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卷线器.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314230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6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4844.0

申请日:

2003.09.25

公开号:

CN1496678A

公开日:

2004.05.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89/00; A01K89/01

主分类号:

A01K89/00; A01K89/01

申请人: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堤恒; 松田和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9.25 JP 2002-27829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戈泊;程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消除齿轮组的齿隙的动力传递机构。本发明的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7),通过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的手柄(6)的旋转操作,来驱动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的旋转体(2),以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动力传递机构(7)中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31)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3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通过可以旋转地支撑 在卷线器本体上的手柄的旋转操作来驱动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的旋转 体,以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 转动力传递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 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传递部同时设置利用齿轮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和 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

说明书


钓鱼用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卷线器。

    背景技术

    通常,钓鱼用卷线器的传递来自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的手柄的旋转驱动力的部分一般使用通过齿轮相互啮合的动力传递机构。这样通过齿轮相互之间的啮合,即齿轮组的动力传递机构,存在如下问题需要改善:

    (1)在利用齿轮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的情况下,并行度不达标就会产生不均匀磨损。

    (2)如果不能确实调整齿轮的啮合(齿隙调整),就会产生振动(不稳、晃动)或者旋转不良(旋转沉重)等不利情况。

    (3)在将多个齿轮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各个齿轮之间的齿隙量累积,最终导致增加输入体(手柄)与输出体(纺车式卷线器的转动件或者双轴卷线器的线轴等旋转体)之间的松动。

    (4)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由于齿轮摩擦导致齿隙量增大,在摩擦碎屑等的影响下导致旋转不良。

    在控制如上所述的齿隙的技术中,已知有,使本体齿轮与齿隙消除齿轮重合,同时,在齿隙消除齿轮的圆周方向利用弹簧加力,使之与连动的其它齿轮(连动齿轮)啮合,由此消除齿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结构,由齿隙消除齿轮的齿轮将连动齿轮与本体齿轮利用弹性夹住,由此消除作为啮合间隙的齿隙,结果,就能抑制振动机构反转时地晃动或异常声音的产生等,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33671号公报(图7和图8)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消除齿隙的齿轮采用两个齿轮重合、而且通过弹簧给一个齿轮的圆周方向加力的结构,因此容易导致部件数量增多、成本提高。而且,在组装齿隙消除齿轮时,由于要克服弹簧的弹力组装两个齿轮,因此组装不容易,而且存在组装过程中弹性部件从固定部飞出、以致丢失等组装时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消除齿轮组的齿隙的动力传递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通过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的手柄的旋转操作来驱动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的旋转体,以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

    上述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具有外周带有弹性部件的旋转体,利用摩擦力将该旋转体与构成对象部件的从动旋转体压接,以传递驱动力。因此,能够完全消除利用齿轮相互之间构成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时的啮合误差等而产生的振动、或者旋转不良的问题,而且也不需要齿隙调整等啮合调整工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具有动力传递机构的钓鱼用卷线器,该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简单,并能够消除齿轮组中的齿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示意图,为纺车式卷线器的内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纺车式卷线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安装手柄的驱动轴与鱼线平行缠绕装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5为驱动力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主要部分示意图;

    图7为驱动力传递部的另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8为驱动力传递部的又一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示意图,为纺车式卷线器的内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龆轮与振动装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示意图,为双轴承型卷线器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12为图11所示双轴承型卷线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1,60卷线器本体:2转动件(旋转体);6,66手柄;7,47,67动力传递机构;30,50,70旋转动力传递组件;31,51,71弹性部件;63线轴(旋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示意图,图1为卷线器内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安装手柄的驱动轴与鱼线平行缠绕装置之间驱动力传递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的A-A线剖面图,图5为驱动力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主要部分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为驱动力传递部的其它结构示意图。

    纺车式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1与安装到钓鱼杆上的卷线器脚1a形成一体,其前面支设有可旋转的转动件2(旋转体),并支设有可与转动件2的旋转运动同步进行前后运动的线轴3。

    在卷线器本体1内支设有可通过轴承旋转的手柄轴5(驱动轴),在其突出端部安装有手柄6。而且,动力传递机构7与手柄轴5结合,将手柄6的旋转操作传递给上述转动件2的旋转运动以及卷线器的前后运动。该动力传递机构7具有驱动齿轮8(平面齿轮)和龆轮9:上述驱动齿轮8旋转驱动转动件2,并安装在手柄轴5上,齿部形成为内齿;所述龆轮9与所述驱动齿轮8啮合,而且在与手柄轴5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内部形成沿轴方向的贯通空洞部。而且,动力传递机构7构成前后驱动线轴3的振动装置(鱼线平行缠绕装置)的一部分,具有安装在手柄轴5上的(可如图5所示,形成一体)的驱动齿轮10和连动齿轮12,该连动齿轮12与上述驱动齿轮10啮合,支撑在卷线器本体上,而且可以旋转。

    上述龆轮9通过一对轴承支撑在卷线器本体内,并可旋转,沿与手柄轴5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前端安装有上述线轴3的绕线轴3a插入所述空洞部内,并可沿轴向移动。而且,龆轮9的前端安装有上述转动件2,而且在其中间部与单向离合器13结合,通过安装在卷线器本体1外部的操纵杆15的旋转操作,使单向离合器工作,防止手柄6反向旋转。

    上述转动件2与一对腕部2a形成一体,这一对腕部围绕线轴3旋转,在其各自的前端,在鱼线缠绕位置和鱼线放出位置之间支设有可自由旋转的安装在吊环2b基端部的吊环支撑件2c。而且,吊环2b的一个基端部安装在一体设在吊环支撑件2c上的鱼线引导部2d上。

    上述连动齿轮12的端部形成有偏心突出部12a,该偏心突出部12a与形成于通过螺钉固定在上述绕线轴3a后端部的滑动体20上的引导槽20a结合。结果,当通过手柄6的缠绕操作经驱动齿轮10旋转驱动连动齿轮12时,偏心突出部12a一边沿着设定的旋转轨迹移动,一边在引导槽20a内受到引导,随之使绕线轴3a(线轴3)前后往复运动。而且,滑动体20的下端安装有轴承20b和弹性部件20c,它们分别与形成于卷线器本体内的引导部22、23结合,构成使滑动体20稳定地前后往复运动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手柄6的缠绕操作,经动力传递机构7,旋转驱动转动件2,同时驱动线轴3前后往复运动,鱼线则经鱼线引导部2d均匀缠绕在线轴3上。即,通过手柄6的缠绕操作,转动件2由驱动齿轮8和龆轮9驱动而旋转,线轴3由驱动齿轮10、连动齿轮12和滑动体20驱动而前后往复运动。

    而且,在上述动力传递机构7中,在实际完成动力传递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30。而且,如下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同时设有旋转动力传递组件30与上述利用齿轮的驱动力传递部。

    上述连动齿轮12厚度大于驱动齿轮10,外周部分整个圆周上安装有与其齿部12b邻接的、用厚度均匀的橡胶等制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31。该弹性部件31以设定压力与邻接上述手柄轴5的驱动齿轮10而形成的摩擦传动旋转部5a压接,利用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在手柄轴5与弹性部件31之间传递驱动力。

    上述弹性部件31根据连动齿轮12的齿部12b的节圆半径R形成相同(包括大致相同)或者不同的相对于摩擦传动旋转部5a的摩擦面轨迹,由此,可获得迥异的效果。

    具体地说,如图5和图7所示,弹性部件31根据连动齿轮12的齿部12b的节圆半径R,形成相同(包括大致相同)的相对于摩擦传动旋转部5a的摩擦面轨迹,因此,能够使通过齿轮10、12啮合传递动力和通过弹性部件31传递动力之间没有旋转差,从而能够大致匀速地传递旋转动力。因此,在通过弹性部件31实现动力传递的状态下,优选为将齿轮10和12二者的齿部10a和12b的表面设定为不互相接触(为了实现齿轮之间平滑旋转,相应设置齿轮10和12的位置,使二者的齿部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齿隙),而使二者齿部不相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在低负荷状态下,齿轮10和12的齿部10a和12b不接触,能够由利用弹性部件31的摩擦的动力传递组件驱动,减小驱动阻力,从而平滑旋转;而在高负荷状态下,弹性部件31滑动,因此通过齿轮相互之间传递动力,进行强力驱动,其结果,就能提高齿轮的耐久性,而且同时能够实现消除利用摩擦传递动力时的驱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在高负荷状态下,由于弹性部件31滑动,通常在各个齿部10a和12b的齿面产生压合力,因此能够消除所有由于齿轮相互啮合的误差产生的振动或者旋转不良的问题,而且不需要齿隙调整等啮合调整工艺。

    或者,如图6或者图8所示,弹性部件31根据连动齿轮12的齿部12b的节圆半径R,形成不同(图6半径大,图8半径小)的相对于摩擦传动旋转部5a的摩擦面轨迹,因此,能够使通过齿轮10、12啮合传递动力和通过弹性部件31传递动力之间产生旋转差,从而使利用弹性部件31的摩擦传递动力时产生滑动,而对通过齿轮传递动力施加负荷(阻力)。因此,通常在各个齿部10a和12b的齿面上产生压合力,因此能够消除所有由于齿轮相互啮合的误差产生的振动或者旋转不良的问题,而且不需要齿隙调整等啮合调整工艺。

    而且根据上述消除齿隙的方法,构成与齿轮12的齿部12b邻接、只安装弹性部件31的结构,因此元件数量少,不需要特殊的组装作业,能够降低成本。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示意图,图9为纺车式卷线器的内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10为龆轮与振动装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装置具有: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内、并与绕线轴3a平行延伸的蜗杆轴40;防脱落地固定在绕线轴3a的基端部、保持着与形成于蜗杆轴40的外周面上的螺旋槽40a结合的结合销41a的滑动体41;安装在蜗杆轴40的端部、与龆轮9啮合的振动齿轮42,由龆轮9和振动齿轮42旋转驱动蜗杆轴40,使啮合销41a在螺旋槽40a内受到引导,而前后往复驱动绕线轴3a。

    在上述振动装置的动力传递机构47中,在实际完成动力传递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5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时设有旋转动力传递组件50与利用齿轮的驱动力传递部(龆轮9和振动齿轮42)。

    上述振动齿轮42的外周部分整个圆周上安装有与齿部42a邻接的、用厚度均匀的橡胶等制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51。该弹性部件51以设定压力与邻接龆轮9的齿部9a而形成的摩擦传动旋转部9a压接,利用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在龆轮9与弹性部件51之间传递驱动力。而且,图中所示摩擦传递旋转部9b呈沿着圆周方向的凹凸形状,构成以设定间隔与弹性部件51接触的结构,不过,摩擦传递旋转部9b也可以形成圆周面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部件51根据振动齿轮42的齿部42a的节圆半径可形成相同(包括大致相同)或者不同的相对于摩擦传动旋转部9b的摩擦面轨迹。

    采用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可配置在设于纺车式卷线器内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各个驱动力传递部。而且,通过在多处设有这种旋转动力传递组件,使得卷线器整体能够获得低振动平滑驱动状态。或者,也可以不同时设有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与利用齿轮相互啮合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而是单独设置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这样,由于使用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而不是使用利用齿轮相互啮合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因此能够完全消除由齿轮相互啮合误差等导致的令人不快的振动,不需要齿隙调整等啮合调整工艺,从而能够防止振动的产生,并防止旋转不良。

    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示意图,图11为双轴承型卷线器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2为图11所示双轴承型卷线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在双轴承型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60中,安装着缠绕有鱼线的线轴(旋转体)63的绕线轴64,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侧板61a和61b之间。通过安装在由右侧板61a突出的手柄轴65端部的手柄66的旋转操作,经动力传递机构67旋转驱动上述线轴63。

    该动力传递机构67具有安装在手柄轴65上的驱动齿轮68和龆轮69,该龆轮69与上述驱动齿轮68啮合,而且可与上述绕线轴64接合或者脱开,并通过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右侧板内。

    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动力传递机构67中,在形成动力传递的部分,设有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设有旋转动力传递组件70与利用齿轮的驱动力传递部(驱动齿轮68和龆轮69)。

    上述龆轮69的外周部分整个圆周上安装有与其齿部69a邻接的、用厚度均匀的橡胶等制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71。该弹性部件71以设定压力与邻接驱动齿轮68的齿部68a而形成的圆周面摩擦传递旋转部69b压接,利用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在驱动齿轮68与弹性部件71之间传递驱动力。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部件71可根据龆轮69的齿部69a的节圆半径R形成相同(包括大致相同)或者不同的相对于摩擦传动旋转部68b的摩擦面轨迹。

    如上所述,双轴承型卷线器中,也可在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传递部设置利用弹性部件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而能够获得与上述纺车式卷线器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性部件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机构也可以设置在各处的驱动力传递部。例如,可设置在位于线轴63前方的左右侧板61a和61b之间的鱼线平行缠绕装置80的驱动力传递部82的部分。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了说明,但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钓鱼用卷线器,可以设置在能实现驱动力传递的各个位置上。

钓鱼用卷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钓鱼用卷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钓鱼用卷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钓鱼用卷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用卷线器.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具有结构简单、可以消除齿轮组的齿隙的动力传递机构。本发明的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7),通过可以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的手柄(6)的旋转操作,来驱动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的旋转体(2),以传递驱动力,其特征在于,动力传递机构(7)中的驱动力传递部设有利用弹性部件(31)的摩擦的旋转动力传递组件(3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