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6568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69935.2

申请日:

2014.04.25

公开号:

CN103912056A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3F 5/04申请日:20140425授权公告日:20150311终止日期:201604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04申请日:20140425|||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04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浙江中富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建新; 任兴祥

地址: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江扬路8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代理人:

郭增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地漏盖和上壁上设有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还包括一套设于弹簧内导杆(或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能够自动给地漏的蓄水环槽加水,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每次插入导杆或储水瓶时,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防止臭气外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定有一个弹簧(3),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4)的导杆(5),所述导杆(5)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2)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止位挡盘(4)下面的导杆(5)套设于所述弹簧(3)内,止位挡盘(4)上面的导杆(5)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11)和较细的通水段(12),所述密封段(11)与通水段(12)的连接部设有倾斜过渡面,当导杆(5)在弹簧(3)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11)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5)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12)与密封环(6)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

3.
  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3),所述储水瓶(3)具有一出水插嘴(4’),出水插嘴(4’)的上端具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4’)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2)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当出水插嘴(4’)插入密封环(6)时,出水插嘴(4’)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3)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

说明书

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内的地漏,尤其是一种水封地漏的封碗。
背景技术
水封地漏,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建筑物内被广泛使用。其结构一般包括:地漏主体、地漏盖、封碗和下水管。下水管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其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封碗的顶部与地漏盖螺接,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封碗的周沿儿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环槽内的蓄水与封碗的周沿儿形成水封,用于阻挡下水管的臭气外泄。这种结构的水封地漏存在的缺陷是:一旦环槽内的蓄水水位低于封碗的周沿儿,水封失效,下水管内的臭气就会外泄,污染室内环境。安装在阳台上的地漏,平日里很少有水补入环槽,尤其是在夏天,环槽内的蓄水蒸发的很快,经常会出现臭气外泄。即便是装在厨房或浴室内的水封地漏,如果出差或旅游,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也会因为蓄水蒸发而造成下水管内的臭气会外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能够自动给地漏的蓄水环槽加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定有一个弹簧,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止位挡盘下面的导杆套设于所述弹簧内,止位挡盘上面的导杆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和较细的通水段,所述密封段与通水段的连接部设有倾斜过渡面,当导杆在弹簧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
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下水管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地漏封碗的所述出水孔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
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所述储水瓶具有一出水插嘴,出水插嘴的上端具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当出水插嘴插入密封环时,出水插嘴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
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下水管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地漏封碗的所述出水孔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地漏封碗的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导杆的密封段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这种结构的地漏封碗,只有地漏封碗沿儿底的出水孔与外界连通,盖在地漏上,当用于封口的蓄水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时,外部气压便会与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压自动调节平衡,当沿儿底的出水孔暴露于大气时,在水压作用下,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就会从沿儿底的出水孔流出,从新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自动加水,弥补因蒸发损耗的用于封口的蓄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采用密封环结构,导杆密封段的外壁与密封环的内壁构成密封,这种结构,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密封段的每次插入,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适合在污物较多的地漏使用,当导杆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可以下水,以使在平时有充足的水流入地漏时,向地漏封碗内补入蓄水,导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后,蓄水被密封于地漏封碗的空腔内。
本发明另一种结构的地漏封碗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储水瓶的出水插嘴密封插入地漏封碗上部时,储水瓶与地漏封碗的空腔连通,唯有地漏封碗沿儿底的出水孔与外界连通,这种结构的地漏封碗,当用于封口的蓄水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时,外部气压便会与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压自动调节平衡,当沿儿底的出水孔暴露于大气时,在水压作用下,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就会从沿儿底的出水孔流出,从新淹没 沿儿底的出水孔,自动加水,弥补因蒸发损耗的用于封口的蓄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采用密封环结构,出水插嘴的外壁与密封环的内壁构成密封,这种结构,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出水插嘴每次插入,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适合在污物较多的地漏使用,不仅如此,采用密封环结构,拔出储水瓶,密封环的内孔也可以下水,使得本发明可以作为普通的地漏封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地漏封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地漏封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本发明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定有一个弹簧3,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4的导杆5,所述导杆5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2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止位挡盘4下面的导杆5套设于所述弹簧3内,止位挡盘4上面的导杆5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11和较细的通水段12,所述密封段11与通水段12的连接部设有倾斜过渡面,当导杆5在弹簧3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11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5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12与密封环6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作为优选,止位挡盘4和导杆5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地漏盖2与地漏封碗1焊接在一起。向地漏封碗内补入蓄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平时有充足的水流入地漏时,按下导杆,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可以下水,以使下流的水补入地漏封碗的空腔内,;二是拿起地漏封碗,从出水孔7向地漏封碗内补水。作为优选,所述导杆5的下部设有导向套,导向套的根部还可以设有孔,用于排泄进入导向套的污物。
图3至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地漏封碗,该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3,所述储水瓶3具有一出水插嘴4’,出水插嘴4’的上端具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4’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2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当出水插嘴4’插入密封环6时,出水插嘴4’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3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当然,若房屋主人经常洗涮,地漏不会出现干枯问题时,平时可将储水瓶3拔掉,仅在出远门时装满水后插上。

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12056A43申请公布日20140709CN103912056A21申请号201410169935222申请日20140425E03F5/0420060171申请人浙江中富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312300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江扬路888号72发明人王建新任兴祥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1代理人郭增欣54发明名称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地漏盖和上壁上设有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还包括一套设于弹簧内导杆(或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能够自动给地漏的蓄水环槽加水,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每次插入导杆或储水瓶时,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防止臭气外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12056ACN103912056A1/1页21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定有一个弹簧(3),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4)的导杆(5),所述导杆(5)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2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

3、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止位挡盘(4)下面的导杆(5)套设于所述弹簧(3)内,止位挡盘(4)上面的导杆(5)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11)和较细的通水段(12),所述密封段(11)与通水段(12)的连接部设有倾斜过渡面,当导杆(5)在弹簧(3)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11)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5)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12)与密封环(6)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

4、(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3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3),所述储水瓶(3)具有一出水插嘴(4),出水插嘴(4)的上端具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4)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2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当出水插嘴(4)插入密封环(6)时,出水插嘴(4)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6。

5、)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3)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其特征在于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权利要求书CN103912056A1/3页3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内的地漏,尤其是一种水封地漏的封碗。背景技术0002水封地漏,因其结构简单。

6、、价格便宜,在建筑物内被广泛使用。其结构一般包括地漏主体、地漏盖、封碗和下水管。下水管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其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封碗的顶部与地漏盖螺接,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封碗的周沿儿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环槽内的蓄水与封碗的周沿儿形成水封,用于阻挡下水管的臭气外泄。这种结构的水封地漏存在的缺陷是一旦环槽内的蓄水水位低于封碗的周沿儿,水封失效,下水管内的臭气就会外泄,污染室内环境。安装在阳台上的地漏,平日里很少有水补入环槽,尤其是在夏天,环槽内的蓄水蒸发的很快,经常会出现臭气外泄。即便是装在厨房或。

7、浴室内的水封地漏,如果出差或旅游,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也会因为蓄水蒸发而造成下水管内的臭气会外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能够自动给地漏的蓄水环槽加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定有一个弹簧,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止位挡盘下面的导杆套设于所述弹簧内,止位挡盘上面的导杆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和较细的通水段,所述密封段与通水段的连接部设有倾斜。

8、过渡面,当导杆在弹簧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0005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下水管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地漏封碗的所述出水孔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0006一种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所述储水瓶具有一出水插嘴,出水插嘴的上端具。

9、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当出水插嘴插入密封环时,出水插嘴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0007当地漏盖盖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倒扣在下水管端口的上方,下水管说明书CN103912056A2/3页4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端口高于地漏主体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地漏封碗的所述出水孔低于下水管的端口平面。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地漏封碗的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

10、,导杆的密封段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的内壁构成气密封,这种结构的地漏封碗,只有地漏封碗沿儿底的出水孔与外界连通,盖在地漏上,当用于封口的蓄水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时,外部气压便会与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压自动调节平衡,当沿儿底的出水孔暴露于大气时,在水压作用下,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就会从沿儿底的出水孔流出,从新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自动加水,弥补因蒸发损耗的用于封口的蓄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采用密封环结构,导杆密封段的外壁与密封环的内壁构成密封,这种结构,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密封段的每次插入,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适合在污物较多的地漏使用,当导杆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

1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可以下水,以使在平时有充足的水流入地漏时,向地漏封碗内补入蓄水,导杆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后,蓄水被密封于地漏封碗的空腔内。0009本发明另一种结构的地漏封碗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地漏封碗为空腔结构,储水瓶的出水插嘴密封插入地漏封碗上部时,储水瓶与地漏封碗的空腔连通,唯有地漏封碗沿儿底的出水孔与外界连通,这种结构的地漏封碗,当用于封口的蓄水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时,外部气压便会与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压自动调节平衡,当沿儿底的出水孔暴露于大气时,在水压作用下,地漏封碗空腔内的水就会从沿儿底的出水孔流出,从新淹没沿儿底的出水孔,自动加水,弥补因蒸发损耗的。

12、用于封口的蓄水,防止水封地漏臭气外泄;采用密封环结构,出水插嘴的外壁与密封环的内壁构成密封,这种结构,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出水插嘴每次插入,都可以起到清除密封环内壁污物的作用,适合在污物较多的地漏使用,不仅如此,采用密封环结构,拔出储水瓶,密封环的内孔也可以下水,使得本发明可以作为普通的地漏封碗使用。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地漏封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地漏封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1至2所示,本发明新型自补水式地漏封碗,所述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其凹部的下壁内侧固。

13、定有一个弹簧3,还包括一中上部设有止位挡盘4的导杆5,所述导杆5的上端穿出开设于地漏盖2和上壁上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止位挡盘4下面的导杆5套设于所述弹簧3内,止位挡盘4上面的导杆5自下而上分为较粗的密封段11和较细的通水段12,所述密封段11与通水段12的连接部设有倾斜过渡面,当导杆5在弹簧3作用下位于上极限位时,密封段11的杆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当导杆5在外力作用下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通水段12与密封说明书CN103912056A3/3页5环6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

14、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作为优选,止位挡盘4和导杆5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地漏盖2与地漏封碗1焊接在一起。向地漏封碗内补入蓄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平时有充足的水流入地漏时,按下导杆,所述通水段与密封环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所述空腔的水通道,可以下水,以使下流的水补入地漏封碗的空腔内,;二是拿起地漏封碗,从出水孔7向地漏封碗内补水。作为优选,所述导杆5的下部设有导向套,导向套的根部还可以设有孔,用于排泄进入导向套的污物。001。

15、2图3至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地漏封碗,该地漏封碗1为空腔结构,其凹部的上壁外侧与地漏盖2固接,还包括一由硬质透明塑料制成的储水瓶3,所述储水瓶3具有一出水插嘴4,出水插嘴4的上端具有一止位台阶,出水插嘴4的下端设有倒角,在地漏盖2和所述上壁上开设于的进水孔,进水孔上固设有密封环6,当出水插嘴4插入密封环6时,出水插嘴4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环6的内壁构成气密封,储水瓶3与所述空腔连通,地漏封碗1周沿儿的沿儿底设有出水孔7。当地漏盖2盖于地漏主体8的上端口时,地漏封碗1倒扣在下水管9端口的上方,下水管9位于地漏主体内腔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水管9端口高于地漏主体8的底部,使得该下水管9的端口四周形成用于蓄水的环槽10,地漏封碗1的所述出水孔7低于下水管9的端口平面。当然,若房屋主人经常洗涮,地漏不会出现干枯问题时,平时可将储水瓶3拔掉,仅在出远门时装满水后插上。说明书CN103912056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12056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12056A3/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912056A4/4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391205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