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门锁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25730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0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80038465.5

申请日:

2005.11.16

公开号:

CN101057052A

公开日:

2007.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20(2006.01); B60J5/00(2006.01)

主分类号:

E05B65/20

申请人: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铃村淳; 村松明; 日高一久; 小岛一孝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4.11.17 JP 332631/2004; 2004.11.17 JP 332632/200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雒运朴;徐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对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脱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具有:外壳(10),其具备具有开口部(13)的外壳主体、以及与外壳主体(12)一体地形成并开闭开口部(13)的盖部(122b);配置在外壳(10)内并具备操作杆连结部(21c)的操作杆构件(21);具备与操作杆连结部(21c)连结的操作连结部(52a)的操作单元(52),该汽车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外壳的盖部(122b)具备防止操作单元(52)的操作连结部(52a)的脱落的突起部(122c)。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用门锁装置,具有:外壳,该外壳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外壳主体、以及与该外壳主体一体地形成并开闭该开口部的盖部;配置在该外壳内且具备操作杆连结部的操作杆构件;具备与该操作杆连结部连结的操作连结部的操作单元,该汽车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的上述盖部,具备防止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操作连结部的脱落的突起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阻止从与上述操作连结部连结的上述操作杆连结部脱落的方向上的移动来防止脱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主体,在与开口状态的上述盖部的上述突起部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可与上述操作杆构件接触的凸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阻止从与上述操作杆连结部连结的上述操作连结部脱落的方向上的移动来防止脱落。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连结部以及上述操作连结部中的任意一个由凹部构成,该操作杆连结部以及该操作连结部中的另一个由安装在该凹部中而连结的球状部构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连结部是上述凹部,上述操作连结部是可与该凹部滑动接触地被保持的该球状部。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的开口缘上形成有锥面,在该开口缘的内侧上形成有突起。

8.
  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的开口与上述外壳主体的上述开口部相对置。

9.
  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凹部划分的空间是半球状。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主体与上述盖部具备距离固定单元,该单元在该盖部处于闭口的状态下将该外壳主体与该盖部之间的间隔固定于恒定距离。

说明书

汽车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已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在该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具备树脂制的外壳,并在该外壳上形成有开口。操作杆的操作杆连结部暴露在该外壳的开口内,该操作杆连结部与作为操作单元的设置在锁止钢丝上的操作连结部相连结。这里,用于开闭外壳的开口的盖部与外壳一体形成。
在此类汽车用门锁装置中,盖部与外壳的开口准确地卡止,可以防水。另外,由于盖部与外壳一体形成,所以提供能够减少备件数量,并可廉价地实施的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2981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记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很难说其是可以防止操作单元的连结部相对操作杆的连结构件的脱落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情况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单元的连结部相对操作杆的连结构件脱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再者,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情况而成的,其又一课题在于,可以容易地将操作单元的连结部相对操作杆的连结构件连结的汽车用门锁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经过树脂制的外壳上形成的开口而配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上连结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那样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上一体地形成有可开闭外壳的开口的盖部,并且在盖部上形成有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的脱落的突起部。即,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是具有:外壳,该外壳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外壳主体、以及与该外壳主体一体地形成并开闭该开口部的盖部;配置在该外壳内并具备操作杆连结部的操作杆构件;具备与该操作杆连结部连结的操作连结部的操作单元,
在该汽车用门锁装置中,上述外壳的上述盖部具备防止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操作连结部的脱落的突起部。在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可以利用在外壳的盖板上设置的突起部,来防止与操作杆的操作杆连结部相连结的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从操作杆连结部脱落的情况。因此,阻止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连结部的脱落,维持门锁装置的功能正常。
优选地,该突起部阻止从与操作连结部连结的操作杆连结部脱落的方向上的移动来防止脱落。
另外,优选地,形成外壳的主要部分的外壳主体,在与开口状态的盖部的突起部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可与操作杆构件接触的凸部。该凸部阻止从与操作杆连结部连结的操作连结部脱落的方向上的移动来防止脱落。
相互连结的操作杆构件和操作单元,位于外壳主体与盖构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再者,操作杆构件和操作单元,位于外壳主体的凸部与盖构件突起部之间。当操作杆构件与操作单元分别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会与外壳主体的凸部或盖构件的突起部相碰撞,而其移动被阻止,由此防止脱落。并且,突起部以及凸部与操作杆构件以及操作单元通过它们的前端部相接触,而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即使在与突起部以及凸部接触的情况下,因操作杆构件以及操作单元的接触引起的阻力较小,不会妨碍操作杆构件以及操作单元的顺滑的移动。
操作杆连结部以及操作连结部中的任意一个由凹部构成,这些操作杆连结部以及操作连结部中的另一个,由安装在该凹部中而连结的球状部构成。而且,优选地,操作杆连结部为凹部,操作连结部为可与该凹部滑动接触地被保持的球状部。通过组合凹部与被安装在凹部中的球状部,使装配变得容易,并且凹部与球状部可相互转动,相对移动的自由度增高。
另外,优选地,在凹部的开口缘形成锥面,形成开口端扩大的形状。由此,球状部向凹部的安装变得更容易。另外,优选地,在凹部的开口缘的内侧形成有突起。该突起用于阻止被安装的球状部从凹部拔出。可以设置多个突起。
另外,凹部的开口可以是与外壳主体的开口部相对置的结构。借助开口部的开口,使得将球状部安装在凹部中的作业变得容易。并且,优选地,由凹部划分的空间是半球状。由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与球状部的相对旋转变得顺滑。
再者,优选地,突起部是顺着操作连结部的移动轨迹形成的圆弧形状的突条。而且,优选地,凸部是顺着操作连结部的移动轨迹形成的圆弧形状的突条。通过这些突条,即使在操作连结部以及操作杆连结部通过操作进行移动,而在外壳内的存在位置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始终位于突起部以及凸部之间,从而具有由突起部以及凸部来防止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连结部脱离的功能。
优选地,外壳主体与盖部具备距离固定单元,该单元在该盖部的闭口状态下将该外壳主体与该盖部之间的间隔固定为恒定距离。通过该距离固定单元,在盖部的闭口状态下的外壳主体与盖部的相对位置,更加可靠地处于恒定状态,即使对于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连结部作用有某种可脱离的大小的力,且借助突起部以及凸部而作用有外壳主体与盖部相对远离的大小的力,也可以通过距离固定单元来阻止相对远离的移动,阻止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连结部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在连结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后,可以通过与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盖部,来关闭外壳的开口。此时,在盖部形成有突起部,突起部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的脱落。因此,配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连结,若盖部关闭开口,则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难以从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分离。因此,仅仅通过在外壳上关闭盖部,就可以将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构件的操作连结部的连结变得可靠。
从而,在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对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脱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凸部形成在与开口状态的盖部的突起部相对置的位置,所以以与盖部的突起部相对置的方式位于外壳。因此,通过凸部与操作杆构件接触,就可以将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的连结,夹持在与盖部的突起部之间。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对操作杆的操作杆连结部脱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是凹形状,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是球形状。因此,可以容易地连结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连结部。另外,由于操作杆连结部与操作连结部滑动接触,所以即使在操作杆连结部以及操作连结部沿着圆弧形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的情况下,它们的连结也难以分离。
从而,在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可以容易地将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对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进行连结。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凹部的开口缘形成有锥面,所以易于连结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连结部。另外,由于在凹部的开口缘的内侧形成有一对突起,所以如果操作连结部与操作杆连结部连结,则难以使操作连结部从操作杆连结部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部件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闩锁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初始的开锁状态下的部分主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开锁/解锁状态的部分主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初始的锁止状态下的部分主视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锁止状态下的部分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实施方式的同时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作为树脂制的外壳10具备主壳12及第一盖板14。如图4所示,主壳12具有:在内侧具有开口的盘状的第一壳体部12a;与第一壳体部12a邻接且在内侧具有开口的盘状的第二壳体部12b。另外,如图5所示,主壳12的内侧被第一盖板14所覆盖。
如图6所示,在主壳12与第一盖板14之间具备:锁止杆21、第二内侧杆25、第一内侧杆26、儿童防护装置27,并且如图4所示,还具备:齿轮22、具备蜗轮23的马达M、开启连杆24、开启杆28以及升降杆29。其中,锁止杆21是构成本发明的操作杆构件的部件。
图2表示汽车用门锁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外壳10的后端是通过主壳12的后端以及第一盖板14的后端而开口的,且被金属制的板状副底板32所覆盖。另外,如图3所示,该副底板32被由树脂形成并在前侧开口的盘状的主体平板34所覆盖。在副底板32与主体底板34之间配置有撑杆用弹簧42a,撑杆用弹簧42a从主体底板34的后侧对插通于其前侧的撑杆42的一端进行施力。主体底板34被由金属形成并在前侧开口的盘状的底板36所覆盖。在主体底板34与底板36之间配置有撑杆42、棘轮44、对棘轮44施力的棘轮用弹簧44a。并且,撑杆42与棘轮44被相互卡合地施力。
图4表示外壳10的开口打开的状态,在将该门锁装置搭载在汽车上时,是以左侧为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前侧,右侧为其后侧来进行安装的。
如图4所示,在外壳10的主壳12的大致中央,突出有摇动轴芯121,锁止杆21的摇动中心21a与摇动轴芯121可摇动地卡合。锁止杆21的扇形主动杆21a与棒状副杆21b形成为一体。在锁止杆21上具备向下侧延伸的操作杆连结部21c。在操作杆连结部21c上形成有凹部21d,该凹部21d形成大致半球状空间。并且,操作杆连结部21c构成本发明的操作杆连结部,设有操作杆连结部21c的锁止杆21构成本发明的操作杆构件。另外,凹部21d构成本发明中所说的凹部。
另外,如图5所示,在操作杆连结部21c的凹部21d中卡合有操作连结部52a,该操作连结部52a位于构成本发明的操作单元的锁止钢丝52的前端。操作连结部52a为球状,在该凹部21d内滑动接触。这里,在该凹部21d的开口缘上形成有锥面21e,在该开口缘的内侧形成有一对突起21f。并且,该操作连结部52a构成作为本发明球状部而起作用的操作连结部。另外,突起21f构成本发明的突起。这样,在开口缘上形成有锥面21e以及突起21f的凹部21d上,内含有操作连结部52a。这样,通过锥面21e,易于连结操作连结部52a与凹部21d。另外,通过突起21f,若将操作连结部52a与凹部21d相连结,则难以将操作连结部52a从凹部21d分离。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连结部52a相对于凹部21d脱落。
如图5所示,在由第一盖板14覆盖的主壳12的下侧形成有开口部13。在主壳12的下端一体地形成有一对薄壁的连结片122a,且与该连结片122a一体地形成有盖板主体122b。由连结片122a以及盖板主体122b来构成与外壳10一体地形成的盖部。并且,第一盖板14构成本发明的外壳主体,盖板主体122b构成本发明的盖部。在盖板主体122b上形成有防脱突起123a、制动突起123b、弹性卡定钩123c、一对弹性卡定片123d、凸缘123e以及排水切口123d。防脱突起123a、制动突起123b、弹性卡定钩123c构成本发明的距离固定单元。在一对弹性卡定片123d、盖板主体122b上,形成有向下侧突出的圆弧形状的、且向图5的靠前侧突出的突出部122c。另外,顺着突起部122c的形状,形成有加强突起部122c的辅助突起部122d。在上述的凹部21d与操作连结部52a卡合之后,如上述的盖板主体122b在连结片122a处被弯折,开口部13被盖板主体122a关闭。并且,突起部122c构成作为本发明的突起部起作用的突条。
这里,如图6所示,盖板主体122b的突起部122c位于与凹部21d连结的操作连结部52a的前面,辅助突起部122d从突起部122c向与凹部21d相对置的位置突出。另外,在与盖板主体122b的突起部122c相对置的位置,即在主壳12的内侧,形成有可与锁止杆21接触的凸部12c。并且,该凸部12c构成作为本发明的凸部起作用的突条。
另外,如图5所示,突起部122c以及辅助突起部122d呈向上侧突出的圆弧形状,且在开口部13被盖板主体122b关闭的状态下,突起部122c以及辅助突起部122d呈向下侧突出的圆弧形状。因此,突起部122c以及辅助突起部122d,位于沿着操作杆连结部21c的凹部21d以及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a的移动轨迹上。而且,盖板主体122b的防脱突起123a与锁止钢丝52卡合而防止脱落。盖板主体122b的弹性卡定钩123c与在主壳12上形成的弹性卡定片123f卡合。盖板主体122b的一对弹性卡定片123d与在主壳12上形成的弹性卡定钩123g卡合。
这样,在锁止杆21的凹部21d与锁止钢丝52操作连结部52a连结后,可以通过与外壳10的主壳12一体形成的盖板主体122b,来关闭外壳10的开口12。此时,盖板主体122b的突起部122c防止锁止杆21的操作连结部52a的脱落。因此,在配置于外壳10内的锁止杆21的凹部21d上,连结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a,如果盖板主体122b关闭开口部13,则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a难以从锁止杆21的凹部21d分离。因此,仅仅通过在外壳10的开口部13上关闭盖板主体122b,就可以容易地连结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a与锁止杆21的凹部21d。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凸部12c与锁止杆21接触,就可以将锁止杆21的凹部21d与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a的连结,夹持在与盖板主体122b的突起部122c之间。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锁止钢丝52的操作连结部52相对锁止杆21的凹部21d脱落。
在这样的汽车门锁装置中,如图4所示,锁止杆21的副杆21b的前端与在开启连杆24上形成的长孔24a卡合。开启杆28的一端与开启连杆24的下端卡合。如图4所示,开启杆28可摇动地设置在主壳12的第二壳体部12b内,开启杆28的另一端与没有图示的外侧钢丝卡合,外侧钢丝与在门的外侧设置的外侧把手(没有图示)卡合。另外,升降杆29可摇动地设置在主壳12的第二壳体部12b内,撑杆42可摇动地与升降杆29卡合。另外,升降杆29利用在开启连杆24的中央形成的凸缘部24b可摇动地卡合。
另外,如图4所示,锁止杆21的主动杆21a可与齿轮22卡合,齿轮22经由蜗轮23与马达M连接。
再者,在锁止杆21的摇动中心21a上卡合有第二内侧杆25的摇动中心。在第二内侧杆25的摇动中心上卡合有第一内侧杆26的摇动中心。在第二内侧杆25的前端上可滑动地卡合有滑动衬套25a,滑动衬套25a与在第一内侧杆26的一端形成的卡合孔26a卡合。在第一内侧杆26的摇动中心上,卡合有儿童防护装置27的摇动中心。在第一内侧杆26的另一端上卡合有与内侧把手(没有图示)连接的内侧钢丝26b。
在由以上的构成形成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通过操作在门的外侧设置的外侧把手(没有图示),就可以操作没有图示的外侧钢丝。通过操作外侧钢丝,可摇动与外侧钢丝卡合的开启杆28。如果摇动开启杆28,则如图7所示,开启连杆24的下端被提升,通过开启连杆24的凸缘部24b来摇动升降杆29。通过升降杆29的摇动,可以摇动图3所示的撑杆42。而且,通过摇动撑杆42,来摇动棘轮44。棘轮44从没有图示的闩眼分离,而解除与具备闩眼的门的卡合。这样,通过外侧把手的操作可以打开门。
另外,通过操作内侧把手(没有图示)来操作内侧钢丝26b。通过操作内侧钢丝26b来摇动第一内侧杆26。通过摇动第一内侧杆26,并借助滑动衬套25a来摇动第二内侧杆25。如果摇动第二内侧杆25,则开启连杆24的凸缘部24b被提升。而且,如图7所示,开启连杆24与凸缘部24b一起被提升,且通过开启连杆24的凸缘部24b来摇动升降杆29。通过升降杆29的摇动来摇动撑杆42。而且,通过摇动撑杆42,来摇动棘轮44。棘轮44从没有图示的闩眼分离,解除与具备闩眼的门的卡合。这样,通过内侧把手的操作,可以打开门。
再者,通过操作锁止钢丝52,凹部21d与操作连结部52a一起摇动。此时,操作连结部52a及凹部21d,沿着上述的盖板主体122b的突起部122c以及辅助突起部122d的形状,以圆弧形的移动轨迹来移动。由于操作连结部52a以及凹部21d相互滑动接触,所以即使以圆弧形的移动轨迹移动,连结也难以分离。如图8所示,通过摇动凹部21d,锁止杆21向逆时针方向摇动。如果摇动锁止杆21,则副杆21b也同样摇动。如果副杆21b摇动,则副杆21b的前端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如果副杆21b移动,则在长孔中24a卡合的开启连杆24,伴随着副杆21b的移动而倾斜。因此,开启连杆24的凸缘部24b从与升降杆29的卡合分离。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操作上述的外侧把手及内侧把手,也由于开启连杆24与升降杆29不相卡合,所以图3所示的撑杆42及棘轮44不会摇动。这样,通过锁止钢丝52的操作,可以锁住门。
在以上那样的实施方式中,不仅锁止杆21,还可以将开启杆28及第一内侧杆26用作操作杆构件。另外,作为操作杆连结部的凹部21d,也可以形成在开启杆28及第一内侧杆26上。再者,不仅锁止钢丝52,还可以将内侧钢丝26b及外侧钢丝用作操作单元。另外,球形状的操作连结部52a也可以形成在内侧钢丝26b及外侧钢丝的前端上。

汽车用门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汽车用门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汽车用门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用门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用门锁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单元的操作连结部相对操作杆构件的操作杆连结部脱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具有:外壳(10),其具备具有开口部(13)的外壳主体、以及与外壳主体(12)一体地形成并开闭开口部(13)的盖部(122b);配置在外壳(10)内并具备操作杆连结部(21c)的操作杆构件(21);具备与操作杆连结部(21c)连结的操作连结部(52a)的操作单元(52),该汽车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