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27752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98650.8

申请日:

2015.08.14

公开号:

CN105064528A

公开日:

2015.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98申请日:20150814|||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98; E04B1/36

主分类号:

E04B1/98

申请人: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凯; 蒋瓅; 瞿革

地址:

200063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31215

代理人:

徐筱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由隔震橡胶垫与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分别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锚固,其特点是上钢板的底部两侧或四周对称设置由滑杆以及设有滑槽的拉杆与套筒组成的抗拉限位机构,滑杆与上钢板为固定连接,套筒由底座锚固在下部结构上,所述滑杆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为设置在拉杆一端且与滑杆相吻合的卡槽,滑槽套装在滑杆上且与为滑动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抗水平剪切和竖向拉伸变形的能力强,大大提高了支座的稳定性,较好的解决了高层建筑隔震时可能产生的倾覆和隔震支座拉应力超限的问题,尤其适合高烈度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推广和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由隔震橡胶垫与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组成的隔震支座,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分别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锚固,其特征在于上支座钢板的底部两侧或四周对称设置由滑杆以及设有滑槽的拉杆与套筒组成的抗拉限位机构,滑杆与上支座钢板为固定连接,套筒由底座锚固在下部结构上,所述滑杆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为设置在拉杆一端且与滑杆相吻合的卡槽,滑槽套装在滑杆上且与为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两端或设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端设有阻尼垫。

说明书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的隔震是通过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水平地震作用的输入,从而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有效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以达到保护建筑物内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尤其适合在场地条件较好,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运用。在现有的隔震体系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隔震系统主要用于隔离水平地震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隔震体系的主流。运用隔震技术可有效减少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高层建筑采用隔震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由于高层建筑中结构倾覆效应明显,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性能不足容易导致倾覆过程中橡胶支座的损伤甚至破坏,尤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对隔震橡胶支座的拉应力进行了限制,影响了现有技术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高层建筑中的推广和应用,也限制了高层建筑项目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采用滑杆结构的抗拉限位装置,滑杆结构沿隔震支座的上钢板底部周边设置,确保隔震橡胶垫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水平剪切变形,当隔震橡胶垫受拉时,竖向力通过滑杆结构传递给滑移装置分担隔震支座所受的拉力,而当隔震橡胶垫受压时,滑杆结构则与滑移装置竖向脱开,不发生竖向力的传递,从而控制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及拉应力,限制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切变形,保证橡胶支座稳定,较好的解决了高层建筑隔震时可能产生的倾覆和隔震支座拉应力超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由隔震橡胶垫与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组成的隔震支座,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分别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锚固,其特点是上支座钢板的底部两侧或四周对称设置由滑杆以及设有滑槽的拉杆与套筒组成的抗拉限位机构,滑杆与上支座钢板为固定连接,套筒由底座锚固在下部结构上,所述滑杆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为设置在拉杆一端且与滑杆相吻合的卡槽,滑槽套装在滑杆上且与为滑动连接。

所述滑杆两端或设有挡板。

所述套筒一端设有阻尼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抗水平剪切和竖向拉伸变形的能力强,大大提高了支座的稳定性,较好的解决了高层建筑隔震时可能产生的倾覆和隔震支座拉应力超限的问题,尤其适合高烈度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节点放大图;

图3为抗拉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示意图;

图5~图6为实施例1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由隔震橡胶垫1与上支座钢板2和下支座钢板3组成的隔震支座,上支座钢板2和下支座钢板3分别与上部结构4和下部结构5锚固,上支座钢板2的底部周边设有对称设置由滑杆6以及设有滑槽11的拉杆8与套筒7组成的抗拉限位机构,滑杆6与上支座钢板2为固定连接,套筒7由底座15锚固在下部结构5上,所述滑杆6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11为设置在拉杆8一端且与滑杆6相吻合的卡槽,滑槽11套装在滑杆6上且与为滑动连接;所述套筒7一端设有阻尼垫10。

所述滑杆6两端或设有挡板14。

参阅附图3,所述抗拉限位机构由滑杆6以及设有滑槽11的拉杆8与套筒7组成,所述滑杆6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11为设置在拉杆8一端且与滑杆6相吻合的卡槽,滑槽11套装在滑杆6上且与为滑动连接;所述套筒7一端设有阻尼垫10。

实施例1

参阅附图4,本发明为四肢控制式设置的四个抗拉限位机构,滑杆6沿上支座钢板2的底部周边两两对称设置,滑杆6与上支座钢板2焊接,且保证不会影响隔震橡胶垫1在现行规范允许范围内的水平剪切变形。套筒7由底座15与下部结构5可靠锚固,其套筒7需保证拉杆8正好套入,并在接触面抹油,保证拉杆8可在套筒7内自由滑动,套筒7的位置需保证在现行规范允许范围内时,隔震橡胶垫1的水平变形不会受到阻碍,同时在套筒7且靠隔震支座一侧设有阻尼垫10,确保隔震橡胶垫1变形达到现行规范限值时,滑杆6与套筒7之间的碰撞可通过阻尼垫10进行缓冲,拉杆8一端的滑槽11套装在钩滑杆6上,接触部分抹油以保证滑槽11可沿滑杆6自由滑动。

参阅附图2,当上部结构4传来竖向拉力时,隔震橡胶垫1在拉力作用下发生拉伸变形,带动上支座钢板2及滑杆6向上发生竖向位移,滑杆6与滑槽11中间的空隙12达到最大后开始相互接触,形成一对传力截面13,上部结构4传来的部分竖向拉力通过滑杆6传递给滑槽11及拉杆8,隔震橡胶垫1所受拉力相应减少,竖向拉伸变形受到控制。当上部结构4传来竖向压力时,隔震橡胶垫1发生压缩变形,使得上支座钢板2及滑杆6向下发生竖向位移,空隙12开始缩小,滑杆6与滑槽11竖向脱开使传力截面13也脱开,上部结构4传来的部分竖向压力完全由隔震橡胶垫1承担,而不会传递给抗拉限位机构。

参阅附图5~附图6,当隔震橡胶垫1在水平向两个方向上均产生了水平剪切变形,滑杆6与滑槽11发生了相对滑动,使得拉杆8与套筒7也发生了相对滑动,以适应隔震橡胶垫1的剪切变形,直至滑杆6与阻尼垫10碰触,由锚固在下部结构5上的套筒7抵挡并限制隔震橡胶垫1的剪切变形进一步扩大,从而限制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切变形在现行规范允许范围内。

实施例2

参阅附图7,本发明为双肢控制式设置的两个抗拉限位机构,滑杆6沿上支座钢板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且滑杆6两端设置挡板14。当隔震橡胶垫1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水平剪切变形,滑杆6与滑槽11发生了相对滑动,使得拉杆8与套筒7也发生了相对滑动,以适应隔震橡胶垫1的水平剪切变形,直至滑槽11与挡板14接触,抵挡并限制隔震橡胶垫1的水平剪切变形进一步扩大,从而限制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切变形在现行规范允许范围内。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包括由隔震橡胶垫与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分别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锚固,其特点是上钢板的底部两侧或四周对称设置由滑杆以及设有滑槽的拉杆与套筒组成的抗拉限位机构,滑杆与上钢板为固定连接,套筒由底座锚固在下部结构上,所述滑杆为设置在立板上的圆形杆件;所述滑槽为设置在拉杆一端且与滑杆相吻合的卡槽,滑槽套装在滑杆上且与为滑动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