B 上的引导轴 43D 为支点, 脚部 43B 可以沿设置在阀操作室 7F 一部分 上的引导壁 7H 转动。即, 水位检测浮子 43, 在图 8 中, 如果位于最高水位则成为直立状态, 如果水位下降则伴随该水位的下降, 磁体 43C 沿引导壁 7H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 水位检测浮子 43 上部的与水相比比重较轻的浮体 43A、 和与水相比比重较 重的磁体 43C, 以浮体 43A 总是吃水的状态取得重量平衡, 如果伴随着收容在供水箱 3 中的 水量下降, 托架 7 的水位低至规定的水平 ( 最低容许水位 ), 则伴随着磁体 43C 的上升, 未图 示的接近传感器 ( 例如霍尔元件等 ) 动作, 将检测信号向控制部 11 输出。
由此, 如果将供水箱 3 设置在托架 7 的保持部 7A 中, 则阀开闭部件 42 的另一侧端 部的下压部 42D 被下压销 44 进行下压动作。其结果, 由于阀开闭部件 42 以转动支点为中 心进行杠杆动作, 所以一侧端部的上压部 42C 上升, 将销部件 41C 顶起。由此, 由于常闭阀 41B 被开放, 则成为可以从供水箱 3 的内部向托架 7 供水的状态。( Ⅵ ) 关于托盘抽出机构 50
托盘抽出机构 50, 用于接收从收容在过滤器单元 4A 中的过滤器 4 滴落的水, 在联 动机构 20 动作, 过滤器单元 4A 与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联动而上升至规定高度后, 如果从壳 主体 1A 的供水箱室 S1, 将供水箱 3 与托架 7 一起拉出, 则与该供水箱 3 的拉出动作联动, 托 盘 8 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正下方进出, 可以防止由于除菌液使加湿器 1 内部污损和电气故障 等。
本实施方式的托盘抽出机构 50, 如作为原理图的图 19 以及图 20(A)、 (B) 所示, 由 设置在被壁 7C 包围的托架 7 的最里部的壁面部分上的凸轮面 51、 和以可转动的状态吊在壳 主体 1A 上的托盘 8 构成。
其中, 凸轮面 51 由朝向内部倾斜的斜面 51A、 和从该斜面 51A 连续设置的水平面 51B 构成, 如果不将托架 7 和过滤器单元 4A 拉出, 则通常托盘 8 的卡合销 52 与这些面卡合。
另一方面, 托盘 8 如图 19 所示, 具有 : 大致三角形状的一对臂部 8A, 它们可转动地 吊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两端侧 ; 以及主体 8B, 其在一体地固定在该一对的臂部 8A 上的状态 下, 架设在该一对臂部 8A 之间。另外, 在臂部 8A 上设有后述的卡合销 52。
本实施方式的托盘 8, 在如图 1 所示的收容过滤器单元 4A 的加湿过滤器室 S3 内, 以从过滤器单元 4A 的两侧夹持过滤器单元 4A 的状态, 安装在过滤器单元 4A 下部, 主体 8B 设置为可以以转动轴 8C 为中心转动。
卡合销 52, 通过与托架 7 的内部侧的凸轮面 ( 斜面 541A 以及向其后方延伸的水平 面 51B)51 卡合, 进行用于抽出托盘 8 的动作的转动动作。
由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托盘抽出机构 50, 如果提起前面板 2, 过滤器单元 4A 也与 其联动而向上方移动, 则无论托架 7 是否被拉出, 均通过过滤器单元 4A 的向上方移动, 将可 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下部的托盘 8 提起。
由此, 托盘 8 的卡合销 52, 从通过卡合而被托架 7 的凸轮面 51 顶起而立起的状态 释放, 卡合销 52 与哪里都没有卡止, 所以如图 20(B) 所示, 在吊在过滤器单元 4A 的正下方 的状态下, 与过滤器单元 4A 一起向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 在托架 7 插入到规定位置的内部时, 通过使过滤器单元 4A 下降至最下 部, 托盘 8 的卡合销 52 一边与托架 7 的凸轮面 51 卡合, 一边被其推压, 主体 8B 以垂直立起 的状态收容在托架 7 的最内部 ( 参照图 6)。
另外, 滞留在托盘 8 中的水, 在托盘 8 返回至立起状态时, 返回至位于其正下方的 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即, 可以回收到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并再利用。由此, 可以得到经济效 果。
另外, 为了使过滤器单元 4A 下降至最下部, 必须利用联动机构 20 使前面板 2 下降 的作业。但是, 假设在没有收容托架 7 而由手等强制地将过滤器单元 4A 按下至最下部而下 降, 托盘 8 的卡合销 52 所卡合的托架 7 不存在时, 托盘 8 不会垂直立起而从过滤器单元 4A 的正下方退避, 即使除菌液从收容在过滤器单元 4A 中的过滤器 4 滴落, 也可以被托盘 8 接 收。
( Ⅶ ) 关于第 1 锁止机构 60A
本实施方式的第 1 锁止机构 60A 形成为, 当过滤器单元 4A 上升至最上部时, 使过 滤器单元 4A 不能继续上升, 并且假设过滤器单元 4A 被强制按压而下降, 将后述的第 2 锁止机构 60B 的锁止状态解除, 只要不由手使前面板 2 下降, 过滤器单元 4A 就无法下降。另外, 在过滤器单元 4A 上升至最上部而放置的情况下, 可以避免由于过滤器单元 4A 的自重而自 然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图 15 所示, 在臂部 23 的连结轴 23A 至少到达与将三角板 22 的转动轴 22A 和臂部 23 的连结轴 23B 连结的线 ( 中立线 )L 相比的右侧区域之后, 换言之, 通过中立点之后, 三角板 22 的右侧缘部 ( 也可以是臂部 23 的右侧缘部 ) 转动至最右侧位 置。因此, 由于后述的爪 24 到达槽 2B 的最下部 2B’ 后无法继续下降, 所以无法继续向右方 转动, 三角板 22 以及臂部 23 在最终位置处成为锁止状态 ( 最终锁止状态 )。另外, 即使在 如上所述的爪 24 到达至槽 2B 的最下部而进行用于双重安全 ( 双保险 ) 的最终锁止状态前, 详细后述, 通过如图 18 所示的第 2 锁止机构 60B 的锁止动作, 三角板 22 以及臂部 23 也能 成为简易的 1 次锁止状态。另外, 在从该暂时锁止状态再次用手使前面板 2 上升的情况下, 成为上述的最终锁止状态。
具体进行说明, 在臂部 23 的连结轴 23A 至少到达与将三角板 22 的转动轴 22A 和 臂部 23 的连结轴 23B 连结的线 L 相比的右侧区域时, 如图 15 所示, 前面板 2 的槽 2B 的最 下部 2B’ ( 参照图 15) 与突出设置在壳主体 1A 的前面的爪 24 卡止而无法继续上升。由此, 构成联动机构 20 的一部分 ( 与将转动轴 21A 与前面板 2 的转动轴承 2A( 参照图 6) 卡合的 连结部件 21 连结 ) 的三角板 22 以及臂 23, 至少在超过中立线 L 的规定位置处无法继续向 右方转动, 而成为锁止状态 ( 第 1 锁止状态 )。 (XI) 关于第 2 锁止机构 60B
第 2 锁止机构 60B 的作用为, 在向供水箱 3 补给水 ( 或清洁液盘 7B 和过滤器 4) 等时, 防止前面板 2 下降, 可以安全地进行托架 7 的出入作业, 在前面板 2 提升至规定的上 升位置后该第 2 锁止机构 60B 进行动作, 前面板 2 暂时被锁止在该提起位置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 2 锁止机构 60B, 如果将前面板 2 提起至图 15 所示的状态, 则 连结部件 21 如图 18 所示, 与设置在供水箱室 S1 的上部的锁止室 S7 中的板弹簧 13 卡合, 该 连结部件 21 突出设置有转动轴 21A, 该转动轴 21A 与设置在前面板 2 的内侧面的下部上的 转动轴承 2A( 参照图 6) 卡合而上升 ( 参照图 17)。
具体地说, 在图 18 中, 板弹簧 13 以将基部固定设置在锁止室 S7 的右上角的状态 下被轴支撑, 从中间部至前端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凸部 11A, 并且从形成该凸部 13A 的中间部 至前端部的部分具有向上方的弹性力。 另一方面, 在连结部件 21 处形成凹部 21B, 其底部与 板弹簧 13 的凸部 13A 相对应。
由此, 如果前面板 2 上升至规定位置, 伴随该上升动作而连结部件 21 向顺时针方 向转动至规定角度, 则由于该凹部 21B 进入到凸部 13A 中并嵌合, 所以进行暂时锁止状态。 另外, 为了解除该锁止状态, 只要以大于板弹簧 13 的弹性力的力使前面板 2 下降, 将板弹簧 13 按下即可解除锁止状态。
(VIII) 关于缓冲机构 70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机构 70 如图 16 所示, 具有 : 缓冲部件 71( 参照图 17), 其固定 设置在三角板 22 的大致中央部侧 ; 以及扇形齿轮 72, 其设有与设置在该缓冲部件 71 上的 齿轮 71A 啮合的圆弧形的外齿 72A, 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 22A 上。
缓冲部件 71, 在内部填充有缓冲油, 即使向齿轮 71A 作用较大的旋转力, 也可以利
用缓冲油的粘性将旋转力抵消, 所以可以阻止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的急速下降动 作。
扇形齿轮 72 的中心侧可转动地安装在三角板 22 的转动轴 22A 上, 但设有外齿 72A 的外周缘部侧的两个位置 72B、 72C 由螺栓固定在壳主体 1A 上, 形成为在壳主体 1A 上不移 动的状态。
由此,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机构 70, 在将前面板 2 提起后, 将要放下前面板 2 时, 即使以过度的力使前面板 2 下降, 或者强制将过滤器单元 4A 压入, 也可以由缓冲部件 71 的 缓冲力将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的急速下降动作制动。由此, 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前 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的急速下降动作而导致上述前面板 2 以及过滤器单元 4A 或壳主 体 1A 的破损。
(IX) 关于齿轮啮合机构 81
齿轮啮合机构 81 如图 21 所示, 用于在将过滤器单元 4A 从加湿过滤器室 S3 拉出 或收容时, 调整设置在壳主体 1A 的过滤器用电动机 81A 上的驱动齿轮 81B、 和设置在过滤器 单元 4A 的过滤器支架 4D( 参照图 1) 上的从动齿轮 4E 的啮合状态, 该从动齿轮 4E 用于使 过滤器 4 的旋转。换言之, 齿轮啮合机构 81 如图 21 所示, 通过在过滤器单元 4A 和过滤器 支架 4D 之间设置一些游隙 ( 间隙 )δ, 而实现吸收齿隙的作用。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 啮合机构 81 中, 如图 1 以及图 21 所示, 下部侧相对于壳主体 1A 向前侧倾斜角度 θ。 由此, 根据该齿轮啮合机构 81, 在使过滤器单元 4A 上下移动时, 如下所述进行过 滤器单元 4A、 和过滤器支架 4D 的嵌合动作, 该过滤器支架 4D 用于设置从动齿轮 4E。
即, 由于在使过滤器单元 4A 上升时, 首先将过滤器单元 4A 提起, 稍后将过滤器支 架 4D 提起, 所以可以顺利地解除从动齿轮 4E 与 ( 驱动电动机侧的 ) 驱动齿轮 81B 的啮合。 另一方面, 在使过滤器单元 4A 下降时, 在从动齿轮 4E 和驱动齿轮 81B 啮合后, 过滤器单元 4A 进一步下降, 与过滤器支架 4D 分离。即, 在下降时, 设置在过滤器单元 4A 内部的过滤器 支架 4D 上的从动齿轮 4E 和驱动齿轮 81B 必然成为啮合状态, 与用于上下动作的过滤器单 元 4A 分离。由此, 设置用于分离的游隙 ( 间隙 )δ。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 由于齿轮的传递 不必考虑过滤器单元 4A 的存在即可, 所以从动齿轮 4E 和驱动齿轮 81E 可以可靠地啮合。
(VIII) 对于常闭机构 82
常闭机构 82 的作用为, 使得无法将设置在壳主体 1A 的上表面上的闭锁盖 1G 强制 地打开而从收容有过滤器单元 4A 的加湿过滤器室 S3 将过滤器单元 4A 拉出。换言之, 只有 利用联动机构 20 使过滤器单元 4A 至少产生大于或等于上升时的上升力程度的转动力, 才 能将闭锁盖 1G 打开, 是专门防止恶作剧而设置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常闭机构 82 中, 具体地说, 在壳主体 1A 的上表面和闭锁盖 1G 之 间具有使用如图 2 所示的扭簧和螺旋弹簧等的常闭弹簧。
(XIII) 关于液面照明确认机构 83
液面照明确认机构 83, 至少在接通电源时以及开始计时器的设置时对供水箱的液 面进行照明, 用于使操作者确认供水箱 3 内部的剩余水量而引起注意。特别地, 在本实施方 式中, 如果在设置开始计时器时剩余水量较少, 则即使在规定的时刻加湿器动作, 有时也会 在短时间内水量不足而之后立刻动作停止, 所以其用于防止上述事故发生。
本实施方式的液面照明确认机构 83 利用图 6 进行说明, 其设置在供水箱 3 的背面
侧, 至少在接通加湿器 13 的电源时以及开始计时器的设置时, 利用来自控制部 11 的控制信 号, 通过以规定的时间对供水箱 3 进行照明而使操作者确认箱内的剩余水量, 作为光源 9 设 有 LED(Light Emitting Diode)。
根据该液面照明机构 110, 作为光源 9 的 LED 以特定的颜色 ( 在这里例如蓝色 ) 对 供水箱 3 内部的水进行照明, 所以对供水箱 3 内的水着色而使其显现特定的颜色 ( 例如蓝 色 ), 从而该水通过设置在前面板 2 上的识别窗 2C( 参照图 4(A)), 可以容易地从外部进行 确认。
(XIV) 关于辅助吸入机构 84
辅助吸入机构 84, 用于通过从与背面侧的空气吸入口 1B 不同的位置吸入空气, 从 而即使在通过过滤器 4 的空气没有由臭氧发生器充分地去除恶臭的情况下, 不适的臭气浓 度也被稀释成不被注意的程度, 向外部送出。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吸入机构 84, 在与过滤器 4 相对的空气过滤器 10 的设置部分以 外的壳主体 1A 的一部分上, 朝向送风扇 5 设置用于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开口 ( 辅助空气吸入 口 )84A( 参照图 2)。利用该辅助吸入机构 84, 可以从与背面侧主要的空气吸入口 1B 不同 的位置, 通过从过滤器 4 至送风扇 5 的流路以外的流路, 追加吸入新鲜的空气。
另外, 作为上述辅助吸入机构 84, 也可以如下述附加流路, 该流路将从与背面侧的 空气吸入口 1B 不同的位置吸入的空气导入加湿过滤器 4。利用上述结构, 由于在因设置场 所的问题, 只能以背面侧与壁等接近的状态安排设置空间的情况下, 具有本发明的过滤器 装置 90 的加湿器 1 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可以充分地发挥, 所以提高了作为设置场所的自由 度。
(VII) 关于安全机构 85
如果联动机构 20 动作, 过滤器单元 4A 随着前面板 2 的提起动作而上升, 壳主体 1A 的闭锁盖 1G 开放, 则安全机构 85 检测到该开放动作, 自动地使过滤器 4 的旋转驱动用电动 机的动作停止, 确保托架 7 取出作业时的安全。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机构 85, 如图 4(B) 所示, 由紧固在闭锁盖 1G 的内面上的磁体 85A、 和接近传感器 85B 构成, 如果闭锁盖 1G 闭锁, 则接近传感器 85B 检测到磁体 85A 的磁 力, 并向控制部 11 输出规定检测信号。
下面,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装置 90。
过滤器装置 90 如图 22、 23 所示, 作为大致结构, 具有 : 过滤器主体 ( 构成过滤器支 架 4D 的一部分 )91, 其在上下两端部安装有一对可自由旋转的轴 ( 同样构成过滤器支架 4D 的一部分 )92、 93 ; 无接头带状的加湿过滤器 4( 参照图 22), 其以张紧状态安装在轴 92、 93 之间 ; 伸缩机构 94( 参照图 24、 25), 其可使过滤器主体 91 伸缩 ; 以及锁止单元 95( 参照图 23), 其使过滤器主体 91 暂时保持在收缩状态下。另外, 在该过滤器主体 91 的上部, 即后述 的第 1 框架 91A 的上部上设置把手 98, 其用于由单只手把持过滤器主体 91, 从而即使使用 后的过滤器 4 被污染, 手或衣服等也不会与该污浊的过滤器 4 接触。
过滤器主体 91 如图 23 所示, 具有 : 第一框架 91A, 其设有利用电动机 81A 的驱动 力进行旋转的齿轮 ( 从动齿轮 )4E, 在端部上设有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壳主体 1A 上的上 部轴即驱动轴 92, 其可自由旋转 ; 以及第 2 框架 91B, 其以规定的行程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在 该第 1 框架 91A 上, 在端部上设有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壳主体 1A 上的从动轴 93, 其可自由旋转。 特别地, 本实施方式的第 1 框架 91A 具有 : 第 1 侧部框架 91A1, 其设置在两侧部 ; 以及第 1 外侧框架 91A2 以及第 1 内部框架 91A3, 它们将第 1 侧部框架 91A1 连结。
同样地, 第 2 框架 91B 具有 : 第 2 侧部框架 91B1, 其设置在两侧部 ; 以及第 2 外侧 框架 91B2 以及第 2 内部框架 91B3, 它们将第 2 侧部框架 91B1 连结。
第 1 框架 91A, 在从外侧与第 2 框架 91B 卡合的状态下, 与第 2 框架 91B 一部分重 合, 同时可自由滑动地与第 2 框架 91B 连结。另外, 在第 1 框架 91A 和第 2 框架 91B 之间, 如图 24 所示, 在左右两侧设置具有相同弹性系数的拉伸弹簧 96( 在图 24 中仅示出左侧 ), 由此, 向彼此离开的方向施加弹性力。
从动轴 93 如图 25 所示, 形成为剖面大致十字型, 由中心轴部 93A、 和从该中心轴部 93A 向周围 4 方向突出的羽部 93B 构成, 特别地, 在中心轴部 93A 穿透设置排水用的贯通孔 93C。
伸缩机构 94 具有作为伸长机构的所述拉伸弹簧 96, 其安装在第 1、 第 2 框架 91A、 91B 之间, 通过对第 1 框架 91A 以及第 2 框架 91B 施加向彼此离开方向的弹性力, 而将加湿 过滤器 4 保持为张紧状态 ; 以及收缩机构 97( 参照图 25), 其为了容易地进行加湿过滤器 4 的拆卸, 抵抗拉伸弹簧 96 的弹性力, 使第 1、 第 2 框架 91A、 92B 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收缩。
收缩机构 97 在图 25 中, 具有 : 大致 C 字型的转动杆 97, 其基端部可自由转动地安 装在第 1 外侧框架 91A2 上 ; 以及引导部件 97B 以及引导辊 97C, 它们被限制为相对于转动 杆 97A 的中间部, 仅向规定方向移动的状态, 该收缩机构 97, 通过向使转动杆 97A 的前端部 向过滤器主体 91 的外侧拉出的方向移动, 从而第 1 框架 91A 以及第 2 框架 91B 向彼此接近 的方向移动并收缩。
锁止单元 95, 用于暂时保持由收缩机构 94 进行的第 1、 第 2 框架 91A、 91B 的收缩 状态, 通过设置在转动杆 97A 的偏向基端部上的凹部 95A 嵌入引导辊 97C 而成为卡合的状 态, 从而保持锁止状态。
由此, 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 90, 通过利用电动机 81A 的驱动力使设置在驱动 轴 92 上的齿轮 4E 旋转, 从而一边将过滤器主体 91 的下部以及无接头状的过滤器 4 的下部 浸渍在储存在托架 7 的液盘 7B( 参照图 7) 中的水 ( 除菌液 ) 中, 一边使加湿过滤器 4 旋转。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装置 90, 如图 23、 25 所示, 通过使转动杆 97A 向箭 头方向 ( 在这些图中逆时针方向 ) 转动, 第 2 框架 91B 以接近第 1 框架 91A 的方向被按压 而收缩。具体地说, 第 2 外侧框架 91B 以及第 2 内侧框架 91B3, 分别在图 23 中向上方向移 动, 在图 25 中向右上方向移动 ( 当然, 第 2 侧部框架 91B1 也向同方向移动 )。
并且, 通过使转动杆 97A 转动至规定位置, 而凹部 95A 与引导辊 97C 卡合, 形成锁 止状态。
其结果, 如图 26 所示, 在过滤器 4 为拉伸状态时位于第 1 位置 S1 的从动轴 93 移 动至收缩位置 S2。即, 从动轴 93, 通过移动行程 ΔS1 而使过滤器主体 91 收缩。由此, 由于 过滤器 4 可以保持松弛状态, 所以不必将过滤器 4 所卡止的驱动轴 92 拆除, 就可以简单地 将过滤器 4 从过滤器主体 91 上取下。
另外, 简单地从过滤器主体 91 中取下后的过滤器 4, 在进行清洁或者更换作业等 后, 在返回过滤器主体 91 时也可以简单地进行安装。即, 使过滤器 4 为纵向 ( 开口部分朝
向水平方向配置 ), 在挂在驱动轴 92 上的状态下, 使开口部通过收缩状态的过滤器主体 91 即可。由此, 可以防止在过滤器的拆卸作业时将手和衣服等污染。
另外, 利用本实施方式, 通常, 与过滤器 4 的下部一起浸渍在液盘 7B 中的从动轴 93, 即使在羽部 93B 和相邻羽部 93B 间的底部滞留水, 在拉出过滤器主体 91 时, 在从托架 7 的液盘 7B 中的液面浮起后, 滞留的水从穿透设置在中心轴部 93A 中的排水 ( 除菌液 ) 用的 贯通孔 93C 中向托架 7 内部洒出。由此, 在将过滤器主体 91 向托架上方提起后, 水 ( 除菌 液 ) 不会从过滤器支架 4D 洒出, 可以避免污染加湿器内部。
另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方 式。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适用于具有过滤器装置的加湿器, 但除此之外, 例如对于冷风器、 送风装置等的各种机器, 只要是具有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的结构即可适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过滤器装置, 由于可以由一个人简单地且不会污染手或衣服地拆卸, 所 以使用方便, 即使是老年人或女性等也可以干净地进行过滤器的清洁和更换等, 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