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以及制造该车辆座椅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座椅以及制造该车辆座椅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895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CN102848950A*CN102848950A*(21)申请号 201210228927.1(22)申请日 2012.07.0211172386.2 2011.07.01 EPB60N 2/48(2006.01)(71)申请人沃尔沃汽车公司地址瑞典哥德堡(72)发明人安德斯贝尔 彼得塞特透贝格韦罗尼卡古斯塔夫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代理人余刚 吴孟秋(54) 发明名称车辆座椅以及制造该车辆座椅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车辆座椅(10),所述车辆。
2、座椅包括背部倚靠支撑物(25),所述背部倚靠支撑物包括头部倚靠装置(20)。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所述头部缓冲垫沿着Z轴线(Z)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位的。头部倚靠装置(20)还包括乘客保护部件(21),所述乘客保护部件适于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相对于乘客保护部件(21)可移位地布置。本发明为在车辆中的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都提供了舒适和安全性。(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1/2页21.一。
3、种车辆座椅(10),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头部倚靠装置(20)的背部倚靠支撑物(25),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能沿着Z轴线(Z)在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乘客保护部件(21),所述乘客保护部件适于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并且其中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相对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能移位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适于枢转地布置于所述车辆座椅(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头部缓冲垫(22)能移位地布。
4、置于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在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内部的移位部分(41),所述移位部分(41)适于使得所述头部缓冲垫(22)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可调节头部倚靠装置(20)枢转地布置在枢转轴线(P)处,并且其中,所述支撑结构(40)还包括第二部分(60),所述第二部分(60)布置在所述枢转轴线(P)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的所述移位部分(4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滑动部分(42)和所述第二部分(60)通过至少一个止挡凸缘(65)、或者止挡构件分开,所述至少一个止挡凸缘(。
5、65)、或者止挡构件防止所述头部缓冲垫(22)移位至所述第二部分(60)。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移位部分(41)是滑动部分(42),并且其中,所述头部缓冲垫(22)适于在所述滑动部分(42)上滑动以实现所述头部缓冲垫(22)的所述移位。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第二部分(60)是电机承载部分,所述电机承载部分布置在所述枢转轴线(P)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的所述移位部分(41)之间,并且适于承载用于实现所述头部缓冲垫(22)的自动移位的电机(7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电机承载部分。
6、包括用以实现所述头部缓冲垫(22)的自动移位的电机(70)。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为保护壳体(80)的形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保护壳体(80)适于基本上包围所述移位部分(41)和所述第二部分(60)。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头部缓冲垫(22)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部缓冲垫(22)的所述第一侧适于接纳坐在所述车辆座椅(10)上的乘客的头部,并且所述头部缓冲垫(22)的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保护部件(21)。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
7、,所述保护壳体(80)包括第一保护构件和第二保护构件(81、82),所述第一保护构件(81)远离所述头部缓冲垫(22)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保护构件(82)面朝所述头部缓冲垫(22)并且在所述头部缓冲垫附近设置。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枢转地布置于所述车辆座椅(10)的所述背部倚靠支撑物(2),以使得所述头部倚靠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8950 A2/2页3(20)能够沿着X轴线(X)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所述X轴线(X)基本垂直于所述Z轴线(Z).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0),其中,所述头部。
8、倚靠装置(20)的所述保护部件(21)被防止沿着所述Z轴线(Z)并且相对于所述车辆座椅(10)的所述背部倚靠支撑物(25)移位。15.一种车辆座椅(10),具有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20),所述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能沿着Z轴线(Z)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适于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的固定乘客保护部件(21),并且其中,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相对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21)能移位地布置。16.一种用于制造车辆座椅(10)的方法,头部倚靠装置(20)用于车辆座椅(10),其中,所。
9、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用于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的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具有移位部分(41)和第二部分(60),所述移位部分适于同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0)连接;-将保护部件(21、80)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40),以使得所述支撑结构(40)基本被包围,所述保护部件(21、80)适于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以及-将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0)附接至所述移位部分(41),以使得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0)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护部件(21、80)移位。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部件(21、80)包括第一保护构件和第二保护构件(81、82),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10、步骤:-将所述第一保护构件和所述第二保护构件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40),以使得所述支撑结构(40)基本被包围。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部分(60)适于同电机(70)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保护部件(21、80)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40)之前将电机附接至所述第二部分(60)。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座椅(10)具有背部倚靠支撑物(25),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头部倚靠装置(20)与所述车辆座椅(10)的所述背部倚靠支撑物(25)枢转地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8950 A1/6页4车辆座椅。
11、以及制造该车辆座椅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该座椅具有带有可移位头部缓冲垫的头部倚靠装置(rest arrangement)。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乘客保护构件以在例如碰撞期间保护乘客。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制造所述车辆座椅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当车辆碰撞时,例如汽车同另一辆汽车相撞时,施加给乘客的力可能具有可怕的后果,使得乘客受伤。一个普通的场景是,当后面的乘客坐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时,由于在例如碰撞期间车辆的快速减速(retardation),后排乘客被扔进车辆的前排座椅中。因为乘客具有大量惯性,以与所述车辆在快速减速前相同的速度行进,解开搭扣的乘客可能直接飞入车辆中的前排座椅。
12、的后侧。在碰撞期间的其它普通伤害是脖子受伤,有时候涉及如突然的快速受伤。当设计和发展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部倚靠装置时,需要专注于这些潜在的致命交通伤害。当沃尔沃早在1968年在他们的车辆座椅上引入头部倚靠装置时,沃尔沃就朝向减小碰撞期间的这种事故的影响迈进。0003 车辆座椅的可调节头部倚靠装置一般是厚的,这归因于调节机构所要求的部件,并且头部倚靠装置可能在驾驶员驾驶车辆时潜在地妨碍驾驶员。当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突出时的一个交通情形是当车辆(例如汽车)的驾驶员将要超过其他汽车时。在切换车道前,驾驶员需要在安全地转换车道之前从后视镜、侧视镜观察,并且随后转动他的或者她的头部来检查侧视镜的盲点。但是,可调。
13、节头部倚靠装置可能阻挡驾驶员的盲点的观察。因此还需要具有薄的(或者纤细的)可调节头部倚靠装置的车辆座椅。0004 在美国专利NO.2006/0226689A1的专利公开中,披露了一种可调节头部倚靠装置。头部倚靠装置的角度位置可以使用包括插入保持接纳装置的两个保持支架的机构进行调节。所述保持接纳装置形成于可旋转本体中,因此能够实现有角度的定位。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具有可调节的缓冲垫本体,该缓冲垫本体沿着Z轴线定位,即在相对于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定位,该缓冲垫本体可以通过利用电机使缓冲垫本体沿着所述两个保持支架滑动来调节。所述电机设置在可滑动缓冲垫内部。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
14、辆座椅,其具有头部倚靠装置、或者至少有用的可替代品。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包括头部倚靠装置的车辆座椅,该头部倚靠装置可以在为车辆中的乘客提供安全的同时提供舒适性。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包括后背倚靠支撑物的车辆座椅来实现,该后背倚靠支撑物包括头部倚靠装置。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包括可移位头部缓冲垫,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沿着Z轴线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位的。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包括乘客保护部件,该乘客保护部件适于以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并且其中,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相对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可移位地布置。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2/6页5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包括头部倚靠装。
15、置的后背倚靠支撑物的车辆座椅,该头部倚靠装置是舒适的,同时还在例如碰撞期间为车辆中的前排和后排的乘客提供高水平的安全性。如果车辆是汽车,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有利地用作前排车辆座椅,因为对于前排车辆座椅的安全要求趋于更严格。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倚靠装置适于枢转地布置至所述车辆座椅的后背倚靠支撑物。这样,所述头部缓冲垫和所述乘客保护部件都可以相对于车辆座椅的后背倚靠支撑物枢转。这能够使所述头部倚靠装置的头部缓冲垫在多种变化的不同位置处定位,从而在车辆使用期间为不同的乘客提供安全和舒适性。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缓冲垫可移位地布置至乘客保护部件内部的移位部分。所述。
16、移位部分适配成使得所述头部缓冲垫能够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例如通过提供连续移位部分或者梯级移位部分。连续移位部分的实施方式使得所述头部缓冲垫能够以连续的方式移位,而梯级移位部分使得所述头部缓冲垫能够在预定的位置之间梯级式地移位。通过非限制性实例,滑动部分可以由第一和第二保持支架或者第一和第二管部件提供,沿着该滑动部件所述头部缓冲垫可以可滑动地连接。并且,仅仅使用一个保持支架或者管部件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倚靠装置枢转地布置于枢转轴线处。所述乘客保护部件进一步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的移位部分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17、所述第二部分清楚地与所述移位部分分离。所述移位部分和支撑部分可以由支撑结构提供,该支撑结构为每个部分提供结构完整性。通过非限制性的实例,所述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保持支架、金属管、金属杆(固体的或者中空的)等。乘客保护部件可以通过将成形模制材料例如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来布置至所述支撑结构。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移位部分是滑动部分,并且所述头部缓冲垫适于在所述滑动部分上滑动以实现所述头部缓冲垫的移位。所述头部缓冲垫当然包括至少一个附接构件、或者附接装置,以提供与所述滑动部分的可滑动连接。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至少一个止挡凸缘、或者止挡构件分开。至少一。
18、个止挡凸缘、或者止挡构件防止所述头部缓冲垫移位至所述第二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部分提供所述止挡凸缘。可选择地,止挡凸缘、或者止挡元件可以由分离部件提供,所述分离部件附接至所述移位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或者在具有支撑结构的情况下,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移位部分或第二部分。0012 为了使所述头部缓冲垫能够自动移位,或者在代表预编程的或预定的位置的信号上或者在手动开始的信号上,所述第二部分可以适用于作为具有用于将所述头部缓冲垫移位的装置的部分,例如,所述装置为包括电机的电机承载部分。所述电机承载部分布置在所述头部倚靠装置的枢转轴线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的移位部分之间。这提供了与所述第二。
19、部分分开的移位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承载用于使所述头部缓冲垫移位的装置,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电机承载部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缓冲垫相对于所述电机承载部分的电机可移位。更特别地,所述车辆座椅的头部倚靠装置提供薄的外观,这种薄外观将减小例如当车辆驾驶员越过他的或她的肩膀查看的死角时对驾驶员的阻挡区域。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乘客保护部件是保护壳体的形式。所述保护壳体可以使用热塑性聚合物由成形模制部件或者喷射模制部件制成,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例如为聚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3/6页6乙烯、聚丙烯、聚亚安酯等或者它们的组合。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保护壳体基本地。
20、包围所述头部倚靠装置的所述移位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保护壳体至少覆盖所述支撑结构。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缓冲垫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所述头部缓冲垫的第一侧适于接收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所述头部缓冲垫的第二侧面面向所述保护部件。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保护壳体可以由多个部件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保护构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远离所述头部缓冲垫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保护构件面向所述头部缓冲垫设置并且在所述头部缓冲垫附近,或者有利地,直接地邻接于所述头部缓冲垫。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头部倚靠装置枢转地布置于车辆座椅的背部倚靠装置,以使得。
21、所述头部倚靠装置能够沿着X轴线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所述X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Z轴线。001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防止所述头部倚靠装置的保护部件沿着所述Z轴线并且相对于所述车辆座椅的背部倚靠支撑物移位。001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的背部倚靠支撑物。所述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包括可移位头部缓冲垫。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沿着Z轴线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位的。所述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包括固定乘客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适于保护乘客在碰撞期间不受伤,并且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相对于所述乘客保护部件可移位地布置。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
22、涉及用于制造具有头部倚靠装置的车辆座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用于所述头部倚靠装置的支撑结构的步骤。所述支撑结构具有移位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移位部分适于同可移位头部缓冲垫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1 -将保护部件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以使得所述支撑结构被基本地包围。所述保护部件适于在碰撞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以及0022 -将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附接至所述移位部分,以使得所述可移位头部缓冲垫能相对于保护部件移位。0023 所述方法提供一种头部倚靠装置,该头部依靠装置具有纤细的设计,因此不阻挡驾驶员的观察盲点,从而是安全的,并且该头部依靠装置是舒适的。0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保护部。
23、件包括第一和第二保护构件,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25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护构件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以使得所述支撑结构基本地被包围。00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部分适于同电机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27 -在将所述保护部件附接至所述支撑结构之前将电机附接至所述第二部分。002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29 -将所述头部倚靠装置枢转地连接至车辆座椅的背部倚靠支撑物,从此形成具有可枢转头部倚靠装置的车辆座椅,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具有可调节头部缓冲垫。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4/6页70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如本文所。
24、披露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头部倚靠装置,以及用于制造如本文所披露的头部倚靠装置的方法。附图说明0031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附图中:0032 图1a-图1c示出了车辆座椅、具有头部倚靠装置的车辆的部件,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具有可调节头部缓冲垫;0033 图2a-图2c示出了图1a-图1c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头部倚靠装置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以及0034 图3示出了从侧面所看的头部倚靠装置,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具有保护壳体的形式的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以横截面示出。具体实施方式0035 图1a示出了用于具有乘客舱12的车辆11的车辆座椅10,所述乘客舱由顶部16部分地界定。车辆座椅10在图1。
25、中设置在车辆11的操纵位置(steering position)处,即在车辆11的面朝前方朝向车辆11的前部13的乘客舱12的前面。车辆座椅10具有面朝车辆11的前部13的前面侧14、以及后面侧15,后面侧15面朝车辆11的后部(未示出)。所述车辆可以具有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前排乘客是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乘客,而后排乘客是坐在车辆座椅10后面的乘客,在车辆座椅10的后面。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体地适于作为前排车辆座椅,但是所述车辆座椅也可以作为后排车辆座椅使用。0036 车辆座椅10包括头部倚靠装置20,所述头部倚靠装置适于保护并且提供舒适性给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乘客。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保护。
26、部件21和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2。头部缓冲垫22在第一与第二位置A、B之间可移位地布置于保护部件21,如图1a-图1b所示,使得头部缓冲垫20的位示出。0037 车辆座椅10包括:坐支撑物24,在此情况下位坐垫的形式;以及背部倚靠支撑物25,在此情况下为背部倚靠垫的形式。背部倚靠支撑物25枢转地布置至坐支撑物24,以使背部倚靠支撑物25能够相对于坐支撑物24枢转地调节。0038 如本文所使用的,Z轴线对应于车辆11的高,X轴线对应于车辆11的长,以及Y轴线对应于车辆11的宽,如图1b所示。当使用术语“上”或者“上部”以表示位置或者方向时,意味着在车辆正常使用期间朝向所述车辆的顶部。0039 保护。
27、部件21适于在车辆11的碰撞或者快速减速期间保护乘客不受伤。在碰撞期间,位于车辆座椅10的后面或者后方的乘客会由于乘客身体重量的惯性而被推动、或者移位至车辆座椅10的后面侧15,因而到达头部依靠装置20。保护部件21保护后排乘客不受由于碰撞在车辆座椅10的头部倚靠装置上而造成的伤害,并且所述头部缓冲垫可通过所述机构移位。此种调节机构通常趋向于由金属元件制造,并且因此通常非常刚硬。保护部件21因此通常由适于保护乘客不受严重伤害的材料制成,而同时足够结实而不对坐在实际车辆座椅中的乘客造成危险。可选择地,所述头部倚靠装置包括用以提供刚度的支撑结构、以及附接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保护性材料。0040 在所示。
28、的实施方式中,头部倚靠装置20在枢转轴线P处经由枢转连接进一步枢转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5/6页8地布置至车辆座椅10的背部倚靠支撑物25。所述枢转连接能够使头部倚靠装置20、以及因此头部倚靠垫22沿着X轴线在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以使乘客乘坐舒适。头部倚靠装置20在沿X轴线的方向移位之后的位置在图1b中用虚线示出。如所述的,头部倚靠装置20的枢转轴线P设置在稍低于车辆座椅10的背部倚靠25的上端26处。这使得所述枢转机构能够进一步设置在车辆座椅10的背部倚靠支撑物25中,以便更多空间可用,而同时使头部倚靠装置20的头部缓冲垫22能够处于令人舒适的位置。0041 图2a-图2。
29、c以从后面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了头部倚靠装置20的部分的更多细节。图2a-图2c示出了可移位头部缓冲垫21的后侧。头部倚靠装置20包括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适于承载重量并且以对头部倚靠装置20提供结构完整性。支撑结构40包括移位部分41,该移位部分被设置以配合头部缓冲垫22工作,以使头部缓冲垫22能够在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图2b示出了位于中间、或者中央位置的头部缓冲垫22。0042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移位部分41是滑动部分42。可以说所述移位部分提供了一种所述头部缓冲垫可以于其上移位的结构。所述滑动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管部分43、44(或者管部件),所述管部分由基。
30、本地U形的管元件45形成。滑动连接件50将头部缓冲垫22和滑动部分42连接起来,并且更精确地与第一和第二管部分43、44连接起来。滑动连接件50在滑动部分42的第一和第二管部分43、44之间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连接件例如通过螺钉牢固地连接至头部缓冲垫22,以便在头部缓冲垫22移位期间提供稳定性和刚度。0043 支撑结构40还包括第二部分60,该第二部分也可以称为支撑部分。第二部分60设置在枢转轴线P与滑动部分41之间。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60电机承载部分,该电机承载部分设置有电机70以使得头部倚靠装置20的头部缓冲垫22能够自动地移位。这是有利的,因为所述头部缓冲垫相对于电机承载部。
31、分的电机70可移位,所述电机承载部分在例如驾驶员的视线中提供更纤细的、或者更薄的头部倚靠装置。用于手动移位的杠杆71经由电机70从第二部分60延伸并且从车辆座椅10的背部倚靠支撑物25(在图2a中未示出)延伸出。头部缓冲垫22的移位因此可以由手动和自动的手段实施。电机70可以由车辆的电气系统以已知的方式供电。0044 所述第二部分(或者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杆61、62,所述第一和第二杆从与车辆座椅10的背部倚靠支撑物25的枢转连接的附近延伸,因此是从枢转轴线P的附近延伸。第二部分60的第一杆61连接至基本U形的管元件45的第一管部分43,并且同样地,第二部分60的第二杆62连接至基本U。
32、形的管元件45的第二管部分44。支撑杆64在支撑结构40的第二部分60的第一与第二杆62、63之间延伸。0045 在操作期间,电机70转动螺杆72,该螺杆通过螺纹连接至头部缓冲垫22的滑动连接件50,使得向上旋转螺杆72时,滑动连接件50的位置以及因此头部缓冲垫22的位置改变。这通过如图2a-图2c中所示的头部缓冲垫22的不同位置示出。螺杆72进一步可旋转地连接至基本U形的管元件45的上端46。0046 头部倚靠装置20的第二部分60和滑动部分42相对于彼此固定。0047 通过使移位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为滑动部分42)相对于第二部分60(在这种情况下为电机承载部分)分离,可以在头部倚靠装置20的。
33、支撑结构40中建立刚性。由于所述头部缓冲垫移位装置可以布置入所述第二部分中或布置到所述第二部分,因此提供了所述头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6/6页9部倚靠装置的纤细外形。如果期望,也能够使得保护部分21附接至支撑结构40。0048 图3示出了头部倚靠装置20以及保护部件21的横截面。保护部件21可以使用螺杆61或者卡扣连接(snap on connection)附接至第二部分60。保护部件21也可以连接至基本U管形管元件45的上端46。0049 保护部件21形成围绕支撑结构40的保护壳体80,并且因此形成头部倚靠装置20的部件。保护壳体80可以使用热塑性聚合物来用成形、注射或者喷射。
34、模制来制造,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亚安脂等或者它们的组合。0050 保护壳体80可以由布置在支撑结构40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保护构件81、82形成。可选择地,第一和第二保护构件81、82适于彼此连接,如图3中由连接构件84所示的,以便将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81、82保持至彼此并且保持至头部倚靠装置20的支撑结构40。通过使电机承载部分位于移位部分41(在这种情形下为滑动部分42)与枢转轴线P之间,保护壳体80(以及更一般性的术语,为保护部件21)可以非常接近于移位部分41安装,如在图3中使用保护壳体80的横截面以示意性的方式所示的。这能够使得所述头部缓冲垫被制造成具有纤细的形式(即,沿着X轴线具有相对短的延度、以及头部倚靠装置20的非常纤细的上端)。头部倚靠装置20将不严重阻挡驾驶员、或者乘客的视线,驾驶员或乘客从他的(或者她的)肩部看过去以检查例如至任何重要范围的盲点。据信,这可以在至少一些交通情形中增加安全性。在图3中,滑动部分42和第二部分60由箭头C和D表示。0051 头部缓冲垫22相对于保护部分21(由图3中的保护壳体80形成)的移位由图3中的虚线和箭头E示出。说 明 书CN 102848950 A1/6页10图1a图1b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895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