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扣式吊卡.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57748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68832.8

申请日:

2012.03.16

公开号:

CN102650196A

公开日:

2012.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B 19/0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王民轩 高广启 魏斌 罗文莉 程正全 金鑫 宋辉辉 付增 岳振玉 郝丽伟 张方圆变更后:高广启 宋辉辉 金鑫 何平 付增 魏斌 罗文莉 程正全 郝丽伟 张方圆 岳振玉|||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19/06申请日:20120316|||公开

IPC分类号:

E21B19/06

主分类号:

E21B19/0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发明人:

王民轩; 高广启; 魏斌; 罗文莉; 程正全; 金鑫; 宋辉辉; 付增; 岳振玉; 郝丽伟; 张方圆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谢省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还连接有液压背钳。本发明适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时起下油管,提高井口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损伤油管完成起下油管施工,适合多种特殊油管作业。

权利要求书

1.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连接液压背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所述液压背钳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套接在对扣器外筒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所述背钳外筒带动液压背钳沿背钳限位轨道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钳外筒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上方的对扣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钳外筒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该对扣器提升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对扣器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

说明书

对扣式吊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的修井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中的起下油管工序的对扣式吊卡。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修井作业是用两个吊卡轮换完成油管起下,需要人工搬抬吊卡、摘挂吊环,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目前的机械化修井作业起下油管是通过动力吊卡卡住油管本体,露出油管接箍,虽然实现了不搬抬吊卡起下油管,但存在以下缺点:1、动力卡瓦对油管本体损伤大,容易造成油管管漏,且加大了油管更换费用,降低作业井免修期,增加施工成本;2、当遇到玻璃钢油管、氮化油管等特殊油管作业时,动力卡瓦无法满足其施工需求。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对扣式吊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扣式吊卡,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损伤油管完成起下油管施工,适合多种特殊油管作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还连接有液压背钳。

所述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所述液压背钳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套接在对扣器外筒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所述背钳外筒带动液压背钳沿背钳限位轨道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

所述背钳外筒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上方的对扣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

所述背钳外筒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该对扣器提升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上。

所述液压马达与对扣器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

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管线接口。

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适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时起下油管,提高井口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具体优点表现如下:

通过游动对扣式吊卡与固定吊卡配合,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摘挂吊环进行起下油管作业,有效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多种特殊油管的修井作业;

实现不损伤油管起下油管,有效的延长了免修期,节约了作业成本;

应用扭矩检测装置及对扣导槽,可有效避免上卸扣的现象;

背钳卡瓦内径与油管外径相匹配,加大了接触面积,增加了卡紧力度;

不摘吊环可有效避免单吊环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扣式吊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耳;2、吊耳销;3、马达限位轨道;4、液压马达;5、马达限位滑块;6、液压管线接口;7、扭矩传感器;8、联轴器;9、对扣器提升台阶;10、对扣器;11、对扣器外筒;12、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13、背钳限位轨道;14、背钳限位台阶;15、背钳限位滑块;16、背钳外筒;17、背钳外筒限位台阶;18、对扣导槽;19、液压背钳;20、背钳卡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根据图1所示,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1和对扣器外筒11;对扣器外筒11与吊耳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4,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10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11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4通过联轴器8连接至对扣器10上;所述对扣器外筒11下方还连接有用来钳住油管的液压背钳19。

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3,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5;马达限位滑块5处在马达限位轨道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背钳19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16套接在对扣器外筒11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11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13,所述背钳外筒16带动液压背钳19沿背钳限位轨道13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15。背钳限位滑块15处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

背钳外筒16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上方的对扣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18;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20。

背钳外筒16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17卡合在对扣器外筒11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14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9,该对扣器提升台阶9卡合在对扣器外筒11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12上。

联轴器8上设置有扭矩传感器7。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管线接口6。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2。

上提油管时上扣时,把吊环放入吊耳1,关闭吊耳销2,下放对扣式吊卡,当对扣器10进入下方油管内时,关闭液压背钳19,背钳卡瓦20卡紧下方油管接箍,开启液压马达5带动对扣器10进行上扣,马达限位滑块5处在马达限位轨道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背钳限位滑块15处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背钳外筒16随着上扣的进行相对于扣器外筒11向上移动,对扣导槽18倒入油管接箍,防止上斜扣,当上扣完毕时,扭矩传感器7传输信号至控制端,关闭液压马达4,开启液压背钳19,完成上扣过程。

下放油管卸扣时,关闭液压背钳19,背钳卡瓦20卡紧下方油管接箍,开启液压马达4,带动对扣器10进行卸扣,当卸扣完毕时,扭矩传感器7传输信号至控制端,关闭液压马达4,开启液压背钳19,完成卸扣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对扣式吊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扣式吊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扣式吊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扣式吊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扣式吊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50196A43申请公布日20120829CN102650196ACN102650196A21申请号201210068832822申请日20120316E21B19/06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728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72发明人王民轩高广启魏斌罗文莉程正全金鑫宋辉辉付增岳振玉郝丽伟张方圆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代理人谢省法54发明名称对扣式吊卡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

2、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还连接有液压背钳。本发明适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时起下油管,提高井口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损伤油管完成起下油管施工,适合多种特殊油管作业。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

3、,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连接液压背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所述液压背钳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套接在对扣器外筒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所述背钳外筒带动液压背钳沿背钳限位轨道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钳外筒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上方的对扣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4根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钳外筒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该对扣器提升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对扣器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式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权利要求书CN102650196A1/3页3对扣式吊卡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的修井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中的起下油管工序的对扣式吊卡。背景技术000。

5、2传统的修井作业是用两个吊卡轮换完成油管起下,需要人工搬抬吊卡、摘挂吊环,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目前的机械化修井作业起下油管是通过动力吊卡卡住油管本体,露出油管接箍,虽然实现了不搬抬吊卡起下油管,但存在以下缺点1、动力卡瓦对油管本体损伤大,容易造成油管管漏,且加大了油管更换费用,降低作业井免修期,增加施工成本;2、当遇到玻璃钢油管、氮化油管等特殊油管作业时,动力卡瓦无法满足其施工需求。0003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对扣式吊卡。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扣式吊卡,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损伤油管完成起下油管施工,适合多种特殊油管作业。0005为了。

6、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和对扣器外筒;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对扣器上;所述对扣器外筒下方还连接有液压背钳。0006所述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所述液压背钳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套接在对扣器外筒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所述背钳外筒带动液压背钳沿背钳限位轨道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0007所述背钳外筒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

7、上方的对扣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0008所述背钳外筒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该对扣器提升台阶卡合在对扣器外筒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上。0009所述液压马达与对扣器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0010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管线接口。0011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适用于机械化修井作业时起下油管,提高井口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具体优点表现如下通过游动对扣式吊卡与固定。

8、吊卡配合,实现不搬抬吊卡、不摘挂吊环进行起下油管作业,有效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多种特殊油管的修井作业;说明书CN102650196A2/3页4实现不损伤油管起下油管,有效的延长了免修期,节约了作业成本;应用扭矩检测装置及对扣导槽,可有效避免上卸扣的现象;背钳卡瓦内径与油管外径相匹配,加大了接触面积,增加了卡紧力度;不摘吊环可有效避免单吊环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安全性。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对扣式吊卡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中1、吊耳;2、吊耳销;3、马达限位轨道;4、液压马达;5、马达限位滑块;6、液压管线接口;7、扭矩传感器;8、联轴器;9、对扣器提升台阶;10、对扣器。

9、;11、对扣器外筒;12、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13、背钳限位轨道;14、背钳限位台阶;15、背钳限位滑块;16、背钳外筒;17、背钳外筒限位台阶;18、对扣导槽;19、液压背钳;20、背钳卡瓦。具体实施方式0015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0016根据图1所示,对扣式吊卡,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吊耳1和对扣器外筒11;对扣器外筒11与吊耳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吊耳开设内腔装有液压马达4,所述对扣器外筒内腔设置有对扣器10并且对扣器的下端头伸出对扣器外筒11底端面外,所述液压马达4通过联轴器8连接至对扣器10上;所述对扣。

10、器外筒11下方还连接有用来钳住油管的液压背钳19。0017吊耳的内腔壁设置有马达限位导轨3,所述液压马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沿导轨上下移动,在马达限位导轨上设置有马达限位滑块5;马达限位滑块5处在马达限位轨道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背钳19通过上方的背钳外筒16套接在对扣器外筒11外周侧,所述对扣器外筒11外周侧还设置有背钳限位轨道13,所述背钳外筒16带动液压背钳19沿背钳限位轨道13上下移动,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上设置有背钳限位滑块15。背钳限位滑块15处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0018背钳外筒16内部还设置有用来使油管和上方的对扣。

11、器对准连接的对扣导槽18;所述液压背钳包括液压缸以及连接在液压缸前端用来卡住油管的背钳卡瓦20。0019背钳外筒16上端设置的背钳外筒限位台阶17卡合在对扣器外筒11底部外侧设置的背钳限位台阶14上;所述对扣器在对扣器外筒下出口处开设了对扣器提升台阶9,该对扣器提升台阶9卡合在对扣器外筒11底部内侧设置的对扣器外筒提升台阶12上。0020联轴器8上设置有扭矩传感器7。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管线接口6。所述吊耳设置有防止吊环脱落的吊耳销2。0021上提油管时上扣时,把吊环放入吊耳1,关闭吊耳销2,下放对扣式吊卡,当对扣器10进入下方油管内时,关闭液压背钳19,背钳卡瓦20卡紧下方油管接箍,开启。

12、液压马达5带动对扣器10进行上扣,马达限位滑块5处在马达限位轨道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背钳限位滑块15处在背钳限位轨道13中,可在其中上下移动,但不能产生相对转动,背钳外筒16随着上扣的进行相对于扣器外筒11向上移动,对扣导槽18倒入说明书CN102650196A3/3页5油管接箍,防止上斜扣,当上扣完毕时,扭矩传感器7传输信号至控制端,关闭液压马达4,开启液压背钳19,完成上扣过程。0022下放油管卸扣时,关闭液压背钳19,背钳卡瓦20卡紧下方油管接箍,开启液压马达4,带动对扣器10进行卸扣,当卸扣完毕时,扭矩传感器7传输信号至控制端,关闭液压马达4,开启液压背钳19,完成卸扣过程。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说明书CN102650196A1/1页6说明书附图CN10265019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