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5519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8675.8

申请日:

1995.08.03

公开号:

CN1122334A

公开日:

1996.05.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77/18

主分类号:

C07D277/18

申请人:

SKW特罗斯特贝格股份公司;

发明人:

F·萨尔哈莫

地址:

联邦德国特罗斯特贝格

优先权:

1994.08.04 DE P4427539.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元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过2-氨基乙硫醇(半胱胺)与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反应来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过2—氨基乙硫醇和下面通式: 的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进行反应制备以下结构式: 的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其中残基R 1 和R 2 可以相同或不 同,并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脂族残基,它们还可以一起形成 亚烷基桥, 在该方法中: a)在-10℃和+40℃之间的温度下,在7和12之间的pH范 围内,2—氨基乙硫醇和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在水和/或有 机溶剂中反应30分钟—6小时,和 b)在pH值<8的条件下通过升温30—60℃来完成反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R 1 和R 2 均表示亚甲残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具有1—4个碳原子的醇 类或丙酮用作有机溶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的方法,2—氨基乙硫醇与N— 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的摩尔比是0.8—1.2∶1,优选1∶1。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一项的方法,其中在与N—氰基亚 氨碳酸二烷基酯反应之前,2—氨基乙硫醇通过添加碱而从它的 一种盐中释放出来。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该盐是盐酸化物。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按等摩尔量或稍过量添加 碱。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一项的方法,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作 为碱添加进去。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方法,其中反应步骤a)中的温 度在+10℃和+25℃之间。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方法,其中反应步骤a)中的 时间是2—4小时。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方法,其中反应步骤b)中的 pH值通过添加碱调至>8。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水溶液中的碱金 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或强碱性胺用作反应步骤b)中的碱。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碱是三乙胺或/和二乙胺。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方法,其中所添加的碱与所用2 —氨基乙硫醇的摩尔比是0.05—1∶1。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要求的方法,其中摩尔比是0.1—0.2 ∶1。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在反应步骤 b)中的温度被升高40—50℃。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产物在中性 至酸性pH值范围内沉淀下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产物在pH6下沉淀下来。
1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方法,其中产物通过在<20℃ 的温度下结晶而被分离出来。
2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要求的方法,其中反应步骤 a)和b)在氮气氛围下进行。

说明书


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2—氨基乙硫醇(米胱胺)与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反应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

    使用2—氨基乙硫醇合成2—氰基亚氨噻唑烷是已知的。因而,德国公开说明书DE2205745中叙述了由N—氰基亚氨残基取代的新型杂环类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2—氨基乙硫醇与N—氰基亚氨二硫代碳酸二烷基酯的反应。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以两倍化学计量用量的硫醇会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因它们具有毒性和难闻的气味,使反应的控制变得很困难和太耗费时间。

    在J.Heterocycl.Chem.(杂环化学杂志)24,275,1987中R.L.Webb等人叙述了N—氰基亚氨碳酸二苯酯在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方面的应用。由于作为起始化合物的N—氰基亚氨碳酸二苯酯无法大量获得,加上从反应产物中完全分离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苯酚又很费时间,这种方法不适合工业生产2—氰基亚氨噻唑烷。

    在Org.Prep.Proced.Ind,23,721,(1991)中I.Zmitek等人叙述了由2—氨基乙硫醇与N—氰基亚氨碳酸二甲酯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来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但是,长反应时间和这种方式所获得的低收率48%,使这种方法不经济。另外,其中给出的物理数据不得不产生怀疑,分离出来的和所描述的产物是否真正是2—氰基亚氨噻唑烷。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它能够按工业规模进行,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相关的各方面并获得经济上可接受的收率,它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根据本发明,由一种通过2—氨基乙硫醇和如下通式:的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进行反应制备以下结构式:的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可实现这一目的,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并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脂族残基,它们还能够一起形成亚烷基桥,该方法的特征在于:a)在-10℃和+40℃之间的温度下、在7和12之间地pH值下,2—氨基乙硫醇和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在水和/或有机溶剂中反应30分钟—6小时,和b)在pH值>8的条件下,通过升温30—60℃来完成反应。

    通过这种两步法发现,能够以惊人的高收率和未曾预料的高纯度制备产物2—氰基亚氨噻唑烷。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2—氨基乙硫醇(半胱胺)首先溶于水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其中具有1—4个碳原子的醇类如甲醇和乙醇或者丙酮用作该有机溶剂。在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变化形式中,2—氨基乙硫醇的盐也可先加进去;然后,通过添加等摩尔量或稍过量的碱如氢氧化钠溶液,从其盐形式中释放出游离半胱胺,为此盐酸化—2—氨基乙硫醇是优选的。2—氨基乙硫醇溶液的浓度通常不是很严格的工艺参数,因而可以在大范围内变化。最好首先添加1—4摩尔溶液。2—氨基乙硫醇与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的摩尔比较好是0.8—1.2∶1,优选大约1∶1。

    然后向这一溶液中分几部分或连续地加入固体或溶解形式的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优选使用N—氰基亚氨碳酸二甲酯。

    反应物的添加顺序没有限制,并可以按需要来变化,即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还可以向早已存在的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的溶液中加入2—氨基乙硫醇。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实际的反应按两个连续步骤进行,其中,首先在反应步骤a)中,起始化合物2—氨基乙硫醇和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在-10℃和+40℃之间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在这一方法中,如果必要的话,在外部途径冷却的同时,调节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的剂量进料速度,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给定的范围内,优选在+10℃和+25℃之间。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剂量进量的时限一般是约15—30分钟。现已证明,该方法一般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反应步骤a)及反应步骤b)是十分有利的。

    在混合好起始化合物之后,在优选的反应时间2—4小时当中,在设定的温度下将它们进行搅拌,在该时间当中形成了初级加合物的无色悬浮液。在这段时间之后,在反应步骤a)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在7和12之间范围内,溶液pH值在反应步骤b)中通过添加碱而被调至>8。为此,碱金属氢氧化物类,碱金属碳酸盐类及强碱性胺类如三乙胺和二甲胺是优选的,在特别优选的变化形式中,这些碱以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所加碱与2—氨基乙硫醇的摩尔比较好是0.05—1∶1,优选0.1—0.2∶1。

    在将反应步骤b)的温度升至30—60℃(根据本发明而言升温是重要的环节)之后,搅拌反应混合物,直到无法用分析方式检测到初级加合物为止,因而噻唑烷环的形成已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搅拌过程的时间取决于反应温度,该温度优选比反应步骤a)中的温度高40—50℃;因而,通常要求在50℃下进行3—4小时,和在80℃下1.5—2小时,直到初始加合物完全反应完为止。

    随后,通过添加酸,优选盐酸,将反应混合物的pH值调到中性至酸性范围内;大约pH6的稍偏酸性pH值已证明是最佳的,因为在这些条件下,产物的溶解能力经历一最低值,因而获得无色悬浮液。

    为了通过结晶完成产物的分离,如果必要,可将它冷却到<20℃的温度,在这一情况下,如果存在很稀的溶液,则需求额外的浓缩步骤。

    可以根据已知方法如过滤,将这种方式得到的悬浮液进行分离,以及如果必要的话用水或水/醇混合物洗涤所得到的产物。随后,湿产物被干燥,在50—90℃之间的温度下干燥证明是合适的。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65%,优选>70%和最优选>85%的收率,以高纯度的纯白色结晶粉末形式获得了2—氰基亚氨噻唑烷。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在氮气氛下将11.6g(0.1mol)盐酸化—2—氨基乙硫醇溶解在搅拌烧瓶中的50ml水当中,然后,在10℃和20℃之间的温度下在10分钟内,向这一溶液加入16.0g(0.1mol)的25%(W/W)氢氧化钠溶液。在将这一溶液在20℃下进一步搅拌30分钟之后,随后分几部分加入11.6g(0.1mol)N—氰基亚氨碳酸二甲酯。在此过程中,通过外部冷却将温度保持在大约20℃,并进一步搅拌2.5小时。形成的悬浮液然后与2.0g(0.02mol)三乙胺混合,温度升高至50℃。在此温度下搅拌3小时之后,用20%(W/W)盐酸将pH值调至6,然后将得到的悬浮液冷却至10℃。通过上下真空过滤器(nutsch filter)分离出无色固体,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在50℃下真空干燥之后,得到9.9g(78%理论值)的无色结晶粉末,其熔点是153—155℃。

    通过HPLC测定纯度为99.9%。通过蒸发还可从母液中分离出另外1.0g产物。因而获得86%理论量的总收率。实施例2

    在氮气下将11.6g(0.1mol)盐酸化—2—氨基乙硫醇溶解在50ml水中,然后在10分钟加入16.0g(0.1mol)的25%(W/W)氢氧化钠溶液。在20℃下向这一溶液滴加14.2g(0.1mol)N—氰基亚氨碳酸二乙基酯和20ml乙醇的溶液,将所形成的悬浮液搅拌3小时。在添加2.0g(0.02mol)三乙胺之后,经加热4小时至60℃。然后,用20%(W/W)盐酸将pH值调节到6.5,将悬浮液冷却到10℃。沉淀的固体经抽吸过滤,每次用10ml水洗涤,干燥。

    以这种方式得到8.7g(69%理论量)的产物,熔点为151—153℃,纯度为99.1%。实施例3

    在50ml水中的7.8g(0.1mol)2—氨基乙硫醇与11.6g(0.1mol)N—氰基亚氨碳酸二甲酯进行混合,并在20℃下搅拌2.5小时。之后,添加2.8g(0.02mol)碳酸钾,悬浮液经加热2小时至80℃。

    在冷却至10℃之后,用盐酸调pH值至5,沉淀的固体经抽吸过滤,干燥。

    得到8.9g(70%理论量)2—氰基亚氨噻唑烷,熔点150—152℃,纯度99.0%。实施例4

    在氮气氛围下,在25ml水中的11.6g(0.1mol)盐酸—2—氨基乙硫醇与16.0g(0.1mol)的25%(W/W)氢氧化钠溶液在2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混合,形成的溶液在20℃下滴加到已配制好的11.6g(0.1mol)N—氰基亚氨碳酸二甲酯在水中的溶液当中。随后进一步搅拌2小时,然后,悬浮液与1.5g(0.02mol)60%(W/W)的二甲胺在水中的溶液混合。在添加胺之后,温度经3小时升温至50℃。将悬浮冷却,用盐酸水溶液将pH值调至5。悬浮液在10℃下进一步搅拌1小时,通过过滤分离出固体,用10ml水洗涤两次。

    在50℃下真空干燥之后,得到9.2g(72%理论量)的2—氰基亚氨噻唑烷,熔点153—154℃,纯度(根据HPLC)为99.3%。

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通过2-氨基乙硫醇(半胱胺)与N-氰基亚氨碳酸二烷基酯反应来制备2-氰基亚氨噻唑烷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