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03714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8490.0

申请日:

1992.07.07

公开号:

CN1081059A

公开日:

1994.01.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8.6.10|||保护期延长|||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福建农学院食用菌实验场;

发明人:

林占熺

地址:

350002福建省福州市金山福建农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建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唐秀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发酵菌草代替段木、杂木屑,代替麸皮、米糠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利用发酵菌发酵处理菌草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并且大幅度提高了菌草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出菇快、成本低,产量高,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不仅为食用菌的栽培开辟了一条新的栽培途径,同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食用菌用段木、杂木屑栽培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对食用菌类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它包括有常规的装料,灭菌,接种,菌丝培育,子实体培养,收获等系列技术。本发明特征在于食用菌培养料组成物是96-98%经发酵菌发酵的菌草和2-4%的无机盐类,其栽培工艺还包括:菌草培育,菌草采收,菌草加工,发酵菌培养基配制,发酵菌培育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菌草发酵等工艺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的工艺流程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食用菌培养料是按菌草96-98%,无机盐类2-4%,以及与原料比例大约为1·1-1·15∶1的水和约为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组成的,其配制时先将无机盐类溶于水后,将发酵菌菌种均匀拌入水中,再将含有发酵菌菌种的水溶液与称取好的菌草混合拌匀成食用菌培养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菌菌种是由分别经一级、二级、三级生产制备的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菌的培养基 的配制可根据常规的配制方法配制而成。其培养基配方是: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磷酸氢二钾1-2克,硫酸镁0.1-0.2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菌菌种培育生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菌种生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菌草包括芒萁,类芦,芦苇,拟高梁,象草,五节芒,斑茅,柱花草,菅,宽叶雀稗等。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利用“发酵菌”处理菌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发酵菌是指能利用菌草和其他营养物质迅速繁殖,从而提高蛋白质营养的菌类。

    菌草是指适宜栽培食用菌的野草、牧草和海草等草本植物。以下是本发明中所称的菌草的一部分:

    芒萁:Dicranopteris        dicnotoma(Thunh)Bernh.

    类芦:Neyraudia        reynatudiana(Kunth)Keng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拟高梁:Sotghum        Propinguum(Kuntn)Hitehe

    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bumach]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ll.)Warb.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2.

    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        H.B.K

    菅:Themeda        gigantea        Var.Villosa(Poir.)Keng

    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mt        Ltacke

    现在世界各地正在兴起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热,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用菌类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香菇、木耳等菌类的生产基本上多以段木和杂木屑栽培为主,由于资源不足,食用菌生产中的原料的需要与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即: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和森林生态平衡之间产生矛盾,也就是通常说的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地木生型食用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福建省木屑栽培香菇等食用菌发展较早的一些县、市,现已到无木可伐的程度,靠外调木屑维持生产。又如日本国1984年用段木栽培香菇为10.9亿根,到1989年因资源不足等原因降为0.8亿根。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和森林生态平衡之间矛盾,发明人曾首次采用菌草代木代粮栽培食用菌取得重大突破,并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为91101985.5.但在发明中还没有根本解决菌草代粮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它不仅为食用菌栽培开辟了新的栽培原料,而且出菇快,成本低,产量高。

    本发明公开的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是利用发酵菌处理地菌草作为主要原料,占原料组成份96-98%重量比,以及2-4%的无机盐等辅助营养成份组成食用菌培养料,其栽培工艺包括:菌草培育,菌草采收,菌草加工,发酵菌培养基配制,发酵菌培育生产,食用菌培养料配制,菌草发酵,装料,灭菌,接种,菌丝培育,子实体培养,采收等全过程,其具体工艺流程如附图所示。作为本发明特征部份有菌草培育,菌草采收,菌草加工,发酵菌培养基配制,发酵菌培育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菌草发酵等工艺步骤,以下分别给予描述。

    1.菌草培育:菌草多为野生的,且资源丰富,只要加以人工管理适时采收即可。在没有野生菌草资源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人工栽培方法繁殖菌草,例如:类芦和芦苇,拟高梁可用播种,插条或分根法种植;象草可用插条和分根法种植;五节芒可用分根法种植;柱花草和菅可用播种法种植。

    2.菌草采收:菌草含氮营养份丰富,且不同生长阶段其含量都不相同,所以菌草的采收要根据所栽培食用菌品种需要而选择菌草的采收时间,例如栽培香菇选择菌草采收时间最好在菌草抽穗老化后。

    3.菌草加工:菌草根据所栽培食用菌不同可以采用粉碎机粉碎成草粉状,也可以用切草机切刈成一定长度,晒干备用。

    4.发酵菌培养基配制:发酵菌的培养基的配制可根据常规的配方配制而成,本发明选用的配方是: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磷酸氢二钾1-2克、硫酸镁0.1-0.2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按上述的配方比例称取各培养料,马铃薯去皮、切片,放入铝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放置30分钟滤弃马铃薯渣,加入琼脂溶化后,加入白糖,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调节pH至6使用。

    5.发酵菌培育生产:发酵菌是多种不同发酵作用和效果的菌类,其生产方法采用一级菌种生产,二级菌种生产,三级菌种生产。

    一级菌种生产是将上述配制好的培养基用漏斗分装于试管中,在1.47×105帕的压力下保持30分钟灭菌后排成斜面,按常规方法接入发酵菌,置25℃-30℃温度条件下培养。

    二级菌种生产的培养基的配方及配制方法与一级菌种生产相同,它是采用750毫升的菌种瓶或是三角烧瓶接种后置摇床振荡培养。摇床的振幅为8厘米,振动频率为80-100次/分钟。

    三级菌种生产是在二级菌种生产基础上进行扩大培养,即采用菌草粉发酵培养或是采用发酵罐深层发酵培养。

    按上述各级生产的发酵菌种,根据栽培食用菌品种不同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用以发酵菌草的发酵菌菌种,用包装机分装备用。

    6.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配方按菌草96-98%,无机盐类2-4%,以及适量水和发酵菌菌种组成。水与原料比例大约为1.1-1.15∶1,发酵菌菌种量约为原料量的0.03%,称取好各种原料和水,以及发酵菌菌种。配制时先将无机盐类溶于水后,将发酵菌菌种均匀拌入水中,再将含有发酵菌菌种的水溶液与称取好菌草混合拌匀成食用菌培养料。

    7.菌草发酵:将上述配制好的食用菌培养料堆成高0.8-1.2米的发酵堆,轻轻压实后,用双层塑料薄膜盖密进行发酵。当发酵堆内温度达60-67℃后开始降温时,再翻堆一次,继续堆积发酵2-3天。

    以下进行装料,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收获等方法步骤均与常规的用杂木屑栽培食用菌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中段木与杂木屑为主原料栽培食用菌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变野草为山珍,变废为宝,开发利用了尚末开发利用的菌草资源和开发了菌类资源。

    2.生态效益好。“以草代木”解决了目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

    3.“以草和菌”代替麸皮、米糠解决食用菌生产与牧业争粮的“菌粮矛盾”。

    4.太阳能和生物转换率高。在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下,菌草转换率为阔叶树的4-6倍以上。而菌草栽菇的生物率又比杂木屑栽菇的生物效率高20%。

    5.质量好。用发酵菌草栽培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比杂木屑栽培的含量高。

    6.可把菌类生产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7.实用性强,可应用范围广。凡有菌草或可栽培菌草的地区均可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栽培方法。

    8.可大幅度提高菌草培养料的营养成份,比常规菌草栽培食用菌产量高。

    总之,利用菌草经发酵栽培食用菌,这是一条为人类提供优质食用菌类食品的最经济的途径。

    下面以发酵菌草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猴头菇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发酵菌草栽培香菇

    菌草适时采收,晒干,用菌草粉碎机粉碎成草粉,大约在香菇菌筒接种两个星期前生产发酵菌的各级菌种。然后按象草77%,芒萁20%,石膏粉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1.1-1.15∶1,以及为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称取培养料的各组成份。先将蔗糖,石膏粉溶于水,再将发酵菌菌种均匀拌入,堆成发酵堆进行菌草发酵,再按常规的杂木屑栽培香菇方法进行装料→灭菌→接种→菌丝培育→子实体培养→收获等工序进行即可。

    试验结果表明,按本实施例方法栽培香菇,与杂木屑栽培香菇方法相比,原辅材料成本降低20%,产量增加10%,香菇的蛋白质含量提高4.05%。

    实施例2:发酵菌草栽培木耳

    菌草适时采收,干燥,粉碎成草粉,按期生产发酵菌的各级菌种,按五节芒82%,芒萁15%,碳酸钙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1.1-1.15∶1,以及为原料干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称取培养料的各组成份,先将碳酸钙,蔗糖溶于水后,再将发酵菌菌种均匀拌入,堆积成发酵堆进行菌草发酵,再按常规杂木屑栽培木耳方法进行装料→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收获等工序进行即可。

    实施例3:发酵菌草栽培木耳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是培养料按照柱花草77%,芒萁20%,碳酸钙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为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配方配制。其栽培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发酵菌草栽培木耳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是食用菌培养料配方是芒萁19%,芦苇39%,五节芒39%,碳酸钙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为原料干料0.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其栽培方法同实施例2。

    按实施例2,3,4方法栽培毛木耳每公斤干料可产新鲜毛木耳1.4公斤以上,比杂木屑栽培增产20%。

    实施例5:发酵菌草栽培灵芝

    本实施例的培养料配方用芒萁30%,五节芒47%,象草20%,石膏粉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为原料量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

    实施例6:发酵菌草栽培灵芝

    本实施例的培养料配方用芒萁25%,斑茅52%,宽叶雀稗20%,石膏粉2%,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为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

    上述实施例5、6的菌草采收,加工,干燥发酵菌菌种生产,菌草发酵等方法同实施例1,其余工序与常规杂木屑栽培灵芝方法相同。

    实施例7:发酵菌草栽培猴头菇

    本实施例的培养料配方用五节芒77%,芒萁20%,石膏粉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为相当于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

    实施例8:发酵菌草栽培猴头菇

    本实施例的培养料配方用类芦77%,芒萁20%,石膏粉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和相当于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

    实施例9:发酵菌草栽培猴头菇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料配方选用象草72%,芒萁25%,石膏粉2%,蔗糖1%,水与原料量比例为1.1-1.15∶1,以及和相当于原料量0.03%的发酵菌菌种进行配制。

    上述实施例7、8、9的菌草采收加工,发酵菌菌种培育,菌草发酵等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其它如装料→菌丝体培育→子实体培养→收获同常规杂木屑栽培猴头菇方法。

    按照上述本发明各实施例方法栽培的香菇、木耳、灵芝、猴头菇等食用菌的产量及其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均比现有技术中用杂木屑栽培的高。

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菌草培养料营养的栽培食用菌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发酵菌草代替段木、杂木屑,代替麸皮、米糠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利用发酵菌发酵处理菌草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并且大幅度提高了菌草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出菇快、成本低,产量高,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不仅为食用菌的栽培开辟了一条新的栽培途径,同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食用菌用段木、杂木屑栽培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对食用菌类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