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5106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30940.2

申请日:

2007.08.24

公开号:

CN101122172A

公开日:

2008.02.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5/20

主分类号:

E04F15/20

申请人: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碧桥; 石伟国; 刘秋生; 傅寿国; 朱学农

地址:

225001江苏省扬州市文昌中路4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朝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隔音楼面,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楼面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在所述楼板上的隔音垫、压持在所述隔音垫上的挤塑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挤塑板上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构成,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所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所述面层上表面,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所述隔音垫边缘为密封胶封边。这样,在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用巧妙合理的结构完全隔断了声桥,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隔音结构的作用,隔音效果显著改善。并且采用普通的材料,成本经济,便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隔音楼面,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在所述楼板上的隔音垫、压持在所述隔音垫上的挤塑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挤塑板上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所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所述面层上表面,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所述隔音垫边缘为密封胶封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垫与挤塑板之间还夹有塑料薄膜,所述隔音垫向上延展到所述面层高度后转向内水平延展接近踢脚线板厚,所述踢脚线固定在墙壁上,下表面压住所述隔音垫的向内水平延展段上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层由混凝土保护层和其表面形成的精装饰层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塑板拼缝处用宽胶带粘贴封闭。

5.
  一种复合隔音楼面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隔音垫,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面层上表面;
2)、在隔音垫铺放挤塑板;
3)、在挤塑板上浇筑钢筋混凝土面层,使隔音垫的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
4)、隔音垫边缘用密封胶封边。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隔音垫的向上延展高度高于面层上表面,所述步骤2)之前先在隔音垫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所述步骤3)之后,将隔音垫转向内水平延展,将踢脚线固定在墙壁上,其下表面压住隔音垫的向内水平延展段上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之前,先在挤塑板上做出间隔分布的灰饼,用于控制混凝土面层的标高和平整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复合隔音楼面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在挤塑板上浇筑钢筋混凝土面层时,采用滚筒来回交叉滚压3遍,第一次滚压,以一滚压半滚方法进行,纵横方向来回滚压,滚至出浆后用铁板第一次压光,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滚压收光,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三次压光,闭合混凝土表面裂纹,形成由混凝土保护层及其上的精装饰层构成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说明书

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隔音楼面,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音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环保举措。据了解,现有建筑的隔音楼面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先制造的隔音预制件,再搭建到建筑物上。例如申请号200620070385.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高阻尼混凝土隔音楼板即是如此。另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施工步骤现场构造,例如申请号200610041082.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现浇钢筋混凝土隔音楼板及其施工方法,设置由圈梁、盖板及底板构成的具有中空腔的盒状体现浇楼板,中空腔中设置楼板隔音芯材,同时设置隔音层。
以上现有技术无疑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但实践证明,其隔音效果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理想隔音效果、并且成本经济的复合隔音楼面,同时给出其建筑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申请人对目前现有各种典型隔音楼面的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隔音材料、建筑构造、施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试验后发现:选择优质隔音材料、采用合理的建筑构造、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增强隔音作用效果,但并不能有显著的改善。在偶然了解到乐器的音桥作用后,申请人才认识到:现有各种隔音楼面实质上均未能突破传统建筑结构,始终存在建筑构件与楼面之间的刚性接触,因此存在声桥现象,难以将音源完全阻断。
在此认识基础上,申请人提出本发明的复合隔音楼面: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在所述楼板上的隔音垫、压持在所述隔音垫上的挤塑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挤塑板上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所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所述面层上表面,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所述隔音垫边缘为密封胶封边。
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隔音垫与挤塑板之间还夹有塑料薄膜,所述隔音垫向上延展到所述面层高度后转向内水平延展接近踢脚线板厚,所述踢脚线固定在墙壁上,下表面压住所述隔音垫的向内水平延展段上表面,再由密封胶封边。
以上相应的复合隔音楼面施工方法为:
1)、在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隔音垫,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面层上表面;
2)、在隔音垫铺放挤塑板;
3)、在挤塑板上构筑钢筋混凝土面层,使隔音垫的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
4)、隔音垫边缘用密封胶封边。
以上进一步的完善是,步骤1)中隔音垫的向上延展高度高于面层上表面,步骤2)之前先在隔音垫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步骤3)之后,将隔音垫转向内水平延展,将踢脚线固定在墙壁上,其下表面压住隔音垫的向内水平延展段上表面,再由密封胶封边。
这样,在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用巧妙合理的结构完全隔断了声桥,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隔音结构的作用,隔音效果显著改善。并且采用普通的材料,成本经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复合隔音楼面如图1所示,构建时的施工具体步骤为:
1、清理钢筋混凝土楼板基层6——钢筋混凝土楼板6表面应原浆抹平压光,铺设前应干燥,并无积水、无浮浆、灰尘、油污、杂物等。
2.铺设聚乙烯隔音垫5——根据房间的具体尺寸和隔音垫的铺垫要求下料,搭接处重叠100mm,并用60mm宽透明胶带纸封闭粘贴固定,以防止隔音垫施工期间因用力不均匀发生移位。
3、铺设聚氨脂(PE)薄膜4——铺设PE膜,相互之间搭接不少于100mm,搭接处用宽60mm透明胶带封闭贴好,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隔音垫层内形成声桥。
4.铺设挤塑板3——铺设时要保证拼缝平整,接缝严密,拼缝误差控制在2mm以内,然后用60mm宽透明胶带粘贴封闭,以免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入下层内。反梁楼面存在高低差时,采用不同厚度的挤塑板进行填充调节。
5.绑扎钢筋网片或冷拔丝——绑扎时要间距均匀,交叉点应采用满扎绑扎,钢筋或冷拔丝下面垫垫块,其间距≤500mm,其高度以确保钢筋网片或冷拔丝在混凝土中上部为宜,钢筋或冷拔丝绑扎应注意铁丝头、扎丝头向上,避免铁丝头刺破PE膜和隔音垫,以免形成声桥降低隔声效果。
6、冲筋贴灰饼——测量放线,突出分格线和标高控制点,根据房间墙面四周弹出的楼面向上500mm的建筑标高控制线,在挤塑板(PE膜)上做出灰饼(间距≤1500mm),用于控制混凝土面层的标高和平整度,灰饼均采用同强度等级及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制作。
7、浇筑细石混凝土面层——浇筑混凝土保护层2,随铺随刮随滚压拍实,采用30kg滚筒来回交叉滚压3遍。刮平后第一次滚压,以一滚压半滚方法进行,纵横方向来回滚压,滚至出浆后用铁板第一次压光,以上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时间t/2内完成,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滚压收光,以增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三次压光,闭合混凝土表面裂纹,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层2上形成精装饰层1。浇筑混凝土时,墙面与楼面交接处应注意勿让混凝土进入PE膜和墙体之间,以防止隔音垫受到水泥砂浆污染而降低隔声效果。
8、密封胶封边——隔音垫5水平铺设到楼板6边缘后转沿墙壁7向上延展接近面层上表面,隔音垫边缘用密封胶封边。
最终构成图1所示的复合隔音楼面,钢筋混凝土楼板6铺设隔音垫5,隔音垫5上覆盖PE薄膜4,PE薄膜4上压持挤塑板3,其上构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2和精装饰层1构成的面层,隔音垫5水平延展到楼板6边缘后转沿墙壁7向上延展,延展高度接近面层上表面,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隔音垫边缘为密封胶封边8。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复合隔音楼面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铺设隔音垫时,根据楼面精装饰层的设计厚度留出足够的隔音垫端头长度,以保证楼面精装饰层形成后,将隔音垫转向内水平延展,在将踢脚线9固定在墙壁7上时,其下表面压住隔音垫的向内水平延展段上表面,再由密封胶形成封边8,以防止形成声桥。
对比实验表明,以上实施例的楼面与存在声桥的现有隔音楼面相比,隔音效果可以提高50%以上,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并且施工方便,成本经济。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当地面上遇到竖向管道时,隔音垫应包裹管道四周,高度同卷向墙面高度,在根部的交接部位,通过合理的切割,使隔音垫能够顺利的铺贴,竖向管道根部隔音垫搭接位置一般留在距管道根部200mm处。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隔音楼面及其建筑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隔音楼面,同时还涉及其建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楼面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楼板、铺设在所述楼板上的隔音垫、压持在所述隔音垫上的挤塑板、以及构筑在所述挤塑板上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构成,所述隔音垫水平延展到所述楼板边缘后转沿墙壁向上延展,延展高度至少接近所述面层上表面,向上延展段夹在墙壁与钢筋混凝土面层之间,所述隔音垫边缘为密封胶封边。这样,在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用巧妙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