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31706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5152.6

申请日:

2014.06.10

公开号:

CN104042945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61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16; A61P31/20; A61K35/02(2006.01)N;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焦克德

发明人:

焦克德; 吴惠娟; 张立群; 苏超; 于丽秋; 高锋; 陈小莉; 逄金霞; 臧博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岛路1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将上述中药熬成汤剂,再经回流提取浓缩成合剂。本发明直接针对湿毒用药,达到了湿毒去而郁热解,不仅避免了传统治疗乙肝苦寒疗法的败胃弊端,而且疗效倍增,不仅对乙型肝炎患者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独特作用,而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同时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独特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全方共奏祛湿解毒,活血解郁之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生甘草3份。

3.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

说明书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造成的,由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感染,致成慢性乙型肝炎(CHB),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西医尚未能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西医目前治疗该病的核心疗法是抑制病毒复制,现在所用的抗病毒药物,以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为主,疗效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价格昂贵,应答率低,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并可引起HBV突变,产生耐药性。这类药物基本需要终生服用,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乙肝病毒变异及无法停药的风险。一旦无法控制病毒变异或者患者停服抗病毒药物,常常导致患者肝炎复发及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而且这种风险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越来越大。
中医多认为本病病因是湿热疫毒为患,病位主要在肝及血脉,与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为热毒、瘀血、气滞和痰湿。认为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正气亏虚,不能驱邪外出,正邪相争,长期对峙,使病情迁延难愈,形成慢乙肝。疫毒之邪侵扰机体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外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内因,湿热疫毒蕴结,久而导致气血痰瘀互相搏结,脏腑失和,经络不通最终使得阴阳气血俱虚,肝肾败损,是本病的病理机制和发展过程。治法上,多从清热利湿解毒着手,苦寒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现阶段中医药疗法普遍存在着疗效不高,疗效不肯定,药物口感差的缺点,甚至部分中药配方不仅没有治疗乙肝的作用,长时间服用反而导致肝毒性。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治疗抑制乙肝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口感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生甘草3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
服用时,每次100ml,一日三次。
药理分析:
茵陈:治疗肝炎的经典药物。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大黄:性味:苦,寒。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
防己: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
佩兰: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体虚者用量宜适当。
蒲黄: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龙骨: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常与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补中健脾,用治脾虚湿盛之食少便溏,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宁心安神,用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常与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
桃仁:作为中草药桃仁使用时,特指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等。桃仁的水提物能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对肝脏的过氧化损伤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研究发现,桃仁的醋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均能缩短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所致肺栓塞引起的呼吸喘促时问,且醋酸乙酯提取物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从桃仁中分离的三油酸甘油酯具有抗凝血活性。总之,桃仁的抗凝血、抗血栓、预防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肝脏过氧化损伤具良好的防护作用, 对心肌缺血损伤和脑部血管活性有改善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桃仁的活血化瘀传统功效。
海螵蛸: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猪苓:味甘、淡,平。功效: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葶苈子:性味辛、苦、寒。归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针对乙肝缠绵难愈之湿毒之性,方中茵陈、茯苓、白茅根、葶苈子、猪苓以化湿、渗湿治疗;大黄小剂量应用以引湿毒从二便下泄,而且大黄有化瘀之功,符合中医久病必瘀的病机。肝病久必及脾,故用陈皮、佩兰化湿醒脾、疏肝解郁。肝病久则肝络瘀阻,故用生地、、桃仁、牡丹皮、蒲黄活血通络解郁。海螵蛸和胃制酸,改善肝病患者对对胃的影响。龙骨:《本经逢原》有论:龙骨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方中龙骨起软肝散结通络之功,又可以防止癌变的发生。
本发明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提出乙肝病毒的病因性质属湿毒,而非湿热毒邪。乙肝的病机为湿毒内侵,气血郁结而发病,乙肝之热象表现实际是湿毒内侵,气滞生热。故治疗上独辟蹊径,重点给予解毒祛湿,疏肝化瘀治疗,而非清热解毒利湿治疗。这种疗法直接针对湿毒用药,达到了湿毒去而郁热解,不治热而热毒自解。配方不仅避免了传统治疗乙肝苦寒疗法的败胃弊端,而且疗效倍增,不仅对乙型肝炎患者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独特作用,而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同时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独特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全方共奏祛湿解毒,活血解郁之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把乙肝病毒病因归于湿毒性质,而非传统认为的湿热毒邪。(2)确立乙肝的病机为湿毒内侵,气血郁结。(3)确立乙肝的治法为祛湿解毒,活血疏肝通络。而非传统所确立的苦寒疗法。这种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且有明显的护肝、保肝作用。同时用药偏于轻灵,舍弃传统的苦寒药物,不仅口感明显改善,便于患者长期服用,而且避免了传统苦寒疗法伤胃的弊端。(4)这种合剂同时适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填补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空白, 可以起到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防止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乙型肝炎,早期有效阻断了乙肝病毒携带—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疾病进程。
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降至峰值一半以下;无效: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无改善。
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治疗乙肝100例,患者服用本发明合剂,每次100ml,一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经过两个疗程后停药,期间,每1个月复查肝功,每两个月复查血清病毒标记物和B超,停药之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血清病毒标记物和B超。经过两个疗程治疗,有8例患者e抗原消失,HBVDNA测不到,肝功能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另有76例患者取得HBVDNA不同程度下降,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4%。通过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病案1:陶女士,25岁,公务员。两年前,她在体检时发现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其乙肝病毒DNA指数为4.2x107拷贝/升、转氨酶明显升高,被确诊患有乙肝。两年来,她曾先后服用过甘利欣、凯西莱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其转氨酶的指数始终未能恢复正常。近期复查谷丙转氨酶仍为173u/L。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乙肝合剂3月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乙肝病毒DNA指数为4.2x105拷贝/升,随访1年肝功能正常。
病案2:杜某,男,18岁,学生。一年前,他在体检时发现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其乙肝病毒DNA指数为9.3x105拷贝/ml、谷丙转氨酶110u/L,确诊乙肝。干扰素(每次皮下注射500万单位,隔日注射1次)进行治疗一年,疗效差,遂来我院就诊,复查谷丙转氨酶125u/L。给予乙肝合剂治疗2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指数降至44u/L,谷草转氨酶降至32u/L。继续服用1月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6月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 生甘草3份。
制备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
实施例2: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20份、大黄5份、陈皮18份、防己18份、佩兰35份、牡丹皮20份、白茅根25份、蒲黄35份、龙骨20份、生地12份、茯苓18份、桃仁12份、海螵蛸18份、猪苓18份、葶苈子15份和生甘草5份。
制备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294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2945A21申请号201410255152622申请日20140610A61K36/899200601A61P1/16200601A61P31/20200601A61K35/02200601A61K35/5620060171申请人焦克德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岛路158号72发明人焦克德吴惠娟张立群苏超于丽秋高锋陈小莉逄金霞臧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龚燮英54发明名称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2、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将上述中药熬成汤剂,再经回流提取浓缩成合剂。本发明直接针对湿毒用药,达到了湿毒去而郁热解,不仅避免了传统治疗乙肝苦寒疗法的败胃弊端,而且疗效倍增,不仅对乙型肝炎患者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独特作用,而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同时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独特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3、全方共奏祛湿解毒,活血解郁之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2945ACN104042945A1/1页21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

4、,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生甘草3份。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

5、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权利要求书CN104042945A1/5页3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造成的,由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感染,致成慢性乙型肝炎CHB,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西医尚未能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西医目前治疗。

6、该病的核心疗法是抑制病毒复制,现在所用的抗病毒药物,以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为主,疗效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价格昂贵,应答率低,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并可引起HBV突变,产生耐药性。这类药物基本需要终生服用,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乙肝病毒变异及无法停药的风险。一旦无法控制病毒变异或者患者停服抗病毒药物,常常导致患者肝炎复发及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而且这种风险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越来越大。0003中医多认为本病病因是湿热疫毒为患,病位主要在肝及血脉,与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为热毒、瘀血、气滞和痰湿。认为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正气亏虚,不能驱邪外出,正邪。

7、相争,长期对峙,使病情迁延难愈,形成慢乙肝。疫毒之邪侵扰机体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外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内因,湿热疫毒蕴结,久而导致气血痰瘀互相搏结,脏腑失和,经络不通最终使得阴阳气血俱虚,肝肾败损,是本病的病理机制和发展过程。治法上,多从清热利湿解毒着手,苦寒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现阶段中医药疗法普遍存在着疗效不高,疗效不肯定,药物口感差的缺点,甚至部分中药配方不仅没有治疗乙肝的作用,长时间服用反而导致肝毒性。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治疗抑制乙肝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发明内容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其。

8、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口感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000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20份、大黄25份、陈皮1218份、防己1218份、佩兰2535份、牡丹皮1520份、白茅根1525份、蒲黄2535份、龙骨1020份、生地1218份、茯苓1525份、桃仁1015份、海螵蛸1218份、猪苓1218份、葶苈子1015份和生甘草25份。0006其中,优选方案如下0007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

9、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生甘草3份。说明书CN104042945A2/5页4000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0009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0010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4,浓。

10、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0011服用时,每次100ML,一日三次。0012药理分析0013茵陈治疗肝炎的经典药物。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0014大黄性味苦,寒。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

11、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0015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

12、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0016防己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0017佩兰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0018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

13、;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0019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体虚者用量宜适说明书CN104042945A3/5页5当。0020蒲黄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0021龙骨重。

14、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0022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0023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用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常与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补中健脾,用治脾虚湿盛之食少便溏,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宁心安神,用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15、等,常与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0024桃仁作为中草药桃仁使用时,特指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等。桃仁的水提物能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对肝脏的过氧化损伤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研究发现,桃仁的醋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均能缩短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所致肺栓塞引起的呼吸喘促时问,且醋酸乙酯提取物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桃仁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从桃仁中分离的三油酸甘油酯具有抗凝血活性。总之。

16、,桃仁的抗凝血、抗血栓、预防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肝脏过氧化损伤具良好的防护作用,对心肌缺血损伤和脑部血管活性有改善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桃仁的活血化瘀传统功效。0025海螵蛸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0026猪苓味甘、淡,平。功效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0027葶苈子性味辛、苦、寒。归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

17、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0028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0029本发明针对乙肝缠绵难愈之湿毒之性,方中茵陈、茯苓、白茅根、葶苈子、猪苓以化湿、渗湿治疗;大黄小剂量应用以引湿毒从二便下泄,而且大黄有化瘀之功,符合中医久病必瘀的病机。肝病久必及脾,故用陈皮、佩兰化湿醒脾、疏肝解郁。肝病久则肝络瘀阻,故用生地、桃仁、牡丹皮、蒲黄活血通络解郁。海螵蛸和胃制酸,改善肝。

18、病患者对对胃的影响。龙骨本经逢原有论龙骨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方中龙骨起软肝散结通络之功,又可以防止癌变的发生。说明书CN104042945A4/5页60030本发明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提出乙肝病毒的病因性质属湿毒,而非湿热毒邪。乙肝的病机为湿毒内侵,气血郁结而发病,乙肝之热象表现实际是湿毒内侵,气滞生热。故治疗上独辟蹊径,重点给予解毒祛湿,疏肝化瘀治疗,而非清热解毒利湿治疗。这种疗法直接针对湿毒用药,达到了湿毒去而郁热解,不治热而热毒自解。配方不仅避免了传统治疗乙肝苦寒疗法的败胃弊端,而且疗效倍增,不仅对乙型肝炎患者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独特作用,而且有保肝护肝。

19、的作用。同时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独特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全方共奏祛湿解毒,活血解郁之功。003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把乙肝病毒病因归于湿毒性质,而非传统认为的湿热毒邪。2确立乙肝的病机为湿毒内侵,气血郁结。3确立乙肝的治法为祛湿解毒,活血疏肝通络。而非传统所确立的苦寒疗法。这种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且有明显的护肝、保肝作用。同时用药偏于轻灵,舍弃传统的苦寒药物,不仅口感明显改善,便于患者长期服用,而且避免了传统苦寒疗法伤胃的弊端。4这种合剂同时适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填补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空白,可以起到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防止。

20、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乙型肝炎,早期有效阻断了乙肝病毒携带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疾病进程。0032疗效判断003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降至峰值一半以下;无效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无改善。0034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治疗乙肝100例,患者服用本发明合剂,每次100ML,一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经过两个疗程后停药,期间,每1个月复查肝功,每两个月复查血清病毒标记物和B超,停药之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血清病毒标记物和B超。经过两个疗程治疗,有8例患者E抗原消失,HBVDNA测不到,肝功能正常,随。

21、访1年未复发;另有76例患者取得HBVDNA不同程度下降,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4。通过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0035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0036病案1陶女士,25岁,公务员。两年前,她在体检时发现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其乙肝病毒DNA指数为42X107拷贝/升、转氨酶明显升高,被确诊患有乙肝。两年来,她曾先后服用过甘利欣、凯西莱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其转氨酶的指数始终未能恢复正常。近期复查谷丙转氨酶仍为173U/L。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乙肝合剂3月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乙肝病毒DN。

22、A指数为42X105拷贝/升,随访1年肝功能正常。0037病案2杜某,男,18岁,学生。一年前,他在体检时发现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其乙肝病毒DNA指数为93X105拷贝/ML、谷丙转氨酶110U/L,确诊乙肝。干扰素每次皮下注射500万单位,隔日注射1次进行治疗一年,疗效差,遂来我院就诊,复查谷丙转氨酶125U/L。给予乙肝合剂治疗2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指数降至44U/L,谷草转氨酶降至32U/L。继续服用1月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6月未复发。说明书CN104042945A5/5页7具体实施方式003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00。

23、39实施例10040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15份、大黄3份、陈皮15份、防己15份、佩兰30份、牡丹皮15份、白茅根20份、蒲黄30份、龙骨15份、生地15份、茯苓20份、桃仁10份、海螵蛸15份、猪苓15份、葶苈子10份和生甘草3份。0041制备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0042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0043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

24、两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4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7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4,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0044实施例20045一种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茵陈20份、大黄5份、陈皮18份、防己18份、佩兰35份、牡丹皮20份、白茅根25份、蒲黄35份、龙骨20份、生地12份、茯苓18份、桃仁12份、海螵蛸18份、猪苓18份、葶苈子15份和生甘草5份。0046制备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00471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00482合并后的滤液在100下用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20下过夜沉淀,取滤液,在80温度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浓缩液即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中药合剂。说明书CN10404294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