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地银杏内酯B注射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银杏内酯B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银杏叶研究的发展,现已证明:银杏叶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是仅在银杏叶中发现的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及显著药理活性的重要成分,迄今尚未发现存在于其他任何植物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价值。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有:银杏内酯A(BN52020)、银杏内酯B(BN52021)、银杏内酯C(BN52022)、银杏内酯M(BN52023)、银杏内酯J(BN52024)及白果内酯,已证明银杏内酯均为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llvat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随着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明确,单一有效成分新药成为近十年来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竞相开发的目标。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萜类内酯尤其是银杏内酯B具有更强的药用价值,它在银杏叶中的含量约为0.2%,它的活性最强,研究的也最多。
在国外,银杏内酯B制剂目前已经应用于II、III期临床。临床上用于休克、烧伤、中风、移植排斥和血液透析等试验,在国内也已有临床研究的报道,这将提示银杏内酯B制剂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类新药。
银杏内酯B的化学结构有三个内酯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为闭环形式,在水中难溶解,制备针剂比较困难;在碱性条件下,pH在7.4-12为开环形式,随着pH的增加,可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内酯环完全开环成盐。开环后的内酯在水中易溶解,便于制成针剂,但化学性质也变的对热不稳定。所以须制成冻干粉针剂保存使用,制备较复杂且需要特殊的设备。还有文献报道认为GB的闭环结构形式为其主要的活性形式,开环后活性减弱(US Patnent,No.5798342)“BN 52021”是部分开环形式制备的GB冻干粉针剂,这也是其临床效果未达到预期的原因之一[Brochet B,et al:J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Psychiatry.1995,58:360-362]。国内张平[中国专利:申请号02134223.7]、陈仲良[中国专利:申请号:00115134.7]等也是用碱式开环法制备混合内酯针剂。CN1517088A公开了一种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其通过添加泊洛沙姆188以助溶;CN1827099A公开了以乙醇、表面活性剂以助溶制备银杏内酯B针剂;CN1843351A公开了一种以碳酸钠和丙二醇作为助溶剂制备银杏内酯B针剂的方法;CN101053554A公开了以葡甲胺助溶制备银杏内酯B针剂的方法;CN1513449A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400以助溶的方法。
虽然以上发明了对GB的溶解方法,但现有方法使用助溶剂安全性不高,产品易产生不良反应。已授权专利03137720使用聚乙二醇作为主要助溶剂,研究发现聚乙二醇注射使用具有严重的酸中毒和肾毒性,极易引起肾功能衰退,英国、日本药典规定其仅做口服使用,国外已上市注射用药极少用此助溶剂;已授权专利200610039613处方中使用了吐温作为助溶剂,吐温-80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许多药学专家建议注射剂中不再使用该助溶剂,曾被禁止生产的药品鱼腥草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等就是由于使用了吐温作为助溶剂,结果所造成大量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现有的发明使用助溶剂的毒性过大从而限制了药物的正常给药剂量,因此寻找研制既安全又有效银杏内酯B注射剂的新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备不含有其他表面活性剂,仅含有丙二醇或丙三醇和乙醇为助溶剂的注射剂,大幅降低了助溶剂毒性,提高银杏内酯B注射剂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该注射剂除水之外(可不含水)还含有银杏内酯B和助溶剂,其特征是:该助溶剂仅含丙二醇(或丙三醇)和乙醇,不含有吐温、聚乙二醇和其他表面活性剂;按体积计丙二醇(或丙三醇):乙醇为1∶30-30∶1;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其中银杏内酯B与助溶剂的重量比1∶1-1∶2000,优选为1∶50-1∶1000,进一步优选为1∶100-1∶500;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其中助溶剂为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其中助溶剂为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其中丙二醇和乙醇的比例为1∶30-30∶1,优选为1∶10-10∶1,更优选为1∶2-4∶1;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其中丙三醇和乙醇的比例为1∶30-30∶1,优选为1∶10-10∶1,更优选为1∶2-4∶1;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该注射剂中可加或不加水;
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剂,该注射剂可为各种规格的小容量注射剂或大容量输液。
本发明的注射剂相比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冻干等复杂设备;处方中助溶剂简单安全,不含有聚乙二醇、吐温和其他表面活性剂,即将GB加选用的“助溶剂”溶解,经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用本法制备的GB针剂化学性质稳定,加热灭菌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质量合格,未见有明显的分解产物,稳定性实验证明性质稳定。且安全性大大增加,药物更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各制备方法,仅为进一步描述本方明,各种制备方法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GB 3000mg
丙二醇 800ml
乙醇 200ml
配制:称取GB置容器内,加入溶剂丙二醇,搅拌或超声溶解,加溶剂至全量,混合均匀;经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2
GB 3000mg
丙三醇 800ml
乙醇 200ml
配制:称取GB置容器内,加入溶剂丙三醇,搅拌或超声溶解,加溶剂至全量,混合均匀;经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3
GB 10000mg
丙二醇 750ml
乙醇 250ml
配制方法同实例1
实施例4
GB 10000mg
丙三醇 750ml
乙醇 250ml
配制方法同实例2
实施例5
GB 10000mg
丙二醇 800ml
乙醇 200ml
配制方法同实例1
实施例6
GB 20000mg
丙三醇 800ml
乙醇 200ml
配制方法同实例2
实施例7
GB 80mg
丙二醇 5ml
乙醇 5ml
加水至 1000ml
配制方法:称取GB置容器内,加入溶剂丙二醇、乙醇,搅拌或超声溶解,加溶剂至全量,混合均匀;经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8
GB 40mg
丙三醇 5ml
乙醇 5ml
加水至 1000ml
配制方法:称取GB置容器内,加入溶剂丙三醇、乙醇,搅拌或超声溶解,加溶剂至全量,混合均匀;经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银杏内酯B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
一、目的
通过观察啮齿类动物小鼠单次灌胃给予银杏内酯B后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和死亡情况,对照两种制剂安全性。
二、试药
对照组:1%CMC-Na水溶液、试药A组:实施例5银杏内酯B注射液、试药B组:已授权专利200610039613实施例5制剂;
三、方法
取健康小鼠60只,♀♂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内酯B组每组30只。对照组给予1%CMC-Na溶液,银杏内酯B组给予银杏内酯B6000mg·kg-1,给药体积40ml/kg,银杏内酯B含吐温组给予银杏内酯B6000mg·kg-1,给药体积40ml/kg。
四、结果
试验期间,对照组动物活动、饮食、饮水正常,行为活泼,未见明显异常;银杏内酯B组动物药后30min~2h可见自主活动略微下降,其它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增长银杏内酯B组动物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未见明显异常。
银杏内酯B含吐温组给药后30min~2h可见自主活动有所下降,共出现6体重增加超过20%,1例死亡。
各剂量组标示、给药剂量及动物编号
五、结论
不含有吐温的银杏内酯B注射液安全性较含有吐温制剂安全性要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银杏内酯B长期毒性试验
一、目的
通过连续给药4周后大鼠全身毒性反应情况,对照两种制剂的安全性。
二、试药
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液、试药C组:实施例6银杏内酯B注射液、试药D组:已授权专利03137720实施例4制剂;
三、方法
取健康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3组,每日上午9~11时各腹腔注射1次,连续给药4周后,各组剖杀1/2大鼠,雌雄各半。作系统尸解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A.肉眼观察: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色泽、质地、肿块及空腹脏器粘膜情况等。
B.脏器称重和脏器系数:剖取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肾上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等称重并计算其脏器系数。
四、结果
试验期间对照组动物活动、饮食、饮水正常,行为活泼,未见明显异常;银杏内酯B组动物药后30min~2h可见自主活动略微下降,其它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助溶剂为PEG400组,动物药后30min~2h可见自主活动略微下降。
解剖脏器观察,银杏内酯B以丙三醇为助溶剂组各脏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银杏内酯B以PEG400为辅料组,所有大鼠肾脏发生中度病变,其余脏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对雄性大鼠脏器系数(g/100g体重)的影响(给药4周末)n=5
*p<0.05与对照组比较
对雌性大鼠脏器系数(g/100g体重)的影响(给药4周末)n=5
五、结论
以PEG为助溶剂的银杏内酯B注射液长期注射使用具有肾脏毒性,不含PEG银杏内酯B注射液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