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识别装置的携带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识别装置的携带器。
根据本发明的携带器提供一种将电子识别装置系到需要识别物体上的手段,这种需要识别的物体可以是例如动物。
将电子识别装置系在动物身上以对动物进行识别这一技术是公知的。这一电子识别是通过在动物身上安装一个电子识别装置,然后从该装置中获得信号,再通过询问装置读出该信号实现的。在一种公知的结构中,电子识别装置可以植入动物体内。
另一种连接识别装置的方法是,利用一个外部可拆卸的连接元件或携带器,更确切地说是利用一种动物耳朵附属元件或组件。而该识别装置是在耳朵附属元件或组件制造好之后再装上去的。例如美国专利4718697公开了一种与电子装置相结合的装置,电子装置装在一个空腔中,将两个预先加工好的耳朵附属组件的面板紧固在一起形成该空腔。已经证明,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对电子装置进行定位,但是将两个附属组件(tag)的元件的面板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制造过程的繁杂,及成本的提高。而且附属组件的总重量和实际尺寸也是一个相关受到制约的因素。
本发明地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识别装置的携带器,使电子识别装置和携带器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即这种方式避免或减少了为将电子装置结合到携带器中而需要的另外加工步骤。
概括的说,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识别装置的携带器,所述的携带器做成这样的结构,在使用中,使携带器与相互配合的元件能够配合在一起,由此,将携带器与相互配合的元件连接在一起,使携带器能便利地系在需要识别的物体上,其特征是,携带器和电子识别装置整体地模注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优选结构中,电子识别装置装在一个护罩中,护罩大体是环状的。护罩模塑在塑料材料中,塑料材料形成所述携带器或至少一部分所述的携带器。在一优选结构中,护罩包括多个向外凸伸的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护罩由塑料材料制成,这种塑料可粘合在制成携带器的塑料上。携带器材料是聚氨基甲酸(乙)酯,护罩的材料是聚碳酸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携带器构成两件式动物耳朵附属组件中的凸形组件或凹形组件之一,或与该凸形或凹形组件之一结合为一体。
下文将对本发明进行详述,本发明作为由凸形或凹形元件构成的两件式动物耳朵附属组件的两件之一。但这些描述仅是列举一些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两件式动物耳朵附属组件包括一个凸形元件,该凸形元件具有一个面板,一茎杆从面板向外伸出并具有一个加大的头部。凹形元件也有一个面板,在该面板上设有孔,在使用附属组件时,茎杆的头部穿过动物的耳朵,并与凹形元件的孔配合在一起,由此使凹形与凸形元件连接在一起,使两个面板分别位于动物耳朵的两侧。带有头部的茎杆与凹形元件中的孔配合的优选结构在,例如,美国专利RE31,632中所揭示。另一个合适的结构的例子在美国专利4653208中有所描述。
图1是用于本发明的凹形耳朵附属元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元件的剖面图;
图3类似于图2,但该图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凸形耳朵附属元件的剖面图;
图4是容纳电子识别装置的护罩平面图;
图5是图4护罩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平面图;
图8是携带器部分模塑成形后的示意图;
图9、10和11是用于生产本发明携带器的两个半模具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图9至11所示模具流道系统的示意图。
在图1和2中,凹形元件10包括电子装置的携带器。凹形元件包括面板11,图中所示面板11的结构为环形盘状,其中心位置设有孔12和凸台13,凸台13围绕于孔12周围。
护罩14与元件10整体地模塑在一起,并被封装在塑外壳15中,塑料外壳15以与凸台13相同的方向从面板11的表面凸伸。本发明中,护罩14为环形,而且在本发明中最好做成与孔12同轴。
如图4和5所示,护罩14包括若干在其外表面向外凸伸的柱16。而且作为优选,另有一些柱17从内壁19凸伸到护罩中心孔18中。
可以注意到,护罩14是空心的,电子识别装置装在里面。电子识别装置的结构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在此不作详述。
凹形元件10通常由聚氨基甲酸(乙)酯这样的塑料模注成形。并可根据公知的注模法工艺制造出来,因此,可将护罩14装入注模中并位于其中,而柱16定位并支撑护罩14于两个半模的相对表面之间。柱17由模的一部分定位,以使护罩14处在与孔12同轴的恰当位置处。元件10的模注成形由一般的生产过程来完成。
作为生产结果,包封着电子装置的护罩14被整体地封装在塑料外壳15中,因此,作为凹形元件注射成形的一部分,这种包封就可同时完成。
在本发明的优选结构中,护罩14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以便使护罩14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之间产生粘结。尽管柱16和17主要用于在注射模中对护罩14定位,但它们也在护罩14和其周围的塑料15之间提供良好的锚固作用。
携带器利用标准的或传统的凸形元件固定在动物耳朵上,凸形元件优选的类型是以商标ALLFLEX出售的并在美国专利RE31,632或4653208中所描述的元件。这种凸形元件具有如图1和2所示的环形面板和携带器,可放入施放工具中,利用施放工具将凸形件的凸茎杆穿过动物的耳朵,以便能与孔12卡套,籍此,将凸形和凹形元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使凸形组件的面板处在耳朵的一侧,而携带器位于耳朵的另一侧。
如果需要改善其紧固性能的话,可以使用美国专利4953313中所揭示的一种卡圈结构,该卡圈可位于凹形元件的凸台13之中。另一种更牢固的方案是,凸台13由一个端壁包封,并在凸台13中采用如美国专利4635389所描述的结构。将端壁连到卡圈的操作可以在模塑后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例如,端壁可以是盘形,配合并粘附在凸台的端部上,如法国专利2487634中所描述的。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如美国专利4953313所描述的结构,卡圈的嵌入在一个模塑成形后的流程中实现,凸台可以模塑成本发明图示的敞口端形式,随后将卡圈嵌入凸台中,然后一个用于封闭的端壁如上文所述紧固到凸台上。在前述方案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嵌入物上可以设有一个外伸的径向凸缘,该凸缘配合在凸台13的端部上。然后将一个端帽以固定的方式装在径向凸缘中。例如,端帽可以是具有环形壁的盘状部件,环形壁可以装入卡圈的端部。在环形壁的外表面上可设有径向凸伸部,该径向凸伸部与在径向凸缘或在卡圈内壁表面上形成的圆周槽配合以形成卡扣结构。
将凸形元件和托架装在动物耳朵上所使用的施放工具可以为具有任何公知的结构形式,在美国专利4531520和4516577中所描述的施放工具特别适用完成这一目的。
在另一种如图3所示替换方案中,护罩14包封在凸形元件21的面板20中。根据美国专利RE31,632所描述的结构,茎杆22从面板20向外延伸,在其端部设有头部23,头部23装有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尖头24。根据人们早已公知的技术,杆22可包括邻接头部23的阶梯形部分(未示),该阶梯形部分装入凹形元件有孔12的部分中。这样,阶梯部分所具有的台肩抵靠配合在凹形组件面板11的表面上,而该凹形元件此时紧贴在动物耳朵上。这样,避免了凹形元件朝杆的后面移动而脱落,但附属在耳朵上的凸形和凹形元件面板间的夹持作用会产生压力给该动物的耳朵,这种压力最好避免,以防损伤耳朵。
图3所示的凸形元件可与以商标ALLFLEX出售的标准凹形元件配合使用,该凹形元件可包括一种或其它前述的嵌入件结构。利用公知的施放工具可将凸形组件使用多次,尽管考虑到附属组件的附加长度,由于有护罩14和它的包封材料15,施放针的长度需要有所增加以便针准确地与附属组件的硬质材料尖头相配合。
本发明也可利用其它形式附属组件的元件。例如在图6和7中,空心环状护罩14的侧面是敞开的,这样护罩就可具有带侧面凸缘25和25’及中心壁26的绕线架形式。作为电子识别装置27天线的导线W缠绕在绕线架上,电子识别装置27安装在凸缘25的外侧面。
为了安装电子识别装置27,在注射模腔中形成一个凹腔,这样在注射成型完成后的产品上将会形成凸曲线形的曲面部分28。籍此将装置27包覆在里面,并由与绕线架13其余部分厚度相同的塑料保护住。
为了制造图6和图7所示的附属组件,利用了特殊的模具和注射成型工艺,根据这一工艺,模具30的半模31上设有成形凹槽32。凸缘25’位于并被保持在此处,例如将负压作用在凸缘25’上,而将其吸入在槽32中。与槽32相连的模腔33的其余部分和另外半模35的腔34设计成这样配合,即模注操作业完成之后,元件被模注成如图8所示的形式。也就是说,所有要模塑的塑料除了凸缘25’所处的区域之外都处在绕线架14附近恰当的位置上。
值得注意的是,图8中表明,塑性材料已经流入由凸缘25、25’内表面和缠绕天线的绕线架14的外圆周所限定的区域中。这有助于绕线架14在最后模塑成型的产品中处在恰当位置上。
在第二成型操作中,将具有如图8所示形状的元件放在具有合适形状的模腔中,模腔的形状允许塑料从盘部分29(图8)开始环绕并进入阶梯部分29a(图8),最后模塑在凸缘25’的表面上。
这种模塑技术通常利用图示模具实施,在该模具中,模件31是固定的,模件35可朝向和背离固定模件方向移动。但是,固定模件31可绕轴线36’旋转。这样,模具30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式构成,并使移动模件35具有两个模腔34。固定但能转动的模件31有两个腔,一个是具有槽32的腔33,其可模塑出如图8所示的盘部分29。固定模件31的另一个腔37做成这样的形状,使在第二个成型操作中,即在完成携带器的模塑中,塑料的成型更加简便易行。
因此,在一个典型的成型操作中,凸缘25、25’固定在固定模件31的腔33的槽32中。随着模件35移动到和模件31合在一起时(即如图10所示的合并在一起的形式),模塑成形开始。虚点所代表的阴影区域表示沿着注模流道流动并进入模腔的塑料流。
然后,模件分开(图11),由干部分模塑成形的元件(即图8所示形状)和可移动模件的腔之间较大的摩擦力作用,使该部分模塑成形的元件保留在可移动模件35中,即腔34中。随后,转动固定模件31,使腔33处在空腔34的对面位置。在转动之前或转动后将绕线架14插入腔33中,当模件31和35再次合拢以进行成型时,将会在绕线架14上进行前述的成型操作,使绕线架14上的模塑实现。与此同时,对预先模塑成形好的部分的剩下的成型操作得以实现。当模件打开时,顶杆39工作,将完全模塑成形好的元件卸下来,模件31再次旋转(新的绕线架又插入模件31的腔33中),此后,模件又合并到一起,完成再下一个成型操作。
这样,在每个模塑成型操作循环过程中,一个元件先部分模塑成型,被部分成型的元件会仍在该注模中被继续最后成型。由于在可移动模件35的每个腔中均需要设置顶杆39,计算机控制模塑装置的操作,并与顶杆39的程序装置相结合,这样,使这些顶杆仅在腔中有完全模塑成型好的元件时才工作。
为了确保绕线架14在模塑初始期间在塑料流的压力的作用下不移动,在腔34中设置有若干个沉陷式浇口40(图10),这样,塑料流经过流道41并以能使作用于绕线架上的压力基本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方式流入模腔中。
如图12所示,在每次成型操作中,塑料从中心流道42流入流道41和43,而流道43与腔37相连接。当模件31和35打开时,顶杆44工作,从流道中将塑料(料道残料)41’、42’及43’从流道中顶出。
利用前述模塑技术,绕线架上不需要设置柱16和17。这样,绕线架完全嵌在塑料里,不再出现图2和3所示的露在外面的柱部分16和17。这种结构和技术也同样适用于制造凸形附属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所形成的凸形和凹形携带器元件,尽管辅加有护罩和电子装置,但其重量特性是比较满意的,并且组合后的整体形状呈板状,结构紧凑,使拆卸时出现阻碍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然而,如果需要,封装材料15可以作成型材,从而进一步完善携带器的形状,避免拆卸时的困难。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杆可以是柔性的,这种性能是非常理想的,它避免了附属组件被卡住而使动物耳朵撕伤的情况。在携带器制造过程中,将电子识别装置结合在附属组件中,这种制造过程是非常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