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308512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6549.0

申请日:

2000.09.21

公开号:

CN1343803A

公开日:

2002.04.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4B 1/14申请日:20000921授权公告日:20040225终止日期:200910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14; D06B7/00; D06C7/02

主分类号:

D04B1/14; D06B7/00; D06C7/02

申请人:

郎金成;

发明人:

郎金成

地址:

15000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砖接34号6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晓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由于麻纤维粗硬、条干不匀、造成针织上的困难,并且贴身穿着不舒服,国内外一般是将织成品进行处理,这种作法对不能织成坯布的纯麻或者高比例麻纱不能处理。本工艺方法包括:a.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或者液氮对原料纱进行碱缩处理;b.用柔软剂对其进行柔软处理,织成坯布;c.对其进行烧毛或者生物酶去毛处理;d.用超低甲醛树脂、无甲醛树脂浸泡经,高温焙烘使之交联或者缩聚。本工艺用于将麻类纤维制成柔软的、有光泽的、具有防缩功能的、不起皱的针织制品,并保持麻制品的天然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a.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或者液氮对原料纱进行碱缩处理; b.用柔软剂对经上述处理的原料纱进行柔软处理,织成坯布; c.对经上述处理的坯布进行烧毛或者生物酶去毛处理; d.用超低甲醛树脂、无甲醛树脂浸泡经上述处理的坯布,高温焙烘使之交联 或者缩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是用液氨浸泡,处理温度为-34℃,处理时间 为10-120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的用超低甲醛树脂或者无甲醛树脂浸泡坯布的定型温度为120-130℃、焙烘 温度为145-165℃、烘焙时间2-4分钟。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柔软剂为表面活性剂,浸泡整理后在80-90℃烘干至纱线含水10-13%。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的生物酶为纤维素酶,采用酸性酶:在温度50-60℃、pH6-8情况下,反应时 间控制在30-120分钟,采用中性酶温度改至75-80℃,处理时间改至10-20分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柔软剂为表面活性剂,浸泡整理后在80-90℃烘干至纱线含水10-1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用超低甲醛树脂或者无甲醛树脂浸泡坯布的定型温度为120-130℃、焙烘温 度为145-165℃、烘焙时间2-4分钟。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生物酶为纤维素酶,采用酸性酶:在温度50-60℃、pH6-8情况下,反应时间 控制在30-120分钟,采用中性酶温度改至75-80℃,处理时间改至10-20分钟。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的柔软剂为表面活性剂,浸泡整理后在80-90℃烘干至纱线含水10-13%。

说明书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麻类的制品在织制前和织后分别进行加工,使之能够和普通纱线一样适合针织工艺,并在织后进行去毛和定型的针织物加工方法。

    麻类制品通常包括大麻、亚麻和苎麻制品,是一组具有滑爽、挺括、防水、吸湿性好等独到风格的制品,适合作为春夏秋的针织用品使用。但是由于麻纤维粗硬、每干不匀、造成针织上的困难,并且贴身穿着不舒服。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将麻纱加工成针织用纱的成型工艺,一般是将织成品进行处理,这种作法对不能织成坯布的纯麻或者高比例麻纱不能处理,并且制品洗后收缩容易起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麻类纱线的处理,提供可以针织使用的麻纱线枳成与普通纤维同样质量的坯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a.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或者液氮对原料纱进行碱缩处理;

    b.用柔软剂对经上述处理的原料纱进行柔软处理,织成坯布;

    c.对经上述处理地坯布进行烧毛或者生物酶去毛处理;

    d.用超低甲醛树脂、无甲醛树脂浸泡经上述处理的坯布,高温焙烘使之交联或者缩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通过液氮或者液氨处理工艺使麻纱柔软蓬松,条干变好,强度增加,提高了可织性、并且改善了织物的丰满程度和光泽,同时,使之能够进行后续的柔软和树脂整理。

    2.采用柔软剂整理后的麻纱线,可以和普通纱线以上进行纺织,包括在电脑针织横机和针织圆机上都可以作为纱线使用,织出高比例麻织物甚至纯麻织物,提高了麻制品的加工档次和产成品的档次,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由于麻纱线的柔软程度足以满足要求,可以织出和普通纱线同样质量的针织品,不但质地均匀,而且手感蓬松。

    3.未经处理的麻布纤维比较粗硬,作内衣穿着有刺感,不舒服。本工艺不但进行柔软处理,还进行了成衣或者衣料的去毛处理,通过烧毛或者生物酶的方法去除可能产生不适的纤维,使产品保持麻纤维的优点,去除麻纤维的缺点。无刺感和毛糙感,纱线排列平整丰满,外观和抗皱等级评定为国标3.0-4.0级。

    4.本发明通过超低甲醛或者无甲醛树脂的处理,在高温下是树脂和麻纤的羧基反应产生交联,或者通过自身聚缩成树脂沉积在纤维上,使麻类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抗缩性,洗后收缩率小于3%。

    实施例1:

    一种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

    a.氨或氮处理方法:将麻纱线(28支)捻成二股捻线(捻度35/10Cm),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浸泡)10-120秒,例如15秒、20秒、50秒100秒等,或者液氮对原料纱进行碱缩处理,时间可以参照上述,浸泡时的张力为原纱伸长2%的牵引力,处理温度在-34℃。

    b.柔软方法:用有机硅柔软剂或者其他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柔软剂例如尼普威T3S-2149柔软剂2-4%,对绞纱或者筒纱状的麻纱进行柔软处理,浸泡脱水后含液率60-70%,干燥后就可以在电脑针织横织机(12针)织提花制品,整理后在80-90℃烘干至纱线含水10-13%。

    c.去毛方法:第1种(酶处理法)对经上述处理的成衣或者衣料进行烧毛或者生物酶去毛处理,所述的生物酶为纤维素酶,酶用量0.5-1克/按溶液每升,或者酸性酶0.5-3%,中性酶3.5-15%/按织物重的百分比,采用酸性酶:在温度50-60℃、pH6-8情况下,反应时间控制在30-120分钟,采用中性酶温度改至75-80℃,处理时间改至10-20分钟。第2种(烧毛方法):烧毛器的移动速度以55-75m/min为好,坯料的牵伸力为1.5-2.5kg/cm2。

    d.防缩防皱方法:用超低甲醛树脂、无甲醛树脂浸泡经上述处理的成衣或者衣料,高温焙烘使之交联或者缩聚。浸泡成衣或者衣料的定型温度为120-130℃、烘焙温度为145-165℃例如160℃、烘焙时间2-4分钟例如2.5分钟。整理液的重量配比为:每1000克水溶液中含有尼普威SDP防皱放缩整理剂(45%)200克,氯化镁15克、柠檬酸1克、JFC1.5克。浸泡的带液率为70%。

    上述的氨处理方法、柔软方法、去毛方法和防缩防皱方法可以借鉴常用的用于麻织物的与之类似方法进行替代,工作参数可以不按上述的最佳参数,但是必须是在麻纱阶段进行氨处理和柔软处理,才能织出与普通纱同样效果的织物。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改善风格的麻类针织物的生产方法。由于麻纤维粗硬、条干不匀、造成针织上的困难,并且贴身穿着不舒服,国内外一般是将织成品进行处理,这种作法对不能织成坯布的纯麻或者高比例麻纱不能处理。本工艺方法包括:a.用液氨对原料纱进行丝光处理或者液氮对原料纱进行碱缩处理;b.用柔软剂对其进行柔软处理,织成坯布;c.对其进行烧毛或者生物酶去毛处理;d.用超低甲醛树脂、无甲醛树脂浸泡经,高温焙烘使之交联或者缩聚。本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