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主销后倾角的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双横臂式前悬架的主销后倾角的调整装置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在非独立式的钢板弹簧前悬架系统中,前桥的主销倾角一般是不能调节的,整车设计时主要靠改变板簧托与主销的相对位置来实现主销后倾角的变化,前桥装车后主销后倾角即为一个确定值,其精确程度只有通过加工工艺来保证,如果实车主销后倾角与设计值误差较大,有些车型可以在钢板弹簧与桥托之间采用增加锲形垫块来改变后倾角。
乘用车领域,前悬架基本为独立悬架,主销只是一个虚拟的轴线,但仍是前轮的一个主要定位参数,与设计值误差较大将会导致车辆跑偏或是回正效果较差。因这种悬架的主销只是一个虚拟的轴线,调节较为困难。所以在大部分车型特别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车型上都没有主销后倾角的调节装置,主销的角度主要靠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具有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主销后倾角的调节装置及调整方法。
本发明的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主销后倾角的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整插片,其插入并固定在上摆臂轴或下摆臂轴与车架上的固定支架联接的贴合面之间。
其中,上摆臂轴与所述固定支架的联接点包括前联接点和后联接点,在前联接点插入调整插片时,主销后倾角减小,在后联接点插入调整插片时,主销后倾角增加。
前联接点或后联接点处具有螺栓,拧松螺栓将调整插片插入,再将螺栓拧紧以固定调整插片。
至少一个调整插片由高强度、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的材料如65Mn制成,其厚度相同或不同,可为1mm、1.5mm和2mm三种厚度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主销后倾角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主销后倾角是否在设计值范围内;当主销后倾角不在设计值范围内时,根据检测出的主销后倾角的偏差选择需采用的调整插片的厚度和数量;将需采用的至少一个调整插片插入并固定在上摆臂轴或下摆臂轴与车架上的固定支架联接的贴合面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当整车下线后上四轮定位仪检测时,如果检测出主销后倾角不在设计值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本装置中调整插片,使前轮的主销后倾角达到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从而可以弥补加工工艺的误差,使车辆在行驶当中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或转向后转向盘迅速回正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调整装置的主要零部件及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2为调整插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中,虚拟主销是上下摆臂球销中心的连线,只要改变上摆臂或是下摆臂球销中心X向坐标即可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改变。
本发明的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主销后倾角的调节装置及装配方式如图1所示,调整的原理是保持下摆臂球销的中心的X向坐标不变,而改变上摆臂球销1的X向坐标来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改变。具体方案是在上摆臂轴1与车架上的固定支架5联接的贴合面之间增加不同厚度规格的调整插片3予以实现,因联接点有前后分布的两处,在前联接点增加插片时,主销后倾角将减小,反之,在后联接点增加插片时,主销后倾角将增加。
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主销后倾角地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主销后倾角是否在设计值范围内;当主销后倾角不在设计值范围内时,根据检测出的主销后倾角的偏差选择需采用的调整插片的厚度和数量;将需采用的至少一个调整插片插入并固定在上摆臂轴或下摆臂轴与车架上的固定支架联接的贴合面之间。
具体调节时只需将前或是后联接点的螺栓4拧松几牙即将插片插入。插片形状如图2所示,其上部留有手持部位6以方便操作,插入插片时将插入口7对准螺栓4压至底部,再将联接螺栓4按规定力矩拧紧,从而完成整个调节的操作过程。因上摆臂轴1与车架之前存在频繁的高强度振动,故对插片材料的要求是:高强度、高硬度及耐磨性能好,如为65Mn。
本发明的调节装置中,前或后联接点每增加1mm厚的插片,主销倾角可减小或增加0.4度。插片设计成1mm、1.5mm和2mm三种厚度规格,故整车在四轮定位仪上检测出主销后倾角的偏差后即可判断出需采用的插片厚度和数量,从而可一次调节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