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5113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68968.5

申请日:

2007.12.20

公开号:

CN101209804A

公开日:

2008.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C 21/00公开日:200807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C21/00; E01D21/00

主分类号:

B66C21/00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外男; 潘东发; 李军堂; 涂满明; 毛伟琦; 周超舟; 曲江峰; 陈治任

地址:

430050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大道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朱盛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缆索吊机后锚。由锚孔(3)、预应力锚索(4)、混凝土后锚(2)三部分组成,由钢绞线编束后的预应力锚索4置于山体的锚孔3内,锚头6与波纹管5、缆索1、混凝土后锚2连接。本发明是在混凝土后锚(2)与山体之间施加预应力,后锚(2)受缆索(1)拉力作用后,由于预压应力的存在,在后锚(2)与山体之间不出现拉应力,后锚不产生位移,从而达到锚固效果。本发明后锚体积小、位移小、节省造价和工期,特别适合在岩石地基和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施工的地点采用。

权利要求书

1.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其特征在于由锚孔(3)、预应力锚索(4)、混凝土后锚(2)三部分组成,由钢绞线编束后的预应力锚索(4)置于山体的锚孔(3)内,锚头(6)与波纹管(5)、缆索(1)、混凝土后锚(2)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其特征在于锚孔(3)孔径为70~110mm、间距为1~1.5m、水平倾角为30°~60°、深10~20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索(4)采用钢绞线编束,4~8根为一束,锚索(4)锚固在锚孔(3)内,预应力锚索(4)在锚孔(3)内的锚固长度10~20m,端点锚固于后锚(2)前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其特征在于后锚(2)为钢筋混凝上结构。

说明书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缆索吊机后锚。
背景技术
缆索吊机后锚的作用是对承重主索和后背索提供水平和竖向约束反力,按受力特点通常将其分为重力式和嵌固式两类,重力式后锚是利用其自重作为竖向约束力,以基底与地基之间的摩阻力为水平约束力,为增大重量和摩阻力,后锚体积通常较为庞大,工程量和占地面积较大,所需费用较高。嵌固式后锚主要靠后锚前端所承受的被动土压力作为水平约束力,一般采用开挖基坑或挖孔桩的形式实现与地基的嵌固,由于开挖作业受地质和机械因素影响较大,在地基较为坚硬和施工地点无法采用大型挖掘机械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嵌固式后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将缆索拉力转换到山体内部的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是,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由锚孔3、预应力锚索4、混凝土后锚2三部分组成,由钢绞线编束后的预应力锚索4置于山体的锚孔3内,锚头6与波纹管5、缆索1、混凝土后锚2连接。
本发明预应力后锚由锚孔、预应力锚索、混凝土后锚三部分组成,施工程序为:
(1)清理平整地基,按设计位置钻锚孔3;
(2)钢绞线编束后放入锚孔3内,注浆;
(3)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设计预应力值的1.1倍对预应力锚索4逐根进行预拉试验;
(4)施工后锚2,在钢绞线外套波纹管5,与钢筋骨架固定,安装锚垫板;
(5)张拉预应力至设计吨位后锁定;
(6)缆索1入后锚2锚固。
在混凝土后锚2与山体之间施加预应力,后锚2受缆索1拉力作用后,由于预压应力的存在,在后锚2与山体之间不出现拉应力,后锚2不产生位移,从而达到锚固效果。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施工时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特别适合在岩石地基和场地狭小的地点采用;
(2)预应力后锚抗滑和抗拔能力取决于预应力锚索的数量和倾角,此特点使该类型后锚能适应不同缆索吊机对其抗滑和抗拔能力的要求,因而本发明具有使用灵活,可大范围推广的优点;
(3)由于后锚和山体间预压力的存在,当缆索吊机工作时,后锚基底始终处于受压状态,锚索拉力不变,后锚不发生位移,因而在缆索拉力反复作用的情况下,后锚受力状态不变,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4)与重力式和嵌固式后锚相比,预应力后锚体积小、开挖工程量小,节省造价和工期。
说明书附图
附图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木发明预应力后锚由锚孔、预应力锚索、混凝土后锚三部分组成,由钢绞线编束后的预应力锚索4置于山体的锚孔3内,锚头6与波纹管5、缆索1、混凝土后锚2连接。
锚孔3孔径为70~110mm、间距为1~1.5m、水平倾角为30°~60°、深10~20m。钻孔一般采用小型风动钻机,该类型钻机拆装移动灵活、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岩层情况。
预应力锚索采用钢绞线编束,4~8根为一束,锚索4锚固在锚孔3内,预应力锚索4在锚孔3内的锚固长度10~20m,端点锚固于后锚2前端。4~8根为一编束后放入锚孔,而后向孔内注浆,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粘结力将锚索锚固于岩体内,锚固长度一般为10~20m,在锚孔顶端尚应留不小于2m的自由段不得注浆。锚索通过后锚部分与锚孔内钢绞线角度一致,并应套波纹管。锚头6位于后锚前端,采用夹片式锚具,按钢绞线极限拉力的60%张拉锁定,锚索张拉总吨位不小于主索和后背索最大拉力的1.5倍。
混凝土后锚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上面锚固有向后下方的锚索,以及向前上方的主索和后背索,其大小和形状根据锚索、主索、后背索的数量和布置情况确定,预应力锚索的锚固面为垂直于锚索的平面,主索、后背索锚固面为半圆形曲面,主索、后背索绕过锚固面后用绳夹固定。
对于岩石地基,后锚基底沿桥纵向应开挖成前低后高的台阶形状,台阶高度不小于1m,宽度不小于2m,根据具体情况可设一级或多级台阶。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缆索吊机预应力后锚,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缆索吊机后锚。由锚孔(3)、预应力锚索(4)、混凝土后锚(2)三部分组成,由钢绞线编束后的预应力锚索4置于山体的锚孔3内,锚头6与波纹管5、缆索1、混凝土后锚2连接。本发明是在混凝土后锚(2)与山体之间施加预应力,后锚(2)受缆索(1)拉力作用后,由于预压应力的存在,在后锚(2)与山体之间不出现拉应力,后锚不产生位移,从而达到锚固效果。本发明后锚体积小、位移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