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尤其是一种股骨干骨折用的内固定装置。 在外科骨折手术中,对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一般采用闭合性疗法,尤其是股骨干闭合性骨折手术中,常规治疗是采用骨牵引治疗或采用钢板加压内固定治疗。在采用钢板加压内固定治疗中,主要采用市售Bagby氏加压钢板、槽型加压钢板,该钢板的结构是在一长方形钢板上钻有几个骨螺钉孔,使用时将其一面紧贴在股骨干上,再用骨螺钉将其固定。另一种是梯形加压钢板,该钢板的结构是钢板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在其上钻有螺钉孔。这两种加压钢板的不足之处是,首先由于钢板只能在骨折处的一侧固定,不能消除因内收肌的强大收缩力而产生的拔钉力,因而易产生拔钉现象。其次仅在一侧加压,对侧骨折面容易张开,并由于钢板上受力不均匀,钢板易弯曲和折断。第三是该钢板既重又厚,对患者肢体活动的限制较高,不利于血液循环,易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的僵直,并且骨折断愈合的时间较长,在骨折手术的临床应用中效果不够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是由长臂(2)、短臂(5)和两横梁(1,1′)组成,两拱形横梁的两端分别将长臂和短臂的两端连接而成一个框式梯形(长臂和短臂分别为梯形的两底,两拱形横梁分别为梯形的两腰),在长臂(2)一端设有一个椭锥形加压螺钉孔(4)和在其它位置设有2~4个等距离普通螺钉孔(3),在短臂(5)与横梁相接处设有一个椭锥形加压螺钉孔(4′),在其另一端的相同位置设有一个普通螺钉孔(3′)。
本发明的目地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由医用不锈钢板机加工或模压成型,钢板厚度为1-3毫米。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弯成环包骨折骨形状,加压螺钉孔(4)与(4′)的夹角为85°~100°。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按骨折骨径的尺寸,选择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然后弯成环包骨折骨形状,将骨折处肌肉切开,把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包在骨折处,首先拧入普通螺钉孔内螺钉,然后拧入椭锥形螺钉孔内螺钉,由于螺钉加压,使得骨折断端减少,达到骨折断端固定和加压作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因有长、短两臂,其固定于股骨干外侧的长臂上的螺钉与固定于股骨干前内侧的螺钉形成85°~100°角;在结构设计上,保证在弯、扭、拉、压组合受力下,螺钉以受剪应力为主,从而最大限度克服现有钢板临床上拔钉的现象,并可避免上述自一侧加压所导致对侧面分离式张开的临床现象。
2、本发明是框式梯型加压钢板,应力集中处采用大园弧过渡,受力分布均匀、整体刚度大,可以避免普通钢板在临床中的弯曲和断裂。
3、本发明根据骨折断端的位置和骨折断口的长度,分四种不同型号固定骨干不同位置,同时可以把股骨干2/5~3/5部分环包,亦适用斜形、螺旋形骨折,甚至轻度粉碎性骨折。
4、本发明的框式梯型结构是根据股骨受力状态设计,从力学原理上保证股骨断端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微动,刺激骨折断端,加速骨折愈合。
5、本发明不但质量轻,而且设计有二个加压螺钉孔,使固定可靠、患者可在术后3~7天下床运动,不需石羔或夹板等外固定,利于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直。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结构示意图,其中,横梁(1,1′),长臂(2),普通螺钉孔(3,3′),椭锥形加压螺钉孔(4,4′),短臂(5)。
图2、框式梯型骨折固定钢板固定骨折示意图,其中股骨(6),螺钉(7)。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首先取长为135毫米,宽为55毫米,厚为2.5毫米的不锈钢板材,机械加工其呈一框式梯形,框式梯型的短臂(5)为80毫米,梯型的长臂为130毫米,然后机加工两横梁,宽度为5毫米,长度为35毫米在铣床(钻床)分度后,打螺钉孔、椭锥加压螺钉孔,最后根据骨折的部位将框式梯型加压钢板折成相应的弧型,以备股骨断端固定。手术固定时,椭锥型加压螺钉孔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也可以与其它螺钉孔同样采用普通螺钉固定。
实施例二:
用长为120毫米,宽为55毫米,厚为2毫米的不锈钢板,机加工成框式梯形加压钢板,其长臂(2)长为115毫米,短臂(5)长为70毫米,两拱形横梁(1、1′)长为33毫米,两臂、两拱形横梁的宽为5毫米,其加工和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同。
实施例三:
用长为110毫米,宽为50毫米,厚为1.5毫米的不锈钢板,机加工成框式梯形加压钢板、其长臂(2)长为100毫米,短臂(5)长为60毫米,两拱形横梁(1、1′)的长为30毫米,两臂、两拱形横梁的宽为4毫米,其加工、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同。
使用效果:临床应用于股骨干骨折104例,男94例,女10例,年龄14-47岁,股骨上1/3骨折21例,其中粗隆下骨折3例;股骨中1/3骨折58例;股骨下1/3骨折25例。骨折为粉碎型者14例,其余多为已做过一次或数次手术而难以治愈的斜形、螺旋形骨折;新鲜骨折仅4例,多为伤后半年至2年半入院,许多病例为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陈旧性病例。其中曾做过普通长钢板内固定32例,髓内针折断者4例,骨牵引失败者17例。其中除4例新鲜骨折和4例陈旧性骨折未进行植骨外,其余均在骨折端周围进行碎骨屑填塞。104例使用框式梯形加压钢板后,23天至3个月都有外骨痂形成,骨折线消失,3-18个月愈合坚固。1例手术后10个月复查时发现钢板一臂折断,查明为加工工艺问题,但未影响骨愈合。新鲜骨折病例,在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中,无明显肌肉萎缩和关节运动受限。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已存在的陈旧性病例,术后由于早期下床锻炼,也有些改善。5例膝关节受限严重的病例,骨愈合后进行了关节内粘连松解和四头肌成形术,术后关节运动范围增加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