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4881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25500.0

申请日:

2007.08.01

公开号:

CN101100875A

公开日:

2008.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343

主分类号:

E04B1/343

申请人: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发明人:

聂圣哲

地址:

21512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东区淞江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姚姣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可移动建筑领域,是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由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组成,各屋体的墙体内设有墙体木骨料,各屋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各设有一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设有两根连接木骨料,上屋体底面设有三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下层搁栅顶梁,上屋体底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上层搁栅顶梁,下层搁栅顶梁上在位于屋体四角位置处设有层间榫头,上层搁栅顶梁上对应设有榫槽,各屋体四角设有锚固连接杆,锚固连接杆的杆体位于墙体木骨料中,锚固连接杆的底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在屋体上,锚固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吊装挂钩。本发明有效地保障了房屋的牢固度,又提高了房屋的拼接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由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 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组成,各屋体的墙体内设有墙体木骨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各屋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各设有一根连接木骨料,下屋 体上表面设有两根连接木骨料,上屋体底面设有三根连接木骨料,下 屋体上表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下层搁栅顶梁,上屋体底面连接木骨料 上设有上层搁栅顶梁,所述下层搁栅顶梁上在位于屋体四角位置处设 有层间榫头,所述上层搁栅顶梁上对应设有榫槽,各屋体四角设有锚 固连接杆,所述锚固连接杆的杆体位于墙体木骨料中,锚固连接杆的 底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在屋体上,锚固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吊装挂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各屋体的长小于等于12米,宽小于等于3米,高小于等于 4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各墙体木骨料之间设有加强木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之间通 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连接螺栓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搁栅顶梁、连接木骨料、墙体木骨料通过镀辛铁皮条连接为 一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各屋体在屋体长度的1/2到1/3之间也设有一锚固连接杆。
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 征在于:所述锚固连接杆底部通过承载钢片固定在屋体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榫头为梯形,其深度小于搁栅顶梁深度,所述榫头表面设有 渡锌防锈铁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特征在 于:所述墙体木骨料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说明书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移动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

    背景技术

    木结构房屋作为现代“健康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环保效益、能源效益、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等优点越来越为人所关注。木结构房屋有着独特的结构设计、材料组成、施工技术等特性,能充分且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木结构移动房作为轻型木结构房屋的组成之一,是一种移动性强的住宅,有着即安装即入住的特性,适用于灵活机动的临时住宅,比如旅游风景区景点临时售货亭、城市交叉口警察岗亭等等。因此,木结构移动房具有很大的经济实用价值。

    单层形式的木结构移动房屋,结构设计、建造与吊装都较为简便。通常,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大多采用组合形式,由各个屋体组合而成,其结构设计、建造与吊装与单层木结构移动房屋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其运输与拼装要求更高。但在多层木结构移动房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第一,如何根据运输车辆、吊装车辆的限制尺寸,合理地设计不同楼层与同一楼层;第二,根据设计移动房的拼接要求,采用何种连接方式,便于实际运用中的拼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有效地保障了房屋的牢固度,又提高了拼接效果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由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组成,各屋体的墙体内设有墙体木骨料,各屋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各设有一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设有两根连接木骨料,上屋体底面设有三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下层搁栅顶梁,上屋体底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上层搁栅顶梁,下层搁栅顶梁上在位于屋体四角位置处设有层间榫头,上层搁栅顶梁上对应设有榫槽,各屋体四角设有锚固连接杆,锚固连接杆的杆体位于墙体木骨料中,锚固连接杆的底部通过锚固螺栓固定在屋体上,锚固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吊装挂钩。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各屋体的长小于等于12米,宽小于等于3米,高小于等于4米。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各墙体木骨料之间设有加强木料。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连接螺栓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搁栅顶梁、连接木骨料、墙体木骨料通过镀辛铁皮条连接为一体。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各屋体在屋体长度1/2到1/3之间也设有一锚固连接杆。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锚固连接杆底部通过承载钢片固定在屋体上。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榫头为梯形,其深度小于搁栅顶梁深度,榫头表面设有渡锌防锈铁皮。

    前述的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其中所述墙体木骨料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根据多层移动木结构房屋的吊装特征,设计一系列的结构和拼装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房屋的牢固度,又提高了拼接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优点:①设计组合房屋的长不超过12米,宽不超过3米,高不超过4米,即降低了造价成本,又保证了木结构强度,也便于车辆运输。②同一楼层拼接面采用双层连接木骨料,相邻拼接楼层则采用底部三层连接木骨料、顶部两层连接木骨料,不同楼层、同一楼层之间的拼接均采用锚固螺栓的连接方式,锚固螺栓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保证了移动房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③采用镀锌铁皮条将搁栅顶梁、连接木骨料、墙体木骨料连为一体,防止了吊装过程中组合房屋的底部出现断裂情况。墙体木骨料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保证了吊装过程中剪切墙的牢固度。④屋体四角设有锚固连接杆,加强了组合房屋四角的牢固度,吊装更为方便。在组合房屋的L/2~L/3(L为组合房屋的长度)处增设一根锚固螺栓,便于调节吊装绳索的长度。⑤在下层组合房屋顶部的四角设置4~5个层间榫头,而上层组合房屋的底部则设置相应大小的榫槽,层间榫头的采用梯形,高度小于上层组合房屋底部搁栅顶梁的有效深度,地拼装相邻楼层更为准确。榫头的表面采用镀锌防锈铁皮铺设,减少榫头与榫槽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锚固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三层组合式木结构移动房屋,不同楼层间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三层组合式木结构移动房屋为“六合式”,采用六个拼装组合部分,即同一楼层由前、后两部分组合,不同楼层则上下分割组合。每部分房屋的长、宽、高都不得超过车辆的运输限制长度。考虑国标中工程木材的实际尺寸,如8英尺规格材(长2440毫米×宽40毫米×高90毫米)、10英尺规格材(长3005毫米×宽40毫米×高140毫米)等,以及造价成本、木结构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的每部分组合房屋的长不超过12米,宽不超过3米,高不超过4米。本实施例的三层组合式木结构移动房屋的设计尺寸为长10.5米×宽5.2米×高9米,组合房屋的楼层高度分别为2.8米、2.8米和3.4米(2.8米的层高+0.6米的屋顶),同一楼层的组合宽度为2.8米和2.4米。

    上层屋体和下层屋体内都设有墙体木骨料1,墙体木骨料1为2440毫米×宽40毫米×高90毫米的工程木料。为保证移动房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上层屋体和下层屋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连接木骨料2,连接木骨料2采用钉连接和胶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墙体木骨料1上,即同一楼层拼接面采用双层连接木骨料,连接木骨料2的尺寸为长3005毫米×宽40毫米×高140毫米,这样的拼接方式便于同一楼层组合部分的拼接,降低施工难度。在下层屋体的上表面设有两根连接木骨料2,连接木骨料2采用钉连接和胶连接的方式与墙体木骨料1固定,这主要考虑吊装过程中,组合房屋的底部承受较大的拉应力、顶部承受荷载较小的特点。同时,为减小墙体木骨料1的剪切变形,在墙体木骨料1之间设有加强木料3,其间每隔1220毫米(通常墙体铺设板材的宽度为1220毫米)增设加强木料3。不同楼层、同一楼层之间均采用连接螺栓9拼接,连接螺栓9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为防止吊装过程中,组合房屋的底部出现断裂,采用镀锌铁皮条(长50毫米×宽5毫米×厚1毫米)加固,即用镀锌铁皮条将组合房屋的搁栅顶梁4、连接木骨料2、墙体木骨料1连接成一体,其间距与墙体木骨料1的间距一致。考虑吊装过程中剪切墙的牢固度,墙体木骨料的间距为400毫米~500毫米。

    为了加强组合房屋四角的牢固度,以及考虑吊装的方便性,在组合房屋四角各设置一根锚固连接杆6,锚固连接杆6采用高强度钢预制,其结构如图2所示,由拉杆10、吊装挂钩11、承载钢片7、锚固螺栓8组成,拉杆10的直径为30~50毫米,承载钢片7长为400毫米~500毫米,宽为150毫米~200毫米,厚为5毫米~10毫米。锚固连接杆6的长度根据建造房屋的高度预制。锚固连接杆6设在各屋体的四角,上端吊装挂钩11位于屋体上表面,拉杆10埋在墙体内与墙体木骨料1固定,锚固连接杆6底部用锚固螺栓8将承载钢片7与屋体相固定。同时,为便于调节吊装绳索的长度,在各屋体的L/2~L/3(L为组合房屋的长度)处增设一根锚固连接杆6,并采用同样的方式与各屋体相固定。每一个组合房屋都设置5根锚固连接杆6。

    为了准确地拼装相邻楼层,在下层屋体顶部的四角各设置一个层间榫头5,而上层屋体的底部则设置相应大小的榫槽,榫槽内嵌于上层屋体的底部搁栅顶梁4间,这样当上层屋体与下层屋体拼接时,容易上下对齐,达到良好的拼装效果。层间榫头5的采用梯形,高度小于上层组合房屋底部搁栅顶梁4的有效深度,通常层间榫头5的高为100毫米~120毫米。同时,为减少榫头与榫槽之间的摩擦力,层间榫头5的表面采用镀锌防锈铁皮铺设。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可移动建筑领域,是组合式多层木结构移动房屋,由下层前屋体、下层后屋体、上层前屋体、上层后屋体组成,各屋体的墙体内设有墙体木骨料,各屋体的左右两侧面上各设有一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设有两根连接木骨料,上屋体底面设有三根连接木骨料,下屋体上表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下层搁栅顶梁,上屋体底面连接木骨料上设有上层搁栅顶梁,下层搁栅顶梁上在位于屋体四角位置处设有层间榫头,上层搁栅顶梁上对应设有榫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