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是姜腐烂病菌(学名Xanthomonas Zingiberi)的专用杀菌剂-姜宝及其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的农药中还没有根治姜腐烂病菌(俗称姜瘟、姜软腐病)的专用杀菌剂。姜瘟为频发性病害,由于姜瘟的蔓延,使成千上万亩的生姜种植田“颗粒无收”。由于没有根治姜瘟的专用杀菌剂,种植姜农又盲目使用农药,致使大片姜田减产百分之五十以上。已知姜瘟的化学防治药剂有链霉素、氯霉素、抗菌剂、代森铵、敌克松原粉等,按一定浓度的药液喷洒病株及浇灌生姜的根部。姜农一般采用甲醛、高锰酸钾、漂白粉等,这些杀菌剂只能起到表面杀菌的作用,对于寄生于生姜块根、茎杆内部的病菌依然是束手无策。这种杀菌剂只能靠喷洒和浇灌生姜病株来达到短期抑菌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杀伤或杀死寄生于内部的病菌,而大剂量的使用浓度高的杀菌剂往往对生姜根系组织有杀伤破坏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生产一种姜腐烂病菌专用杀菌剂-姜宝,它不仅能杀死姜块、姜株表面及水中的病菌,而且能被生姜的叶、茎、根三部分器官的表皮细胞吸收并输送到病症部位,从而达到根本上杀菌的目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姜宝是由三氯异氰尿酸<简称TCCA>为主要成分,加植物激素三十烷醇和硝基苯酚钠作为载体,用水作为稀释剂溶合而成。其各占总成分的百分含量是,三氯异氰尿酸1.4-2.8%,市售0.1%乳液的三十烷醇为0.3-0.6%,市售1.4%水剂的硝基苯酚钠为0.3-0.6%,水占96-98%。
姜宝的生产方法是,三氯异氰尿酸经粉碎过120目筛,0.1%乳液的三十烷加少量60℃热水稀释,1.4%水剂的硝基苯酚钠(可以是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加水稀释,再将三者加水,按上述总成份比例溶合、搅拌、装罐密封。
姜宝的成份中,三氯异尿酸为主要成分,它具有较强的杀菌力和持久性。三氯异氰尿酸遇水后,约有40%的有效成份释放出强烈的氯气,氯气很快溶解在水中形成“氯水”,同时,溶解的氯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和次氯酸能迅速杀死水中的各种细菌和病毒。由于渗透作用,“氯水”和未分解的TCCA随水分子被带进姜株的各器官。当TCCA随水进入生姜块根后,部分分解后的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由于生姜块根的细胞质、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生姜黄色色素,次氯酸很快同生姜黄色色素反应,析出部分酸性黄,致使生姜块根组织中发生酸性黄沉淀,这种酸性黄在姜块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使姜块组织内部的氢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使PH值减小,从而影响了姜腐烂病菌的酶系统活性,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同时,TCCA和氯水一旦与姜腐烂病菌接触,病菌即被抑制杀死。
三十烷醇和硝基苯酚钠均是植物激素,两者混合后,具有促长、催芽、促进姜块细胞原生质流动、使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同时,能改善细胞膜的透性。这两种激素是TCCA进入姜株的载体。而三十烷醇、硝基苯酚钠在姜宝的配方中所含的量同TCCA很难发生反应。当TCCA杀死致病菌后,三十烷醇和硝基苯酚钠能很快唤醒姜块细胞分裂增殖,对生姜病株有修复作用。
本发明通过试验,收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用姜宝浸泡姜种还能堵绝姜瘟的发生,具有促使生姜发芽生长和杀菌双重作用。
试验记录如下:
1、1992年姜瘟病发率分级记载
根据公式求得92年姜瘟病的感染指数为52.7
2、1992年姜宝浸种、喷洒后发病情况
姜宝为中等毒,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有触杀、内吸渗透作用。原药对小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50毫克/公斤,大鼠经皮LD50为580毫克/公斤。大鼠喂养90天无作用剂量为6毫克/公斤,蓄积性毒性较低,残效期为两天。对人眼及皮肤无刺激作用。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配制50公斤姜宝,取固体三氯异氰尿酸1公斤,粉碎过120目筛;取市售0.1%乳液的三十烷醇0.2公斤,加少量60℃热水稀释;取市售1.4%水剂的邻硝基苯酚钠0.215公斤,加水稀释将三者溶合于50公斤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加水至配制姜宝的总量,再搅拌,密封。配制好的50公斤姜宝的有效成份占2.83%。50公斤姜宝可喷洒25亩姜田。
为了正确掌握姜宝在大田中的使用情况,选择了0.5亩姜田,栽培中设两个重复组对姜宝的使用剂量作了正交设计,对姜瘟的感染指数进行了对比,取两个重复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
用不同剂量的姜宝浸种和喷洒对姜瘟感染指数的影响情况:
从以上对比表中看出,用姜宝浸种的使用剂量最佳稀释倍数为25-30倍,而喷洒最适用的稀释倍数为15-20倍。
在使用姜宝时应注意:1、播种前浸种,按上述最佳姜宝稀释倍数的姜宝水剂浸种。2、生姜病株上喷洒时,重喷根、颈部、轻喷茎叶部,每隔三天喷一次,共喷三次即可痊愈,最好在晴天的下午4时左右喷洒效果最佳。用姜宝灌根同样有效,在上午10时左右灌根为宜。3、使用姜宝时,不能与其它农药及化肥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