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支撑的真空清洗机 发明技术背景
本发明一般涉及真空清洗机,特别是交叉支撑的真空清洗机。该真空清洗机具有加强滚筒端盖的装置并能防止径向进流开口内形成滤液涡流。
在传统的端排放清洗机中,径向开口对于形成开口的内外端板的相对转动构成阻力较小。而相对转动使通常包括波纹板,卷绕线和面网的清洗机盖扭转,这将导致清洗机盖的过早损坏。另外,径向开口的滤液涡流使气体与滤液分离并防碍清洗机滚筒的真空工作。
上述表明现有装置和方法所存在的缺点。因此,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替换装置显然是有益的。而所提供的适合替换装置包括下述充分公开的特征。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装置实现:交叉支撑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滚筒;该滚筒具有可将分离的液体送到在相邻间隔的端盖之间径向形成的通道的纵向表面收集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之间在径向形成的通道中的交叉支撑件,交叉支撑件相对纵向表面收集通道径向向内并与之支承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附图概述
图1是由现有技术清洗机滚筒排出端部所取的清洗机滚筒端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滚筒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它显示滤液流路;
图3是由本发明滚筒排出端部所取的清洗机滚筒端剖视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交叉支撑滚筒局部纵向剖视图;和
图5是本发明交叉支撑清洗机滚筒的局部立体图。
详细说明
真空清洗机一般包括转动滚筒,该滚筒一般由筛网覆盖,滚筒在槽中所含的液体浆内并露出。滚筒面分成称为开口地纵向部分。
操作时,跨过滚筒面施加压差,从而经开口将液体从液体浆抽出并将浆层留在滚筒面上。压差由抽吸管或真空泵提供。抽吸管是作为虹吸管的抽液立管。真空清洗机常用真空清洗机外部的管子作为抽吸管以增加有效的真空。
借助阀,可关闭某些开口的真空,以便更迅速地去除浆粕并防止过量的空气被吸入产生真空的抽吸管。无阀清洗机使用内部开口以产生其自身的真空。无阀清洗机利用很低的真空工作。一般,它不需要使用阀。
参考图1,它表示现有技术真空清洗机(由参考号1表示)的端视图。清洗机包括滚筒2,它有一组纵向开口4以将滚筒表面所收集的滤液送到如图1所示的径向进流开口6的会聚点。径向开口6将收集的滤液送到中心滤液排出管9,参见图2。
图1所示的清洗机滚筒2在槽3内并露出,槽3含有以控制速率连续供给该槽的液体浆25。滚筒上形成的浆层由刮板5去除并送到除纤维装置30。
如前所讨论,例如,可在参考号7所示区域给系统提供真空以帮助浆层的形成。通过阀装置可在参考号8所标区域关闭真空。这有助于浆层的去除并且可在真空施加前在滚筒浸没区域上逐渐开始形成浆层。
如图2所示,滚筒表面由过滤网或线22覆盖,这可使分离的滤液通过浆层形成物和网线进入纵向通道4。通道4将滤液送到滚筒端部并那里进入径向进流开口6,开口6在滚筒端部2的外盖11和内盖12之间形成。径向开口6将滤液送到中心排出管9,根据情况,管9顺序地与气压真空管或真空泵连接(未示出)。
参考图3,4和5,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清洗机10中,交叉支撑件15设在纵向开口4和径向开口12的相交处。交叉支撑件15位于纵向开口4的径向向内处并与板23支承接触(见图5),板23实际上形成纵向收集通道。如图5所示,径向开口6在外盖11,内盖12和两相邻径向肋板21之间构成。
交叉支撑件15沿径向敞开以接受滤液并将其引入径向进流开口或通道6以便进一步将其送到滤液排出管9。另外,交叉支撑件15与外端板11和内端板12连接以加强滚筒的端部。这样可防止内端板和外端板间的相对扭转,而相对扭转会导致把用于转动槽3内滚筒2的转矩施加到滤液排出管。对于使用较薄板的大型滚筒,这是很重要的特点,特别是由于待过滤产品的腐蚀性使用高价合金材料的情况下。
除上述优点外,显然,在现有技术中,径向进流通道中所接受的滤液趋向于形成促使滤液与其夹带气体分离的涡流。这样,与以轻微溢流的方式流入径向进流通道相比较,会大大减小真空效率。
交叉支撑件的另外优点是对在内外盖之间悬挂的板23提供支承。
因此,显然,本发明的交叉支撑件15有三方面的优点:阻止内外盖之间的扭转,减小在径向开口内形成涡流的可能性以及对内外盖之间跨接的板提供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