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皖贝母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皖贝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皖贝母提取物在制备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功效
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该皖贝母提取物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皖贝母提取物包括皖贝总生物碱,总生物碱以贝母素乙计,不
得少于50%。皖贝总生物碱包括异贝母甲素、贝母素乙、贝母辛、贝母素甲和生
物碱甙,其中异贝母甲素∶贝母素乙∶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生物碱甙的重量
比为3-5∶2-4∶1-3∶0.8-1.5∶0.5-1。优选它们之间的比例:异贝母甲素∶
贝母素乙∶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生物碱甙=3.8∶3.5∶2.5∶1∶0.74。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但不限于,酸碱转移氯仿萃取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以及大孔树脂吸附法。
如果采用酸碱转移氯仿萃取法从皖贝母中提取本发明的提取物,它包括下列
步骤:先用乙醇温浸皖贝母,乙醇挥干后的浓缩液以酸水溶解生物碱,酸液碱化
后的游离生物碱用氯仿多次萃取,氯仿萃取液水洗后脱水浓缩即得。根据皖贝母
药材的生物碱含量,此方法得率在90%以上,但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溶剂,尤其使
用有毒价貴的氯仿,只能用于实验室而难于用于工业生产。
如果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从皖贝母中提取本发明的提取物,它包括下列步
骤:用0.05mol/L盐酸溶液作溶剂,对皖贝母进行渗漉,渗漉液通过氢型732
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碱化后地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醇回流洗脱,洗
脱液减压浓缩即得,通过薄层层析与药材对比,生物碱无变化,定量测定,得率
可达到85-90%,此方法所得皖贝母提取物纯度较高,得率也不低,但离子交换
树脂的再生需要较大量的酸碱及去离子水,工业生产用的大型索氏提取器,设备
条件要求也较高。
如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从皖贝母中提取本发明的提取物,它包括下列步
骤:用DA-201大孔树脂,以0.1mol/L盐酸渗漉液上柱,80%乙醇洗脱的简单易
行的工艺,所得的浓缩液色泽较深,采用相当总碱量30倍的中性氧化铝柱层析
脱色,乙醇洗脱液色泽浅,生物碱无变化,得率在90%左右。因此,本方法操作
简单,设备要求不高,流程也较合理,生物碱收得率也较高,是一种适合工业生
产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皖贝母提取物优选采用大孔树脂法,具体步骤如下:
(1)药材渗漉:
将皖贝母经挑选干净的干品磨成粗粉,以0.1mol/L盐酸溶液作溶剂,浸渍
24小时后装入渗漉罐,以合适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渗漉液的体积与
生药重量之比为11ml∶1g;
(2)树脂吸附:
将处理好的DA-201大孔吸附树脂装柱,以去离子水充分洗去残留的乙醇,
将渗漉液加入大孔吸附树脂柱缓缓通过,流速根据树脂用量决定,上样量每1cm3
树脂体积可上相当4.6g生药的量或相当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2.1mg的量。渗漉
完成后加适量去离子水洗去未吸附杂质,再以乙醇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为止,收
集洗脱液,减压浓缩。
(3)脱色:
将洗脱浓缩液加于已活化好的中性氧化铝柱上,上样量为30g中性氧化铝可
上相当本发明药物组合物1g的量,用乙醇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为止。洗脱液减
压浓缩至无醇味,即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溶液,此溶液真空干燥,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皖贝母提取物优选的制备方法是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浸渍
24小时后,渗漉,得到渗漉液,渗漉液的体积与生药重量之比为11ml∶1g,将其
上到预处理过的装有DA-201大孔树脂的大孔树脂柱上,用去离子水洗至pH为5,
再用80%的乙醇洗脱,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将浓缩液上到中性氧化铝
柱上脱色,上样量为30g中性氧化铝可上相当皖贝母总碱1g的量,用医用乙醇
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为止,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液在70℃真空干
燥,得到。
现根据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组份性质,采用正交试验对皖贝母提取方法的
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充分利用皖贝母资源提供可靠的合
理的方法。
(一)实验材料:
原料:皖贝母(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S.C.Chen et S.F.Yin的干燥鳞
茎),霍山产,购自霍山县医药公司,粉碎过16目筛。
仪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电热恒温真空干燥箱
岛津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与药品:贝母素乙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
中性氧化铝(层析用100-200目)
乙醇(化学纯)、盐酸(分析纯)、氯仿(分析纯)。
(二)实验方法:
1、提取工艺流程:
![]()
![]()
![]()
减压浓缩→减压真空干燥(70℃)→称重研匀即得提取物为本发明
皖贝母提取物。
2、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皖贝总碱含量,经岛津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进
行波长扫描测定,离子对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且在70分钟内稳定,标准曲
线显示皖贝总碱的量(以贝母素素计)在2.0-10.0u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可作
含量测定的依据。
(1)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贝母素乙标准品2.5mg置50ml量瓶中,加氯仿溶解,定容至刻度,
摇匀。
(2)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1.0,2.0,3.0,4.0,5.0ml于60ml分液漏斗中,分别准
确加入氯仿至25ml,再加入pH5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2.0ml及2.0ml溴麝香
草酚兰溶液0.001mol/L,密塞,剧烈振摇5分钟,静置20分钟使其充分分层后,
分取氯仿层于置有0.25g无水硫酸钠(105℃干燥4小时)的干燥具塞容器中,密塞,
摇匀,随行空白对照,于岛津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410nm处测定吸收度,用
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方程为:
Y=-0.0013+0.04245X,r=0.9999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皖贝母提取物约20mg,置50ml量瓶中,加14%氨水0.2ml,再加
混合溶剂(乙醚-氯仿-95%乙醇,25∶8∶2.5)至刻度,振摇使溶解,放置,精密吸取
上清液25ml,水浴蒸干,于105℃加热30分钟,残渣用氯仿分次溶解,定量移
入50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
(4)供试品的测定: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ml依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供试
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以贝母素乙计)
![]()
式中:y为吸收度;n为稀释倍数;w为称样量(g)
(三)正交实验
1、实验设计
①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选择,见表1
表1
水
平
因 素
A
B
C
D
E
渗漉溶剂(HCl)
浓度mol/L
大孔树脂用
量g/cm3Δ
树脂乙醇冲
洗浓度%v/v
中性氧化铝
用量g/gΔΔ
中性氧化铝柱乙醇
冲洗浓度%v/v
1
0.05
4.6
80
6.6
94
2
0.1
2.3
94
3.3
80
注:Δg/cm3表示生药量/树脂体积 ΔΔ表示生药量/中性氧化铝量
②实验按L8(27)正交分布安排,结果见表2
表2
列号
试验号
A
B
C
D
E
总碱
含量
%
总 碱
得 率
(g)×100
1
2
3
4
5
6
7
1
1
1
1
1
1
1
1
67
37
2
1
1
1
2
2
2
2
55
24
3
1
2
2
1
1
2
2
38
38
4
1
2
2
2
2
1
1
51
27
5
2
1
2
1
2
1
2
73
27
6
2
1
2
2
1
2
1
61
28
7
2
2
1
1
2
2
1
64
42
8
2
2
1
2
1
1
2
60
38
2、实验结果与分析:
(1)含量数据分析表:见表3
表3
A
B
C
D
E
I
211
256
246
242
226
251
243
II
258
213
223
227
243
218
226
I-II
-47
43
23
15
-17
33
17
(2)得率数据分析表:见表4
表4
A
B
C
D
E
I
126
126
141
154
141
139
134
II
145
145
130
117
130
132
137
I-II
-19
-19
11
37
11
7
-3
(3)直观分析:
①通过含量数据分析表可见影响含量指标的因素,由极差(I-II)的大小确定
由主到次的因素为A→E→B→D→C,其较好的因素水平为A2B1C1D2E1。
②通过得率数据分析表可见影响得率指标的因素由极差(I-II)的大小确定由
主到次因素为C→A→B、D→E,较好因素水平为A2B1C1D1E1。
③通过以上两表可见D因素均为次要因素,对含量指标和得率指标的影响
不大,可以任意选择,考虑到经济因素,故选用D1,所以综合以上两表选取最
佳工艺水平为A2B1C1D1E1。
4、方差分析
本实验为二水平试验,所以列变动的计算采用下列算式:
![]()
①含量的方差分析:
S 1 = ( I - II ) 2 8 = ( - 47 ) 2 8 = 276.125 ]]>
以下同S2=231.125
S3=66.125
S4=28.125
S5=36.125
S6=136.125
S7=36.125
据正交表头设计有:
SA=S1=276.125 fA=f1=1
SR=S3=66.125 fR=fa=1
SC=S4=28.125 fC=f4=1
SD=S5=36.125 fD=fS=1
SE=S6=136.125 fE=f6=1
S误=S2+S7=267.125 f误=f2+f7=2
因为
![]()
因为
![]()
![]()
所以因子B、C、D的变动并入误差得
SΔ误=S误+SB+SC+SD=397.625 fΔ误=f误+FB+fC+fD=5
方差分析见表5
表5
方差名称
S
f
V
F
显著性
A
276.125
1
276.125
3.47
*
BΔ
66.125
1
66.125
CΔ
28.125
1
28.125
DΔ
36.125
1
36.125
E
136.125
1
136.125
1.71
*
误
267.125
2
133.625
误Δ
397.125
5
79.525
注:*符号表示对得率指标有较大影响,F0.10(1,5)=4.06
F0.25(1,5)=1.69
Δ记号的那些因子将其变动归入误差
根据以上方差分析表可见A和E对含量指标有较大影响,B、C、D因素对
含量指标影响很小,可以任意选择,考虑到经济因素选B1C1D1较适宜,所以从
含量指标来看,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1D1E1。
②得率的方差分析
计算方法同上,方差分析表见表6
表6
方差名称
S
f
V
F
显著性
A
45.125
1
45.125
2.73
*
BΔ
15.125
1
15.125
CΔ
171.125
1
171.125
DΔ
15.125
1
15.125
EΔ
6.125
1
6.125
10.35
**
误
46.125
2
23.125
误Δ
82.625
5
16.525
注:*符号表示对得率指标有较大影响,F0.10(1,5)=16.62 F0.10(1,5)=4.06
**符号表示对得率指标有显著影响,F0.05(1,5)=6.61 F0.10(1,5)=4.06 F0.25(1,5)=1.69
Δ符号表该因子其变动归入误差
根据以上分析表可见因素C的变化对得率指标有显著影响,A因素的变化
对得率指标有较大影响。B、D、E因素应选E1,考虑到经济因素B、D应选B1、
D1所以从得率指标看,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1D1E1。
③综合含量指标和得率指标来看,B、D因素对两者影响不大,可任意选
择,考虑到经济因素应选B1D1。而A因素对含量指标和得率指标都有较大影响,
都应选A2,而因素E对含量指标有较大影响,而对得率指标影响不大,所以应
选C1,综合以上分析,选择最佳工艺为A2B1C1D1E1。即渗漉溶剂(盐酸)用
0.1mol/L,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用量为每4.6g生药用1cm3树脂,洗脱大孔树
脂乙醇浓度为80%,中性氧化铝用量为每6.6g生药用1g中性氧化铝,洗脱中性
氧化铝柱用94%的乙醇。
(四)验证试验:
称取皖贝母2份,每份100g,应用本工艺参数对每份样品进行试验,结果
见表7。
表7:
试验号
提取物重(g)
含量%
总碱得率(g)
1
0.715
72.4
0.518
2
0.710
72.3
0.517
平均值
0.713
72.6
0.518
(五)小结
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C因素的水平变化对得率指标影响显著而对含量
指标影响很小,A因素的水平变化对得率指标和含量指标都有较大影响,E因素
的水平变化对含量指标有较大影响,对得率指标影响很小,而B、D因素的水平
变化对含量指标和得率指标影响都很小,考虑到经济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工
为A2B1C1D1E1即渗漉溶剂(盐酸)用0.1mol/L,用量为每1g生药用11倍量的盐酸
液即可渗漉完全。大孔树脂用量为每4.6g生药用1cm3树脂,洗脱大孔树脂乙醇
用80%浓度,用量为每1g生药用20倍量的80%乙醇即可洗脱完全,中性氧化
铝用量为每6.6g生药用1g中性氧化铝,洗脱中性氧化铝柱乙醇浓度为94%,用
量为每1g生药用2.5倍量的94%乙醇即可洗脱完全。应用A2B1C1D1E1工艺参数
对皖贝母提取两次,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含量为72.6%每100g皖贝母中得率为
0.518g。通过本工艺的验证实验及放大中试提取,均能获得不具吸湿性的皖贝母
提取物,含量及得率均较满意。
我们对上述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物进行分析,以确认所得提取物的成分。对
上述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扫描(见图1),根据扫描的峰面积,可
以获知主要生物碱含量比例(表8):
表8
编号 峰面积 %
1、原点-贝母生物碱甙 17231.29 5.7
未知碱 5427.85 1.7
2、贝母素甲 23573.51 7.7
3、异贝母甲素 88394.1 29.2
4、贝母辛 59401.85 19.6
5、贝母素乙 81782.0 27
未知碱 26468.88 8.7
为对比皖贝母提取物和原药材皖贝母的生物碱组成,以及与特征性有效成分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比较。应用硅胶G薄层,环乙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
4∶1)为展开剂以展开生物碱。注意到同属贝母药材(如浙贝母)的生物碱是否引起
混淆,我们曾将皖贝母与浙贝母,川贝母的生物碱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薄层扫描
法测定主要生物碱,结果如下表9:
表9. 3种贝母生物碱的含量(%)
生物碱 皖贝 浙贝 川贝
总 碱 0.43 0.25 0.092
贝母素甲 0.0401 0.0396 -
异贝母甲素 0.1523 0.0251 -
贝母辛 0.0789 0.0080 0.069
贝母素 0.1402 0.0495 -
川贝酮 - - 0.0187
由于皖贝与浙贝所含生物碱成分较近似,但从薄层层析图谱(见图2)及总碱含
量和主要生物碱含量的比例,是有显著差别,皖贝总碱含量高于浙贝的总碱含量,
同时主要生物碱含量比例也不同,皖贝母:异贝母甲素>贝母素乙>贝母辛,浙
贝母: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异贝母甲素>贝母辛。
本发明所述的皖贝母提取物经药效学试验证实,它对小鼠氨水引咳和猫电刺
激喉上神经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比较无明显差异,并无快速耐受现象;
小鼠酚红法和大鼠毛细管法的药理试验表明,它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与必嗽平比
较无明显差异;整体动物引喘实验结果证实它有平喘作用;小鼠耳二甲苯致炎和
肉芽肿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它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炎症增殖期的作用。因
此,本发明的皖贝母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治疗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功效的药物。
本发明的皖贝母提取物还可以作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
具有治疗镇咳祛痰平喘功效的药物。该药物可以是各种剂型如片剂、颗粒剂、口
服液、胶囊剂、丸剂、注射液等。
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65kg皖贝母用每1g生药用11倍量的0.1mol/L的盐酸浸渍24小时后,
渗漉,得到渗漉液,渗漉液的体积与生药重量之比为11ml∶1g,将其上到预处理
过的每4.6g生药用1cm3树脂装有DA-201大孔树脂的大孔树脂柱上,用去离子
水洗至pH为5,再用1g生药用20倍量的80%乙醇洗脱,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
收乙醇,将浓缩液上到每6.6g生药用1g中性氧化铝的中性氧化铝柱上脱色,上
样量为30g中性氧化铝可上相当皖贝母总碱1g的量,用每1g生药用2.5倍量的
94%乙醇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为止,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液在70
℃真空干燥,得到本发明的皖贝母提取物1000g。
实施例2
先用乙醇温浸100kg皖贝母,乙醇挥干后的浓缩液以酸水溶解生物碱,酸水
液碱化后的游离生物碱用氯仿多次萃取,氯仿萃取液水洗后脱水浓缩即得465g,
得率为95%。
实施例3
用0.05mol/L盐酸溶液作溶剂,对150kg皖贝母进行渗漉,渗漉液通过氢型
732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碱化后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醇回流洗
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即得667g,通过薄层层析与药材对比,生物碱无变化,定
量测定,得率可达到89%,
试验例1、皖贝母提取物的镇咳作用
1、对小鼠氨水引咳实验
(1)材料
动物:小白鼠为昆明种。普通级动物,由本所动物室提供,雌雄各半,体重
20±2g。
药物:皖贝母提取物(5mg/ml总生物碱)由我植化室提供。磷酸可待因,系青
海制药厂出品,批号:870919
(2)方法与结果
实验按小鼠氨水引咳法进行,取小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用25%氨水在
恒定压力下喷雾,使气雾通入盛有小白鼠的容器内,当小鼠接受一定时间的气雾
刺激后,立即取出小鼠,观察1分钟内出现3次以上典型咳嗽者为阳性反应。实
验设计采用“上下法”,以引起一半小白鼠咳嗽的喷雾时间(EDT50)为指标,结果
见表10。
表10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对小鼠氨水引咳的作用
剂量 给药 EDT50 给药EDT50
组别 ———— % P值
(mg/kg) 途径 (秒) 对照EDT50
对照组(水) 同容量 i.g 27.6
可待因组 30 i.g 82.8 300.00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5 i.g 56.2 203.80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0 i.g 81.3 294.60*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5 i.g 97.7 353.80* <0.001
*与可待因比较P>0.05
从表10可看出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3个剂量组和可待因组给小鼠灌药后半
小时,对氨水引起半数小鼠咳嗽所需的时间(EDT50)比对照组(生理盐水)明显延
长,经统计学处理,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本发
明皖贝母提取物组与可待因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皖贝母
提取物对氨水引咳有明显止咳作用。
2.对猫喉上神经引咳的影响
(1)材料
动物:猫,购自猫市场,在本所动物室饲养,剔除不健康者,体重2.5±0.5kg,
雌雄兼有。
药物:皖贝母提取物,磷酸可待因。
(2)方法与结果:
猫39只,随机分成6组,2组十二指肠给药,4组静脉给药。用苯巴比妥钠
75mg/kg和戊巴比妥钠15mg/kg混合腹腔麻醉,使猫保持在较浅的麻醉状态下,
按Domeyoz等氏方法,分离一侧喉上神经,电刺激时按置一付灵活的电导子于
神经干上引起咳嗽反应。记录咳嗽反应,用自制玻璃罩管置咽喉于声带之上,罩
管的出口端通过T型管与马利氏气鼓相连,使猫的正常呼吸运动与咳嗽反应由
气鼓的杠杆系统直接描出,刺激器用YSD-4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刺激参数
在给药前后不变,给药前两次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猫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后,
十二指肠(或静脉)给药,每隔20min(或10min),按原条件刺激,发现咳嗽次数(见
表11)和强度(见图3)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十二指肠给药组的动物咳嗽被抑制时
间约维持2-3小时,最明显受抑制约在药后60min 左右;静脉给药组的动物咳嗽
被抑制时间约维持1-2小时,最明显受抑制约在药后30min左右。计算受抑制最
明显时的咳嗽减少次数,求t值,作自身及组间比较。
表11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镇咳作用
猫 剂量
组 别 (只) (mg/kg) 给药途径
X±S P值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6 5.0 十二指肠 1.33±0.41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6 10.0 十二指肠 2.75±0.44 <0.01
可待因组 6 2.5 i.v 3.33±0.33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7 2.5 i.v 2.14±0.12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7 5.0 i.v 3.14±0.50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7 10.0 i.v 4.36±0.37 <0.001
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给药二个剂量组的咳嗽次数均较给药前显著减少;静脉
给药三个剂量组的咳嗽次数也均较给药前显著减少,且呈量效关系趋势(见表
11)。
3.皖贝母提取物镇咳作用的耐受性实验
(1)材料:同前
(2)方法与结果
镇咳方法同前。猫4只,麻醉后无菌手术分离左侧喉上神经,给药前引起典
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后,腹腔注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5mg/kg,给药后30分钟按
原条件电刺激,见咳嗽反应减弱,次数减少,45分钟时更弱,后渐恢复。缝合
切口,喂养。每天按实验时的剂量给猫腹腔注射一次,连续7天,第8天重复第
1天实验,见皖贝母提取物对猫的镇咳情形同第一次结果,说明皖贝母提取物镇
咳无耐受性。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皖贝母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比较无明显
差异,并无快速耐受现象。
试验例2、皖贝母提取物的祛痰作用
1、改良的小鼠酚红法
(1)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均有,体重20±2g。
药物:皖贝母提取物,盐酸溴己胺片(必嗽片):上海第十一制药厂,沪卫药
准字(1981)第0259号。
(2)方法与结果
在我国药理工作者建立的酚红法基础上,Engler等又进行了方法学上的研究
和补充,证明祛痰剂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气管内酚红的分泌,我们用此改良
的酚红法进行实验。
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灌胃给药半小时后,给小鼠腹腔注射500mg/kg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2.5%酚红浓度,待30分钟,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其气管
放入2ml生理盐水中浸洗30分钟,取出气管后,在试管中加0.2ml IN
NaOH,以稳定洗出液的PH。用岛津UV-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58nm处测
定酚红浓度。结果见表12。
表12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对气管洗出液中酚红浓度的影响
剂量 给药 醱红浓度的
组 别 P值
(mg/kg) 途径
X±S 改变%
生理盐水组 等容量 i.g 0.8±0.29
必嗽平组 20 i.g 1.18±0.32 47.1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5 i.g 1.06±0.34 32.9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0 i.g 1.20±0.42** 49.9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5 i.g 1.28±0.20** 59.6 <0.001
*酚红浓度(μg/ml) **与必嗽平比较P>0.05
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5mg/kg有祛痰作用的趋势;本发明皖
贝母提取物两组(10mg/kg、15mg/kg)与必嗽平均能促进气管内酚红的分泌,有祛
痰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阳性对照药必嗽
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气管洗出液中己糖含量的测定
(1)材料:同改良的小鼠酚红法。
(2)方法与结果
分组同上,灌服各药后,30分钟处死小鼠,按上法取气管,用0.3ml生理盐
水浸洗30分钟,在浸出液中加入终浓度60%的浓硫酸,80℃水解10分钟,待水
解液冷至室温后加入1%苔黑酚显色,用岛津UV-24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480nm处,测定己糖的浓度,见表13。
表13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对气管洗出液中己糖含量的影响
小鼠 剂量 给药 己糖浓度
组 别 P值
(只) (mg/kg) 途径
X±S 的改变%
生理盐水组 10 等容量 i.g 67.51±21.62
必嗽平组 10 20 i.g 65.82±15.99 -2.50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0 10 i.g 42.12±13.58 -37.61 <0.01
*己糖含量(μg/ml)
由表可看出,促进气管内酚红分泌的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和必嗽平,只有本
发明皖贝母提取物使气管洗出液中己糖的浓度显著下降,P<0.001。
3、大白鼠毛细管法
(1)材料
动物:大白鼠,Wistar封闭群,雌雄兼有,体重180±20g,由本所动物室供
应,是普通级动物。
药物: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盐酸溴己胺片。
(2)方法与结果
大白鼠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小时,以25%乌拉坦1mg/kg腹腔麻醉,在甲状
腺下缘气管正中,两软骨环之间,用6号针头刺一小孔,然后插入毛细管(长4cm,
内径8mm)一根,深度和位置要恰当,以使气管内的分泌液通过毛细管缓缓虹吸
上升。当毛细管被分泌液充满时,立即再换1根。计算每小时毛细管内液柱的长
度(cm)。记录给药前2小时的正常分泌量,给药后再继续观察5小时,比较给药
前后平均每小时的分泌量,以此判断其祛痰作用的强弱。
实验用大白鼠40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必嗽平、本发明药物组合物
设三个剂量组),灌胃给药,以此来观察皖贝母提取物的祛痰作用及量效关系。
结果: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三个剂量组,给药前后分泌量自身比较,与对照
组比较,均表现显著增加,且呈量效关系趋势。表14及附图4。
表14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祛痰作用
剂量 给药 给药后 P 值
组别 ——— %
(mg/kg) 途径 给药前
X±S* 自身对照 与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组 等容量 i.g 113.66 0.41±0.23 >0.05
必嗽平组 10 i.g 197.33 2.80±0.77 <0.05 <0.01
皖贝母提取物组 10 i.g 205.80 2.89±0.56 <0.01** <0.001
皖贝母提取物组 15 i.g 271.07 5.81±0.77 <0.001 <0.001
皖贝母提取物组 22.5 i.g 325.61 4.21±0.77 <0.001 <0.001
*增加的痰分泌量(cm/h)**与必嗽平比较,P>0.05
试验例3、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平喘作用
1、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
(1)材料
动物:取幼年豚鼠,体重在200g以下,雌雄均有。由本所动物室供应。
药物: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氨茶碱:北京第三制药厂,批号901115;磷酸
组织胺: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510-9010。
(2)方法与结果: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氨茶碱组(100mg/kg),本发
明药物组合物二个剂量组(10、20mg/kg)。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天,第三
天各组给药60分钟后,放入喷雾装置容器内,将组织胺(2mg/ml)等压力匀速喷
雾15秒。记录自喷雾开始至豚鼠发生抽搐、翻滚的时间(潜伏期),并进行统计
学处理。结果见表15。
表1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平喘作用
剂量 动物 潜伏期(秒)
组 别 P值
(mg/kg) (只) (
X±S)
对照组(水) 同容量 6 127.17±42.07
氨茶碱组 100 6 480.00±0.0 <0.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10 6 177.50±34.89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组 20 6 234.50±76.14 <0.02
显示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二个剂量组有抑制哮喘反应,潜伏期延长,与对照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20mg/kg组的平喘作用较10mg/kg组强。但其平喘作
用较弱于氨茶碱。
2、离体气管法
(1)材料
动物:豚鼠400-600g,雌雄皆有。由本所动物室供应。
药物:皖贝母提取物、磷酸组织胺: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510-9010。
(2)方法与结果:取豚鼠6只,每次1只,击毙,细心分离出气管,制成离体
气管片标本,放入盛有克-享氏液的离体器管恒温浴槽中(37℃),供氧稳定20-30
分钟后进行描记(负重约2g),气管平滑肌无自动收缩,待基线稳定后即可给药,
观察药物反应。
结果表明,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在不同浓度(1ug/ml、10ug/ml、100ug/ml)下,
对离体气管片无明显影响。
试验例4、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1、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法
(1)材料
动物:体重25-30g雄性小白鼠,昆明种。
药物: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阿斯匹林片:西北第二合成厂,批号〔82〕00503;
二甲苯,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批号830508。
(2)方法与结果:
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阿斯匹林组(100mg/kg),本发明皖贝母提取
物二个剂量组(10、15mg/kg),每目灌胃给药一次,连续5天。第5天药后1小
时用100%二甲苯0.02ml/只,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4小时后将小白鼠颈椎脱
臼致死,用9mm直径打孔嚣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园耳片,分析天平称重,每鼠
左耳重量减去右耳片重即为肿胀度。将对照组与给药组的肿胀程度进行统计学处
理,见表16
表16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对小鼠耳二甲苯炎症的影响
剂量 动物 肿胀度
组 别 P值
(mg/kg) (只) (
X±S)
对照组(水) 同容量 10 11.22±4.53
阿斯匹林组 100 10 5.78±4.87 <0.02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0 10 6.20±4.31 <0.01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5 10 3.82±1.62 <0.001
结果证实,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的两个剂量组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尢以
15mg/kg组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阿斯匹林抗炎作用相
似。
2、肉芽肿形成实验法(棉球法)
(1)材料:
动物:Wistar大白鼠,120±150g,雄性。
药物: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阿斯匹林(同前)
(2)方法与结果:
动物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阿斯匹林组(100mg/kg),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二个剂量组(10、20mg/kg).。每日灌胃给药1次。第3天在浅麻下,腹部切口,
将两个灭菌棉球(每个重20mg,加青、链霉素各0.1mg,,以防感染),分别植入
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共连续7天给药。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剥出周围已包裹
肉牙组织的棉球,在60℃烘箱放置12小时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净
重,结果见表17。
表17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剂量 动物 每100克体重肉芽肿重
组 别 P值
(mg/kg) (只) (
X±S)
对照组(水) 同容量 10 74.56±14.61
阿斯匹林组 100 10 63.05±7.61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10 10 67.49±9.37 >0.05
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 20 10 48.69±12.24 <0.001
结果证实,本发明皖贝母提取物10mg/kg有抑制炎症的趋势,随剂量增大
20mg/kg,有明显的抑制炎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1。与阿斯匹林抗炎作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