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320657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2005.3

申请日:

2009.08.07

公开号:

CN101627694A

公开日:

2010.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公开日:2010012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北京师范大学

发明人:

杨志峰; 崔保山; 王 强; 陈 贺; 刘新会; 孙 涛

地址:

100875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针对自然条件下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平衡收割技术实现节水效果的生态节水方法。通过对植被群落的平衡收割,保证了植被群落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理生态参数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生态节水的目的。收割后的植株残体留在原地,起到了很好的覆盖节水效果。该技术在不影响植被群落基本的生理活动、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无效水分消耗的削减的目标,达到了生态节水的目的。该生态节水方法操作简便,切实可行、节水效果明显,克服了节水从灌溉出发的定势,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了自然生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前提下的,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方法。其特征在 于: (1)在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前提下,通过平衡收割的方法调节植被群 落特征的生态节水方法。 (2)通过调研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主导风向等背景数据,确定平 衡收割技术的具体实施细节与方式。 (3)根据收割方式的不同,平衡收割方式可分为水平收割与垂向收割。 (4)根据作物的特点与节水目标,确定不同的收割作业时间与收割强度。收 割后的植被残体直接留在原地,不做任何处理,可作为下垫面的覆盖物。 (5)平衡收割作业后,保持作业区域植被的生理活动与生态功能的稳定。
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方法,其特征在与:垂向收割的作 业时间为6~7月,水平收割的作业时间为5~6月。根据不同的节水目标,收割 的比率在10%~30%之间。
3: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方法,其特征在与:持续监测目标 区域的生态特征参数,保证目标区域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的稳定,保证生 态结构和功能稳定。

说明书


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与恢复生态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与方法。可实现在自然条件下,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前提下植被群落耗水量调控。

    背景技术

    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近些年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尖锐。一方面,水资源缺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的减少使得地方经济与生态系统争夺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系统本身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缺乏可持续性,工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作业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倍,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45%。

    农业节水是开展研究最早的领域,滴灌技术作为最早的节水技术,早在1874年由美国发明并申请专利。喷灌、覆膜、微灌等农业节水技术自20世纪50代末期以来不断涌现,并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N1895026公开了一种农作物自动灌溉系统的节水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定时灌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湿度控制器,在设定的湿度和时间里对农作物进行灌溉。CN1428674公开了一种五维水平衡节水技术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它将节水与水文、水质、水量和气象条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定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对需要补充的水量进行只能优化诱导与过程控制。CN1409958公开了一种常压节水灌溉系统,通过使用多空管道的方法提高水分利用率,克服了灌溉水不均匀的问题。

    以上的节水方法与技术都是基于灌溉管理的,即从限制和优化植被的供水量方面出发的。但是自然条件下,植被的供水条件是不可人为调控的,现有的节水技术无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平衡收割的方法实现生态节水目的。其操作简便,切实可行、节水效果明显,克服了以往节水技术和方法从灌溉出发的定势,尤其适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节水。

    本发明特征在于:采用平衡收割技术对植被群落进行优化,调节生态系统中植被与下垫面蒸散发耗水的组成比率,达到削减无效蒸散发,实现生态节水的目的。避免传统节水技术通过控制供水条件实现节水的技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难以实施的不足。

    本发明与已有的节水技术相比,其益处在于:克服了节水技术从灌溉调控出发的定势,通过平衡收割的方式优化植被格局,调整生态耗水组成比率,从根本上实现生态耗水的节约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分供给无法人为调控的前提下,生态系统的节水问题,填补了节水技术在自然生态领域中应用的空白。

    【附图说明】

    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技术实施示意图。

    其中1为植被    2为下垫面(水域或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通过调研,以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率、生物量等背景数据为基准,设置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细节。

    根据收割对象的生理特征,分别采用垂向收割与水平收割收割的方式。易分蘖的植被一般采用垂向收割的作业方式,其他植被采用水平收割的方式。

    平衡收割在植被耗水量达到最大值之前进行。水平收割的时间为5~6月份,垂向收割作业时间为6~7月份。平衡收割的比率根据节水目标的不同在10%~30%之间。垂向收割作业时,将植被群落沿目标区域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均匀设置条带,采取等距间隔收割的方式实施垂向收割。水平收割时,以目标植被地平均高度为基准,按确定的收割比例计算收割高度。

    收割后的植被残体留在原地,作为下垫面的覆盖物,进一步削减下垫面的耗水。

    实施例1

    针对海河流域的某湖泊,利用本发明作为生态节水技术,对当地的植被进行平衡收割,收割比例为20%,其耗水量及其节水效果如下表所示:

    表1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节水效果表

      收割方式  耗水量(mm/d)  节水效率(%)  处理前  无收割  44  处理后  垂向收割  38  13.6  水平收割  35  20.5

    实施例2

    针对北京亦庄麋鹿苑某生态园区内的芦苇,利用本发明作为生态节水技术,对植被进行平衡收割,收割比例为30%,其耗水量及其节水效果如下表所示:

    表2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节水效果表

      收割方式  耗水(mm/d)  节水效率(%)  处理前  无收割  38  处理后  垂向收割  33  13.2  水平收割  29  23.7

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收割生态节水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针对自然条件下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平衡收割技术实现节水效果的生态节水方法。通过对植被群落的平衡收割,保证了植被群落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理生态参数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生态节水的目的。收割后的植株残体留在原地,起到了很好的覆盖节水效果。该技术在不影响植被群落基本的生理活动、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无效水分消耗的削减的目标,达到了生态节水的目的。该生态节水方法操作简便,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