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76601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74649.1

申请日:

2015.08.05

公开号:

CN105133618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17/02申请公布日:20151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2申请日:20150805|||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2; E02D19/10; E02D19/08

主分类号:

E02D17/02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成友; 代权; 宋雪梅; 张鉴

地址:

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人民街3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代理人:

傅剑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涉及基坑开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基坑土方开挖和建筑物基础施工、基坑土方回填过程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的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透水层以上土体开挖;集水井开挖;吸力水泵抽集水井内水;上部坑的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开挖;出土车道开挖;基坑开挖;基坑内实体施工;土体回填等步骤。本发明适用于各类穿越地下透水层深基坑的施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既环保又节能,对透水层以上地表水的止水和透水层以下地下水的截水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透水层(10)以上土体开挖形成上部坑(9);
B、上部坑(9)底部开挖集水井(1),集水井(1)的井底填充卵石或粗砂;
C、安装和固定吸力水泵(11),吸力水泵(11)的抽水管(12)放入集水井(1);
D、上部坑(9)底部的三面开挖排水明沟(6),排水明沟(6)延伸至集水井(1),开启吸力水泵(11)抽水;
E、上部坑(9)的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2);
F、开挖出土车道(8),出土车道(8)由上部坑(9)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6)的一面延伸至地坪;
G、在上部坑(9)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6)的一面开挖排水盲沟(7),排水盲沟(7)沟底铺填卵石;在排水盲沟(7)内安放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排水管与排水明沟(6)连通;再在排水盲沟(7)内铺填卵石,卵石将排水管包裹;
H、将排水盲沟(7)填平;
I、自上部坑(9)底部开挖透水层(10)及透水层(10)以下土体形成基坑(4),基坑(4)与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之间留有人行便道(3);
J、在人行便道(3)上安装安全栏杆(5);
K、基坑(4)内实体施工;
L、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至透水层(10)以上500~1000mm时,停止吸力水泵(11)抽水并抽出抽水管(12),继续回填土方至地坪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基坑(4)时,从排水盲沟(7)对侧进行退挖,排水盲沟(7)侧为出土侧和基坑(4)开挖收口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盲沟(7)的宽度为宽800mm,排水盲沟(7)的高度为600mm,排水盲沟(7)沟底铺填的卵石厚度为200mm;排水管为φ200mm的PVC管;人行便道(3)宽度为1000mm。

说明书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开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其透水层以上仅有地表水,透水层以下无地下水。就如何处理基坑中间透水层的地下水,是深基坑本体施工和基坑土方回填的关键技术问题。若采用预降水方案,很难确定具体的降水方案,其降水效果难于保证;若采用大开挖方案,无论是采用单级还是分级开挖都必须解决透水层的地下水的抽排问题,需要解决透水层以上地表水的止水和透水层以下地下水的截水等问题,此技术问题经常会令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感到困惑,往往是很难制定切合实际的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基坑土方开挖和建筑物基础施工、基坑土方回填过程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的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透水层以上土体开挖形成上部坑;
B、上部坑底部开挖集水井,集水井的井底填充卵石或粗砂;
C、安装和固定吸力水泵,吸力水泵的抽水管放入集水井;
D、上部坑底部的三面开挖排水明沟,排水明沟延伸至集水井,开启吸力水泵抽水;
E、上部坑的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
F、开挖出土车道,出土车道由上部坑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的一面延伸至地坪;
G、在上部坑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的一面开挖排水盲沟,排水盲沟沟底铺填卵石;在排水盲沟内安放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排水管与排水明沟连通;再在排水盲沟内铺填卵石,卵石将排水管包裹;
H、将排水盲沟填平;
I、自上部坑底部开挖透水层及透水层以下土体形成基坑,基坑与排水明沟和排水盲沟之间留有人行便道;
J、在人行便道上安装安全栏杆;
K、基坑内实体施工;
L、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至透水层以上500~1000mm时,停止吸力水泵抽水并抽出抽水管,继续回填土方至地坪以下。
进一步的是:开挖基坑时,从排水盲沟对侧进行退挖,排水盲沟侧为出土侧和基坑开挖收口边。
进一步的是:排水盲沟的宽度为宽800mm,排水盲沟的高度为600mm,排水盲沟沟底铺填的卵石厚度为200mm;排水管为φ200mm的PVC管;人行便道宽度为10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各类穿越地下透水层深基坑的施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既环保又节能,对透水层以上地表水的止水和透水层以下地下水的截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集水井1、混凝土护壁2、人行便道3、基坑4、安全栏杆5、排水明沟6、排水盲沟7、出土车道8、上部坑9、透水层10、吸力水泵11、抽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透水层10以上土体开挖形成上部坑9;
B、上部坑9底部开挖集水井1,集水井1的井底填充卵石或粗砂;
C、安装和固定吸力水泵11,吸力水泵11的抽水管12放入集水井1;
D、上部坑9底部的三面开挖排水明沟6,排水明沟6延伸至集水井1,开启吸力水泵11抽水;
E、上部坑9的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2;
F、开挖出土车道8,出土车道8由上部坑9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6的一面延伸至地坪;
G、在上部坑9底部未开挖排水明沟6的一面开挖排水盲沟7,排水盲沟7沟底铺填卵石;在排水盲沟7内安放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排水管与排水明沟6连通;再在排水盲沟7内铺填卵石,卵石将排水管包裹;
H、将排水盲沟7填平;
I、自上部坑9底部开挖透水层10及透水层10以下土体形成基坑4,基坑4与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之间留有人行便道3;
J、在人行便道3上安装安全栏杆5;
K、基坑4内实体施工;
L、土方回填;土方回填至透水层10以上500~1000mm时,停止吸力水泵11抽水并抽出抽水管12,继续回填土方至地坪以下。
B步骤中“集水井1的井底填充卵石或粗砂”的目的是对集水井1中的水进行过滤,避免后续步骤中吸力水泵11将土层中的泥沙带出。
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均是从上部坑9底部开挖,因此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均位于透水层10内。透水层10的渗水进入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再输入集水井1,因此排水明沟6和排水盲沟7具有截水作用,避免渗水影响后续基坑4的开挖。
上部坑9的一面需要开挖出土车道8,基坑4开挖时挖出的土由出土车道8运出,上部坑9的该面的排水沟为排水盲沟7的作用是避免妨碍土的运出。卵石将排水盲沟7内排水管包裹的作用是避免泥沙堵塞排水管的进水孔,从而保证渗水能够持续进入排水管。H步骤中将排水盲沟7填平的作用是避免后续基坑开挖时开挖机械的碾压影响排水效果。
开挖基坑4时,最好从盲沟7对侧进行退挖,排水盲沟7侧为出土侧和基坑4开挖收口边。
本发明中部分设施具体尺寸推荐如下:排水盲沟7的宽度为宽800mm,排水盲沟7的高度为600mm,排水盲沟7沟底铺填的卵石厚度为200mm;排水管为φ200mm的PVC管;人行便道3宽度为1000mm。上述尺寸技能保证各设施达到其应有效果,又能避免尺寸过大造成工作量增加或材料浪费。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涉及基坑开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基坑土方开挖和建筑物基础施工、基坑土方回填过程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的穿越地下透水层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透水层以上土体开挖;集水井开挖;吸力水泵抽集水井内水;上部坑的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壁;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开挖;出土车道开挖;基坑开挖;基坑内实体施工;土体回填等步骤。本发明适用于各类穿越地下透水层深基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