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3870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0369.8

申请日:

2009.08.03

公开号:

CN101625113A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2B 1/28公开日:2010011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2B1/28; D06F79/04

主分类号:

F22B1/28

申请人:

陈国团

发明人:

陈国团

地址:

31519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胡家坟工业小区宁波市鄞州红心电热电器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筒体(2)、连接在蒸汽筒体(2)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连接在蒸汽筒体(2)内腔底部的隔套(12);蒸汽筒体(2)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导汽管(1);蒸汽筒体(2)侧壁下部设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进水口(3);加热装置包括壳体(8)及位于壳体(8)内的发热管;壳体(8)与发热管之间为铝压铸体(9);发热管由与蒸汽筒体(2)轴线平行的电源引脚(6)和与蒸汽筒体(2)轴线垂直的螺旋型发热体(7)构成;壳体(8)顶部为弧形面(10)。本发明能够对液体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蒸汽发生器,它包括蒸汽筒体(2)以及连接在蒸汽筒体(2)底部的加热装置; 所述蒸汽筒体(2)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导汽管(1);所述蒸汽筒体(2) 侧壁下部设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进水口(3);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8)以及 位于壳体(8)内的发热管;所述壳体(8)与发热管之间为铝压铸体(9),其特征在于:它 还包括一个连接在蒸汽筒体(2)内腔底部的隔套(12);所述的发热管由与蒸汽筒体(2)轴 线平行的电源引脚(6)和与蒸汽筒体(2)轴线垂直的螺旋型发热体(7)构成;所述电源引 脚(6)和螺旋型发热体(7)为一个整体;所述的壳体(8)、铝压铸体(9)、发热体(7)以 及隔套(12)均位于蒸汽筒体(2)内腔中;所述壳体(8)顶部为弧形面(10);所述隔套(12) 套在壳体(8)的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蒸汽筒体(2)之 间的连接是指可拆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连接是指,所述蒸汽 筒体(2)底部设有一个可顶在壳体(8)和铝压铸体(9)底部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 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蒸汽筒体(2)连接;所述固定板(5)与蒸汽筒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4)。

说明书


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具体讲是一种适用于挂烫机上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一般由蒸汽筒体以及位于蒸汽筒体内的加热装置组成,这种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加热装置对蒸汽筒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蒸汽筒体内的液体则会在加热装置持续加热的情况下而被逐渐汽化,这种被汽化的液体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蒸汽。目前,现在技术中有一种蒸汽发生器,它包括蒸汽筒体以及位于蒸汽筒内的加热装置;所述蒸汽筒体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内腔相通的导汽管;所述蒸汽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蒸汽筒体内腔相通的进水口;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采用铝压铸方式与壳体连成一整体的U型发热管。由于上述发热装置内的发热管为U形结构,因此,当U型发热管在通电后,它所产生的热量是向两侧进行扩散的,两侧扩散热量的方式经常会使蒸汽筒体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减小液体的汽化表面积,从而不但造成蒸汽产生不稳定,而且蒸汽常会以断断续续的方式从导气管中排出。

    另外,由于上述蒸汽发生器一般都为整体式结构,即上述的加热装置与蒸汽筒体往往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而焊接是一种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当所述的加热装置损坏时,使用者很难对加热装置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液体进行均匀加热,从而有效增大汽化表面积,使蒸汽稳定产生且能以连续方式从导汽管中排出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蒸汽发生器,它包括蒸汽筒体、连接在蒸汽筒体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连接在蒸汽筒体内腔底部的隔套;所述蒸汽筒体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内腔相通的导汽管;所述蒸汽筒体侧壁下部设有与蒸汽筒体内腔相通的进水口;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发热管;所述壳体与发热管之间为铝压铸体;所述的发热管由与蒸汽筒体轴线平行的电源引脚和与蒸汽筒体轴线垂直的螺旋型发热体构成;所述电源引脚和螺旋型发热体为一个整体;所述的壳体、铝压铸体、发热体以及隔套均位于蒸汽筒体内腔中;所述壳体顶部为弧形面;所述隔套套在壳体的外部。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中的U型发热管通电后其热量向两侧扩散不同,由于本发明中的发热管为一个螺旋形的发热体且包住它的壳体顶部又为弧形面,同时还在壳体外壁周围设有隔套,因此,当螺旋形的发热体通电后,它所产生的热量是以螺旋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这种螺旋形的热量则会在弧形面和隔套的作用下均匀地向蒸汽筒体顶部扩散,从而使本发明在加热装置顶部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温温场,使蒸汽筒体内的液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本发明的这种传热方式不但使蒸汽筒体内的液体受热均匀,从而大大增加液体的汽化表面积,而且还会使本发明所产生的蒸汽以涡流的形式连接不断地从导汽管中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与蒸汽筒体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与现在技术中蒸汽发生汽为一整体式结构不同,由于本发明中的蒸汽筒体与加热装置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当本发明中的蒸汽筒体或加热装置损坏时,使用者可以简便、快捷地通过拆卸对加热装置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蒸汽发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加热装置的分解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导汽管,2、蒸汽筒体,3、进水口,4、密封垫,5、固定板,6、电源引脚,7、发热体,8、壳体,9、铝压铸体,10、弧形面,11、通气孔,12、隔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筒体2、连接在蒸汽筒体2底部地加热装置以及连接在蒸汽筒体2内腔底部的隔套12;所述蒸汽筒体2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导汽管1;所述导气管1的周壁上设有六个径向的通气孔11;所述蒸汽筒体2侧壁下部设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进水口3;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8以及位于壳体8内的发热管;所述壳体8顶部为弧形面10;所述壳体8采用特氟龙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发热管由与蒸汽筒体2轴线平行的电源引脚6和与蒸汽筒体2轴线垂直的螺旋型发热体7构成;所述电源引脚6和螺旋型发热体7为一个整体;所述壳体8与螺旋型发热体7之间为铝压铸体9,换句话说,所述螺旋型发热体7采用铝压铸方式与壳体8连成一个整体,即将铝灌住到壳体8与螺旋型发热体7之间,铝材料冷却后会形成一个具有导热作用的铝压铸体9,此时,铝压铸体9则会将壳体8与螺旋型发热体7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铝压铸体9顶部也会形成一个与弧形面10相吻合的弧面。所述的壳体8、铝压铸体9、发热体7以及隔套12均位于蒸汽筒体2内腔中;所述隔套12套在壳体8的外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与蒸汽筒体2之间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这种可拆卸连接具体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蒸汽筒体2底部设有一个可顶在壳体8和铝压铸体9底部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两端通过两个螺栓与蒸汽筒体2连接;所述固定板5与蒸汽筒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进水口3与水源连接,水被灌入蒸汽筒体2内,在水位达到蒸汽筒体2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二后停止灌水,接通加热装置电源,螺旋型发热体7开始发热,当蒸汽筒体2内的水被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水的表面开始产生蒸汽,连续不断蒸汽会从导汽管1内腔及其周壁上开设的通气孔11向外排出,在蒸汽产生的过程中,进水口3会不断地向蒸汽筒体2内进行补水。

蒸汽发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蒸汽发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蒸汽发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蒸汽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发生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筒体(2)、连接在蒸汽筒体(2)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连接在蒸汽筒体(2)内腔底部的隔套(12);蒸汽筒体(2)顶部连接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导汽管(1);蒸汽筒体(2)侧壁下部设有与蒸汽筒体(2)内腔相通的进水口(3);加热装置包括壳体(8)及位于壳体(8)内的发热管;壳体(8)与发热管之间为铝压铸体(9);发热管由与蒸汽筒体(2)轴线平行的电源引脚(6)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蒸汽的发生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