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5425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300914.X

申请日:

2007.12.07

公开号:

CN101200935A

公开日:

2008.06.1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5/02申请公布日:200806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02; E04B5/17

主分类号:

E04B5/02

申请人:

邱则有

发明人:

邱则有

地址:

410011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59号顺天城28楼

优先权:

2006.12.8 CN 200610164485.3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4)或\和底板(3)的孔洞(5),纵向长肋(4)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4)或\和底板(3)的孔洞(5),纵向长肋(4)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燕尾榫设于纵向长肋(4)的一侧、两侧或/和顶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端头或/和底板(3)伸出有连接筋(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或/和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吊挂件(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或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通长钢筋(8),或者钢筋(8)外露;或者长条底板(3)或纵向长肋(4)的通长钢筋(8)部位设置有凹坑(9)或孔洞(5),在凹坑(9)或孔洞(5)部位通长钢筋(8)外露;或者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为铁丝、卡扣、绳或索。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或者横向的凹槽(11)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或者横向的凹槽(11)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或者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1);或者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5),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11)连通;或者孔洞(5)与凹槽(11)截面相同或不相同;或者孔洞(5)断面小于凹槽(11)的至少一个截面;或者孔洞(5)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或者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2);或者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13)。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11);或者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或者长条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通长钢筋(8)平行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设置;或者纵向长肋(4)中的通长钢筋(8)与长条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或者长条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或者长条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或者长条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或者纵向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或者通长钢筋(8)从纵向长肋(4)上的孔洞(5)中穿设,浇筑砼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

说明书

一种叠合板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底板、钢筋砼纵向长肋,其特征在于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或\和底板的孔洞,纵向长肋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这样,当纵肋设置在底板上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刚度大,不易折断或者变形,有利于施工应用;同时,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或\和底板的孔洞,纵向长肋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当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榫形肋能更好的和现浇砼结合在一起,并且,有横向钢筋在孔洞部位穿过,形成双向承力板,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盖使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燕尾榫设于纵向长肋的一侧、两侧或/和顶面。这样,燕尾榫设于纵向长肋的一侧、两侧或/和顶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燕尾榫的分布位置。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端头或/和底板伸出有连接筋。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连接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或/和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吊挂件。这样,当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时,方便了搬运或吊运,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或纵向长肋内设置有通长钢筋,或者钢筋外露。这样,当钢筋为通长钢筋时,可增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方向的承力性能,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或纵向长肋的通长钢筋部位设置有凹坑或孔洞,在凹坑或孔洞部位通长钢筋外露。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同时,由于在凹坑或孔洞部位通长钢筋外露,当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横向钢筋在凹坑或孔洞部位与外露通长钢筋连接,形成双向承力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为铁丝、卡扣、绳或索。这样,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形成双向承力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形成嵌固底板的现浇砼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时,极大地方便了在施工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浇注入凹槽中凝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孔洞,并将纵向长肋两侧的凹槽连通。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并同时穿过纵肋,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与凹槽截面相同或不相同。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相同或不同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至少一个截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截面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通长钢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设置。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中的通长钢筋与长条底板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平行。这样,使底板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底板的荷载能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的宽度为40-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4或\和底板3的孔洞5,纵向长肋4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各附图中,1为钢筋砼,2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3为长条形底板,4为纵向长肋,5为孔洞,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有横向贯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上纵向长肋4的孔洞5,纵向长肋4为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
本发明特征在于燕尾榫设于纵向长肋4的一侧、两侧或/和顶面。如图2所示,燕尾榫设于纵向长肋4的两侧。如图2所示,预制板2间隔设置,并且在暗梁部位还设置有T形板15。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端头或/和底板3伸出有连接筋6。如图3所示,纵向长肋4端头和底板3伸出有连接筋6。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或/和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吊挂件7。如图4所示,长条底板3和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吊挂件7。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或纵向长肋4内设置有通长钢筋8,或者钢筋8外露。如图5所示,长条底板3内设置有通长钢筋8,且钢筋8外露。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或纵向长肋4的通长钢筋8部位设置有凹坑9或孔洞5,在凹坑9或孔洞5部位通长钢筋8外露。如图6所示,纵向长肋4的通长钢筋8部位设置有凹坑9,在凹坑9部位通长钢筋8外露。如图6所示,预制板2两端搭接在墙16上,同时,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有用于拉接预制板2的马钉19。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为铁丝、卡扣、绳或索。如图7所示,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为铁丝。如图7所示,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墙16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如图8所示,长条底板3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如图8所示,预制板2两端均设置在梁17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11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如图8所示,横向的凹槽11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11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如图9所示,横向的凹槽11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如图9所示,在两块预制板2的拼合部位设置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弯曲筋20。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1。如图9所示,纵向长肋4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1。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5,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11连通。如图9所示,在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孔洞5,并将纵向长肋4两侧的凹槽11连通。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5与凹槽11截面相同或不相同。如图10所示,孔洞5与凹槽11截面相同或不相同。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5断面小于凹槽11的至少一个截面。如图10所示,孔洞5断面小于凹槽11的截面。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5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如图11所示,孔洞5为椭圆形。如图11所示,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工字形钢骨18上,一端搭接在梁17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2。如图11所示,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12。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13。如图12所示,凹槽11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13。如图12所示,预制板2一端搭接在槽形钢骨18上,一端搭接在梁17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11。如图13所示,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11。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如图14所示,纵向长肋4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11。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通长钢筋8平行设置。如图5所示,长条底板3内有纵向通长钢筋8平行设置。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内有至少二条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设置。如图15所示,长条底板3内有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设置。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中的通长钢筋8与长条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如图15所示,纵向长肋4中的通长钢筋8与长条底板3内的纵向预应力钢筋14平行。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的长度为250-720cm之间。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的长度为250-350cm、350.1-400cm、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的宽度为40-120cm。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底板3的宽度为40-50cm、50.1-65cm、65.1-85cm、85.1-100cm、100.1-120cm。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1.5-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25cm、25.1-35cm。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4的高为2-3cm、3-5cm、5-8cm、8-10cm、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4的宽为3-5cm、5-6cm、6-10cm、10-25cm。
本发明实施时,先将带纵肋底板搁置在支座上(墙上或梁边缘上或梁侧模上),然后在预制板上铺设钢筋,最后在上面现浇混凝土,叠合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叠合板。

一种叠合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叠合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叠合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叠合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叠合板.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叠合板,包括钢筋砼(1)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2)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底板(3)、钢筋砼纵向长肋(4),其特征在于有横向贯穿纵向长肋(4)或和底板(3)的孔洞(5),纵向长肋(4)为局部或间隔局部或通长肋上有上大下小或/和上大下小的燕尾榫的榫形肋。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