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288587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59579.0

申请日:

2008.11.28

公开号:

CN101413393A

公开日:

2009.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21D15/02; C04B28/00

主分类号:

E21D15/02

申请人: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贾 民; 邓小林; 刘 健; 李伟清; 李小平

地址:

276500山东省邹城市凫山南路2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建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该支护方法,属于煤矿支护方法领域。其使用普通的喷浆机即可实现,因此,减少了设备投入。桶柱间距为1.4~1.8米,桶柱施工数量少,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减少了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桶柱内混凝土的标号可达到300#,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300kgf/cm2,直径为600~660mm的混凝土桶柱的最大支撑力可以达到9760kN,能够有效控制直接顶的离层和减少基本顶的弯曲、下沉,减轻了巷内支护所受的载荷和巷道围岩的变形,保证了留设巷道的完整性。同时,能有效封闭采空区,防止漏风和煤的自然发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桶柱,混凝土桶柱之间设置隔离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①、工作面每推进1.4~1.8米,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的底板上挖至少300mm深的柱窝,柱窝外沿距不采帮的距离不小于2.8米,在柱窝内竖立一个桶体,桶体分内、外两节,内节可在外节内上下伸缩,在桶体内节的两侧设置有桶体手把,桶体手把下各支设一个单体液压支柱能够将桶体内节拔出接触顶板,桶体垂直底板放置,与巷道顶、底板严密接触,内节的上端设置有灌注口,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
②、在桶体靠采空区侧固定挡板,挡板外挂一层金属网;
③、利用普通喷浆机向桶体内灌注混凝土,当桶体内混凝土满时停止;
④、待桶体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桶柱后,回撤灌注完毕的桶体两侧用于拔节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在混凝土桶柱之间和挡板的内侧喷注或灌注混凝土形成隔离采空区的隔离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所述桶体内节和外节的内壁均焊接有3~10根竖向钢筋,沿长度方向每隔0.7~1.2m使用钢筋圈将竖向的钢筋焊接固定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所述桶体内外节上均有一个混凝土灌注观察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所述桶体外节的直径为600~660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桶体是由铁板制作而成的圆筒,该圆筒分内、外两节。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速凝剂组成,其中,按重量份计,水泥19~21份,砂子38~41份,石子38~41份,水8~10份,速凝剂0.57~1.05份。

说明书

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帮支护法,尤其涉及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是缓和采掘接续紧张,增加煤炭资源回收,减少掘进率,提高矿井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而决定沿空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采空区巷帮的支护,目前,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方法普遍采用构筑封闭式混凝土墙的方式,这种支护方式材料消耗大、耗费工时多、使用设备复杂,严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材料消耗少、耗费工时少、使用设备简单、能够降低对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的影响的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桶柱,混凝土桶柱之间设置隔离墙。
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①、工作面每推进1.4~1.8米,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的底板上挖至少300mm深的柱窝,柱窝外沿距不采帮的距离不小于2.8米,在柱窝内竖立一个桶体,桶体分内、外两节,内节可在外节内上下伸缩,在桶体内节的两侧设置有桶体手把,桶体手把下各支设一个单体液压支柱能够将桶体内节拔出接触顶板,桶体垂直底板放置,与巷道顶、底板严密接触,内节的上端设置有灌注口,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
②、在桶体靠采空区侧固定挡板,挡板外挂一层金属网;
③、利用普通喷浆机向桶体内灌注混凝土,当桶体内混凝土满时停止;
④、待桶体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桶柱后,回撤灌注完毕的桶体两侧用于拔节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后,在混凝土桶柱之间和挡板的内侧喷注或灌注混凝土形成隔离采空区的隔离墙。
上述桶体的内节和外节的内壁均焊接有3~10根竖向钢筋,沿长度方向每隔0.7~1.2m使用钢筋圈将竖向的钢筋焊接固定在一起。
上述桶体内外节上均有一个混凝土灌注观察口。
上述桶体外节的直径为600~660mm。
上述的桶体是由铁板制作而成的圆筒,该圆筒分内、外两节。
上述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速凝剂组成,其中,按重量份计,水泥19~21份,砂子38~41份,石子38~41份,水8~10份,速凝剂0.57~1.05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支护方法中由于使用普通的喷浆机即可实现,因此,减少了设备投入。内外节的设计使其更加方便施工,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施工状况,桶柱间距为1.4~1.8米,桶柱施工数量少,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减少了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桶柱内混凝土的标号可达到300#,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300kgf/cm2,直径为600~660mm的混凝土桶柱的最大支撑力可以达到9760kN,能够有效控制直接顶的离层和减少基本顶的弯曲、下沉,减轻了巷内支护所受的载荷和巷道围岩的变形,保证了留设巷道的完整性。同时,能有效封闭采空区,防止漏风和煤的自然发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中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混凝土桶柱,2、工作面端头支架,3、挡板,4、灌注口,5、采空区,6、观察口,7、内节,8、外节,9、桶体手把,10、钢筋,11、钢筋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桶柱,混凝土桶柱之间设置隔离墙。
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①、工作面每推进1.4米,在工作面端头支架2后靠近采空区5帮部处的底板上挖300mm的柱窝,柱窝外沿距不采帮的距离不小于2.8米,在柱窝内竖立一个桶体,桶体是由铁板制作而成的圆筒,该圆筒分内、外两节,内节可在外节内上下伸缩,桶体外节8的直径为600~660mm,内节7和外节8的内部均焊接有3~10根竖向钢筋10,沿长度方向每隔1.2m使用钢筋圈11将竖向的钢筋10焊接固定在一起,桶体内外节上均有一个混凝土灌注观察口6;在桶体内节7的两侧设置有桶体手把9,桶体手把9下各支设一个单体液压支柱能够将桶体内节7拔出接触顶板,桶体垂直底板放置,与巷道顶、底板严密接触,内节7的上端设置有灌注口4,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10;
②、在桶体靠采空区侧固定挡板3,挡板3外挂一层金属网;
③、利用普通喷浆机向桶体内灌注混凝土,当桶体内混凝土满时停止;
④、待桶体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桶柱1后,回撤灌注完毕的桶体两侧用于拔节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后,在混凝土桶柱1之间和挡板3的内侧喷注或灌注混凝土形成隔离采空区的隔离墙。
其中,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速凝剂组成,其中,按重量份计,水泥19~21份,砂子38~41份,石子38~41份,水8~10份,速凝剂0.57~1.05份。
实施例二: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桶柱,混凝土桶柱之间设置隔离墙。
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①、工作面每推进1.5米,在工作面端头支架2后靠近采空区5帮部处的底板上挖310mm的柱窝,柱窝外沿距不采帮的距离不小于2.8米,在柱窝内竖立一个桶体,桶体是由铁板制作而成的圆筒,该圆筒分内、外两节,内节7可在外节8内上下伸缩,桶体外节的直径为600mm,内节7和外节8的内部均焊接有3~10根竖向钢筋10,沿长度方向每隔1m使用钢筋圈11将竖向的钢筋10焊接固定在一起,桶体内外节上均有一个混凝土灌注观察口6;在桶体内节的两侧设置有桶体手把9,桶体手把9下各支设一个单体液压支柱能够将桶体内节7拔出接触顶板,桶体垂直底板放置,与巷道顶、底板严密接触,内节的上端设置有灌注口,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
②、在桶体靠采空区侧固定挡板3,挡板3外挂一层金属网;
③、利用普通喷浆机向桶体内灌注混凝土,当桶体内混凝土满时停止;
④、待桶体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桶柱1后,回撤灌注完毕的桶体两侧用于拔节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后,在混凝土桶柱1之间和挡板3的内侧喷注或灌注混凝土形成隔离采空区的隔离墙。
其中,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速凝剂组成,其中,按重量份计优选,水泥20份,砂子40份,石子40份,水9份,速凝剂0.6~1份。
实施例三: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在工作面端头支架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凝土桶柱,混凝土桶柱之间设置隔离墙。
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①、工作面每推进1.8米,在工作面端头支架2后靠近采空区帮部处的底板上挖300mm的柱窝,柱窝外沿距不采帮的距离不小于2.8米,在柱窝内竖立一个桶体,桶体是由铁板制作而成的圆筒,该圆筒分内、外两节,内节7可在外节8内上下伸缩,桶体外节的直径为660mm,内节7和外节8的内部均焊接有8根竖向钢筋10,沿长度方向每隔0.7m使用钢筋圈11将竖向的钢筋10焊接固定在一起,桶体内外节上均有一个混凝土灌注观察口6;在桶体内节的两侧设置有桶体手把9,桶体手把9下各支设一个单体液压支柱能够将桶体内节7拔出接触顶板,桶体垂直底板放置,与巷道顶、底板严密接触,内节的上端设置有灌注口4,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10;
②、在桶体靠采空区侧固定挡板3,挡板3外挂一层金属网;
③、利用普通喷浆机向桶体内灌注混凝土,当桶体内混凝土满时停止;
④、待桶体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桶柱1后,回撤灌注完毕的桶体两侧用于拔节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后,在混凝土桶柱1之间和挡板的内侧喷注或灌注混凝土形成隔离采空区的隔离墙。
其中,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速凝剂组成,其中,按重量份计优选,水泥20份,砂子40份,石子40份,水9份,速凝剂0.6~1份。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巷帮支护法该支护方法,属于煤矿支护方法领域。其使用普通的喷浆机即可实现,因此,减少了设备投入。桶柱间距为1.41.8米,桶柱施工数量少,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减少了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桶柱内混凝土的标号可达到300#,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300kgf/cm2,直径为600660mm的混凝土桶柱的最大支撑力可以达到9760kN,能够有效控制直接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