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编织横机拉线针起底方法以及起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脑编织横机拉线针起底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起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针织机械领域的电脑横机中,具有自动起底的功能,则必须在起底时有复合针配合牵拉起底。目前,国内外电脑横机的复合针起底如图2~3所示,采用复合针垂直机器方向形式构成的拉线装置。
电脑横机垂直起底方法中存在如下缺点:
(1)、复合针呈扁状,即前端针本体为钩状钩子,在垂直方向起底时,宽度比较宽(如图2所示),容易与上方前后针板筒口磨擦,为减少磨损,对加工及安装精度较高,成本高;
(2)、现有垂直起底在编织动作过程中,漏拉线的现象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精度要求低,成本减低,有效降低漏拉线的电脑编织横机拉线针起底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编织横机拉线针起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编织横机起底装置的拉线针横向插装于起底板;
(2)编织横机在起底时采用固定起底格式,即机头第一行右行时前、后床1∶1吃线,左行时也1∶1吃线,形成交叉线圈;
(3)通过移动针板将上述交叉线圈送入起底装置上的拉线针,拉线针与横机平行方向横向牵拉,在电脑程序控制下,拉线针拉住线圈开始正常编织。
本发明方法采用固定格式进行交叉线圈起底,拉线针平行于机器方向拉线起底,拉线范围大,可有效减少漏拉线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廉、漏拉线率低的电脑横机拉线针起底装置。
电脑编织横机拉线针起底装置,位于横机针板下方,包括起底板和拉线针,拉线针插装于起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针平行于横机,横向插装于起底板。
进一步,拉线针全部按照平行于机器方向插装,且与针板针形成1∶2的数量比例,即拉线针数是针板编织针数的一半。
本发明起底装置拉线针的针勾横向插接于起底板,能在较大范围内勾住纱线,扩大了拉线范围,使安装精度降低,还提高了拉线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脑编织横机的复合针垂直起底针织原理图。
图2为现有电脑编织横机垂直起底装置。
图3为图2中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起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向视图。
图6a~图6c为本发明起底方法的针织工艺原理,其中图6a机头第一张即前后床右行时;图6b是机头第一张即前后床左行时;图6c为摇床将后针板往右摇一针,将交叉线圈送入拉线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6中,1F为前针板、1B为后针板、2为机架、3为导向轴、4为起底板、5a为复合针,5b为拉线针、6为链轮、7为墙板、8为同步带轮、9为摇床、10为筒口。
图1~3中的现有技术电脑横机,左右墙板7支撑横机机架2,针板1F紧固定于机架2的前侧面上,针板1B安装于机架2的后侧面上并与摇床9连接,针板1正下方为起底板4,复合针5a针踵与扁状针体呈平行方向,即针踵平面与扁状针体平面乃同一平面,复合针5a垂直插接于起底板,即拉线针上端的钩状钩子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机机架2,其钩状钩子横向对着上方筒口10。
如图1,现有起底方式的复合针由于是垂直于机器方向动作,故容易与前后针板摩擦,从而破坏针板筒口地直线度,影响编织效果。由于其采用垂直方向牵拉线圈,故拉线范围比较小,可以基本确定为点接触,所以引起漏拉线现象比较严重。
如图6a~6c所示,根据针织原理具体解释本发明的动作原理。
首先,机头第一张右行时前、后针板各1∶1吃线(参见图6a),形成半交叉线圈,接着机头第二张左行时还是前后针板1∶1吃线(参见图6b),从而形成交叉线圈,此时电脑系统向力矩电机发出控制信号,力矩电机进行动作,通过链条传动带动链轮6,又因为链轮6和同步带轮8在同一轴上,故同步带轮8开始旋转,从而在导向轴3上,起底板4和拉线针5b进行同步上升,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拉线针5b在针板筒口10处等待交叉线圈。
设定的电脑程序控制摇床开始动作(往右摇一针),使交叉线圈产生偏移,从而使交叉线圈送入等待中的拉线针(参见图6c),拉线针拉住线圈后在力矩电机控制下缓慢下降,机头此时开始正常编织,起底成功完成。
本发明起底方法,拉线针平行于机器方向插装,避免与针板的摩擦,大幅度提高拉线率,通过形成交叉线圈,增加拉线范围,从而大大降低加工和安装精度,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提高。
图4和图5所示应用本发明方法的起底装置,左右墙板7支撑横机机架2,针板1F紧固定于机架2的前侧面上,针板1B安装于机架2的后侧面上并与摇床9连接,实现后针板相对于前针板的移动,拉线针5b针踵与针体平面呈垂直方向,即针踵平面与针体平面呈垂直分布。拉线针5b横向插装于起底板4上,即拉线针5b上端的钩子长度方向与横机平行,其钩状钩子长度方向与上方筒口10的纵向缝隙相同,对筒口10不会产生磨损。拉线针数量是针板上针槽数的一半。
起底板4可以沿着导向轴3上下移动,移动的动力来自力矩电机,电机通过链条传动带动链轮6,链轮6和同步带轮在同一轴上,故带动了同步带轮的转动,可实现起底板沿着筒口10的中心线作上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