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压坎消能工.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4220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21519.3

申请日:

2006.08.03

公开号:

CN1888320A

公开日:

2007.01.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日:20060803授权公告日:20080604终止日期:2011080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6(2006.01); E02B9/06(2006.01)

主分类号:

E02B8/06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刘善均; 许唯临; 王韦; 曲景学; 张建民; 邓军

地址: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黄幼陵;马新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通气压坎消能工,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压坎,压坎位于悬板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通气廊道,通气廊道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相通,压坎和悬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通气廊道在压坎的配合下形成对水体的强迫掺气,因而水体掺气浓度高,对消能工起到良好的掺气减蚀作用,使该消能工成为无空化体型。由于是无空化体型,因而不受流量大小、工作水头的限制,特别适用于超高水头(200m以上)、大流量(3000m3/s量级)的泄洪洞的消能。与孔板消能工和洞塞消能工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最后一级洞塞或孔板的空化特性。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通气压坎消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2)、 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压坎(6),压坎(6)位于悬板(2)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 通气廊道(3),通气廊道(3)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4)相通,压坎(6)和悬板 (2)之间连接有支撑杆(5),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压坎消能工,其特征在于压坎(6)底面与泄洪洞底 部的间距 h = Q Bv , ]]> 式中,Q为设计流量,v为压坎处水流流速,B为泄洪洞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压坎消能工,其特征在于悬板(2)底部为锐缘,锐 缘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为0.9h~
2: 1h,式中,h为压坎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通气压坎消能工,其特征在于压坎(6)的长度 L以压坎后壁(8)位于水流形成的空腔之外为限。

说明书


通气压坎消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的消能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有压泄洪洞的消能工。

                                  背景技术

    针对大流量、高水头泄洪洞的消能问题,特别是将施工期导流洞改建成永久泄洪洞的消能问题,目前一般采用龙抬头和竖井旋流的型式,前者几乎没有消能,主要是沿程水头损失有一定的消能,出洞后的剩余水头仍然很大,且因洞内流速高需设置掺气减蚀设施,即便如此,在高水头时仍有可能发生空蚀破坏;而后者的竖井主要是将水流旋转导入竖井底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井底,消力井内水流强烈紊动对消能起主要作用,由于旋流必然将空气大量卷入水体中,下平段应该为明流以便于气体的释放,但实际工程绝大多数导流洞布置高程较低,导流洞出口低于大洪水时的河道水位,若采用竖井旋流则会出现明满流交替的恶劣流态,洞身安全难以保证。

    孔板消能工和洞塞消能工都是能安装在泄洪洞内的消能设施,但它们均需很高的水压力提高其水流空化数,通过逐级增加洞塞或孔板实现消能,实践表明,最后一级洞塞或孔板的空化特性难以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空化体型的通气压坎消能工,此种消能工与孔板消能工和洞塞消能工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最后一级洞塞或孔板的空化特性。

    本发明所述通气压坎消能工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压坎,压坎位于悬板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通气廊道,通气廊道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相通,压坎和悬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以提高悬板的强度,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由于悬板处形成收缩,因而水流经悬板处形成空腔,高速水流通过通气井源源不断吸入空气混掺到水体中,压坎阻断水流淹没通气井,保证通气效果,压坎壁面的掺气浓度足以使该部位免受空蚀破坏。

    构成本发明所述通气压坎消能工的压坎,其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h和长度L按以下方式确定:h=QBv,]]>式中,Q为设计流量,v为压坎处水流流速,B为泄洪洞的宽度;L以压坎的后壁位于水流形成的空腔之外为限。

    构成本发明所述通气压坎消能工的悬板,其厚度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在支撑杆的配合下具有不被水流破坏的强度即可,其底部为锐缘,锐缘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为0.9h~1.1h,式中,h为压坎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

    对于较短的有压泄洪洞,例如,压坎后泄洪洞的长度小于5倍洞径,本发明所述通气压坎消能工可以作为一级消能工单独使用,但若泄洪洞较长,则需与孔板消能工或洞塞消能工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时,安装在最后一级洞塞消能工或孔板消能工之后。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气廊道在压坎的配合下形成对水体的强迫掺气,因而水体掺气浓度高,对消能工起到良好的掺气减蚀作用,使该消能工成为无空化体型。

    2、由于是无空化体型,因而不受流量大小、工作水头的限制,特别适用于超高水头(200m以上)、大流量(3000m3/s量级)的泄洪洞的消能。

    3、能将有压流转换成清晰的无压流,实现洞内流态稳定。

    4、与孔板消能工和洞塞消能工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最后一级洞塞或孔板的空化特性。

    5、可作为一级消能工,其消能水头可按公式Hf=ξv22g]]>计算消能水头(式中,Hf为消能水头,ξ为消能水头损失系数,ξ=0.5~1.0,v为压坎处的水流流速),若下游能承受的流速允许达到较高值,本消能工的消能效果则能达到很高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通气压坎消能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是“L型消能工+通气压坎消能工无压流”的布置示意图;

    图6是“L型消能工+洞塞消能工+通气压坎消能工有压流”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1-泄洪洞、2-悬板、3-通气廊道、4-通气井、5-支撑杆、6-压坎、7-泄洪洞壁、8-压坎后壁、9-竖井、10-L型消能工、11-洞塞消能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压坎消能工,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2、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混凝土压坎6,压坎6位于悬板2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通气廊道3,通气廊道3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4相通,压坎6和悬板2之间连接有多根支撑杆5,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

    将上述结构的通气压坎消能工与L型消能工联合使用,对总水头约150m的泄洪洞明流泄洪,采用“L型消能工+通气压坎消能无压流”的布置型式进行模型试验,如图5所示。具体设计如下:

    L型消能工10由两段内径均为6m的混凝土圆筒体相交构成,两圆筒体轴线的夹角α为90°,竖井9的井径8m,泄洪洞1为6m宽、8m高的城门洞,构成L型消能工的一圆筒体接竖井9,另一圆筒体接泄洪洞1,与泄洪洞相接的圆筒体最低点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h1为1m。L型消能工内流速约为21m/s,相应的消能水头约为50m。

    通气压坎消能工的压坎6处的流速为25m/s,压坎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h为4m,压坎长度L为8m。悬板2采用平板钢闸门的结构型式,厚度为1m,底部为锐缘,锐缘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为4m。通气廊道3的净空(悬板与压坎之间的间距)为1.2m,通气井的井径为2m。经通气压坎消能工后,水流为清晰的明流,洞内水深4m,流速25m/s。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压坎消能工,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2、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混凝土压坎6,压坎6位于悬板2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通气廊道3,通气廊道3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4相通,压坎6和悬板2之间连接有多根支撑杆5,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

    将上述结构的通气压坎消能工与L型消能工、洞塞消能工联合使用,对总水头约200m的泄洪洞实施有压流泄洪,采用“L型消能工+洞塞消能工+通气压坎消能有压流”的布置型式进行模型试验,如图6所示。具体设计如下:

    L型消能工10由两段内径均为12m的混凝土圆筒体相交构成,两圆筒体轴线的夹角α为90°,竖井9的井径16m,泄洪洞1为20m宽、20m高的城门洞,构成L型消能工的一圆筒体接竖井9,另一圆筒体接泄洪洞1,与泄洪洞相接的圆筒体最低点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h1为1m。L型消能工内流速约为23m/s,相应的消能水头约为70m。

    洞塞消能工11布置了3级,其内径分别为11.2m、12m、14m。在泄洪洞出口布置通气压坎消能工,考虑到出口至下游河道有近100余m的引渠以及河道对岸至泄洪洞出口距离近300m,同时兼顾河道的抗冲能力,压坎6处的流速控制在22m/s左右,泄洪洞的宽度20m,因此,压坎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即压坎的过流净高)h=QBv=262020×226m.]]>悬板2采用平板钢闸门结构,厚度为1m,底部为锐缘,锐缘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为6m。通气廊道3的净空(悬板与压坎之间的间距)为1m,通气井采用圆洞断面,井径为3.0m。试验表明:通气压坎消能工前各级洞塞消能工的水压力提高近30m水头,消除了洞内各级洞塞消能工的空化,并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通气压坎消能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气压坎消能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气压坎消能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气压坎消能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气压坎消能工.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通气压坎消能工,包括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悬板、与泄洪洞顶壁和两侧壁连接的压坎,压坎位于悬板之后并与悬板围成一通气廊道,通气廊道与泄洪洞所设置的通气井相通,压坎和悬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压坎和悬板底面与泄洪洞底部的间距形成水流通道。通气廊道在压坎的配合下形成对水体的强迫掺气,因而水体掺气浓度高,对消能工起到良好的掺气减蚀作用,使该消能工成为无空化体型。由于是无空化体型,因而不受流量大小、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