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壮元袋 本发明属于祖国中医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中草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和保健的健脾壮元袋。
在已知的技术产品中,已有多种医疗保健袋、中药保健袋等,这些技术产品对人们的健康保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挖掘祖国中医药学宝库,提供一种中医综合治本、标本兼治,以治疗和预防保健并行的健脾壮元袋。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健脾壮元袋、由外袋、内袋和药芯组成,其特殊之处是药芯包括下列中药组分:
麝香 0.04-0.25% 西洋参0.5-2.0% 冬虫夏草 0.5-2.0%
牛黄 0.04-0.25% 玳瑁 0.5-2.0% 虎骨(豹骨代)0.04-0.5%
红参 0.5-2.0% 鹿茸 0.5-2.5% 肉桂 0.5-3.0% 艾叶 0.5-3.5%
海马 0.5-2.0% 党参 1.5-3.5% 蛤蚧 0.4-1.5% 藏红花0.1-1.0%
白术 1.5-3.5% 甘草 0.5-2.0% 生地 1.5-3.5% 半夏 0.5-3.5%
山楂 0.5-2.5% 六曲 0.5-3.0% 鸡内金 0.5-3.0% 紫苏 0.5-2.5%
冬花 1.0-3.0% 益智仁0.5-2.5% 良姜 0.5-2.0% 仙茅 1.0-3.5%
远志 0.5-2.0% 雄蚕蛾0.5-3.5% 天麻 0.5-2.5% 独活 1.0-3.0%
羌活 1.0-3.5% 葛根 1.0-3.0% 柴胡 1.0-3.5% 黄芩 1.0-2.5%
沉香 0.5-2.5% 乳香 0.5-2.5% 安息香 1.0-2.0% 三七粉1.0-3.0%
铁棒锤 1.0-2.0% 盘龙七1.0-2.0% 铁灯台 0.5-2.0% 大九架1.0-2.0%
钮子七 1.0-2.5% 血三七1.0-2.5% 白银耳 1.0-3.0% 猪牙皂1.0-2.0%
料江石土1.0-4.5% 浙贝母0.5-2.0% 杜仲 1.0-3.0% 川断 1.0-3.0%
枯矾 1.0-2.5% 茵陈 0.5-2.5% 栀子 1.0-2.5% 虎杖 1.0-3.0%
香元 1.0-2.0% 地龙 1.0-2.5% 白毛根 1.0-3.0% 草叩 1.0-2.0%
血灵脂 1.0-3.5% 蒲黄 1.0-3.5% 穿山甲 1.0-3.0% 冰片 0.5-2.5%
上述中药组分总重量为百分之百。
另一特殊之处是药芯结构有两层艾绒和一层中药粉,层间有塑料薄膜和其上的缓释孔,可以均衡药物释放量,增加药物持久时间。
本发明的中医药理分析;针对本发明的目的,在药芯的中药组分筛选上,依据和挖掘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
其一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元气充沛、脏腑强盛”,脐下肾间元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因此应选用增强人体抗病或免疫能力的药物,促进增强体质恢复正气,抵御病菌病毒的入侵。
其二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因此本发明虽为外治之药,但运用的是内治之理,施药于外,起效于内,有针对性的通过“神阙穴”给药,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扶正元气,调治全身,增强体质。
其三是,筛选药物依据还在于“皮肤透入、经络传导、粘膜吸收”,“切于皮肤、切于肉理、摄于透气、融于渗液,外治之学与内治之学并行,并能补内治之不及”。药物经“神阙穴”和脐肾、脐肝部位或经皮肤透入、粘膜吸收,或经孔窍、腧穴、而循经络入脏腑,使脏腑气血条达、经络疏通、阴阳平衡、强壮元气,扩大了本发明的综合治疗和保健范围,且作用迅速、效果显著。
其四是,根据祖国医学阴阳气血、表里、寒热虚实、脏腑辩证、异病同治、有病治病、无病先防的治疗保健原则,因此药物组分的筛选立足于治,也立足于保健预防。
其五是,运用中医药四气五味、归经等药性药理筛选每味中药,还运用“君、臣、佐、使”四个药群组进行配伍,使药群组内各味药及药群组之间,互为提升与强化,互为补充与协调,使本发明所筛选的中药组分构成了治疗和保健预防功能完整的有机整体。其中;君药群组包括;麝香、西洋参、冬虫夏草、牛黄、玳瑁、虎骨(豹骨代)、红参、鹿茸、肉桂、艾叶、海马、党参、蛤蚧、藏红花、雄蚕蛾。臣药群组包括;白术、甘草、生地、半夏、山楂、六曲、鸡内金、紫苏、冬花、益智仁、良姜、仙茅、远志、天麻、独活、羌活、葛根、柴胡、黄芩。佐药群组包括;三七粉、铁棒锤、盘龙七、铁灯台、大九架、钮子七、血三七、白银耳、猪牙皂、浙贝母、杜仲、川断、枯矾、茵陈、栀子、虎杖、香元、地龙、白毛根、血灵脂、蒲黄、穿山甲。使药群组包括;沉香、安息香、乳香、草叩、料江石土、冰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和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可以综合治本、标本兼治,其治疗和保健预防并行,适用范围宽功能强,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补养精、气、神,扶正祛邪,温肾壮阳,善固下元,通三关,壮五脏,滋阴润肺,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活血化淤,芳香化湿,祛痰平喘,补虚泻实,预防感冒和瘟疫,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且作用迅速,药效持久,效果显著。
附图及附图说明:
附图是健脾壮元袋中的药芯层间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药芯的层间结构为;在塑料薄膜1无孔的一端上是艾绒层I,其上是有缓释孔2地塑料薄膜3,再上依次是艾绒层II、中药粉层4,塑料薄膜1有缓释孔5的一端折回盖在最上层,外层由内袋6包果,经缝纫扎制成片状。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措施:
实施例1
在工业化生产中,首先对所选的中药材进行清理、清洗、除杂、炮制,粉碎、过筛、混合,成人型产品药芯各中药组分含量的重量百分比配料为:
麝香 0.2% 西洋参 1.2% 冬虫夏草1.2% 牛黄 0.1% 玳瑁 1.1%
虎骨(豹骨代)0.2% 红参 1.1% 鹿茸 1.4% 肉桂 1.6% 艾叶 2.2%
海马 1.1% 党参 2.4% 蛤蚧 1.1% 藏红花0.6% 白术 2.4%
甘草 1.6% 生地 2.6% 半夏 2.2% 山楂 1.7% 六曲 1.7%
鸡内金 1.6% 紫苏 1.9% 冬花 1.9% 益智仁0.9% 良姜 0.9%
仙茅 2.4% 远志 1.5% 雄蚕蛾 1.9% 天麻 1.7% 独活 1.9%
羌活 2.4% 葛根 1.9% 柴胡 2.4% 黄芩 1.7% 沉香 1.5%
乳香 1.6% 安息香 1.7% 三七粉 1.9% 铁棒锤1.6% 盘龙七1.6%
铁灯台 1.3% 大九架 1.4% 钮子七 1.6% 血三七1.7% 白银耳2.2%
猪牙皂 1.5% 料江石土2.2% 浙贝母 1.1% 杜仲 2.2% 川断 2.1%
枯矾 1.6% 茵陈 1.6% 栀子 1.7% 虎杖 1.9% 香元 1.6%
地龙 1.5% 白毛根 1.7% 草叩 1.3% 血灵脂2.2% 蒲黄 1.9%
穿山甲 1.6% 冰片 1.5% 上述中药组分总重量为百分之百。
实施例2
在工业化生产中,首先对所选的中药材进行清理、清洗、除杂、炮制、粉碎、过筛、混合,妇女专用型产品药芯各中药组分含量的重量百分比配料为:
麝香 0.2% 西洋参 1.1% 冬虫夏草1.1% 牛黄 0.1% 玳瑁 1.0%
虎骨(豹骨代)0.2% 红参 1.0% 鹿茸 1.3% 肉桂 1.7% 艾叶 2.6%
海马 1.0% 党参 2.2% 蛤蚧 1.0% 藏红花0.7% 白术 3.0%
甘草 1.5% 生地 3.0% 半夏 2.0% 山楂 1.5% 六曲 1.6%
鸡内金 1.4% 紫苏 1.8% 冬花 1.8% 益智仁0.8% 良姜 0.8%
仙茅 2.2% 远志 1.4% 雄蚕蛾 1.8% 天麻 1.5% 独活 1.8%
羌活 2.2% 葛根 1.8% 柴胡 2.6% 黄芩 2.1% 沉香 1.4%
乳香 1.5% 安息香 1.6% 三七粉 1.7% 铁棒锤1.5% 盘龙七1.4%
铁灯台 1.2% 大九架 1.3% 钮子七 1.4% 血三七1.6% 白银耳2.0%
猪牙皂 1.4% 料江石土2.0% 浙贝母 1.0% 杜仲 2.6% 川断 2.1%
枯矾 1.5% 茵陈 1.5% 栀子 1.6% 虎杖 1.8% 香元 1.7%
地龙 2.1% 白毛根 1.6% 草叩 1.2% 血灵脂3.0% 蒲黄 3.0%
穿山甲 2.1% 冰片 1.4% 上述中药组分总重量为百分之百。
实施例3
实施例1和实施例2药芯的结构与生产过程相同。在塑料薄膜1无孔的一端上是艾绒层I,其上是有缓释孔2的塑料薄膜3,再上依次是艾绒层II、中药粉层4,塑料薄膜1有缓释孔5的一端折回盖在最上层,外层由内袋6包果,经缝纫扎制成片状,即为药芯,该药芯置于健脾壮元袋中外加密封包装即为成品。分成人型、妇女专用型、儿童型等,每个药芯的重量为10-30克,两层艾绒重量共为3-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