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防水卷材及生产设备、工艺、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及
其做法,以及这种防水卷材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国内防水行业发展由来已久,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但目前建筑
防水渗漏率仍然居高不下。2014年7月,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
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建筑屋面样本
渗漏率达到95.33%;地下建筑样本渗漏率达到57.51%;住户样本渗漏率达到
37.48%。
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是建筑防水材料领域最重要也是占比最大的两类。
复合防水层是指由一层防水涂料与一层防水卷材共同组成防水层(先做涂
料,后做卷材),藉此发挥涂料无缝连接和卷材厚度均匀的特性,进而提高防水工程
质量,是当前建筑工程中积极推广的一种防水技术。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复合防水层做法较多,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各种无法解
决的问题,以下简单列举几点:
其一,涂料与卷材的材料相容性问题。如涂料与卷材材性不相容,则需在
二者之间另行设置隔离层(如聚酯无纺布、水泥砂浆等)以避免互相腐蚀或发生增
塑剂加速迁移等其它不利影响。而设置隔离层又会造成水在涂料与卷材间肆意窜流
的风险,无法充分发挥二者互相借助、互相弥补以提高整体防水可靠性的作用。
其二,施工工艺的局限性问题。如在有机涂料上方采用热熔法施工改性沥
青卷材,则卷材热熔粘贴过程中火焰会烧到涂料,势必造成有机涂料本身性能的受
损,从而降低防水效果及使用寿命。
其三,涂料的成膜固化问题。如水乳型或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刷后随即粘贴
卷材,则会出现涂料成膜质量差甚至是完全无法成膜的问题。即便采用涂料完全固
化后再粘贴卷材的做法,其粘贴质量也会因涂膜表面二次污染、粘结材料黏性有限
等原因而无法完全保证。
其四,应用范围受限问题。当前,非固化橡胶沥青涂料与各类卷材的复合
做法应用较多,防水效果也较为可靠,但因涂料本身几乎无内聚力的特性,在立面
应用后极易出现下滑、脱落等问题。非固化橡胶沥青涂料在施工现场二次加热至180
℃左右(此过程耗费电力或燃料,且产生大量沥青烟污染环境),此高温物料一旦触
及人身,则烫伤必然发生,尤其在地下室外墙脚手架上施工时后果会更加严重。
其五,涂料的存在对于解决卷材本身搭接或对接部位这一薄弱环节帮助有
限,卷材层接缝的严密性大多数情况下仍依赖卷材本身搭接或对接工艺的可靠程度。
而这种可靠程度在很多的情况下是较低的。
聚氨酯防水涂料素有“液体橡胶”之称,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防水涂料
之一,可用于长期浸水部位的防水防渗。该材料在施工现场涂刷后通过反应固化形
成防水膜,是一种长寿命(20~50年)的防水做法,但因施工现场操作工艺、监控
手段本身的限制,容易存在厚薄不均、偷工减料等问题,其单独使用易受到来自客
户方、监管方的质疑。
由此,找到一种能够与聚氨酯防水涂料相匹配,并可靠地组成复合防水层
的防水卷材具有十足的技术和商业价值。
目前常见的防水卷材主要包括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
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如PVC、TPO、EPDM等一般通过薄涂胶粘剂满粘或空铺镇压、
机械固定等方式施工,其与所要保护的结构层次粘结并不充分(水一旦进入卷材下
方便可能形成“窜流”并导致大面积渗漏),而其长短边接缝的连接往往通过胶粘剂
(或胶粘带)粘结或热风焊接,其工艺复杂,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较难掌握;
胶粘剂本身的耐水性、叠层施工时两层卷材之间的粘合也是令人担心的环节。高聚
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类、自粘类、湿铺类)与基层粘结及接缝连接相对简单,
但对工人责任心、技术水平的要求依然很高,而且由于原材料本身的限制,这类防
水材料的使用寿命普遍偏低,一般在三、五年至十数年不等。
实践证明,聚氨酯防水涂料与上述两类防水卷材无法形成可靠的复合防水
层。
中国专利CN202156081U公布了一种聚氨酯复合阻燃防水防潮卷材。这种
卷材主要用于管线及设备表面保护的一种材料,通过在玻璃纤维布的表层复合添加
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TPU)涂层制成。
中国专利CN203510836U公布了另外一种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管道和设备
表面保护的聚氨酯阻燃防水卷材。这种卷材通过在普通聚氨酯(TPU)复合阻燃防
水防潮卷材上、下表面分别涂覆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铝箔来提升产品性能。
中国专利CN1858145A公布了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其属于热塑性聚氨酯
范畴,即TPU,跟本申请中的热固性聚氨酯不同。
以上三项技术不属于严格的建筑防水领域,这三种卷材不是真正的地下、屋
面用防水材料(作为载体的玻璃纤维布本身透水),而且热塑性聚氨酯(TPU)造价
昂贵、接缝密封连接困难,不具有作为常规防水材料推广的价值。
中国专利CN102585144A公布了一种反应型聚氨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
种卷材通过向基质沥青中添加异氰酸酯和/或异氰酸酯预聚体、多元醇、扩链剂、
催化剂、填料,必要时增塑剂、增延剂、抗氧剂等改性组分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混合制成改性沥青,最后成型加工制成。这种卷材仍属于改性沥青类材料,聚氨酯
作为改性剂存在,仍难以摆脱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局限。
中国专利CN203766159U公布了一种聚氨酯涂膜防水卷材。这种卷材通过
在沥青基防水层上部增加玻纤增强铝箔及双组份聚氨酯涂膜层、下部增加自粘层和
隔离膜形成一种多层复合结构来提升其性能。这种卷材在沥青基防水层的基础上又
增加了四层构造,生产工艺复杂,虽可在材料本身性能上有所改善,但其施工可靠
性上未有本质提升。
中国专利CN204183986U公布了一种聚氨酯涂膜防腐防水卷材。这种卷材
在高分子防水片层两侧设有单组份聚氨酯涂膜层,单组份聚氨酯涂膜层与高分子片
材层之间设有增强层,适用于一些对防水材料场合腐蚀比较严重的场合如垃圾填埋
场、污水处理厂等。这种卷材的两侧单组份聚氨酯涂膜层未贯穿形成整体,无法实
现其包裹作用,与增强层、高分子片材层之间存在长期使用后分离破坏的风险。
可见,聚氨酯防水涂料与上述现有技术涉及的跟“聚氨酯”相关的防水卷
材依然无法形成可靠的复合防水层。
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成膜的过程前移,在工厂制成厚薄均匀一致、成分
相对单纯、构造相对简单、自身坚固完整的聚氨酯防水卷材,即可保持聚氨酯防水
涂料耐水、耐久的特性,又使其具有了防水卷材的优点(施工方便、工期短、受天
气影响小、环境污染小、厚薄均匀、厚度容易按设计要求掌握、不易偷工减料等),
通过施工现场恰当的施工方式(在需要与基层满粘的部位以及所有搭、对接缝部位
用同材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厚质粘结剂粘结)施工,必然能达到卷材和涂料取
长补短、合二为一的效果,同时现场施工的涂料层厚度在整体防水层总厚度中所占
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监管难度,提高实际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提供一种
聚氨酯防水卷材及生产设备、工艺、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其质量可靠、操作简单、
应用广泛、安全环保、长寿耐久、造价合理。为了实现这种做法,需通过聚氨酯防
水涂料制造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
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
成,其形态为固态结构,其固态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4mm、小于等于4.4mm。
进一步地,其单卷展开面积在1㎡至10000㎡之间;其厚薄均匀一致,或其厚
度在幅面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部分为逐渐变薄。
可选地,所述的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
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
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或者,所述的聚氨
酯防水涂料采用以下材料替代: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基础上加入沥青或丙烯酸或环氧树脂或阻根剂或阻燃剂或触变剂类形成的改性品
种。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任意一种型材结构:
第001基本型:为单层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
第002基本型:双层或多层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叠加或胶合。
第003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301)中在制作时嵌入或渗透有胎体增强
材料(0302),胎体增强材料为化纤无纺布、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其他胎体
增强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种胎体增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或者,第004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401)背衬或覆面有一层胎体增强
层,胎体增强层材料为化纤无纺布、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其他胎体增强材
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种胎体增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或者,第005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501)上表面覆面有一层胎体增强
层(0503)、下表面背衬有一层胎体增强层(0503),胎体增强层材料为化纤无纺布、
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其他胎体增强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种胎
体增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或者,第006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601)表面覆盖一层沙粒或砂粒层
(0604);
或者,第007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701)上、下表面均覆盖沙粒或砂
粒层(0704);
或者,第008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8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胶层(0805),
压敏胶层上覆盖一层硅油隔离膜或硅油隔离纸(0806);
或者,第009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9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胶层(0905),
压敏胶层上覆盖有沙粒层或砂粒层(0904);
或者,第010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0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胶层(1005),
压敏胶层上覆盖一层防护涂料层(1007),防护涂料层上覆盖一层硅油隔离膜或硅油
隔离纸(1006);
或者,第011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101)为即聚氨酯防水材料中混入
增强纤维材料(1108)制成;
或者,第012型: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201)为聚氨酯防水材料中混合有
化学添加剂(1209)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化学添加剂为阻燃剂、阻根剂中的一种或全部。
进一步地,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还包括
有背衬材料层、覆面材料层、内增强材料层、压敏胶层、隔离材料层中的一种或二
种或多种或全部;其包装形态为卷式包装或片材式包装。
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装置、托板、位移机
构,托板为水平设置,布料装置包括容器及开口,至少一个容器内密封装有液态聚
氨酯防水涂料,布料装置的物料倾倒方向垂直于托板或与托板成角度,布料装置与
托板之一或均连接位移机构产生相对的匀速平移运动,平移方向为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布料装置为布料斗,包括第一布料斗(130a)、第二布料斗(130b),
第一布料斗内装有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等速平移并竖直式地布料,第二布料斗
内装有沙/砂,第二布料斗在第一布料斗前进的后面等速平移撒沙/砂。
进一步地,托板上铺放有背衬材料或硅油隔离膜/纸。
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聚氨酯防水涂料摊铺;
第二步,固化成膜;
第三步,收卷包装。
进一步地,聚氨酯防水涂料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
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的之一、之
二或任意组合或全部操作。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方法之中的一种进行成型:
一次成型法:未进行或已进行预处理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经布料斗竖直流淌下落
到水平的托板上;布料斗和托板二者当中的一个或二个相对是水平匀速移动的以实
现连续线性布料;托板上为光板或者提前铺放了背衬材料或提前铺放了硅油隔离膜/
纸;涂料涂布后经震动或不加震动流平后直接进入养护状态,或转入并经过洒沙/
砂、覆面工序后进入养护状态;
单纯多次成型法:将按照一次成型法工艺生产的表干或实干后的基础片材或卷
材再次上线进行涂料涂布、胎体增强材料铺放、涂压敏胶、洒沙/砂、覆面等工艺流
程,制成成品;
采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聚氨酯
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采用混合成型法,将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的组合应
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即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聚氨酯防
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进一步地,收卷、包装时先采用硅油隔离膜/纸或其它防粘材料作为防粘隔离,
当不会发生粘连时直接打卷、包装。
一种复合防水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上层聚氨酯防水
卷材层,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为固态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层
与其自身粘合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在0.2mm至3.1mm之间,聚氨酯防水
卷材层厚度在0.4mm至4.4mm之间,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进一步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采用以下变型手段:
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由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
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
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采用以下材料替代: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
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加入沥青或丙烯酸或环氧树脂或阻根剂或阻燃剂或触
变剂类形成的改性品种;
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
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任意组
合或全部操作。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以下不同的结构:
第一种:室内厨房、卫生间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沙/砂粒的品类;
第二种:地下室底板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压敏胶的品类;
第三种:种植屋面、地下室种植顶板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化学
添加剂的品类,化学添加剂采用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阻根剂;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
料同样添加阻根剂。
一种复合防水层做法,其特征在于,先做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010A),后
做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是固态聚氨酯层,聚氨酯防
水卷材层先预制,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与其自身粘合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搭接或对接部位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
密封剂或采用其它的粘结剂、压敏胶带完成粘结、密封;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由
涂刷获得,所述涂刷工艺为滚涂、刷涂、刮涂或喷涂当中的任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在0.2mm至3.1mm之间,上层聚氨酯
防水卷材层厚度在0.4mm至4.4mm之间,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
间。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防水卷材设有化学添加剂、背衬材料、覆面材料、内增
强材料、压敏胶、隔离材料之一,也可以是上述不同构建方式的整体或部分组合。
进一步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通过1~8遍涂刷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获得;
最后一遍涂料涂刷后随即或间隔不超过36小时后再以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
结剂粘贴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中涂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分
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成,
其施工现场使用时形态为非固态;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采用以下材料替代:
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加入沥青或丙烯酸或环氧
树脂或阻根剂或阻燃剂或触变剂类形成的改性品种;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采用以下变型手段:
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采用以下材料: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
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
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或者,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
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任意组
合或全部操作。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采用以下变型手段:
可选地,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以下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室内厨房、卫生间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沙/砂粒的品类;
第二种:地下室底板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压敏胶的品类;
第三种:种植屋面、地下室种植顶板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化学
添加剂的品类,化学添加剂采用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阻根剂;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
料同样添加阻根剂。
另外,如果可选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以下不同的结构:
第一种:地面防潮层复合防水层:其聚氨酯防水卷材层采用前述的基本型聚氨
酯防水卷材;
第二种:屋面非外露式二级复合防水层:其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胎体增强材
料的品类,胎体增强材料被聚氨酯防水涂料浸透填充形成聚氨酯防水卷材;
第三种:屋面非外露式一级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背衬及覆面材
料的品类;
第四种:室内卫生间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沙/砂粒的品类,采用
天然细沙,粒径为0.25~0.5mm;
第五种:地下室底板一级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权利要求3中009
型的沙/砂粒、压敏胶的品类,其中采用白水泥合成沙,粒径为0.3~0.7mm,合成
沙与热熔型压敏胶共计的平均厚度为0.3~0.8mm;
第六种:坡屋面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增强纤维的品类;采用长
度为10~15mm的玻璃纤维;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样添加10~15mm的玻璃纤
维增强;
第七种:种植屋面、地下室种植顶板复合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有化学
添加剂的品类,化学添加剂采用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阻根剂;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
料同样添加阻根剂。
本发明中,复合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涂料与聚氨酯防水卷材组成;将聚氨
酯防水涂料固化成膜的过程前移,在工厂制成厚薄均匀一致的聚氨酯防水卷材。所
指的底层的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包括双组
分,下同)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是水固化型、湿固化型或
潜固化型当中的任一种。这种涂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
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氧树脂、阻根
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或其它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
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
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卷材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多组分聚氨
酯防水涂料当中的任一种作为主要原料在工厂预制而成。这种卷材也可以是包含有
化学阻根剂、无纺布、网格布、树脂类片材、压敏胶、沙粒、铝箔、隔离膜等助剂
以及内增强或表面材料的防水材料。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卷材是围绕一个基础类型而展开的具有不同应用
特性的系列产品:系列产品是指这种卷材可以是包含有化学添加剂、背衬材料、内
增强材料、压敏胶、覆面材料、隔离材料的,也可以是上述不同构建方式的整体或
局部组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列举了11个常用的类型。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成型可以通过专用生产线以一次成型法、
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法完成,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品类。
1.可以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
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等操作和预处理。
2.一次成型法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未进行或已进行预处理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经布
料斗竖直流淌下落到水平的周转托板上;布料斗和周转托板二者当中的一个是水平
匀速移动的以实现连续线性布料(两种方式选择其一即可);托板上可以是提前铺放
了背衬材料、硅油隔离膜/纸的;布料斗的布料速度与其自身或周转托板的平移速度
相匹配,以控制涂料涂布暨卷材成型的厚度;涂料涂布后经震动或不加震动流平后
直接进入养护状态(待涂料实干后从周转托板上卷起、分切、包装)或立即转入并
经过下一工序(如洒沙/砂、覆面)后进入养护状态。
3.单纯多次成型法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将按照一次成型法工艺生产的表干或实干
后的基础片材再次上线进行涂料涂布、胎体增强材料铺放、涂压敏胶、洒沙/砂、覆
面等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4.粘合多次成型法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
等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
品。
5.混合成型法的主要特征是: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的
组合应用。
6.收卷、包装时可以采用硅油隔离膜/纸或其它方式作为防粘隔离措施,当不会发
生粘连时也可以直接打卷、包装。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卷材单卷展开面积在1㎡至10000㎡之间,厚度
在0.4mm至4.4mm之间(厚度在靠近宽度边缘的部分可以是逐渐变薄的)。
本发明所指的复合防水层在施工现场的操作工艺是: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通
过一至八遍涂刷(滚涂、刷涂、刮涂或喷涂当中的任一种)获得;最后一遍涂料涂
刷后随即或间隔不超过36小时后再以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剂粘贴聚氨酯防水
卷材;卷材搭接或对接部位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密封剂或采用其它的粘
结剂、压敏胶带完成粘结、密封。现场施工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也可以经预处理,预
处理包括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等的之一、之二或组合、
或全部操作。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虽被卷材覆盖,但可以通过内部反应顺利固
化成膜,且与基层、卷材间均实现牢固、严密的粘结,使涂料层与卷材层粘合为一
个具有一定界面剪切、剥离强度的有机整体。
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在0.2mm至3.1mm之间,复合防水层
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指的聚氨酯防水卷材以及复合防水层做法具有
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将有“液体橡胶”之称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提前预制成型为卷材,消除以往用户
所担心的厚薄不均、易偷工减料的突出弊端,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2.通过不同的构建方式,或将不同构建方式的整体或局部重新组合,会使这种防
水卷材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例如阻燃、耐植物根系穿刺、预铺反粘等。
3.可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卷材在施工现场的基层及搭、对接粘结剂,通过简
单的现场操作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牢固、可靠、耐久的卷材防水层。若聚氨酯防水
涂料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又成为另一道独立的防水层,由此可形成一种材性相容、
粘结力强、防水可靠、安全、节能、环保的涂料与卷材组合而成的复合防水层做法。
4.涂料与卷材材性相容,无互相腐蚀或发生增塑剂加速迁移等其它不利影响,长
期使用安全得以保证。
5.涂料与卷材互相粘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二者互相借助、互相弥补的作
用,从而保证防水效果。
6.施工现场全程不需明火加热施工,卷材粘贴过程不会对涂料造成损伤,也不需
要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场二次加热。
7.卷材与涂料的粘合不需要额外涂刷其它的粘结剂,减少了中间环节。
8.在立面应用后即使是有抹灰、贴瓷砖等附加荷载,也不会出现防水层下滑、脱
落等问题。
通过调整涂料层和卷材层的厚度即可满足全部的不同防水设防等级的标准
要求,本复合做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屋面、地下、室内、水池、桥梁、隧道防水工
程。
同等防水设防等级情况下,本发明所指的复合防水层做法与其它的防水做
法相比造价适中,市场接受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复合防水层的构成示意图;
图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
图2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基本型的结构图;
图中:02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
图3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一的结构图;
图中:03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302-胎体增强材料(化纤无纺布、化纤网格
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图4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二的结构图;
图中:04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403-背衬/覆面材料层(化纤无纺布、化纤网
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图5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三的结构图;
图中:05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503-背衬/覆面材料层(化纤无纺布、化纤网
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图6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四的结构图;
图中:06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604-沙/砂粒层(天然、合成以及烧结等);
图7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五的结构图;
图中:07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704-沙/砂粒层(天然、合成以及烧结等);
图8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六的结构图;
图中:08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805-压敏胶层;0806-硅油隔离膜/纸;
图9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七的结构图;
图中:09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904-沙/砂粒层(天然、合成以及烧结等);0905-
压敏胶层;
图10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八的结构图;
图中:10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005-压敏胶层;1006-硅油隔离膜/纸;1007-
防护涂料;
图11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九的结构图;图中:1101-固态聚
氨酯防水材料层;1108-增强纤维(化纤、玻纤等);
图12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型十的结构图;
图中:12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209-化学添加剂(阻燃剂、阻根剂等);
图13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中:130a-第一布料斗;130b-第二布料斗;130c-布料斗平移方向;130d-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部分:聚氨酯防水卷材及生产设备、生产工艺:
聚氨酯防水卷材,其原材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
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成,其形态为固态
结构,其固态结构的厚度大于等于0.4mm、小于等于4.4mm。其单卷展开面积在1
m2至10000m2之间;其厚薄均匀一致,或其厚度在幅面宽度方向的边缘的部分为逐
渐变薄。
另外,其中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采用以下材料替代: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
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
氧树脂、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或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
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
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成型产品的实施例包括以下几种:其中1-3到1-12的实施例为在基本
型基础上做出的延伸变形产品。
实施例1-1:如图所示,图2是本发明的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基本型的结
构图;图中:0201-聚氨酯防水涂料。
一种第001基本型聚氨酯防水卷材:为单层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在具体的实
施例中,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厚度为0.4mm、0.5mm、0.6mm、0.7mm、0.8mm、
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
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
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
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
本类型可做普通防水、防潮之用。
实施例1-2:一种第002基本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双层或多层固态聚氨
酯防水卷材的叠加或胶合。
实施例1-3:如图所示,图3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一。图中:03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302-胎体增强材料(化纤无纺布、
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一种第003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301)中在制作时嵌
入或渗透有胎体增强材料(0302),胎体增强材料为化纤无纺布、化纤网格布、玻纤
网格布以及其他胎体增强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种胎体增强材料形成的
复合材料;本类型之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冲击性、抗硌破性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4:如图所示,图4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二。图中:04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403-背衬/覆面材料层(化纤无纺布、
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一种第004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401背衬或覆面有一层
胎体增强层,胎体增强层材料为化纤无纺布、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其他胎
体增强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种胎体增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本类型
之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冲击性、抗硌破性、界面强度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5:如图所示,图5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三。图中:05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503-背衬/覆面材料层(化纤无纺布、
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复合材料等)。
一种第005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501上表面覆面有一层
胎体增强层0503、下表面背衬有一层胎体增强层0503,胎体增强层材料为化纤无纺
布、化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以及其他胎体增强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由多
种胎体增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本类型之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冲击性、抗硌
破性、界面强度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6:如图所示,图6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四。图中:06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604-沙/砂粒层(天然、合成以及烧结
等)。
一种第006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601表面覆盖一层沙粒
或砂粒层0604;本类型之抹灰、贴瓷砖、装饰保护涂料罩面的方便性以及粘结强度
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7:如图所示,图7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五。图中:07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704-沙/砂粒层(天然、合成以及烧结
等)。
一种第007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701上、下表面均覆盖
沙粒或砂粒层0704;本类型之抹灰、贴瓷砖、装饰保护涂料罩面的方便性以及粘结
强度、与基层间界面强度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8:如图所示,图8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六。图中:08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805-压敏胶层;0806-硅油隔离膜/
纸。
一种第008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层08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
胶层0805,压敏胶层上覆盖一层硅油隔离膜或硅油隔离纸0806;本类型可与后浇混
凝土粘结。
实施例1-9:如图所示,图9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伸
型七;图中:09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904-沙/砂粒(天然、合成以及烧结等);
0905-压敏胶。
一种第009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09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
胶层0905,压敏胶层上覆盖有沙粒层或砂粒层0904;本类型可与后浇混凝土粘结。
实施例1-10:如图所示,图10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
伸型八。图中:10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005-压敏胶层;1006-硅油隔离膜/
纸;1007-防护涂料。
一种第010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001表面覆盖一层压敏
胶层1005,压敏胶层上覆盖一层防护涂料层1007,防护涂料层上覆盖一层硅油隔离
膜或硅油隔离纸1006;本类型可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其中防护涂料具有防粘脚、防
污染、抗紫外线等作用。
实施例1-11:如图所示,图11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
伸型九。图中:11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108-增强纤维(化纤、玻纤等)。
一种第011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101为聚氨酯材料中混
入增强纤维材料1108制成;本类型之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冲击性、抗硌破性亦
较基本型得以提高。
实施例1-12:如图所示,图12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的延
伸型十。图中:1201-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209-化学添加剂(阻燃剂、阻根剂
等)。
一种第012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固态聚氨酯防水材料层1201为聚氨酯材料中混
合有化学添加剂1209制成。本类型赋予聚氨酯防水卷材阻燃、耐植物根系穿刺等特
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
潜固化型;还包括有背衬材料层、覆面材料层、内增强材料层、压敏胶层、隔离材
料层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全部;其包装形态为卷式包装或片材式包装。这种涂
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
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氧树脂、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
或其它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
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
非定型材料。
实施例1-13:如图所示,图13是本发明专利所指聚氨酯防水卷材专用
生产线的原理图之一。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
法都以这个原理图为基础。图中:130a-第一布料斗;130b-第二布料斗;130c-布
料斗平移方向;130d-托板。
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设备,包括布料装置、托板、位移机构,托板为水
平设置,布料装置包括容器及开口,容器内密封或不密封装有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
或其他原材料,布料装置的物料倾倒方向垂直于托板或与托板成角度,布料装置与
托板之一或均连接位移机构产生相对的匀速平移运动,平移方向为水平方向。位移
机构可以为滑轨装置或者齿轮、皮带输送装置等。
布料装置为布料斗,包括第一布料斗130a、第二布料斗130b,第一布料斗内装
有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等速平移并竖直式地布料,第二布料斗内装有沙/砂,第
二布料斗在第一布料斗前进的后面等速平移撒沙/砂。
匀速平移的第一布料斗向周转托板上涂布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布厚度通过第一
布料斗开口程度及平移速度双控。根据需要,等速平移的第二布料斗可向摊平的聚
氨酯防水涂料表面撒沙/砂。由此可制成卷材成品(对应于一次成型法)或单纯多次
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法所需要的基础片材。此专用生产线也可以选
择布料斗固定而托板匀速平移的工艺方式。
托板上可以铺放有背衬材料或硅油隔离膜/纸。
实施例1-14: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步骤:
第一步,聚氨酯防水涂料摊铺;
第二步,固化成膜;
第三步,收卷包装。
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
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的之一、之二或全
部操作。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的一种进行成型:
首先可以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
化剂、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等操作和预处理。
一次成型法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未进行或已进行预处理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经布
料斗竖直流淌下落到水平的周转托板上;布料斗和周转托板二者当中的一个是水平
匀速移动或二者是相对水平运动的以实现连续线性布料(两种方式选择其一即可);
托板上可以是提前铺放了背衬材料、硅油隔离膜/纸的;布料斗的布料速度与其自身
或周转托板的平移速度相匹配,以控制涂料涂布暨卷材成型的厚度;涂料涂布后经
震动或不加震动流平后直接进入养护状态(待涂料实干后从周转托板上卷起、分切、
包装)或立即转入并经过下一工序(如洒沙/砂、覆面)后进入养护状态。
单纯多次成型法:将按照一次成型法工艺生产的表干或实干后的基础片材或卷
材再次上线进行涂料涂布、胎体增强材料铺放、涂压敏胶、洒沙/砂、覆面等工艺流
程,制成成品;
或者,采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
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或者采用混合成型法,将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的组
合应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即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聚氨
酯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收卷、包装时可先采用硅油隔离膜/纸或其它防粘材料作为防粘隔离,当不会发
生粘连时直接打卷、包装。
第二部分:一种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
一种复合防水层,包括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上层
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为固态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与其自身粘合
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在0.2mm至3.1mm之间,聚氨酯防水卷
材层厚度在0.4mm至4.4mm之间,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
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
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组合或全部操作。
可选地:另外,其中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聚醚或
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
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中涂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分聚
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成,其
施工现场使用时形态为非固态;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单组分聚氨酯防水
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
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
丙烯酸、环氧树脂、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
一种复合防水层做法:
先做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010A,后做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010B,聚氨酯
防水卷材层是固态聚氨酯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先预制(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固化
成膜的工序前移),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与其自身粘合为一个整体。
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搭接或对接部位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密封剂或
采用其它的粘结剂、压敏胶带完成粘结、密封;
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有涂刷完成,所述涂刷工艺为滚涂、刷涂、刮涂或喷
涂当中的任一种或者任意组合。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以通过1~8遍涂刷液态聚
氨酯防水涂料获得;最后一遍涂料涂刷后随即或间隔不超过36小时后再以液态聚氨
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剂粘贴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
聚氨酯防水卷材可以设有化学添加剂、背衬材料、覆面材料、内增强材料、压
敏胶、隔离材料之一,也可以是上述不同构建方式的整体或部分组合。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
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
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任意组合或全部操作。
可选地:另外,其中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可采用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
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
湿气反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可选地:其中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
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氧树脂、
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中涂料可以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
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
成,其施工现场使用时形态为非固态;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单组分聚氨
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
在复合防水层具体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以下不同的做法:
实施例2-1:
一种地面防潮层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其聚氨酯防水卷材层采用前述的基本
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4mm,010B-聚氨酯防
水卷材层厚度0.6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2中的基本型产品。底层聚氨酯防水
涂料层厚度可以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
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
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
2.7mm、2.8mm、2.9mm、3.0mm、3.1mm至3.1mm。
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可以为0.4mm、0.5mm、0.6mm、0.7mm、0.8mm、
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
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
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
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
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实施例2-2:
一种屋面非外露式二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
水涂料层厚度1.0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0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
图3中有胎体增强材料的品类,胎体增强材料为120g/㎡的聚酯无纺布,被聚氨酯
防水涂料浸透填充。
实施例2-3:
一种屋面非外露式一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
水涂料层厚度1.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2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
图5中有背衬及覆面材料的品类,背衬及覆面材料均为50g/㎡的丙纶无纺布。在其
他实施例中,聚氨酯防水卷材也可以选择其他有背衬及覆面材料的品类。
实施例2-4:
一种室内卫生间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
层厚度0.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0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6中
有沙/砂粒的品类,采用天然细沙,粒径为0.25~0.5mm。与现有普通的聚氨酯防水
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做法相比,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厚度更有保障,墙面后续
抹灰、贴瓷砖更为方便、牢固。
实施例2-5:
一种地下室底板一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
涂料层厚度1.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5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
9中有沙/砂粒、压敏胶的品类。聚氨酯防水卷材中涂料部分的厚度为1.0mm;采用
白水泥合成沙,粒径为0.3~0.7mm;合成沙与热熔型压敏胶共计的平均厚度为
0.3~0.8mm;优选地,合成沙与压敏胶(采用热熔型)共计的平均厚度为0.5mm。
此做法中卷材可与后浇混凝土粘结,以消除地下水在防水层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窜流
(俗称“窜水”)的可能。
实施例2-6:
一种坡屋面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
0.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5mm;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11中有增强
纤维的品类。采用长度为10~15mm的玻璃纤维;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样添加
10~15mm的玻璃纤维增强。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抗后续施
工人员踩踏的能力。
实施例2-7:
一种种植屋面、地下室的种植顶板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
酯防水涂料层厚度2.0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2.0mm;聚氨酯防水卷材
选择图12中有化学添加剂的品类。化学添加剂采用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阻根剂;底
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样添加阻根剂。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具有抗植物根系穿刺功能,
可以消除普通防水材料被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功能因此丧失的风险。
在以上实施例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
层厚度以及添加材料的颗粒大小及厚度均为可变因素,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作的改变(包括涂
料层与卷材层上下即先后次序的颠倒、卷材上再次涂刷涂料、复合防水层与其它建
筑功能材料的整体或局部配合使用等;包括卷材本身内部构造层次的颠倒、直接或
打散后重新组合的构建方式、规格尺寸的变化等;对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
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法工艺原理、基本流程以及专用生产线的直接、间接、
组合、变型应用等)未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时,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