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制成的治疗深Ⅱ度以上烧烫伤的外用药。 现代烧伤医学以西化方式为主,对烧伤类疾患的治疗制定了一整套方法和程序,诸如抗休克、抗感染、输液、输胶晶体等,对Ⅲ度,深Ⅱ度烧伤还采用手术植皮,整形等手段。这些救治手段纷繁复杂,治疗条件要求高,费用开支大,患者痛苦,而且因为患者皮肤毁损而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诸如留下疤痕、肌肤挛缩、皮肤不能散热发汗或引起内部器官改变正常生理功能。目前中医治疗烧烫伤是以北京徐荣祥的湿润烧伤膏为最典型。它使用方便,对深度烧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易感染且全愈时间长。全愈后的皮肤留有较显著的疤痕,有时还要植皮,难以保持正常皮肤的机理功能。
针对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各种中药提供一种治愈率高,全愈期短,治疗方法简单,能促使肌肤自然生长,不留或少留后遗症,能显著减少病人痛苦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烧烫伤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了变化,血液流到组织间隙里,从而使细胞内和组织间隙的组织液平衡被破环,这样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营养成份,改变了细胞正常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种种病变。
本发明目的是依据以上原理,利用中药配制含有细胞因烫伤而丢失各种营养成分和促使组织液恢复平衡的成分。本药品主要包括用乙醇彻底浸泡虎杖、榄核莲、白芨、地榆后制得的混合酊和石膏、炉甘石、硫磺、硫酸镁混合成的固体药粉。混合酊中各成份浸泡浓度为(单位:成份重量/乙醇体积):
虎杖150g/l~300g/l 榄核莲150g/l~250g/l
白芨100g/l~150g/l 地榆40g/l~75g/l
固体药粉中各成份所占固体药粉总重量的百分数为:
石膏18~38% 炉甘石15~25%
硫磺10~25% 硫酸镁30~50%
将固体药粉和混合酊充分混合成湿润混合药粉,混合酊用量能足以使固体药粉湿润。
本药品的剂型一般为软膏剂,为使膏药成型,还可加入混合酊与药粉总重10%以下的液体石腊,15~25%的凡士林和固体以起定型润滑及粘合作用,使其呈膏状剂形。
为使本药品的杀菌生肌效果更佳,可加入浓度(黄莲重量/乙醇体积)150~250g/l的黄莲酊,黄莲酊和混合酊重量比例为1.0~2.0∶1.5~2.5,按此比例地量加入黄莲酊。
本药品还可加入固体药粉总重量5~15%的生姜粉促进肌肉的自然生长。
本发明的药物为外用药,一般用膏状形态涂于患处,因此同西医比较起来,它可采用暴露法,闭合包扎法等治疗方法,从而起到了简化治疗方法的作用。最为主要的是本药品均采用天然植物和矿物质,含有多种止痛、生肌、消炎,恢复体内细胞内环境平衡的成分,如虎杖地榆中所含的缩合鞣酸成分,人体烧烫伤后由于内环境的破坏改变,体液呈稍强酸性,鞣酸与稍强酸作用后形成鞣酸蛋白沉淀,同时吸收多种元素,从而使人体内环境恢复正常,起到止痛、消肿作用。另外加入的石膏和硫酸镁游离出的钙镁离子被吸收,促使细胞内外的酸碱恢复平衡,防止因丢失这些离子使人发生抽搐、疼痛、休克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虎杖内含蓼甙成分,白芨含粘液质能够为细胞补充大量营养成分,这些成分起到止血,消肿生肌和降温的作用,炉甘石也对人体内热量散发及促使人体肌肉自然生长起到作用。而榄核莲、硫磺均是良好的杀菌杀虫药品,能起到消炎作用。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药品含有止痛、消炎、生肌、降温及恢复体内环境平衡的各种成分,由于采用外用形式,且各种成分极易渗透直至患处细胞内,因而止痛特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减少了输液胶晶体,抗炎解毒作用显著,不需用特殊无菌病房隔离设施,大大减化了治疗方法,并且内含多种促使肌肉自然生长的成分,因而保留了正常皮肤的功能,不留或少留后遗症,使病人减少痛苦。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表一为本发明的四种配方
(表一)南京药科大学生物研究中心教研究组选用A组配方的药做了小白鼠试验,试验对象均用滚油烫伤,结果如表二:
试验组 药品 治疗方法 结果
1、 抗菌素治疗 外涂 10天之后全愈,皮肤挛缩不光滑
2、 A 外涂 5~7天全愈,皮肤光滑无疤痕
3、 无药治疗 / 6天后死亡
(表二)四川泸州医学院对本发明的B、C组配方做了药理分析并与徐荣祥湿润烧伤膏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1、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结象:昆明种小鼠,药品:不含基质的B、C组
结论:动物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摄食正常,无死亡。
2、皮肤吸毒性试验:
试验对象:Wistea大鼠 药品:B、C组
动物病检结果:涂药组动物血象、肝和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肝肾质地,色泽大小以及病检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不同。另涂药期间各组动物生长情况良好,体重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增重无差异性(P>0.05)。涂药区局部皮肤亦未见明显变化。
3、局部刺激性试验:
试验对象:家兔 药品:B、C
结论:破损皮肤试验组:每只动物四个去毛区局部皮肤均有轻度充血,但充血程度和范围各区无明显不同,48小时后都完全消失。完整皮肤试验组:观察48小时各用药局部皮肤均未见异常反应。
4、致敏实验:
将豚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C组药,乙组用B组药
结果:甲组动物皮肤局部和全身均未见异常反应;乙组动物只注射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直径均未超过0.5cm,48~72小时内消失,其他未见异常。
5、对豚鼠烧烫伤的治疗试验:
表三
注:E为徐荣祥的湿润烧伤膏,为山东长清制药厂制。
本发明选用D组药在临床中应用,经观察,外敷D组药膏包扎数十分钟休克,疼痛渐消失。
浅Ⅱ度皮肤未脱外敷包扎D组药膏1-3次即愈,深Ⅱ度烧烫伤外敷包扎或暴露视病种选择应用,两至三周可愈。
通过实验治疗显示,本品两种颜色的制剂对烧、烫伤均有明显疗效,两者之间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别。上述结果说明,本品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