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60829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3819.9

申请日:

1990.05.19

公开号:

CN1051675A

公开日:

1991.05.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6

申请人:

左建平;

发明人:

左建平

地址: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新区门诊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泸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孙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骨刺消痛膏外用中药配方及制法。现有中药外敷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病时有的需加温加热,因而治疗不便,传统黑、白膏药易污染皮肤及衣物,氧化锌橡皮膏类不能重复使用,且对部分病人可导致皮肤过敏。本发明配方为:生马钱子、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大戟、白芥子、僵蚕、桃仁。制法为:先将配方中各药粉碎成粗粉,放入砂锅内开加冷水浸泡,然后用文火煎煮,之后进行过滤取汁,对剩余药渣再加水煎煮、取汁、如是共3次,将滤液收集用慢火浓缩成稠膏状,加入甘遂细粉调拌为干粉药料,将此药料与新基质粘稠体搅匀推涂于裱背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外用骨刺消痛膏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及各药剂量比值为:生马钱子20-25%,生南星10-15%,生半夏10-15%,甘遂15-20%,大戟15-20%,白芥子8-12%,僵蚕8-12%,桃仁8-12%。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最佳配方为:生马钱子20%,生南星10%;生半夏10%,甘遂15%,大戟15%,白芥子10%,僵蚕10%,桃仁10%。
3: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外用骨刺消痛膏地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a、先将生马钱子、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大戟、白芥子、僵蚕、桃仁分别粉碎成粗粉,按配方比例取量1000克,放入砂锅内并加入冷水5000毫升浸泡1-3小时,然后用文火煎煮1-2小时,之后进行过滤,取汁,对 b、剩余药渣再加水3000毫升后,仍用文火煎煮0.5-1小时,然后再进行过滤、取汁,如此反复煎煮、取汁共3次,将 c、3次煎煮的滤液收集,用慢火浓缩成稠膏状,在60℃以下干燥,研末,过120目筛后称量,约得干粉药料200克,若不足200克,则加甘遂粉(过120目筛)调节为200克,并充分拌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尤其是这种组合物骨刺消痛膏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目前所采用的中药外敷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病,近期疗效较好,但进行治疗时有的需要加温加热,因而治疗不便,费时费工;传统黑膏药、白膏药(硬膏)易污染皮肤及衣物,给使用带来困难,氧化锌橡皮膏类虽解决了污染问题,但膏药不能重复作用,且对部份病人可导致皮肤过敏;由于外敷散剂、熨剂类中药使用不便,因而难以广泛使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第7期刊登的“骨刺膏外敷治疗骨质增生460例报告”一文,以藤黄、青风藤、麻黄、当归、川芎、生川乌、生草乌各20g,木瓜25g、地龙、土元、红花、海风藤、羌活、独活、补骨脂各15g,乳香、没药、血竭各10g,樟脑、冰片各5g,麝香2.5g,黄丹1000g,麻油2400g为配方,将上述各药制成硬膏,每张膏药含生药5-10g,每天一张,7天为人疗程。结果:治疗5-8个疗程后,460例中,显效237例,占51.5%,好转181例,点39.3%,总有效率为90.9%;无效42例,占9.1%。《中医药信息报》1989年11月18日刊登的“骨质增生症的外治法”一文,选用桑枝、红花、透骨昔、寻骨风、伸筋草各100克,乳香、设药、苏木各50克,血竭30克,生马钱子120克,食醋,白酒等为配方,经下述工艺制成“骨刺散”:将原药低温干燥、混合碾粉、过筛、搅匀即得,其中马钱子同各药量之和应按5∶1配伍。将食醋500克以文火煮沸,取制得的“骨刺散”适量人内煎熬,再加白酒适量,文火熬成稠膏状,装入布袋内敷于患处,并在袋上用温水袋加温进行治疗,每次热敷2小时,6-8小时重复一次,药袋一周换一次,四周为一疗程。结果有效率达90%以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第5期刊登的“热熨法为主治疗骨质增生110例疗效观察”一文,外敷热熨用乳香、设药、生川乌各15克,生马钱子6克,花椒7克,白花菜子20克,研细末,以醋调装布袋内,蒸热并外敷增生处1-3小时,每天1-2次;上药1剂连用5-7日。同时配合使用内服汤剂,结果:治愈67例,显效30便,有效11例,无效2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增生病,且生产、使用简便,成本较低的外用中药配方以及该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骨刺消痛膏的中药配方及各药剂量比值为:生马钱子20-25%,生南星10-15%,生半夏10-15%,甘遂15-20%,大戟15-20%,白芥子8-12%,僵蚕8-12%,桃仁8-12%。本发明骨刺消痛膏的制作方法为:1、先将生马钱子、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大戟、白芥子、僵蚕、桃仁分别粉碎成粗粉,按配方比例取量1000克放入砂锅内并加入冷水5000毫升浸泡1-3小时,然后用文火煎煮1-2小时,之后进行过滤、取汁;对剩余药渣再加水3000毫升后,仍用文火煎煮0.5-1小时,然后再进行过滤、取汁;如此反复煎煮、取汁共3次,将3次煎煮的滤液收集,用熳火浓缩成稠膏状,在60℃以下干燥,研末,过120目筛后称量,约得干粉药料200克,若不足200克,则加甘遂粉调节为200克(甘遂粉过120目筛)充分拌匀,收贮备用。该药料1克相当于原生药材5克。2、取聚氯乙烯粉4克置于蒸发皿中,并加入苯二甲酸二丁酯20克搅拌均匀,然后在直火上逐渐加热升温,并不断搅拌,当加热至100℃左右时,呈白色糊状体;之后再逐渐加热升温至130-140℃,并经常翻动,至渐呈透明粘稠体时,分次加入松香粉(40目细粉)36克,并边加边搅拌,加完后应为黄色均一透明粘稠体,3、将以上2所述粘稠体的温度保持在120℃以下,然后,分次加入氧化锌粉36克,并充分搅拌,再加入樟脑0.3克制成新基质,再加前述1制得的药料6克,搅匀,趁热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即制成本发明骨刺消痛膏,每张2-3克。也称新基质药膏。

    本发明选用甘遂、大戟、僵蚕、白芥子、生南星、生半夏六味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具有祛瘀止痛、软坚散结、豁痰通络的疗效和作用;疗效可靠,总有效率可达96%以上,且见效快,平均2天左右即能使疼痛缓解;由于采用新基质制成因而使用安全、方便、无污染。本发明制作方法简便,原料易得,产品成本较低。将本发明新基质药膏的使用情况与其它各种基质的使用情况作对比得出下列比较表:

    品种项目黑膏药pb3o4植物油硬膏pbo与植物油橡皮膏橡胶、松香等新基质贴前是否要软化要否否否是否污染衣物污染污染否否贴着情况易滑动易滑动不滑动不滑动可否重复使用可不能可放置一年以上老化变脆不适用失粘较稳定

    实施例:实现本发明骨刺消痛膏的最佳配方为:生马钱子200g(20%),生南星100g(10%),生半夏100g(10%),甘遂150g(15%),大戟150g(15%),白芥子100g(10%),僵蚕100g(10%),桃仁100g(10%)。骨刺消痛膏制法如下:先将上述配方中的各药粉碎成粗粉,按配方比例取量1000克放入砂锅内并加入冷水5000毫升浸泡1-3小时,然后用文火煎煮1-2小时,之后进行过滤、取汁;对剩余药渣再加水3000毫升,仍用文火煎煮0.5-1小时,如是反复煎煮共3次,将3次煎煮的滤液收集,用慢火浓缩成稠膏状,在60℃以下干燥,研末,过120目筛后称量,约得干粉药料200克,若不足200克,则加甘遂粉(过120目筛)调节为200克,并充分拌匀,该药料即为本发明治疗骨质增生病的外用药料。最后将此药料与新基质在120℃以下进行调拌,趁热将其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即制成新基质骨刺消痛膏,每张2-3克,使用时贴于患处及疼痛部位,5天换药一次。5次为一疗程。

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病的骨刺消痛膏外用中药配方及制法。现有中药外敷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病时有的需加温加热,因而治疗不便,传统黑、白膏药易污染皮肤及衣物,氧化锌橡皮膏类不能重复使用,且对部分病人可导致皮肤过敏。本发明配方为:生马钱子、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大戟、白芥子、僵蚕、桃仁。制法为:先将配方中各药粉碎成粗粉,放入砂锅内开加冷水浸泡,然后用文火煎煮,之后进行过滤取汁,对剩余药渣再加水煎煮、取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