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65511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3311.6

申请日:

2013.03.07

公开号:

CN104035724A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6申请日:20130307|||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6

主分类号:

G06F3/06

申请人: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志钧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南港区南港路三段48号7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可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之中,其中当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相等时,该设定方法会将两颗硬盘设定为一般的RAID模式;而当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不相等时,设定方法会自动启用混合式RAID模式,并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将两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同时将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借由如此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在硬盘盒内的RAID 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并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接式硬盘盒连接至电子装置;
(2)将至少二颗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并完成至少二个硬盘序号的设定;
(3)判断该至少二颗硬盘的容量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5);
(4)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将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以及
(5)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2)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21)将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
(22)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一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步骤(24),若否,则执行步骤(23);
(23)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一硬盘序号;
(24)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另一硬盘插槽,若是,则执行步骤(25),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4);
(25)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二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该步骤(3),若否,则执行步骤(26);以及
(26)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二硬盘序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4)之后的下列步骤:
(4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42),若否,则执行步骤(4);以及
(4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执行该步骤(2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5)之后的下列步骤:
(5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52),若否,则执行该步骤(5);以及
(5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执行该步骤(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完成步骤(4)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两颗卸除式硬盘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完成步骤(5)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一颗卸除式硬盘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高速传输缆线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高速传输缆线可为下列任一种: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与网络线。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装置可为下列任一种: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电脑主机、与笔记型电脑。

说明书

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的磁盘阵列方法,尤指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信息的发展,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因此使用者已习惯使用大容量硬盘解决个人电脑的数据储存与备份等问题。1987年,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A Case of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片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售价相对便宜的硬盘进行虚拟组合,使其实际呈现的效能能够超过一个售价较为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概念很快就被接受,从此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技术逐渐发展完备,并同时受到广泛应用,电脑的数据储存与备份随即进入了更快速、安全且廉价的新时代。
请参阅图1,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通常,使用者会将备份用硬盘容置于外接式硬盘盒3’之中,接着,通过高速传输缆线33’,例如USB3.0缆线或SATA缆线,将电脑2’中的数据传输至外接式硬盘盒3’之中的备份用硬盘。如图1所示,虽然该外接式硬盘盒3’容置有两颗备份硬盘(即,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但通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可将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磁区,进以增强数据整合度及容错功能。
RAID技术大致上可分为:JBOD、BIG、RAID0、RAID1等模式。严格来说,JBOD并不能算是RAID;当使用者采用JBOD模式时,如图2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会显示两颗备份硬盘(即,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由使用者自行决定数据要备份至第一硬盘31’或第二硬盘32’。当使用者采用RAID的BIG模式时,如图3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仅会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使用者可使用第一硬盘与第二硬盘加总的容量。
当使用者采用RAID0模式时,如图3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且使用者可使用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加总的容量;进行数据备份时,RAID0模式采取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交互写入(stripping)的方式完成数据备份,故此模式可大幅增加使用者备份的速度。当使用者采用RAID1模式时,电脑系统视窗中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但 使用者仅可使用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中较小的容量;进行数据备份时,控制芯片会将数据自动同时写入第一硬盘31’及第二硬盘32’,以达到双重备份的目的。
由上述说明,可了解四种RAID模式的数据备份方式,同时也能够了解RAID技术使得数据储存与备份能够更加快速、安全。然而,长久以来,RAID技术一直存在着一项重大缺陷,即,使用者所购买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必须相同。以下将通过图4A与图4B所绘示的RAID技术的架构图加以说明现有习用的RAID技术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假设使用者所购买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是相同的,如图4A所示,对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执行RAID则不会有任何问题与缺陷;反之,若使用者所购买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分别为1TB与500GB,如图4B所示,则第一硬盘31’会产生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311’,该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311’的大小为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容量大小的差值,即500GB。
因此,经由上述,可以得知,虽然RAID技术使得电脑数据储存与备份能够更加快速与安全,然而RAID技术一直存在着重大缺陷;有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极力地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出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主要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之中,当两颗容量大小不同的硬盘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时,自动启用混合式RAID模式;而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且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如此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设定方法是在硬盘盒内的RAID 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并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接式硬盘盒连接至电子装置;
(2)将至少二颗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并完成至少二颗硬盘序号的设定;
(3)判断该至少二颗硬盘的容量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5);
(4)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将其中之一硬盘 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以及
(5)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步骤(2)包括以下详细步骤:(21)将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22)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一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步骤(24),若否,则执行步骤(23);(23)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一硬盘序号;(24)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另一硬盘插槽,若是,则执行步骤(25),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4);(25)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二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该步骤(3),若否,则执行步骤(26);以及(26)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二硬盘序号。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4)之后的下列步骤:(4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42),若否,则执行步骤(4);以及(4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执行该步骤(24)。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5)之后的下列步骤:(5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52),若否,则执行该步骤(5);以及(5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执行该步骤(5)。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当完成步骤(4)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两颗卸除式硬盘装置。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当完成步骤(5)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一颗卸除式硬盘装置。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高速传输缆线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高速传输缆线可为下列任一种: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与网络线。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电子装置可为下列任一种: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set-top box,STB)、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电脑主机、与笔记型电脑。
如此,借由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已经完 整且清楚地被揭露,并且经由上述,可得知本发明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之中,当两颗容量大小不同的硬盘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时,系统将启动混合式RAID模式,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且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借此方式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现有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
2.承上述第1点,此外,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是相等的,则本发明的设定方法会将该两颗硬盘设定为一般的RAID模式。
3.承上述第1点,再者,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在硬盘盒内的RAID 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例如:USB连接介面、SATA连接介面、Thunderbolt连接介面、或(有线/无线)网传输介面;因此,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如此,使用者欲通过磁盘阵列(RAID)进行数据备份时,可不必担心RAID模式会对两颗不同大小硬盘造成硬盘容量浪费的事情。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
图2:电脑系统视窗的画面图。
图3:电脑系统视窗的画面图。
图4A:RAID技术的架构图。
图4B:RAID技术的架构图。
图5A与图5B: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与图6B: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
图7:混合式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
图8:一般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
图9: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补强方法的流程图。
图10: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补强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电脑          3’:外接式硬盘盒
31’:第一硬盘     32’:第二硬盘
33’:高速传输缆线
311’: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
2:电子装置              3:外接式硬盘盒
31:硬盘                 32:硬盘
33:高速传输缆线
S01~S07:方法步骤         S08~S10:方法步骤
S091~S092:方法步骤       S101~S102: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5A与图5B,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并请同时参阅图6A与图6B,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包括基本的10个步骤如下:
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01与步骤S02,将外接式硬盘盒3连接至电子装置2,并将硬盘31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插槽;其中,图6A所示的电子装置2为笔记型电脑,但不受限于此,在实际应用时,电子装置2亦可为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set-top box,STB)、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或电脑主机。且,图6A所示,外接式硬盘盒3通过高速传输缆线33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2,该高速传输缆线33可为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或网络线。然而,在此并不限于以高速传输缆线33而连接该电子装置2与该外接式硬盘盒3,在实际应用时,亦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使得外接式硬盘盒3连接沟通该电子装置2。
继续地,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3以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硬盘序号。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1已被编设有硬盘序号,则方法流程便可自动地继续执行步骤S05;反之,若硬盘31尚未编有硬盘序号,则可能该硬盘31为尚未使用过的新硬盘,必须通过S04设定该硬盘31的第一硬盘序号。并且,在确认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1已编设有其所属的硬盘序号之后,接着,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5,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3的另一硬盘插槽。
进一步地,如图6B所示,若另一硬盘32也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则同样地必须确认该硬盘32是否已编设有硬盘序号(步骤S06);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2已被编设有硬盘序号,则方法流程便可自动地继续执行步骤S08;反之,若硬盘32尚未编有硬盘序号,则可能该硬盘32为尚未使用过的新硬盘,必须通过S07设定该硬盘32的第二硬盘序号。
请再同时参阅图7与图8,混合式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以 及一般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在确认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皆具有其所属的硬盘序号之后,继续地,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8,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容量不相等,若是,则会通过步骤S09以执行混合式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模式;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此时,在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则会显示一颗RAID硬盘(即图7所示的硬盘Back-1(F:));同时,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并在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则会显示一颗一般磁区硬盘。如此,即完成混合式RAID模式的自动设定。
另外,若步骤S08的判断式的结果为否,表示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的容量是相等的,则方法流程会通过步骤S10以执行一般的RAID模式;在一般的RAID模式下,如图8所示,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仅会显示一颗RAID硬盘,即,硬盘Back-1(F:)。特别注意,图7与图8的系统视窗画面所显示的硬盘Back-1(F:)或Back-2(G:),其仅为示范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实施状态。
然而,在正常的使用状况下,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也有可能被取出,因此必须一并考虑任一颗硬盘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时的RAID模式。其中,如图9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若该两颗硬盘被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式(即,处于步骤S09的状况),且任一颗硬盘在混合式RAID的模式下(步骤S091)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则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步骤S09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而只要使用者又将同一硬盘或者另一硬盘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之内(由步骤S05判断),则本发明的方法又会回到步骤S06,以决定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式或者一般式RAID模式。
并且,如图10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若该两颗硬盘被设定为一般RAID模式(即,处于步骤S10的状况),且任一颗硬盘在一般RAID的模式下(步骤S101)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则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步骤S10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而只要使用者又将同一硬盘或者另一硬盘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之内(由步骤S05判断),则本发明的方法又会回到步骤S06,以决定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式或者一般式RAID模式。如此,通过图9与图10所示的方法流程的补强,使得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趋于完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35724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0CN104035724A21申请号201310073311622申请日20130307G06F3/0620060171申请人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南港区南港路三段48号7楼72发明人杨志钧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代理人寿宁张华辉54发明名称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可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之中,其中当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相等时,该设定方法会将两颗硬盘设定为一般的RAID模式;而当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不。

2、相等时,设定方法会自动启用混合式RAID模式,并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将两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同时将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借由如此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在硬盘盒内的RAID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并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35724ACN104035724A1/2。

3、页21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外接式硬盘盒连接至电子装置;2将至少二颗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并完成至少二个硬盘序号的设定;3判断该至少二颗硬盘的容量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5;4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将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以及5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2包括以下详细步骤21将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22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一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步骤24,若否,则执行步骤23;23设。

4、定该硬盘的该第一硬盘序号;24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另一硬盘插槽,若是,则执行步骤25,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4;25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二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该步骤3,若否,则执行步骤26;以及26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二硬盘序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4之后的下列步骤4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42,若否,则执行步骤4;以及4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执行该步骤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

5、骤5之后的下列步骤5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52,若否,则执行该步骤5;以及5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执行该步骤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完成步骤4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两颗卸除式硬盘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完成步骤5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一颗卸除式硬盘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高速传输缆线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

6、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高速传输缆线可为下列任一种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与网络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接式硬权利要求书CN104035724A2/2页3盘盒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装置可为下列任一种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电脑主机、与笔记型电脑。权利要求书CN104035724A1/5页4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的磁盘阵列方法,尤指一种混合。

7、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电脑信息的发展,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因此使用者已习惯使用大容量硬盘解决个人电脑的数据储存与备份等问题。1987年,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ACASEOFREDUNDA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廉价磁片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售价相对便宜的硬盘进行虚拟组合,使其实际呈现的效能能够超过一个售价较为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概念很快就被接受,从此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RAID技术逐渐发展完备,并。

8、同时受到广泛应用,电脑的数据储存与备份随即进入了更快速、安全且廉价的新时代。0003请参阅图1,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通常,使用者会将备份用硬盘容置于外接式硬盘盒3之中,接着,通过高速传输缆线33,例如USB30缆线或SATA缆线,将电脑2中的数据传输至外接式硬盘盒3之中的备份用硬盘。如图1所示,虽然该外接式硬盘盒3容置有两颗备份硬盘即,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但通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可将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磁区,进以增强数据整合度及容错功能。0004RAID技术大致上可分为JBOD、BIG、RAID0、RAID1等模式。严格来说,JBOD并不能算是RAI。

9、D;当使用者采用JBOD模式时,如图2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会显示两颗备份硬盘即,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由使用者自行决定数据要备份至第一硬盘31或第二硬盘32。当使用者采用RAID的BIG模式时,如图3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仅会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使用者可使用第一硬盘与第二硬盘加总的容量。0005当使用者采用RAID0模式时,如图3所示,电脑系统视窗中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且使用者可使用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加总的容量;进行数据备份时,RAID0模式采取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交互写入STRIPPING的方式完成数据备份,故此模式可大幅增加使用者备份的速度。当使用者采用RAID1模式时,。

10、电脑系统视窗中显示一颗备份硬盘,但使用者仅可使用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中较小的容量;进行数据备份时,控制芯片会将数据自动同时写入第一硬盘31及第二硬盘32,以达到双重备份的目的。0006由上述说明,可了解四种RAID模式的数据备份方式,同时也能够了解RAID技术使得数据储存与备份能够更加快速、安全。然而,长久以来,RAID技术一直存在着一项重大缺陷,即,使用者所购买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必须相同。以下将通过图4A与图4B所绘示的RAID技术的架构图加以说明现有习用的RAID技术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假设使用者所购买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是相同的,如图4A所示,对。

11、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执行RAID则不会有任何问题与缺陷;反之,若使用者所购买说明书CN104035724A2/5页5的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的容量大小分别为1TB与500GB,如图4B所示,则第一硬盘31会产生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311,该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311的大小为第一硬盘31与第二硬盘32容量大小的差值,即500GB。0007因此,经由上述,可以得知,虽然RAID技术使得电脑数据储存与备份能够更加快速与安全,然而RAID技术一直存在着重大缺陷;有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极力地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出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式磁盘阵。

12、列的设定方法,主要应用于外接式硬盘盒之中,当两颗容量大小不同的硬盘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时,自动启用混合式RAID模式;而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且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如此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设定方法是在硬盘盒内的RAID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并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01将外接。

13、式硬盘盒连接至电子装置;00112将至少二颗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并完成至少二颗硬盘序号的设定;00123判断该至少二颗硬盘的容量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5;00134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将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以及00145将所述多颗硬盘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0015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0016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步骤2包括以下详细步骤21将硬盘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硬盘插槽;22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一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

14、步骤24,若否,则执行步骤23;23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一硬盘序号;24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的另一硬盘插槽,若是,则执行步骤25,若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4;25判断是否前一步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第二硬盘序号,若是,则执行该步骤3,若否,则执行步骤26;以及26设定该硬盘的该第二硬盘序号。0017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4之后的下列步骤4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42,若否,则执行步骤4;以及4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执行该步骤24。0018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

15、定方法,其更包括接续于该步骤5之后的下列步骤51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其一硬盘被抽离该外接式硬盘盒,若是,则执行步骤说明书CN104035724A3/5页652,若否,则执行该步骤5;以及5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并执行该步骤5。0019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当完成步骤4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两颗卸除式硬盘装置。0020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当完成步骤5之后,则该电子装置的系统视窗会显示一颗卸除式硬盘装置。0021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高速传输缆线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

16、。0022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高速传输缆线可为下列任一种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与网络线。0023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外接式硬盘盒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0024较佳的,前述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其中该电子装置可为下列任一种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SETTOPBOX,STB、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电脑主机、与笔记型电脑。0025如此,借由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已经完整且清楚地被揭露,并且经由上述,可得知本发明具有下列的优点00261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应用于外。

17、接式硬盘盒之中,当两颗容量大小不同的硬盘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之内时,系统将启动混合式RAID模式,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且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借此方式的硬盘磁区规划,可改善现有习用的RAID模式所造成的硬盘容量的浪费。00272承上述第1点,此外,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内的两颗硬盘的容量是相等的,则本发明的设定方法会将该两颗硬盘设定为一般的RAID模式。00283承上述第1点,再者,本发明的设定方法在硬盘盒内的RAIDCHIP中实现,因此不受限于任何连接介面,例如USB连接介面、SATA连接介面、THUNDERBOLT连接介面、。

18、或有线/无线网传输介面;因此,可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大小的硬盘空间皆可被充分利用的结果;如此,使用者欲通过磁盘阵列RAID进行数据备份时,可不必担心RAID模式会对两颗不同大小硬盘造成硬盘容量浪费的事情。0029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30图1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0031图2电脑系统视窗的画面图。0032图3电脑系统视窗的画面图。0033图4ARAID技术的架构图。0034图4BRAI。

19、D技术的架构图。0035图5A与图5B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说明书CN104035724A4/5页70036图6A与图6B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0037图7混合式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0038图8一般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0039图9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补强方法的流程图。0040图10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补强方法的流程图。004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422电脑3外接式硬盘盒004331第一硬盘32第二硬盘004433高速传输缆线0045311无法利用的硬盘容量00462电子装置3外接式硬盘盒004731硬盘32硬盘00483。

20、3高速传输缆线0049S01S07方法步骤S08S10方法步骤0050S091S092方法步骤S101S102方法步骤具体实施方式005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0052请参阅图5A与图5B,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并请同时参阅图6A与图6B,外接式硬盘的使用示意图。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包括基本的10个步骤如下0053该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01与步骤S02,将外接式硬盘盒3连接至电子装。

21、置2,并将硬盘31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插槽;其中,图6A所示的电子装置2为笔记型电脑,但不受限于此,在实际应用时,电子装置2亦可为嵌入式电子装置、机上盒SETTOPBOX,STB、多媒体播放器、工业电脑或电脑主机。且,图6A所示,外接式硬盘盒3通过高速传输缆线33而连接至该电子装置2,该高速传输缆线33可为USB30缆线、SATA缆线、USB20缆线、THUNDERBOLT缆线或网络线。然而,在此并不限于以高速传输缆线33而连接该电子装置2与该外接式硬盘盒3,在实际应用时,亦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使得外接式硬盘盒3连接沟通该电子装置2。0054继续地,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3以判断是否前一步。

22、骤的该硬盘已设有硬盘序号。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1已被编设有硬盘序号,则方法流程便可自动地继续执行步骤S05;反之,若硬盘31尚未编有硬盘序号,则可能该硬盘31为尚未使用过的新硬盘,必须通过S04设定该硬盘31的第一硬盘序号。并且,在确认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1已编设有其所属的硬盘序号之后,接着,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5,判断是否另一硬盘被置入该外接式硬盘盒3的另一硬盘插槽。0055进一步地,如图6B所示,若另一硬盘32也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则同样地必须确认该硬盘32是否已编设有硬盘序号步骤S06;若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的硬盘32已被说明书CN104035724A5/5页8编设有硬盘。

23、序号,则方法流程便可自动地继续执行步骤S08;反之,若硬盘32尚未编有硬盘序号,则可能该硬盘32为尚未使用过的新硬盘,必须通过S07设定该硬盘32的第二硬盘序号。0056请再同时参阅图7与图8,混合式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以及一般RAID模式下的系统视窗的画面图。在确认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皆具有其所属的硬盘序号之后,继续地,该方法流程执行步骤S08,判断是否两颗硬盘的容量不相等,若是,则会通过步骤S09以执行混合式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模式;在混合式RAID模式下,两颗硬盘会被设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此时,在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则会显示。

24、一颗RAID硬盘即图7所示的硬盘BACK1F;同时,其中之一硬盘所剩余的硬盘容量设定为一般逻辑磁区,并在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则会显示一颗一般磁区硬盘。如此,即完成混合式RAID模式的自动设定。0057另外,若步骤S08的判断式的结果为否,表示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的容量是相等的,则方法流程会通过步骤S10以执行一般的RAID模式;在一般的RAID模式下,如图8所示,该电子装置2即,笔记型电脑的系统视窗画面上仅会显示一颗RAID硬盘,即,硬盘BACK1F。特别注意,图7与图8的系统视窗画面所显示的硬盘BACK1F或BACK2G,其仅为示范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

25、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的实施状态。0058然而,在正常的使用状况下,被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两颗硬盘31、32也有可能被取出,因此必须一并考虑任一颗硬盘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时的RAID模式。其中,如图9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若该两颗硬盘被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式即,处于步骤S09的状况,且任一颗硬盘在混合式RAID的模式下步骤S091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则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步骤S09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而只要使用者又将同一硬盘或者另一硬盘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之内由步骤S05判断,则本发明的方法又会回到步骤S06,以决定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

26、式或者一般式RAID模式。0059并且,如图10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若该两颗硬盘被设定为一般RAID模式即,处于步骤S10的状况,且任一颗硬盘在一般RAID的模式下步骤S101自该外接式硬盘盒3被取出,则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步骤S102将该外接式硬盘盒3内的该硬盘设为该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而只要使用者又将同一硬盘或者另一硬盘置入外接式硬盘盒3之内由步骤S05判断,则本发明的方法又会回到步骤S06,以决定设定为混合式RAID模式或者一般式RAID模式。如此,通过图9与图10所示的方法流程的补强,使得本发明的混合式磁盘阵列的设定方法趋于完善。00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

27、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035724A1/12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2/12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03/12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14/12页12图4A图4B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25/12页13图5A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36/12页14图5B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47/12页15图6A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58/12页16图6B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69/12页17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710/12页18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811/12页19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1912/12页20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035724A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