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型水稻育苗调制剂 本发明涉及精细有机化工方面的技术。是一种含有植物生理活性物质。该技术的产品普遍用于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旱育苗。
水稻育苗需要酸碱废适宜的土壤环境,育苗床上PH4.5-5.5最适于秧田期水稻秧苗生长;同时,秧苗生长还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为此,苗床秧田期管理上既要使用酸性物质调整土壤酸度,又必须多次施肥才能满足秧苗对于营养的需要。因而要多次作业,非常不便,直接使用硫酸作为调酸物质且有危险性。
普通型床土调制剂养分不齐全,缺乏钾素,营养元素配比不合理,填加的载酸物质占总成分55%以上,无效成分高,施用量大(每m2用500-700克),不便于运输,有结块,农民使用不便,另与“床土调制齐母剂”比较,这是辽北水稻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虽然施用量减少了,便于运输,但营养配方不够合理,磷、钾、锌的含量不足,用稻壳作硫酸载体,使无益耗酸量大增。又使用钙镁磷肥作原料,也中和掉多量硫酸,使调酸效果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公开一种含有植物生理活性的精品型水稻育苗调制剂,以达到刺激幼苗生长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并有抑制稻苗枯病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是:
本发明氮、磷、钾、锌的含量充足而配比适宜,用康醛渣作分散剂,因其为酸性故可增加产品酸度,本发明不使用钙镁磷肥,能避免酸的无益消耗,提高了本发明中磷的有效性。
本发明以硫酸铵、酸性磷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硫酸锌、硫酸为主要原料,原材料易于获得,养分齐全,配比合理,用康醛渣作分散剂可改善产品物理性质,不结块易于施用,增加了腐枯酸为促进秧苗生长提供了活性物质。用量少仅为普通型的1/2,效果高,便于运输,增加了农民经济效益。
本品主要成分配方:
N 5.6-7.6%
P2O5 2.8-4.8%
K2O 0.6-2.6%
Zn 0.15-0.35%
腐枯酸 2-6%
PH 0.8-1.6
硫酸载体和分散剂共约占35-50%
在立枯病严重发病区填加敌克松杀菌剂。
生产方法:采用人工搅拌合成,或用机械搅拌生产皆可,产品为黑灰色粉状,塑料袋封口包装,有效期二年。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使用本发明可使育苗床土调整为酸性或微酸性,为秧苗健壮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土壤条件;一次施用即可满足水稻秧田期需要地多种营养元素,满足了秧田期生长对于营养的要求;本发明因含有植物生理活性物质,能刺激幼苗生长,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长长;还有明显抑制稻苗立枯病的作用。使用本品为培育壮秧提供了物质基础。本品普遍适用于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旱育苗。使用本品以一次作业完成调酸、施肥多次作业所能达到的目的。
本品于1994-1996年三年间作为试验品在营口、海城、沈阳、开原、新民等地区试用效果良好,秧苗植株高度增加,分蘖数增多,叶片出生快,根系发达,苗壮。
作用本发明床土PH可降低0.5-2.0个单位,保持土壤酸性或微酸性持续25-30天。移载后返青快,加速生长,提早分蘖,有效穗数增加,为后期水稻增产打下了基础。施用本发明幼苗发病率明显降低。本发明能增产水稻产量5-10%
表1 秧苗素质调查(秧令22天)处理 株高 叶令 分蘖数 根长 百株重(g) 健苗率
(cm) (片) (个) (cm) 鲜重.干重 (%)对照 9.0 3.2 0 4.5 17.2 3.5 75.3本发明 15.1 3.9 1.6 6.2 23.5 5.2 97.6
表2 床土PH变化处理 施后天数
第一天 5--8天 9--14天 15--20天 12--30天对照 6.5-7.5 6.5-7.5 6.5-7.5 6.5-7.5 6.5-7.5本发明 4.5-4.8 5.0-5.5 5.2-5.7 5.8-6.0 6.0-6.5
表3 发病率及稻谷产量处理 苗期立枯病发生(%) 水稻产量
辽阳 沈阳 (kg/亩)对照 28.5 34.3 1200-1300本发明 2.90 3.20 1260-1400
使用方法:
大地育苗:每平方米施用本发明300-350克,先将本发明与3-5倍过筛后的充分腐熟农肥均匀混合后,再均匀撒施于床面上,用耙将本发明与表土深3-4厘土层耙混均匀,然后浇透底水播种,严禁将本发明撒在床面后未经耙混即行播种,以免烧种不能出苗。
软盘育苗:每平方米(合6盘,每盘装营养土3.5-3.8kg),施用本发明250-300克,先将本发明与营养土充分混均后再装盘,然后浇透底水播种。无论何种育苗方法,移栽前如有脱肥,应适量追施硫酸铵。
本发明的创造性通过实施例和调查使用数据来体现:
实施例:
配方实物例:
硫铵 28
磷酸二氢铵 8
过磷酸钙 5
钾盐类 4
硫酸锌 1.5
硫酸 22-26
粉煤灰或褐煤粉 10-30
康醛渣 10-30
敌克松 适量(重病区填加)
特点:
①养分齐全,配比合理;
②酸性康醛渣作分散剂,不用钙镁磷肥,不用稻壳,减少酸的无益耗损;
③增加敌克松杀菌剂;
④硫酸载体用量由55%减到为40%;
⑤用量少,无无用物成分,便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