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隧道的应急防淹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领域, 具体的是指一种水底隧道的应急防淹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建造越江道路隧道时, 必须考虑发生紧急情况时江河水倒灌的问题。比如上海市 城区地势较低, 高程一般处于 3.0 ~ 3.5m, 低于常年的平均高潮潮位。 如上海水底隧道在遇 到突发事故 (如爆炸、 地震、 战争或其他) 而断裂、 破坏时, 江水灌入隧道内, 并由此迅速漫至 城区, 将为危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
为防患于未然, 消除这种特殊工况下隧道作为进水通道而导致城区被淹的风险, 必须采取一定的临时防淹措施作为应急预案, 在应急情况下将隧道两端封闭, 防止隧道被 淹危及城市。到目前为止在隧道内均没有考虑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出一种水底隧道的应急防淹施 工方法, 在隧道暗埋段洞口设置钢板堆土临时防淹措施, 在应急情况下将隧道两端封闭, 可 即时的防堵江水灌入隧道。
本发明的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 一种水底隧道的应急防淹施工方法, 该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 1) 在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的交接洞口位置, 将一槽形钢板固定于所述洞口处于隧 道敞开段一侧的隧道路面结构上 ; 2) 将门钢板安置于所述槽形钢板内, 形成门槽结构, 封堵住隧道洞口 ; 3) 往隧道敞开段内倾入渣土, 形成堆土, 抵靠所述门钢板, 抗击隧道两端洞口外的水压 冲击。
上述步骤 1) 中所述隧道路面结构上预埋有车道预埋钢板, 所述车道预埋钢板与所 述隧道路面结构牢固连接, 所述槽形钢板焊接固定于所述车道预埋钢板上 ; 所述车道预埋 钢板的板面与隧道路面保持平齐 ; 步骤 2) 中所述门钢板的高度与宽度均大于隧道洞口直径 ; 上述门钢板由若干预制板拼接而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施工方法采用在隧道暗埋段洞口设置钢板堆土作为临时 防淹措施, 可即时有效的防止紧急情况下江河水灌入隧道, 并且适用性较强, 施工方法因地 制宜, 容易施行, 施工方便、 快捷。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 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 附图中标号 1-9 代表的是隧道敞开段 1、 隧道路面 (车道) 2、 车道预埋钢板 3、 路面结构 4、 槽形钢板 5、 门钢板 6、 堆土 7、 敞开开口 8, 隧道暗埋段 9。
为解决紧急情况下, 将河水灌入水底隧道, 并迅速侵入城区的难题, 本发明方法在 隧道敞开段与隧道暗埋段交接洞口处设置钢板堆土临时防淹措施, 可以在应急情况下将隧 道两端封闭, 防止隧道被淹危及城市, 可作为应急预案。
本实施例中, 以越江隧道为例。首先, 在隧道两端的敞开段 1 与暗埋段 9 交接处的 路面结构内埋设好车道预埋钢板 3, 预埋钢板 3 与路面结构 4 牢固连接, 此步骤需事先对隧 道进行改建, 以便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时, 可以继续后续步骤。为便于平时通车, 车道预埋钢 板 3 的钢板面应与车道路面应保持平齐。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将槽形钢板 5 焊接于预埋钢板 3 的上方, 形成门槽结构 ; 之后 再将门钢板 6 安置于所述门槽内, 封堵住隧道洞口 ; 最后, 在洞口外侧的地面往隧道洞口内 倾入渣土, 形成堆土 7, 抵靠所述门钢板, 抗击隧道两端洞口外的水压冲击。 整个施工方法讲求实效性, 紧急情况发生时尽快将门钢板 6 用吊车吊入门槽内。 隧道敞开段 1 上方位置有敞开开口 8, 将车辆运来的渣土在洞口外侧的地面经由所述敞开 开口 8 向隧道敞开段内倾入。
本实施例中, 用汽车吊装设备将高度约为 7m, 宽度 1m 的若干预制板, 在隧道暗埋 段洞口拼接排开, 拼接成门钢板。 确保门钢板的高度与宽度均大于隧道洞口直径, 完全覆盖 隧道洞口。
此外, 由于板堆土方案所需临时土量较大, 抵压水压力所需土方量单个孔口 (两车 道) 约为 350m3, 需考虑土量的来源问题。对于堆土的性状没有特殊的要求, 只要能够满足 形成的土堆隔断江水渗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