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160628.2
2015.04.08
CN104798572A
2015.07.29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50408|||公开
A01G1/00; A01C1/00
A01G1/00
芜湖县能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马荣花
241100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余成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栽种:(2)种子处理:(3)田间管理:(4)病虫害防治(5)采收,本发明的草莓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的改善植株对土壤的适应性,改善土壤用农药化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抗病性,提高产量。
1.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泥炭藓、黄磷渣、(1)整地栽种: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亩施厩肥4800-5000千克,过磷酸钙800-1000千克,土壤改良剂30-40千克,所述的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粉煤灰60-70、脱硫石膏5-10、秸秆粉末10-16、骨炭4-7、氰氨化钙1-2、四硼酸钠0.6-1、硫酸亚铁铵1-2、磷酸二铵6-10、亚油酸0.1-0.2、黄原胶3-4;将磷酸二铵加入到2-3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热到70-80℃,加入脱硫石膏、氰氨化钙,保温搅拌6-10分钟,过滤,将滤渣与粉煤灰混合,球磨均匀,得料a;在滤液中加入四硼酸钠、黄原胶、硫酸亚铁铵、秸秆粉末、骨炭,放于阳光下搅拌至水干,得料b,将料a、料b与剩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深翻,并细致整地,使土壤细碎,肥土混合均匀,然后作高畦,畦高15-20厘米,畦面宽46-50厘米;栽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每畦栽2行,行距26-30厘米,穴距18-22厘米,亩栽11500-12000株;(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倒入60-70℃的温水中浸洗,并不停地搅动,直至水温降到25-30℃时停止,加入上述体系重量0.5-1%的枸杞多糖、2-3%的月桂酰肌氨酸钠、0.1-0.2%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泡30-40分钟,捞出用手揉搓,至种皮干净呈现光泽为止,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双层湿纱布盖好,放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湿润,待60-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3)田间管理:可在早春开始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花芽形成期追肥两次,每亩施过磷酸钙18-20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在叶片大量发生期、开花盛期和结果期以及大量果实进入成熟期和果实采收完毕等几个时期,如果土壤干旱都要及时灌水,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4)病虫害防治:常见有灰霉病以及黄萎病,黄萎病的预防,可在春季于园内多施切碎稻草、木屑,加农家粪肥,翻耕,并耕入土壤中,作畦,充分灌水后,覆盖地膜,通过太阳能使之彻底发酵,此法,也可防治根腐凋萎病,灰霉病防治方法为:发病初,可亩喷洒10% 多氯霉素100克,对水100-110千克,每6-7天喷1次,连喷3-4次;(5)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行业前景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草莓消费以鲜果消费为主,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对草莓鲜果消费需求旺盛,除少数西北偏远地区无法实现远距离销售外,大中城市基本都能实现鲜果草莓需求的满足。 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冷凉,耐寒不耐热。其地上部5℃即可开始萌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10℃以下和30℃以上生长均受抑制。生长期间遇-7℃低温易受冻,-10℃植株会被冻死。但在冬季休眠期,根系能耐-8℃低温,休眠芽能耐-10℃--15℃低温。草莓的根系在10厘米地温2℃即开始活动,10℃时生理活动开始活跃,生长适宜温度为15℃--23℃,最高温度为36℃。据研究,土壤温度与草莓的成熟期和产量有密切关系。大棚草莓土壤温度在10℃--25℃时,温度越低前期产量越低,但总产量高,而且果实大;反之温度高,前期产量高,但总产量低,果实也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栽种: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亩施厩肥4800-5000千克,过磷酸钙800-1000千克,土壤改良剂30-40千克,所述的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粉煤灰60-70、脱硫石膏5-10、秸秆粉末10-16、骨炭4-7、氰氨化钙1-2、四硼酸钠0.6-1、硫酸亚铁铵1-2、磷酸二铵6-10、亚油酸0.1-0.2、黄原胶3-4;将磷酸二铵加入到2-3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热到70-80℃,加入脱硫石膏、氰氨化钙,保温搅拌6-10分钟,过滤,将滤渣与粉煤灰混合,球磨均匀,得料a;在滤液中加入四硼酸钠、黄原胶、硫酸亚铁铵、秸秆粉末、骨炭,放于阳光下搅拌至水干,得料b,将料a、料b与剩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深翻,并细致整地,使土壤细碎,肥土混合均匀,然后作高畦,畦高15-20厘米,畦面宽46-50厘米;栽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每畦栽2行,行距26-30厘米,穴距18-22厘米,亩栽11500-12000株;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倒入60-70℃的温水中浸洗,并不停地搅动,直至水温降到25-30℃时停止,加入上述体系重量0.5-1%的枸杞多糖、2-3%的月桂酰肌氨酸钠、0.1-0.2%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泡30-40分钟,捞出用手揉搓,至种皮干净呈现光泽为止,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双层湿纱布盖好,放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湿润,待60-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田间管理:可在早春开始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花芽形成期追肥两次,每亩施过磷酸钙18-20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在叶片大量发生期、开花盛期和结果期以及大量果实进入成熟期和果实采收完毕等几个时期,如果土壤干旱都要及时灌水,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4)病虫害防治:常见有灰霉病以及黄萎病,黄萎病的预防,可在春季于园内多施切碎稻草、木屑,加农家粪肥,翻耕,并耕入土壤中,作畦,充分灌水后,覆盖地膜,通过太阳能使之彻底发酵,此法,也可防治根腐凋萎病,灰霉病防治方法为:发病初,可亩喷洒10% 多氯霉素100克,对水100-110千克,每6-7天喷1次,连喷3-4次; (5)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草莓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的改善植株对土壤的适应性,改善土壤用农药化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抗病性,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栽种: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亩施厩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0千克,土壤改良剂40千克,所述的土壤改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粉煤灰70、脱硫石膏10、秸秆粉末16、骨炭7、氰氨化钙1、四硼酸钠0.6、硫酸亚铁铵2、磷酸二铵10、亚油酸0.2、黄原胶4;将磷酸二铵加入到3倍水中,搅拌均匀后加热到80℃,加入脱硫石膏、氰氨化钙,保温搅拌10分钟,过滤,将滤渣与粉煤灰混合,球磨均匀,得料a;在滤液中加入四硼酸钠、黄原胶、硫酸亚铁铵、秸秆粉末、骨炭,放于阳光下搅拌至水干,得料b,将料a、料b与剩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深翻,并细致整地,使土壤细碎,肥土混合均匀,然后作高畦,畦高20厘米,畦面宽50厘米;栽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6厘米,每畦栽2行,行距30厘米,穴距18-22厘米,亩栽12000株;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倒入70℃的温水中浸洗,并不停地搅动,直至水温降到30℃时停止,加入上述体系重量0.5%的枸杞多糖、3%的月桂酰肌氨酸钠、0.2%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泡40分钟,捞出用手揉搓,至种皮干净呈现光泽为止,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双层湿纱布盖好,放在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湿润,待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田间管理:可在早春开始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花芽形成期追肥两次,每亩施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在叶片大量发生期、开花盛期和结果期以及大量果实进入成熟期和果实采收完毕等几个时期,如果土壤干旱都要及时灌水,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4)病虫害防治:常见有灰霉病以及黄萎病,黄萎病的预防,可在春季于园内多施切碎稻草、木屑,加农家粪肥,翻耕,并耕入土壤中,作畦,充分灌水后,覆盖地膜,通过太阳能使之彻底发酵,此法,也可防治根腐凋萎病,灰霉病防治方法为:发病初,可亩喷洒10% 多氯霉素100克,对水110千克,每7天喷1次,连喷3次; (5)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 经验证,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的草莓年均亩产量比往年采用传统方法栽培的草莓年均亩产量高6-7%。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栽种:(2)种子处理:(3)田间管理:(4)病虫害防治(5)采收,本发明的草莓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的改善植株对土壤的适应性,改善土壤用农药化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抗病性,提高产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