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261603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39086.5

申请日:

2015.06.18

公开号:

CN104895255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1/02; E04D13/16

主分类号:

E04D11/02

申请人:

徐永权

发明人:

徐永权

地址:

409607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保家镇清水村2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是在屋顶铺设的混凝土结构层上进行作业,包括如下步骤:1)基层清理;2)弹线找坡;3)管根固定;4)铺设隔气层;5)铺设保温层:包括铺设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料,在第二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是由粒径8mm的炉渣、粒径9.5mm的蛭石和粒径0.18mm的珍珠岩按照2:1:0.2的质量比例混合压实所得,所述的第三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硅酸盐水泥;6)抹平:待保温层铺设完成后,用平板振捣器将第三保温层的上表面捣平。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保温效果好,耐用性好,而且制作成本较低,施工周期也较短。

权利要求书

1.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是在屋顶铺设的混凝土结构层上进行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层清理:将混凝土结构层表面上的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然后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层表面钻设直径为1.5~2.6cm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深度小于1.8cm,所述的定位孔呈蜂窝状分布,相邻定位孔的间距为10cm;在所述的每一个定位孔内各安装一根锚栓,所述的锚栓的上端穿出定位孔外,所述的锚栓位于定位孔外部的长度为0.8~1.2cm;所述的锚栓下部设有开口形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深度小于定位孔的深度,在所述锚栓的中部设有防滑纹,在所述锚栓的上部外侧设有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定位孔外部;
2)弹线找坡:在混凝土结构层上,以左侧的定位孔的中心为起点,分别向右侧沿水平方向用粘有石灰粉的测量线划出将要铺设的隔热管的位置; 
3)管根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层上沿测量线划出的位置横向铺设若干根隔热管,所述的隔热管是由外管、中管、次管和内管构成的管体结构,所述中管位于外管和次管之间,所述内管位于次管内侧,在外管和中管之间填充有泡沫层,在所述中管与次管之间填充有沥青层,在所述次管和内管之间灌装有冷冻液;所述隔热管的外管管径为25cm,所述隔热管下端与对应位置定位孔内的锚栓接触抵紧,隔热管的两端管口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堵塞密实;在所述的隔热管的外部覆盖有混凝土,所述的隔热管与对应的锚栓通过混凝土连接并固为一体,隔热管上方的混凝土凝固后在混凝土结构层表面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向下倾斜的隔热斜面;
4)铺设隔气层:待管根固定完成后,将管根固定后所形成的隔热斜面表面干燥并清扫干净,在所述斜面上铺设一层油毡,所述油毡的厚度为2.6cm,在所述油毡上再均匀铺设一层沥青垫层,所述沥青垫层的厚度为1.8cm;
5)铺设保温层:在干燥后的沥青垫层上,铺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沥青垫层之间填充有沥青胶结料;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也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上的保温板和第二保温层上的保温板相互错位放置,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料,所述的水泥浆料是由水泥、石灰和河沙按照1:1.35:2.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4.2cm;在第二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是由粒径8mm的炉渣、粒径9.5mm的蛭石和粒径0.18mm的珍珠岩按照2:1:0.2的质量比例混合压实所得,所述第三保温层的厚度为1.65cm;所述的第三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硅酸盐水泥;
6)抹平:待保温层铺设完成后,用平板振捣器将第三保温层的上表面捣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中的保温板为泡沫混凝土板,所述第二保温层中的保温板为加气混凝土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水泥是将水泥和膨胀蛭石按照1:13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水调拌而成,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为8~15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中的泡沫层厚度大于隔热管中沥青层的厚度,所述隔热管中沥青层的厚度是隔热管中冷冻液的厚度的3倍。

说明书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建筑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整个国际经济气候还是中国宏观经济大势来看,能源问题已经日趋严峻,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8%,故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国家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及规定,具有节能环保概念的建筑材料也日益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及市场的青睐。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为使冬季房间内部的温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以及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通常都在屋顶铺设有保温层。同样的,在一些工厂,为了能够保护环境以及调节室内温度,也都铺设了保温层。现目前铺设的保温层大多采取的是双层结构,即在屋顶防水层上铺上保温材料板,然后在保温材料板上用散料以及水泥灰浆等抹平,晒干后形成保温层。这种结构的保温层虽然施工比较简便,但是,其防护效果却较差,隔热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冬天散热较快,而夏天隔热效果较差;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保温层上表面会脱落,导致保温材料板裸露出来,时间久了后就会使得保温材料板破损;由于保温层通常都是连成一片的,一旦有局部破损,修复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修复后也很难达到原有的保温效果,这也使得维护成本较高,如果破损面积较大的话,就只能全部重新铺设保温层,这会给人们造成非常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铺设的保温层容易破损,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而介绍一种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该工艺铺设的保温层保温效果好,而且坚实耐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是在屋顶铺设的混凝土结构层上进行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层清理:将混凝土结构层表面上的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然后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层表面钻设直径为1.5~2.6cm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深度小于1.8cm,所述的定位孔呈蜂窝状分布,相邻定位孔的间距为10cm;在所述的每一个定位孔内各安装一根锚栓,所述的锚栓的上端穿出定位孔外,所述的锚栓位于定位孔外部的长度为0.8~1.2cm;所述的锚栓下部设有开口形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深度小于定位孔的深度,在所述锚栓的中部设有防滑纹,在所述锚栓的上部外侧设有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定位孔外部;
2)弹线找坡:在混凝土结构层上,以左侧的定位孔的中心为起点,分别向右侧沿水平方向用粘有石灰粉的测量线划出将要铺设的隔热管的位置;
3)管根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层上沿测量线划出的位置横向铺设若干根隔热管,所述的隔热管是由外管、中管、次管和内管构成的管体结构,所述中管位于外管和次管之间,所述内管位于次管内侧,在外管和中管之间填充有泡沫层,在所述中管与次管之间填充有沥青层,在所述次管和内管之间灌装有冷冻液;所述隔热管的外管管径为25cm,所述隔热管下端与对应位置定位孔内的锚栓接触抵紧,隔热管的两端管口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堵塞密实;在所述的隔热管的外部覆盖有混凝土,所述的隔热管与对应的锚栓通过混凝土连接并固为一体,隔热管上方的混凝土凝固后在混凝土结构层表面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向下倾斜的隔热斜面;
4)铺设隔气层:待管根固定完成后,将管根固定后所形成的隔热斜面表面干燥并清扫干净,在所述斜面上铺设一层油毡,所述油毡的厚度为2.6cm,在所述油毡上再均匀铺设一层沥青垫层,所述沥青垫层的厚度为1.8cm;
5)铺设保温层:在干燥后的沥青垫层上,铺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沥青垫层之间填充有沥青胶结料;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也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上的保温板和第二保温层上的保温板相互错位放置,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料,所述的水泥浆料是由水泥、石灰和河沙按照1:1.35:2.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4.2cm;在第二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是由粒径8mm的炉渣、粒径9.5mm的蛭石和粒径0.18mm的珍珠岩按照2:1:0.2的质量比例混合压实所得,所述第三保温层的厚度为1.65cm;所述的第三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硅酸盐水泥;
6)抹平:待保温层铺设完成后,用平板振捣器将第三保温层的上表面捣平。
本发明的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中,在对基层进行清理时,重点考虑了后续安装隔热管的稳定性和便携性,因此创新的采用了在混凝土结构层表面钻设定位孔并安装锚栓的结构,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安装隔热管后屋面的整体性,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起到防止隔热管与混凝土结构层分裂的目的。本发明中采用的多层结构的隔热管,相比传统隔热管而言,具有更多的层次,因此在隔热上有了更多的应用空间,它通过采用在每一层中填充不同材质的隔热材料,可以成倍的提高隔热保温效果,特别是能够应对不同环境温度的情况,避免温度变化对隔热管的效果造成的影响,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范围。不仅如此,本发明还通过隔气层和保温层与隔热管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隔热保温体系,这相对于传统单一结构的屋面保温层而言,具有多层次、多材料、大范围的保温效果,基本上可以做到将屋内与屋外的热量流动隔绝开来,特别适合在热带或寒带的区域使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保温层,分别采用了不同成分比例的材料制得,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较大时自身的胀缩比例不一致,克服保温材料单一可能造成的断层的后果,另一方面是使得保温层之间的粘接性更好,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避免局部的热量泄露,有利于提高整体隔热保温效果。
优化地,所述第一保温层中的保温板为泡沫混凝土板,所述第二保温层中的保温板为加气混凝土板。这里采用的泡沫混凝土板具有轻质保温、耐久性好、燃烧性能低、低碳环保、节能利废等特点,而加气混凝土板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吸声隔音的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优化地,所述硅酸盐水泥是将水泥和膨胀蛭石按照1:13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水调拌而成,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为8~15mm。这里采用了颗粒较小的膨胀蛭石,它可以具有更好的整体粘连性,使得硅酸盐水泥凝固后不易出现断裂或开口的情况,特别是在混合时也更加均匀,整体性好。
优化地,所述隔热管中的泡沫层厚度大于隔热管中沥青层的厚度,所述隔热管中沥青层的厚度是隔热管中冷冻液的厚度的3倍。本发明中对泡沫层、沥青层以及冷冻液厚度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同时还考虑了他们各自的隔热效果,从外到内隔热效果逐渐增强,采用这种逐级增加的方式还可以避免由于热量差异变化过大而在隔热管表面造成的水蒸气凝固形成薄冰,这样对整体建筑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温效果好: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采用更加细致的工艺手段,在基层上铺设了管根和隔气层,可以有效的起到隔热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得形成的保温层内部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可以应对不同天气环境对保温层的影响。
2、耐用性好:本发明的工艺中对保温层的铺设采取了先是松散的保温层,然后再是板块状保温层的方式,这样能够使得它们相互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不容易出现脱落和断层的情况,因此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3、制作成本较低,施工周期也较短,工艺难度相对容易,工人施工也很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是在屋顶铺设的混凝土结构层上进行作业,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基层清理:是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将杂物和灰尘清理干净。
2)弹线找坡:在混凝土结构层上,根据预设的坡度和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的走向,并用粘有石灰粉的测量线划出将要铺设的保温层的高度;以此确定保温层的厚度范围。
3)管根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层上横向铺设若干根隔热管,所述的隔热管并排放置,隔热管的管径为2.8cm,隔热管的两端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堵塞密实,所述的隔热管的外部均用混凝土敷平固定。
4)铺设隔气层:待管根固定完成后,将管根固定后所形成的表面干燥并清扫干净,在管根所形成的表面上铺设一层油毡,所述油毡的厚度为2.6cm,在所述油毡上再均匀铺设一层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1.8cm。铺设隔气层前,屋面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且要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隔气层的构造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在涂刷沥青层时,要求均匀无漏刷。
5)铺设保温层:在干燥后的沥青层上,铺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沥青层之间填充有沥青胶结料;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也是由若干块保温板依次并排放置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上的保温板和第二保温层上的保温板相互错位放置,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料,所述的水泥浆料是由水泥、石灰和河沙按照1:1.35:2.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4.2cm;在第二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是由粒径8mm的炉渣、粒径9.5mm的蛭石和粒径0.18mm的珍珠岩按照2:1:0.2的质量比例混合压实所得,所述第三保温层的厚度为1.65cm;所述的第三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硅酸盐水泥;
6)抹平:待保温层铺设完成后,用平板振捣器将第三保温层的上表面捣平。
根据需要,所述的第一保温层中的保温板可以为泡沫混凝土板,所述第二保温层中的保温板可以为加气混凝土板。所述硅酸盐水泥是将水泥和膨胀蛭石按照1:13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水调拌而成,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为8~15mm。
本发明中,第三保温层可以有多种选择,如:
(1)松散保温层:它是使用粒径为5~40mm炉渣或水渣,使用时必须过筛,控制含水率。铺设松散材料的结构表面应干燥、洁净,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适当压实,压实程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经试验确定。每步铺设厚度不宜大于150mm,压实后的屋面保温层不得直接推车行走和堆积重物。
(2)松散膨胀蛭石保温层:蛭石粒径一般为3~15mm,铺设时使膨胀蛭石的层理平面与热流垂直。
(3)松散膨胀珍珠岩保温层:珍珠岩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8%。
(4)粘结铺设板块状保温层:板块状保温材料用粘结材料平粘在屋面基层上,一般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聚苯板材料应用沥青胶结料粘贴。
(5)水泥蛭石保温层:是以膨胀蛭石为集料、水泥为胶凝材料,通常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低标号为425号,膨胀蛭石粒径选用5~20mm,一般配合比为水泥∶蛭石=1∶ 12,加水拌合后,用手紧握成团不散,并稍有水泥浆滴下时为好。机械搅拌会使蛭石颗粒破损,故宜采用人工拌合。人工拌合应是先将水与水泥均匀的调成水泥浆,然后将水泥浆均匀地没在定量的蛭石上,随泼随拌直至均匀。铺设保温层,虚铺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30%,用木拍板拍实、找平,注意泛水坡度。
(6)水泥白灰炉渣保温层:施工前用石灰水将炉渣闷透,不得少于3天,闷制前应将炉渣或水渣过筛,粒径控制在5~40mm。最好用机械搅拌,一般配合比为水泥∶白灰∶炉渣为1∶1∶8,铺设时分层、滚压,控制虚铺厚度和设计要求的密度,应通过试验,保证保温性能。
在本发明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隔气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土、硬块杂物等清扫干净,防止降低隔气效果。在已铺好的松散、板状或整体保温层上不得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同时,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保证保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是在屋顶铺设的混凝土结构层上进行作业,包括如下步骤:1)基层清理;2)弹线找坡;3)管根固定;4)铺设隔气层;5)铺设保温层:包括铺设的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在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料,在第二保温层上铺设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是由粒径8mm的炉渣、粒径9.5mm的蛭石和粒径0.18mm的珍珠岩按照2:1:0.2的质量比例混合压实所得,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