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总的说涉及液体混合和传输装置。尤为特殊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器械,用以掺混所选定的一些药物以构成一种可流动的物质,並用以随后以精确的流量把这物质注入病人体内。 本发明的说明
药物传输装置,能够分别储存並随后把一种选定的药物同一种稀释剂掺混在一起用于以一种得到控制的流量注入病人体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中,稀释剂一般包装在非软性塑料容器里面,容器具有引输孔口用以连接到把容器内含物从容器传输给病人的引输器具上。药物往往包装在一个单独的封闭容器里,並在把药物注入病人不久之前同稀释剂掺混在一起。
药物一般与稀释剂分别包装是有许多原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某些药物在同某种稀释剂掺混之后无法保持其功效,混合物不能储存任何适当长的时间。另一个原因是,许多药物制造厂商不生产用于静脉注输的药液。常规的做法是,药物以粉末状包装在封闭的小容器,或药瓶之中,用于随后用某种适当地稀释剂掺混。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正好在输入病人之前把药物同稀释剂混合起来,以确保药物不会在注入以前或注输期间自稀释剂离析出来。
药物注输最常见的是在医院环境下实现的,护士、大夫或其它医务人员在把药物引输给病人之前不久掺混药物和稀释剂。这种掺混步骤可能很花时间,並且是具有危险性的,比如,在使用有毒药物的时候。此外,许多现有技术中的掺混装置是不完善的和不精细的,使得难以精确地、无菌地和彻底地掺混药物和稀释剂;而且很花时间,並且不能很好地用于家庭环境。
几种类型的封闭式药物传输装置目前正在使用。这些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像塑料袋那样的软性容器,药瓶可以联接其上。此软性容器通常盛放一种液态稀释剂,並往往具有一个易破的器件,只当破裂时才允许液体流通。当药瓶连接上软性容器时,药瓶塞被刺穿,易破器件被弄破,使得药瓶与软性容器中的液态稀释剂内含物之间出现无菌连通。药物同稀释剂的掺混是靠翻动软性容器来实现的。具有前述特性的、先有技术中的代表装置是:须发给鲍奎特(Bocquet)等人的美国专利4,583.971号和颁发给拉尔金(Larkin)的美国专利4.606.734号之中新公开的那些装置。
另一种先有技术中的封闭式传输混合装置,公开在颁发给莱昂斯(Lyons)的美国专利4.458733号之中。莱昂斯装置包括其中有液态组分的一个可压缩的腔室,此可压缩腔室具有气体-捕集室和贮液室,彼此联通。气体捕集室可以连接在一个容器上,比如其中具有某种掺混成分的药瓶。在药瓶和气体捕集器之间的通路打开以后通过翻动可压缩的腔室可以实现掺混。
另一项很成功的先有技术,双容器装置,在颁发给拉尔金的美国专利4.614.267号和颁发给特利浦(Tripp)和拉尔金的4.614.515号之中有新说明。在此装置中,软性稀释剂容器有一管状孔口,提供了在其上固定一只塞住的药瓶以及一只除塞器的手段。除塞器包括一个接合体,或者拨出器具,它装在一只可卸掉的封盖上,並且密封住孔口的内端。使用时,随着药瓶被推进到管状孔口里面,瓶塞前移同拨出器具接合,此器具则抓住瓶塞,使瓶塞在封盖自孔口拉出的同时能从药瓶上拉下来。一旦瓶塞从药瓶上卸掉,瓶中的内含物则可倾入袋中的稀释剂里,並通过翻动此袋而与稀释剂混合在一起。
具有在前面几段中所述特性的、先有技术中的几种装置,一般都采用传统的重力驱流法把混合药剂注入病人体内。这样一种方法很麻烦,不精细,而且一般要求病人受卧床限制。还有,软袋必须保持在充分高的位置上,並要求护士或大夫定期检查装置以发觉注输装置的非正常工作情况。
本发明的器械克服了先有技术的各项缺点,完全取消了软袋的需要、使用软袋时麻烦的药物翻动混合和一般随着使用软袋而来的不方便的重力式注输方法。在随后的段落里将要说明,本发明的装置中采用了新近研制出来的透气弹性膜片与类似材料,它们同一只盘状的底盘配合,构成了一个液腔,最初盛放诸如稀释剂那样的第一种成分。靠近底盘並与液腔连通的是一个无菌联接器,用来可操作地联接一只如药瓶那样的、盛放着第二种成分的容器。为了使第一和第二种成分能实现得到控制的无菌式掺混,本装置包括液流控制器,用以控制经由各内部通道的液体流动;这些通道把液腔同药瓶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器械小巧,轻便,易于使用,而且造价不高。本装置提供了一种无菌封闭式传输装置,可以迅速为可以活动的病人新用,和在家庭护理条件下使用。装置的盒体上装有联接器件使装置可以方便地固定在病人的衣物上,或者用带子绑在病人身体上。
本发明的器械可以依靠最低限度的专业性协助用于另外的保健环境,比如家里。举例来说,本发明的装置可以用来把许多药物同适当的稀释剂掺混起来,並可以用来连续地注输各种混合药剂,诸如抗生素,止痛药、激素、抗凝剂、凝块溶解剂、抗体抑制剂和类似药剂。同样,本器械可以用于静脉化学疗法,並且以恰好适当的剂量和持续一定时间的微量注输新要求的速度精确地把药液传输给病人。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巧、轻便和低体型的器械,用于在封闭条件下可控制地掺混两种或多种成分以产生一种可流动的物质,並随后用来以一种得到精确控制的速度排出这种可流动的物质。尤其特殊的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医用器械,它既可用于家庭护理,又可用于医院环境;可以把稀释剂同选定好药物精细地掺混起来,並以得到控制的速度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注输给一名可以活动中的病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特性的器械,它包括带有其自身储能装置和联接装置的一个配送部分,用来可操纵地把药瓶联接在此配送部分上,以便经由一条无菌通路把药瓶里面的药物同储存在此配送部分里面的稀释剂有控制地掺混在一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已说明过的那类器械,供液体可以极为精确地进行掺混和传输,而且这种器械高度可靠,在非医院环境中的非专性人员也易于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部贮液器或储腔的器械,可以在厂内预先以某种稀释剂充灌储腔,或者可以在使用前不久迅速地在现场加以充灌。
本发明的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一段落中新述特性的器械,其中蓄液器配备有弹性能源物质,可承受伽玛射线灭菌处理和持久的热力灭菌温度而不降低其强度和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器械,其中已掺混的药液既可以某种固定的速度,也可以精确计量过的变动速度传输给病人,而且在一切方位和高度上都是可以使用的。
本发明的又一项另外目的是,提供一种已说明过的那类器械,它具有牢固地把药瓶同器械的配送部分联锁在一起的装置。
本发明还有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前一段落所述的器械,配有把器械固定在病人的衣物上或者病人身体上的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层压结构的低体型的药液传输器,可用自动机器大量制造,造价不高。
本发明的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特性的设备,其中药液通过一个协同操作的注输器由一块可膨胀的薄膜件自器械中驱放出来;膜件联结在一个盘状的薄壁底盘上,协同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特性的器械,其中膜件是一块单一的弹性物质膜片、一种层压结构或者一种复合材料,至少在一个方向上透气,已掺混的药液里面的气体就可以从液腔中释放出来,而不会被注入病人体内。
本发明还有另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已说明过的那类器械,其中在液腔里配置了一块薄薄的平面状的滤清片,用来滤清通向病人的蓄液器溢流。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型式的药物传输装置的总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装置的顶视图,部分断开移去以显示其内部结构;
图4是沿图3中4-4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中5-5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6是图3所示装置右下部分的放大剖面图,表明该装置截流和计量阀的结构;
图7是沿图3中7-7线所取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一局部剖视图,表明药瓶同本发明的装置相联接的第一步;
图9是一局部放大图,表明装置中的单向阀处于关闭位置;
图10是类似于图8的剖面视图,表明药瓶同本发明装置相联接的第二步;
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剖面视图,表明药瓶同装置相联接的下一步,並且示装置注输器中的液体同已经联接于装置注入器上的药瓶中的药剂相互掺混的情况;
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剖面视图,但表明药瓶中已掺混的液体向本发明装置的注输器储腔进一步传输的情况;
图13是沿图12中13-13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4是部分为剖面的局部放大视图,表明药瓶开关器的结构;
图15是类似于图10的局部剖面视图,但表明可用于本发明装置的可供代换的另一种药瓶的实施例;
图16是类似于图11的局部剖视图,表明装置注输器中的液体同图15所示第二种型式药瓶中的药剂相互掺混的情况;
图17是本发明装置可供代换的另一种型式的总透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装置的局部平面视图,部分断开移去,以显示装置的注输器在其同另一种型式的药瓶相联接以前的内部结构;
图19是一放大的剖面视图,表明图18所示的药瓶同装置的注输器相配接的第一;
图20是类似于图11的剖面视图,表明装置中的注输器中的稀释剂同最新型式药瓶中的药剂相掺混的情况;
图21是类似于图12的剖面视图,表明已掺混的液体自药瓶输往装置注输器储腔中的步骤;
图22是沿图21中22-22线所取的局部剖面视图,表明药瓶同装置的注输器之间的联锁方法;
图2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后部透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实施例中装置的前部总透视图;
图25是本发明最新型式装置的总分解透视图;
图26是该装置的底视图;
图27是沿图26中27-27线所取的剖面视图;
图28是沿图26中28-28线所取的剖面视图;
图29是一剖面视图,表明药瓶同装置的注输器相联接的第一步;
图30是类似于图11的剖面视图,表明装置的注输器中的稀释剂同药瓶中的药剂相掺混的情况;
图31是显示输送步骤的剖面视图,其中已掺混的液体输往装置的注输器储腔;
图32是沿图30中32-32线所取的剖面视图;
图33沿图32中33-33线所取的剖面视图;
图34是一平面视图,部分断开移去以显示本发明封闭式药物传输装置最新型式的内部结构;
图35是沿图34中35-35线所取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36是1侧视图,部分是本发明一最新实施例中药瓶的剖面图;
图37是一剖面视图,表明药瓶同装置的注输器相联接以实现最初掺混步骤;
图38是一剖面视图,表明药瓶中已混合的液体向装置的注输器储腔的输送情况。
参照各图,特别是图1和2,本发明一种型式的装置(通常用数字12表示)用来把装在一只单独的容器,如药瓶14,中的第一种成分同装在内置于该装置的注输器中的储腔内的第二种成分掺混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可注射的液体,随后用来以一种可控制的速度把这种液体注入病人体内。在本发明的这一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11所示,装置包括配有筒状的第一部分18和第二的注输器部分20的盒体。
参照图2可看得最清楚,第一部分18包括能在操作状态下把容器14同装置的注输器联接起来的联接器。盒体16的第二部分20,其结构今后将详细叙述,包括装置的注输器,並包括一底盘组件,其中有一个基本上是平面的盘状底盘22。底盘22包括进液口24和出液口26,它们由多支的液体通道28相连通。液体通道28包括同进液口24相连通的第一个横向支管28a,间隔开的第二个横向支管28b和把支管28a和28b连通的一对纵向支管,或导管28c。横向支管28b按照图2所示方式同出液口26连通。
再看图4和5,本发明此种型式的装置还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可膨胀的膜件30。膜件30做成适当形状装配在底盘22上面,並与之相配合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稀释剂槽或储腔32。膜件30在液体作用下是可以膨胀的;液体是经过设在底盘22上的一个可密封的进液孔33压入储腔32的。膜件30具有如下的弹性性质,即膜件在膨胀之后具有返回其原有的非膨胀形态的趋势。这就使液体,在刚一打开本发明中的液流控制器时,经由出口26流向装置以外。液流控制器和膜件30二者的结构细节将在随后的各个段落中加以讨论。
在可膨胀的膜件30和底盘22的上部平面22a之间设置了在储腔32内部建立气隙的装置。此装置在此的形状是一对间隔开的、向外的隆起板件34。每一隆起板件34上都装有纵向的最初通道或导管36。当装置按照图4和5所示的方式组装时,通道36直接叠置在间隔开的液体导管28c的上面,而膜件接合装置,这里图示为隆起板件34,向上伸入液体储腔32,与之形成气隙。本装置工作时,由于可膨胀的膜件30试图回复其非膨胀形态,它将朝着同隆起板件34相接合的方向缩移,与此同时,将有效地把装在腔室32中的液体经由通道36(图5)推入导管28c。隆起板件34的形状能够确保:随着膜件返回其最初的平面形态,基本上腔室32内的全部液体将会有控制地从中驱出。
叠置在膜件30上面的是一多孔塑料制的透气的填料构件40。参照图5可看得最清楚,构件40有一对纵向的凹槽42,其内壁为43;当膜件30因液体自底盘组件21上的进液孔33在压力作用下流进腔室32而向外膨胀时,首先抵住此内壁。
叠置在上方並严密封闭底盘22和构件40的是一遮盖装置,图示为一硬质塑料盒盖44。盒盖44的第一部分44a构成了盒体16筒部18的上段(图2)。此后将进一步说明,筒部18容纳了包括第一个液流控制器在内的、本装置的联接器,它用于在操作状态下把药瓶同本装置的注输器联接起来。盒盖44还包括通气装置,这里就是在盒盖44的上壁所打出的许多孔眼46。如果可膨胀膜件30是由透气材料制成的,包括孔眼46在内的通气装置就允许送入腔室32中的液体所含有的任何气体穿过透气膜件和填料构件40,经由通气装置通往大气。同样可以是透气的药物标签48,遮盖着通气孔眼46。构成盒盖组件44的另一部分的,是一可拆卸的皮带夹片50;夹片带有鸽尾式榫槽,正好可使盒盖44的上部表面上的直立配接榫头54可滑动地纳入其中。
底盘组件21还包括一个出液孔56,通常是由一只可拆移的封盖58封住的。出液孔56通过导管57同出液口26连通。出液孔56也同一条横向通道60相连通,这条通道结束于其外端孔口62处(图2)。孔口62可接纳一只出口液流控制器,这里图示为一液体截流和计量器63;它是一只具有标准结构的针阀,有一细长的阀杆或阀件64,可以紧密地安放在通道60之内(图2和6)。阀杆64的一端装有控制旋钮66。相反的一端装有带锥度的端部68,适于同装在底盘22上面的阀座69配合,或者用于基本上阻塞、或者用于可控制地限制液体经由导管57和出液孔56向装置以外的流动。在图6中看得最清楚,通道60带有内螺纹,可以靠螺纹接纳在阀杆64上面制成的外螺纹。依靠这种结构,转动控制旋钮66,就可沿通道60的轴向推动阀杆64,以使相对于通道57可控制地移动带锥度的阀端68並使之同阀座69相配接,从而控制通过通道57的液流。O形环67用来相对于通道60密封阀杆64。
现在转向图8;本发明装置中的容器,或药瓶部分14示于其中,在本发明的这一型式中,此容器包括第二个液流控制器,用来控制进出药瓶76内腔75的液流。紧密地套在药瓶外面的是一只塑料套盖,或封套78,上面装有药瓶联锁器,这里图示为一对间隔开的、沿周向的安全锁口80和82;其目的即将加以说明。每一个沿周向的锁口80和82都带有沿经向外伸的平坦表面83,适于可锁定分别配接装在筒部18内部的,一对间隔开的环状止动圈18a和18b。止动圈18a和18b具有新颖的止动方式,正好同药瓶组件上的药瓶联锁器相互配接,以防止药瓶送入筒部18並与之接合之后从筒部脱开。
本发明这第一种型式中的第二个液流控制器是一柱塞86,基本上是可密封地安放在药瓶76之内的。药瓶76可以相对于柱塞86在图8和10所示的第一个位置和图11所示的第二个位置之间移动,並且可以由第二个位置移动到图12所示的第三个位置。柱塞86大体上是圆筒形,带有裙部86a,正好基本上可密封地贴合药瓶76的内壁。柱塞86还包括第一个连接件,或互接件,这里图示为螺旋86b,用来同装置的联接器相互接合。在柱塞内部所形成中心通道86c里面设置了一个柱塞开关器,这里就是开关组件88。再参照图14,开关组件88包括筒状中部90,其一端由盘状件92封住。液体通道94设在中部90接近盘状件92的地方,穿过中部筒壁;盘状件92最好同中部90制成一体。中部90的另一端装有环状件96。
在图8和10中看得最清楚,柱塞86带有中段87,它包括间隔开的、沿径向向内的台座或台肩100和102。当开关组件88处于图8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盘状件92的周边基本上是密封地座在台肩100上面,而环状件96却同台肩102间隔开来。相反地,当开关处于图10所示的开启位置时,盘状件92的周边同台肩100间隔开来,而阀件的环状部分96却同台肩102相接合。需要的话,中部90可以做成当芯杆106沿中部的轴向移动时间向芯杆106提供支撑。在开关处于如图10所示的开启位置的情况下,液体可以按照图10中箭头所指的方式从开关的中心通道103经由径向通道94流进药瓶。
开关组件88是由操作器从关闭位置推移到开启位置的,它包括同盘状件92连成一体的柱塞芯杆106,並且如图8和14所示,芯杆沿开关通道103轴向延伸。正像即将说明的那样,操作器的功用在于操作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包括开关组件88在内,以控制进出药瓶14的液体的流动。
在讨论操作器的操作模式以前,将讨论先前标明的,用来把容器14同盒体筒部18联接起来的联接器。参照图2、3和8看得最清楚,联接器是一部无菌联接组件110,由一刚性的联接支撑件111支撑在盒体筒部18的中央;支撑件111沿筒腔18的横向延伸。联接部件110包括一只外筒112,带有第二个联接件或内螺旋113;还有一只同轴并列的内筒114。内筒114借助于环形的端板116刚性地在外筒112里面保持就位(图8)。再参照图2,可看得最清楚,端板116紧密地嵌放在联接支撑件111中所制成的凹槽或凹座118里面。同样构成联接支撑件111一部分的是一个沿径向伸出的连接件120,带有内部液体通道122,当支撑件111按照图3和8所示方式安置在筒部18里面时,此通道正好连通底盘22的进液口24。通道122连通由筒段114内壁所限定的通道124。直径较小的液体通道126是在由阀座形成的、带锥度的筒壁段128处同通道124相接的(图8)。
再转向图9,通常用数字136标示的一只联接开关器同样构成本发明联接器的一部分,可以在通道124内往复移动,以一种即将说明的方式起到控制通过通道126的液体流动的作用。如图8和9所表明的那样,联接开关器136包括开关件137,它具有主体部分138和联接芯杆部分140。在两部分138和140的连接处是一段带锥度的侧壁142,在开关处于图8所示关闭状态时,此侧壁正好基本上是密封地配接在由带锥度的侧壁128所形成的阀座上面。当本发明的装置处于储存模态时,联接器110的敞开端用一只可拆卸的密封帽130封住,此密封帽上装有一只拉环132,用于从无菌联接器上卸掉此帽(图2)。
在操作本发明的装置时,药瓶盖帽146(图2)先从药瓶14上卸掉。这样做了之后,再卸掉封住无菌封闭件110中通道的密封帽130,并且通过筒部18的敞开端148把药瓶14的敞开端嵌装入内(图8)。随着药瓶14被纳入敞开端148,封套上的锁紧件80将滑过筒腔18上的止动圈18a,而螺旋86b将向前移动,同联接件112上的螺旋113配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会使柱塞按照图10所示的方式联接上联接件112。随着这两部分联接在一起,容器开关的芯杆106将同开关器136的芯杆140接合,同时沿轴向把第一流量控制器的阀件137和第二流量控制器的阀件92都推向如图10所示的开启位置。在各流量控制器的开关都处于这种位置的情况下,可膨胀的膜件30会使盛放在腔室32中的液体中压力下流过阀座128,进入联接器的液体通道126,並随后进入容器开关器的通道103。压力下的液体下一步将流径容器开关的径向通道94,並迅速进入容器76的内部,其方式如图10中的箭头所示。压力下的液体冲进药瓶,就开始了掺混或重组过程。
如图11所示,流进药瓶的液体将以图中所示方式同盛在瓶中的药物M混合以形成一种可流动物质,它是以前储存在腔室32中的液料同以前储存在药瓶中的药物M的混合物。重要的是要指出,当压力下的液体冲入药瓶时,药瓶将向外移动到图11所示的位置上;此时塑料封套上的药瓶锁定器或锁定件80的表面83将首先贴合装在盒体筒腔18内部的第一个止动圈18a。应当指出,在这一位置,柱塞86已经从药瓶76里面的中间位置,如图8所示,行进到如图11所示的靠外位置;此时柱塞86位于接近玻璃容器75的敞开瓶口的地方。药瓶中所含的空气,如果有的话,会有助于紊乱的混合过程。
只要按照图12中箭头150的方向在药瓶上施加向内的压力,重组的混合物、储存在容器14中的药物M,以及残余的空气,如果有的话,随后就都返输到注输器储腔里去了。随着药瓶14被重新嵌装到筒腔18中去,药瓶中新盛放的重组混合物经由药瓶开关的径向通道94被送入开关的通道103、进入通道126、通过阀座128和进入联接器的通道124。液体接着将经过通道122和28流入腔室32(图5)。夹带的空气,如果有的话,将借助渗透传输过程通过可透气的弹性膜件30通往大气。如图13所示,联接器的内筒114的内壁上有许多沿周向间隔开的液体通道152,使液体容易流进和流出本装置药物注输器中的腔室32。
自图12可以观察到,持续作用在药瓶14上的内向压力使封套78上的锁定件80滑过筒腔18内部的第二个止动圈18b,並同它锁合在一起。同样锁定件82将滑过筒腔18的第一个止动圈18a,
並同它锁合在一起。在装置各部分的结构如图12所示的情况下,药瓶14不可拆卸地锁定在盒体16筒腔18中的位置上。
由于药瓶伸进筒腔18,药瓶14中第一和第二成分的重组混合物流进腔室32,这将促使部分膨胀的膜件30成为图5所示的膨胀状态。一旦膨胀之后,膜件30将对腔室32中的此时已完全混合的液体持续地施加压力,以至于刚一卸掉封盖58並打开针阀64的时候,新近重组的药物和稀释剂,包括已混合的各种综合液体成分在内,就经由任何适当的联接器具,诸如与图1虚线所示的、並以数字154标明的导管相连通的注输针头,以一种可控制的速度注入病人身体。正如以前讨论过的那样,自本发明的装置向病人注输药液的速度可以借助于操纵针阀64而精细加以控制。
本发明装置的优越性能要归功于制造本装置时所采用的几种最新水平的材料。这些材料对于装置的可靠性、精确性和可制成性起了显著的作用。在讨论附图中所示本发明的一些可供代换的型式之前,有必要简短地详述一下在制造本装置时所使用的一些材料。
对于底盘22和盒盖44来说,可以使用广泛多样的材料,包括:金属、与所接触的液体相适应的橡胶和塑料等。举例说,这些材料是不锈钢、铝、胶乳橡胶、丁基橡胶、腈橡胶、聚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各种硅有机树脂,以及诸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脂、聚氨脂、聚酰胺和聚碳酸酯等聚烯烃类物质。
其次考察弹性可膨胀膜件30,这一重要部件可用几种可供代换的材料制成,包括多种橡胶、塑料和其他热塑性弹性物质;它们是胶乳橡胶、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丁基橡胶、腈橡胶、聚氨脂、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硅有机树脂变性聚氨脂、碳氟弹性物质、氟硅有机树脂、氟烷氧基磷连氮聚合物,以及其他包括共聚物(无规的、交错的、成块的、接枝的、交联的和呈形块的)、机械式高聚物共混体和互穿聚合物网络物质。
特别适于这种用途的几种可作范例的材料包括:硅有机树脂聚合物(聚硅氧烷),以及由加入适当填料的高分子量聚合物制成的,高性能硅有机树脂弹性物质。这些材料可以浇注成薄片膜件,並具有很高的透气性(最大限度地允许蒸汽和气体的传输)、很高的结合力和撕扯强度,以及优良的低温挠性和抗辐射能力。此外,硅有机树脂可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80℃至200℃)保持性质不变,高温下稳定,而且具有高达2,000磅/时2的抗拉强度和高达600%的伸长率。
再者,硅有机树脂(聚有机硅氧烷)是热稳定的、憎水性的有机金属聚合物,在市场上可得到的一切聚合物中具有最低的P-P作用这一事实,同骨架的挠性相结合,会造成高MMW(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低T9(-80℃)和非晶的橡胶结构。硅有机树脂橡胶膜件比起其他任何聚合物膜件来,对各种气体的透气性都要大得多。取决于所用的药液和储存状态下的充灌物质,它们将决定膜件所需的传质特性(渗透性和剔选性),可供选择的其他一些材料包括:聚氨脂-聚硅氧烷共聚物、并混体和IPN(互穿聚合物网状物质)。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氨脂(PU)多组分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物质),含有10%-20%重量的PU,其初始因数相对于PDMS本身的来说,得到了提高。
互穿聚合物网状物质(IPNS)是各种交联聚合物的独特的共混体,这些聚合物之间基本上不包含共价键,或接枝。真正的IPNS也是各聚合物组分的均匀混合物。可以作为其他待选材料的进一步范例的是:聚氨酯-聚硅氧烷(IPN)与聚对二甲苯的双层胶合物,或者另外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对二甲苯的双层胶合物。挤压在一起的这种类型的各层层板,选择时要依照针对蒸汽与O2、N2和CO2的扩散和它们特定的剔选性要求所需要的透气性,以及适当地分层之后针对气体迁移方向的透气性。此外,厚度与5至20埃量级的各种材料的界面层可以用于膜件以形成生物适应性界面,而不显著地影响膜件的渗透率。
对于填料结构件40来说,可以使用许多类型的多孔塑料。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这一构件可以用几类聚合物中的一类制成。这种构件的塑料结构一般包含由许多全方位取向的、囊室敞开的孔隙所形成的复杂网络。这些孔隙可以做成平均大小为0.8微未到2000微米,並给予这种多孔塑料一种独特的、既可通气又具有结构强度的综合特性。其次,这种材料强固、质轻,具有高度的抗化学性能,並且取决于装置的特定结构,可以是挠性的。坚硬程度可从柔软、强性直至刚性,而且取决于所需要的微欢直径量级,可采用以下的聚合物:聚丙烯(PP)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 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偏二氟乙烯(PVDF)、乙烯-乙烯基醋酸酯(EVA)、苯乙烯丙烯腈(SAN)和聚四氟乙烯(PTFF)。
用于制造盒盖40和底盘22、使之充作不透气的屏敞物的一种可供代换的材料是由俄州克利夫兰市B-P国际化工产品公司出售的,品名为“柏莱克斯”(Barex)。这种材料是一种透明的橡胶复性丙烯腈并聚物,因其优越的阻隔气体性能、抗化学性能和挤压(热成形)与喷射铸型性能,在包装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这种或类似的屏蔽材料的结构物可以制成单层的或挤压成层的(与其他材料一起,像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其他复性苯乙烯)。可以综合使用不同的材料以提高热成形器件所需要的各种物理性质。
现在转向图15和16,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示于其中。在本发明的这一型式中,盒体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装置的注输器部分,在结构和操作方面都等同于刚才叙述过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那些部分,同样的数字用来标明同样的器件。不过,一般在图15和16中用数字200标明的容器组件是稍有不同的。
容器组件200包括一只玻璃瓶202,其中瓶腔204用以盛放一种药物M。一只塑料套盖或封套206紧密地套装在药瓶202上面,並且带有第一和第二锁定件208和210,它们等同于前述的锁定件80和82。药瓶202里面装着本发明这一型式的第二个液流控制器,用来控制进出瓶腔204的液体流动。这里第二个液流控制器是一个基本上密封地装在药瓶202里面的柱塞212。柱塞212的结构大体上类似于柱塞86,为圆筒状,带有裙部214;裙部正好基本上密封地贴合在药瓶202的内壁上。柱塞212还包括类似的联接件,这里图示为螺旋216,用于同联接器112上面的螺旋113相联接。
不过,在本发明的这一第二型式中,柱塞212的内部通道218通常是由一件横向的、脆弱的或可刺穿的隔膜220堵塞住的。第一个开关器,这里是开关组件222,安置在通道218里面;它同隔膜220相配合,可控制经过通道218的液流。柱塞212包括一向内凸缘224,通常开关组件222上的凸缘226座落其上(图15)。开关组件222也有一根芯杆228,在本发明的这一型式中,构成操作器的一部分,用来操作联接开关和柱塞开关。液体通过230环绕着芯杆228。芯杆228是同阀件制成一体的,末端有一顶尖232。如图15所示,当开关组件222处于如图15所示的通常位置时,顶尖232同隔膜220相触合。
在操作本发明这一第二型式的装置时,柱塞214按图16所示方式借助螺旋同联接器112联接起来之后,开关组件222将被联接开关136的芯杆140推向右方,隔膜220将被刺破。与此同时,开关136将沿轴向移动到开启位置,允许装置传输器的储腔内所盛放的液体经由通道230流进药瓶202的腔室204,並同药物M混合。自装置传输器的储腔流出的、带有压力的液体把容器组件向外推到图16所示的位置,锁定件208贴合盒体16第一部分18上的止动圈18a。在此重组过程之后,重组过的液体又被压入装置传输器的储腔,其方式以前叙述过,即:为图16所示,把容器组件推向左方,抵达类似于图12中所示的、並早先说明过的锁定位置上。
现在转向图17至22,本发明的又一型式示于其中。本发明这一实施例的注输器部分在结构和操作方面基本上等同于本发明前两种型式中的;同样的数字也用来标明同样的另部件。不过,装置的联接部分稍有不同;这里用数字300标明的药瓶组件的结构也是如此。
本发明这一第三个实施例的注输器部分也包括一个底盘组件21具有大体上是平面的一只底盘22。底盘22上有一进液口24和一出液口26(图中未示出),同多支的液体通道28相连通。像以前一样,液体通道28包括:同进液口24连通的第一横向支管28a、间隔开的第二横向支管28b(图中未示出)和一对连通支管28a与28b的纵向支管,或导管,28C。横向支管28b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同出液口26连通。
本发明这一型式的装置也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可膨胀的膜件30。膜件30按前述方式恰好适当地配装在底盘22上面,与之结合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稀释剂蓄液室,或储腔32,它们具有图5所示的特性。液体经由底盘22上一个可密封的进液孔33在压力下送入储腔后,可使膜件30膨胀(图18)。像前述各实施例中一样,膜件30的弹性性质使得膜件的膨胀之后具有返回到其原有非膨胀形态的趋势。这就使得液体刚一打开本发明液流控制器之后立即经由出液孔向装置外流动。
在可膨胀的膜件30和底盘22的上部平面22a之间安置了在储腔32里面造就气隙的装置。这一装置的开关依然是一对间隔开的、向外突出的隆起板片34。每一隆起板片34都带有纵向的首次通道或导管36。当装置按照图4和5所示的方式组装的,通道36直接叠置在间隔开的液体导管28c的上面,而膜件接合装置,这里图示为隆起板件34,向上伸入液体储腔32,与之形成气隙。正如前述,膜件30的动作可以有效地经由出口56把储腔32中的液体向装置外面推出。出口液流控制器,或截流与液体计量器63亦如前述。
叠置在膜件30上面的是一多孔塑料制的、透气的填料结构件40(图17中未示出),它本身又由具有前述特性的盒盖44盖住。
盒体的第一部分,图17中用数字302标明,与盒体第一部分18稍有不同。盒体第一部分302不带有图2所示那样的止动圈18a和18b,而是设有内螺旋304;内螺旋的设置目的将立即加以说明。第一部分302还配有容器锁定装置,这里图示为弹性的棘齿306,它们同药瓶容器组件上的配接棘齿308相交接联锁。
本发明这一第三型式的联接器基本上等同于前述各实施例的联接器,包括一无菌联接组件110,它由沿盒件部分302横向伸出的一个联接支撑件111支撑在盒体筒腔302的中央。联接组件110包括一件带有内螺旋113的外筒112(图19)和一件同轴线装配的内筒114。同以前一样,内筒114借助于环形端部壁板116在外筒112里面牢固地保持就位(图19)。
再参照图19,可看得很清楚,端部壁板116紧密地嵌装在联接支撑件111中所制成的凹槽或凹座118里面。同样构成联接支撑件111一部分的,是一个沿径向伸出的连接件120,带有内部液体通道122,当支撑件111按照图17和18所示方式安置在筒腔302里面时,此通道恰好连通底盘22的进液口24。
转向图19,通道122连通由内筒114的内壁所构成的通道124。直径较小的液体通道126是在形成带锥度的筒壁段128的阀座处与通道124相接的。通常用数字136标明的一只开关器,具有前述的特性,可以在通道124里面往复移动,以一种即将说明的方式起到控制通过通道126的液体流动的作用。如图8和9表明的那样,开关器136包括开关件137,它具有主体部138和芯杆部140。在两部分138和140的连接处是一段带锥度的侧壁142,在开关处于图19所示的关闭状态时,此侧壁正好基本上是密封地贴合在由带锥度的侧壁128所形成的阀座上面。当本发明的装置处于储存状态时,联接器112的敞开端最好是用一只可拆卸的密封帽130封住,帽的特点如图1所示。
在图17至21所示的本发明的这一型式中,容器组件300包括第二个液流控制器,用来控制进出玻璃瓶310内腔309的液流(图19),瓶中盛放着药物M。本发明这一型式的第二个液流控制器在结构和操作方面都类似于前述的那样,並包括基本上是密封地纳入药瓶310里面的一只柱塞86。柱塞86也有联接装置,图示为螺旋86b,用以同本装置的联接器相联接。像以前一样,开关组件88可控制经由柱塞86内部通道86c的液流,並由具有前述特点的操作器操纵。不过,由图19和20可见,柱塞包括周向的环状槽道89和91,它们基本上是密封地同构件90上的92和96两部分分别相接合。
玻璃瓶310套在一个多段套盖,或封套312里面,它围绕着药瓶310,並具有前已指明的、沿周向伸展的许多棘齿308。在接近套盖312敞开端处设有外螺旋314,它们恰好配接本装置盒体筒腔302里面的内螺旋304。药瓶310(图18)由一只像311那样的可扯掉的盖帽封住,此盖帽是同封套312的前段312f做成一体的。
在操作本发明这一第三型式的装置时,药瓶盖帽311首先从药瓶组件300上卸掉。这样做了之后,再卸掉封住无菌封闭件110通道的密封帽130,並且把药瓶组件300的敞开端嵌装到筒腔302的敞开端148里面去(图19)。随着药瓶14被纳入敞开端148,螺旋314将朝着筒腔302里面的第一圈内螺旋304a移动(图19)。同时,螺旋86b将朝着与联接器112里面螺旋113配接的方向移动。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会使螺旋314配接第一圈内螺旋304a,並使柱塞86上的螺旋86b配接联接器1112中的螺旋113,其方式为图20所示。封套312上的棘齿308,也将移动到接近棘齿306的位置上。随着柱塞接上器件112,容器开关的芯杆106将触合开关器136的芯杆140,同时把第一个流量控制器的开关件137和第二个流量控制器的开关件92二者推向图20所示的开启位置。在流量控制器的开关都处于这种位置后的情况下,可膨胀的膜件30会使盛放在储腔32中的液体在压力下流过阀座128,进入联接器的液体通道126,並随后进入容器开关器的通道103。压力下的液体下一步将液经容器开关的径向通道94,並迅速进入玻璃容器76的内部309,其方式如图20中的箭头所示。压力下的液体流进药瓶,就开始了掺混或重组过程。
如图20中的箭头所描绘的那样,流进药瓶的液体将以图中所示方式同药瓶中的药物M彻底掺混以形成一种流动的活性药剂,它是储存在储腔32中的稀释剂同以前储存在药瓶中的药物M的混合物。
在药物M同稀释剂混合之后,再一次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组件。在再次转动的过程中,药瓶外的螺旋314将移动越过筒腔302中的一段环向间距316。如图20所示,位于第一圈螺旋304a和螺旋304之间。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组件,则供螺旋314配接螺旋304,把药瓶组件从图20所示的位置推动到图21所示的座定位置上去。封套上的棘齿308也将配接盒体筒腔302中的弹性棘齿306。自图22可看得最清楚,棘齿306的制作要使其变形具有顺从的方式,即:允许药瓶组件能够自由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但要设计成按图22所示的方式同棘齿308啮合以阻止药瓶组件的反时针转动。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药瓶组件一旦配接上盒体筒腔302,是不易脱掉的。
药瓶组件移动到图21所示的位置会使已经重新的混合物经过通道94、103、126、124、122和28回输到注输器里面去,以便进入储腔32同稀释剂进一步混合,随后以前述方式注入病人体内。
在盖住封套312的周围表面、并把前后两段312f和312r连在一起的一张标签纸上可以附上数字、色码和类似形式的标记,以指明药瓶组件相对于盒体筒腔302在什么位置执行联接、重组和传输的功能。这种标记在训练无经验的人员操作本装置时是很有用处的。
参照图23至33,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示,其中,本发明的这一第四型式在总体外观上是相当不同的。但同样包括一个药瓶或容器组件,在结构和操作上等同于本发明第三型式中的容器组件300。因而,在图23至33中使用了同样的数字标明同样的容器组件中的零部件。本发明的本型式中,联接器中的各联接器件也等同于先前结合图17至22所叙述的那些。不过,容纳联接器在内的、本装置盒体的筒状第一部分,在此用数字400标明,具有稍微不同的结构;容纳本装置注输部分的盒体第二部分也是如此。本发明这一第四型式的装置一般大于早先叙述的各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配送较大容量的药剂。
特别翻到图23、24和25,一般用数字402标明的第二或注输部分包括一底盘组件404,其中的曲面底板406具有前后表面408和410。底板406的中心部分407上面带有大量细小的、交叉的液流微细沟渠412,它们与一条纵向的、具有间隔开的两段413和416的液体中央汇集通道414相连通(图29)。这些沟渠和各部分的功用将立即加以说明。底板406的侧缘418具有间隔开的孔眼420,用来在搬移时把牢装置,或者在把装置接向病人身体时用以系结带子。
大体上是平面状的一个可膨胀的弹性薄膜,或膜件430,其两端是粘牢的,同底板406的中心部分407结合以构成腔室432(图27)。在压力下把液体送入到腔室里去,膜件430就以图27所示方式胀伸到平面之外。随着可膨胀的膜件430受液体压力作用而胀伸,在其中就形成内应力,这种应力不断地促使膜件返回它原有的非胀伸状态。
构成本发明装置这一最新型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是滤清器的配置,它安置在腔室432里面,用来滤清自腔室432流进底板406上制成的许多液体通道412的液体。滤清器还起到层间气泡捕集器的作用。在图示的本发明这一实施例中,滤清器的形状是一具有大量微细孔隙的、薄膜式的分层或复合膜片434,它以图27所示方式贴合在底板406的前表面408上面。前表面为滤清器434提供了支撑手段。膜片434可以使用广泛多样的、其特性为该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所熟知的过滤材料造作,包括醋酸纤维、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编二氟乙烯和聚氨脂/聚乙烯复合材料。
叠置在可膨胀的膜件430以上的,是一个多孔塑料制的、可透气的填料结构件436。参照图27可看得最清楚,结构件436的中部设置了一个纵向的、凹进的拱槽438,当膜件430因流体在压力下流进腔室432而最大限度地向外胀伸时,最先顶住此拱槽的内壁440。结构件436可以用以前述及结构件40时所说明的同样材料制成。
覆盖其上并密封地包容结构件436的,是一罩盖装置,在此图示为坚硬的塑料盒盖442。盒盖442具有通气装置,在此就是盒盖上部壁板上所做成一些孔洞444。当可膨胀的膜件430是由高透气性材料制成的时候,包括孔洞444在内的通气装置允许此后进入腔室432的液体中所包含的气体,如果有的话,穿过透气膜件,填料件436,经由通气装置通向大气。一张药物标签纸,其一部分可以取掉,盖住了通气孔洞444。在某些应用场合下,盒盖和底板可以用具有前述特性的同样材料制成。
底盘组件404也包括一个出口或传输孔448,通常是用一只可卸掉的封盖450封住的。出液孔448通过导管452连通流体通道414和出口417(图28)。出液孔448和通道452也同底板406中所做成的横向通道454连通,此通道结束在其外端的孔口456处。装在孔口456里面(图23)的是一只出口液流控制器,这里图示为一截流和液体计量器,其特性以前在本文中讨论过,在图2和6中用数字63标明。针阀装置63以前述方式或者基本上关闭、或者可控制地限制住由通道414和出液孔448流向装置以外的液流。自图28可见,通道454内部带有螺纹,靠螺纹套接一芯杆460上面的外螺纹458。在这种结构情况下,转动装置芯杆460上的控制旋钮462,阀件就能沿通道454的轴向前移,可控制地相对于通道454推动装在芯杆460上、接近其内端的带锥度部分464,并同底板406上的阀座464接合(图28)。一只O型圈463用来相对于通道454密封芯杆454。可以代替针阀,或与之相结合的是,通道452最初用一根静脉引输器具的针头刺穿。这种具有隔板结构的容器孔口在技术上是为人熟知的。
转向图23和29,可以看到容器组件300的结构具有类似于图17至22所示的结构。此容器组件,其结构细节这里不再重复,纳入盒体筒腔400之内,而柱塞36按照前述方式(同样参照图32和33)首先配接联接件112。在本发明的这一最新型式中,筒部400是借助连接凸缘470同底板406的背部或凹进表面410连成一体的(图23)。筒部400还包括一块横向板壁471,带有凹座473以支撑接联件112,其支撑方式在图30中看得最清楚。板壁471上设有通道477,连通联接件114的通道124,并通过孔口415连通底盘402的通道414。同样,出口通道的筒罩472和针阀的筒罩474自背部表面410互成角度地向外伸出(图26和28)。要注意的是,底板406的前表面408上有一直立安装的嵌套475,环绕着孔口415,滤清片434粘接在上面。滤清片434带一孔洞434a,沿周边套住嵌套475,使液体能自由地穿过渠道414和腔室32中间的孔口415流动(图25)。
在操作本发明这一第四型式的装置时,装置靠一个侧缘418固定住,卸掉药瓶盖帽和封住无菌联接器通道110通道的密封帽,把药瓶组件300的敞开端嵌装到筒腔400的敞开端401里面(图23)。参照图29和30可看得最清楚,随着药瓶310被纳入敞开端401,螺旋314将朝向筒腔400里面的第一圈内螺旋403a移动。同时螺旋86b将朝前移动,同联接件112上的螺旋113配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会使螺旋314配接上第一圈内螺旋403a,并使柱塞86上的螺旋86b配接上联接杆112上的螺旋113,其方式如图30所示。封套312上的棘齿也将移动到接近盒体筒腔400内棘齿405的位置。随着柱塞同联接件112联接,容器开关的芯杆106将触合开关器136的芯杆140,同时把联接器流量控制器的阀件137和容器流量控制器的阀件92都推到图30和33所示的开启位置上。在各流量控制器都处于这种开启位置的情况下,可膨胀的膜件430会使盛放在腔室432中的液体在压力下流经孔口415(图25和30)进入通道477,进入通道124,流过阀座128进入联接器的流体通道126,并随后进入容器开关器的通道103。压力下的液体下一步将流经容器开关的径向通道,并迅速进入玻璃容器310的内部,其方式如图30中的箭头所示。压力下的液体这样流入药瓶就开始了掺混或重组过程。
如图30中的箭头所描绘的那样,流入药瓶的液体将以图中所示方式同盛放在瓶中的药物M彻底混合,以形成一种活性浓缩药物的可流动物质,它是储存在腔室432中的稀释剂同以前储在药瓶中的药物M的混合物。
在药物M同稀释剂混合以后,药瓶组件再次按照图31中所示方式以顺时针方向加以转动。在这又一次转动过程中,药瓶将移动通过筒腔400里面的一个环状间距479。像前述一样,间距479起到停顿间距的作用,位于第一圈螺纹403a和螺纹403之间。停顿间距479提供了短暂的间歇时间,使得能够进行装置返充和药物重组。继续顺时针转动药瓶组件,会使螺旋414同螺旋403配接,把药瓶组件从图30所示的位置推到图31所示的位置上去。封套上的棘齿308也将同盒体筒腔400里面的弹性棘齿配接,以致基本上把药瓶锁定在盒体筒腔400里面的位置上。
继续把药瓶组件推到图31所示的最终位置,会使已重组的混合物通过通道94、103、126、124、477和414基本上返输到注输器的储腔432里面去,并通过孔口415用于:随后经由滤清片434和大量的液体汇集通道412可控制地把已重组的活性药物注入病人体内时通过孔口417送入通道414,和经过通道452和出口448排向装置之外。如前述,通过出口448的液流速度是用针阀63控制的。
再次,在盖住封套312周围表面的一张标签纸上最好附上数字、色码或类似形式的标记,以指明药瓶组件相对于盒体筒腔400在什么位置执行联接、重组和传输的功能。
转向图34至38,本发明的最后一个实施例示于其中。这一最后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图23至33的实施例,同样的数字用来标明同样的另部件。尤其是,装置的注输器部分,同联接件112和114一起,等同于前述的那些,联接开关器136和操作器也是如此。不过,盒体筒部500,虽然也装在底盘406的背部表面110上面,但具有稍微不同的结构,药瓶组件502也是如此。以下各段将讨论这些不同器件的结构细节和本发明最后一种型式的操作方法。
首先翻看图34和35。看得出来,底盘组件十分类似于图25所示的那种,具有一块弯曲的底板406,上面有大量的液流微细沟渠412,它们连通具有间隔开的两部分413和416的中央通道414。侧缘418带有孔眼420,与前述相同,装置同样包括功能如前的可膨胀弹性膜件430和滤清片434。转向图36,本发明这一型式的药瓶或容器组件502包括第二个液流控制器,用来控制进出盛有药瓶M的药瓶510内腔509的液体流动。本发明这一型式的第二个液流控制器在结构和操作方面等同于前所叙述的那种,并包括一只基本上是密封地装在药瓶510里面的低硬度柱塞86。柱塞86也包括联接手段,图示为螺旋86b,用于同装置的联接器相连接。像前述那样,开关装成88控制着经由柱塞86里面设置的流动通道中的液流,并由具有前述特性的操作器操作。
药瓶510被封装在围绕着药瓶510的一个由多部分构成的套盖或封套512里面。反过来,封套512又可伸缩地套装在一个环圈512a里面,环圈上带有装置的联锁止动圈511。在接近环圈512a下端处设有外螺旋514,恰好同装置盒体筒腔502里面的内螺旋504配接。药瓶510用509那样的、整体撕开式的封盖封住(图36)。环圈512a还带有沿环向间隔开的几只手把507,其目的将立即加以说明。封套512包括锁定装置,用来把封盖组件锁定在筒部502上面。这一锁定装置在此的形式是一个位于接近封套512下端处的凸环515。
转向图37,本发明这一最后型式的盒体筒部502具有一个大直径的筒口517,正好容纳止动圈511,并形成一个沿径向伸展的环形表面519,止动圈511可以贴合其上。自表面519沿纵向间隔开的地方有一个沿周向、向内突出的环状止推台521,以即将加以说明的方式在这一工作循环完成的时候,正好同封套512上的凸环515锁合。
在操作本发明这一最后型式的装置时,药瓶封盖509首先从药瓶组件300上卸掉。这样做了之后,把药瓶组件300的敞开端嵌装到筒腔502的无菌筒口517里面去(图37)。使用控制手把507,螺旋514就同筒腔里面的内螺旋504通过螺纹配接。药瓶组件300于是被向前推动,把柱塞86上的螺旋86b挪到联接件112上的螺旋113附近。接着,使用手把507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药瓶,会使柱塞86上的螺旋86b以图37所示方式同联接件112上的螺旋113配接。随着柱塞同联接件112联接,容器开关的芯杆106将触合开关器136的芯杆140,同时把第一个液流控制器的阀件137和第二个液流控制器的阀件92都推到如图37所示的开启位置上。在各液流控制器的开关处于开启位置的情况下,可膨胀的弹性膜件30会使盛放在腔室432里面的液体在压力下流经孔口415,进入联接器的通道126,并随后进入容器开关器通道103。压力下的液体下一步将以图37中箭头所示方式流经容器开关的径向通道94,并迅速地进入容器510的内部。在压力下进入药瓶的液流就开始了掺混或重组过程,并使容器组件向外移动(如图37中所示,向上)。
按箭头533方向药瓶组件持续向内移动并达到如图38所示的最前方锁定位置,会使已重组的混合物经由通道94、103、126、124、477和414基本上返输到注输器储腔里面,并通过415用于:随后经由滤清片434和通道412与414,以及经过接收孔的出口448,以前述方式注入病人体内。
在前述本发明的所有型式中,容器开关的柱塞最好是用一种橡胶或硅树脂材料制成。在柱塞内往复的阀件最好是用较高硬度的橡胶或硅树脂制成,或者用玻璃或塑料物质,诸如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ABS、PTFE或高密度特氟隆或尼隆。同样,阀件137最好是用脂橡胶、橡胶、弹性PVC、聚氨酯、PTFE或氟硅弹性物质。
至此,本发明已经按照专利规定中的要求详细加以说明。在此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将毫无困难地在各个别另件或与之有关的组件方面作出改变和修正以适应特殊需要或条件。这些改变和修正可以在不偏离以下权利要求所陈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