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潮间带上养殖水产品的潮间带水产养殖池。 目前,由于世界海洋捕捞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洋生物资源越来越贫乏,因此,海水养殖业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海水养殖主要有深水养殖和滩涂养殖两种方式。
深水养殖主要以筏式或网箱等养殖为主,即在潮下带的较深水域中投放罩有鱼网的笼子,在其中养殖水产品,养殖生物主要靠海水中的生物饵料为食,在养殖期间,也需要根据情况人工投放饵料,由于笼子投放在海水中,因此,这种养殖方法的管理难度比较大,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高,还容易受暴风及海浪的影响。
滩涂养殖就是在大海的潮上带上修筑养殖池,再将海水引入养殖池来养殖水产品。由于养殖池修建在潮上带上,因此,池内海水要靠水泵或水沟来引入或排出,在换水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因而,在养殖期间,池内海水不可能天天更换,所以,很难使池内保持良好的水质,这不仅限制了水产品的投放密度,也不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这种养殖方法也不能充分利用大海中丰富的生物饵料,水产品的饵料主要靠投放人工饵料来解决,而投入饵料的数量又很难掌握,饵料投放少了,不能满足养殖生物的生长需要,饵料投放多了,则容易污染池水,造成水质腐败,水中缺氧,养殖生物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因此,滩涂养殖的投放密度小,一亩虾池投虾苗不超过二万尾,扇贝五千到一万个,成活率较低,一般只有50%左右,因而滩涂养殖的产量较低,虾池亩产一般不超过200公斤,扇贝亩产不超过300公斤。
上述所说的深水养殖是在大海的潮下带进行,滩涂养殖是在大海地潮上带上进行,而潮上带和潮下带之间的区域-潮间带则一个辽阔的、尚未开发的区域,潮间带涨潮来水,充满生机;退潮水干,海洋生物难以生存,有许多与潮上带和潮下带不同的特点,潮汐涨落,一天两次,永无休止,既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困难,也给水产养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潮间带的独有特点,改进现有水产养殖设施,提供一种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成本低、易管理的潮间带水产养殖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它有一个由埋设在潮间带上的隐坝围成的水池,水池的顶部低于涨潮时的海面;在水池的内侧设置有围网,围网的下部埋入泥砂中,围网的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海面;隐坝在涨潮时隐藏于海面之下,并在大潮中稳固挺立,退潮后却能蓄满一池海水;而围网在涨潮时可让海水和海洋生物饵料进入,充氧增饵,并防止敌害的侵入,退潮时能挡住养殖生物,防止流失,从而为养殖生物提供了一个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在涨、退潮时围网遭受大型生物及其他外物的破坏,在水池的外侧还设置有孔目较大的护网,护网的下部埋入泥砂中,护网的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海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充分利用潮间带所独有的特点,海水涨潮给养殖池换水充氧,一天两次,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质腐败的问题,使池内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既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养殖密度,一亩水池可投虾苗3~4万尾,扇贝15万以上,养殖虾亩产可达300公斤以上,扇贝及其他贝类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2、在涨潮时,海水中有大量的海洋生物随之进入池内,为养殖生物提供了多种优质饵料,保障了养殖物有一个长期摄食和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还特别适于多种鱼、虾和贝类的混合立体养殖,使其共享一池海水,同受潮汐的优惠,摄取不同的饵料,各有所得,同时,还可大大节省人工饵料,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退潮后,养殖池外无水,便于投苗、清池、收获、观察和管理,随时掌握池内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饵料投放准确、方便,不必担心流失和腐败水质。
4、养殖池结构简单,施工简便迅速,材料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若以一百亩为一池(260米×260米),则建设长度约为10米/亩,若多池比邻相接,则建设长度可缩至6米/亩,一次性建设费用不超过2000元/亩,按三年折旧计仅为667元/年·亩。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隐坝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有一个由埋设在潮间带上的隐坝2围成的水池,水池的顶部为平面,并低于涨潮时的海面,水池的高度视海底坡降大致在0.25~1米之间;所述的隐坝2用混凝土侧板8和混凝土盖板7构成,在两个混凝土侧板8之间填入泥砂,两个混凝土侧板8的下部埋入海底泥砂中;在隐坝2的内侧还附有塑料薄膜9,以防止隐坝2漏水;在隐坝2上还设有闸门,以控制放流,蓄放方便;在水池的内侧设置有用鱼网线织成的孔目较小的围网4,围网4绑缚在若干根立杆1之上,立杆1上栓有拉绳5,拉绳5用楔子6固定在海底,以防止被海水冲倒;所述的围网4的下部埋入海底泥砂之中,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海面约1米左右,围网4的孔目可根据其养殖生物品种及规格的不同进行选择,在水池的外侧还设置有用较粗鱼网线织成的孔目较大的护网3,护网3绑缚在若干根立杆1之上,立杆1上栓有防止被冲倒的拉绳5,拉绳5用楔子6固定在海底;所述的护网3的下部埋入海底泥砂中,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海面,防止大型生物及其他外物进入,以保护围网4不被损坏。水池蓄满水后,即可投入养殖生物幼苗。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其结构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围网4内还设置有若干层围网10,围网10的底部埋入海底泥砂中,围网10的顶部高于涨潮时的海面;围网10固定在立杆1之上,立杆1上栓有拉绳5,拉绳5用楔子6固定在海底;所述的围网10的孔目可根据养殖的品种及规格选择,以便于在其中进行多种鱼、虾及贝类的养殖。
上述所说的围网10可设置多层,也可以在围网4内设置多个互不相干的、各自独立的、不同孔目的围网10,从而进行鱼虾及贝类的混养。
实施例3:
如图7、图8所示,其结构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隐坝2用栏杆11和塑料板13构成,塑料板13固定在栏杆11之上,下部埋入海底的泥砂中,顶部栓有拉绳12,拉绳12用楔子6固定在海底泥砂中,以防止被海水冲倒。
上述所说的隐坝2也可用防水布或其他防水的材料制作,其安装和固定的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