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2855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7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00376.X

申请日:

2014.03.18

公开号:

CN104196544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9/14申请日:20140318|||公开

IPC分类号:

E21D9/14; E21D11/00

主分类号:

E21D9/14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喻渝; 赵万强; 赵东平; 匡亮; 郑长青; 周佳媚; 郑宗溪; 倪光斌; 全晓娟; 贾晓云; 谭永杰; 曹阈; 何昌国; 路军富; 潘鹏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代理人:

王建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隧道洞门稳定性安全系数,使设计准确可靠,并有效节省洞门混凝土圬工用量。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和稳定性系数K0;(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5)滑移合力计算;(6)抗滑移合力计算;(7)抗滑移验算。

权利要求书

1.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和稳定性系数K0; 
(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 
(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 
(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 
(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和得到滑移合力E; 
(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身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P抗滑; 
(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包括: 
边、仰坡坡度1:m3或仰坡坡角ε、围岩级别、地层计算摩擦角、破裂角ω、地层重度γ、建筑材料重度γd、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f。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按以下方法划分: 
根据端墙形状特点及端墙与墙背土体的接触位置,对端墙划分为几个部分:顶帽部分、顶帽底至坡脚水平线部分、拱圈以上部分、拱圈侧部、拱脚部分。由于拱圈部分为弧线形,故可采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拱圈以上部分划分为多个竖向梯形的组合;对于翼墙,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开计算,将其横向划分为多个梯形状条块;墙背土体条块与端墙接触部分的墙体条 块一一对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滑移合力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计算侧压力系数λ 


式中:ω为土体破裂角,为土体计算摩擦角,ε为仰坡坡度角,α为端墙倾角; 
②计算高度参数h0、h1和h4

h1=H1+H2+H3-h0-b 

式中:a为仰坡坡脚至顶帽的水平净距,分块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3的高度H3,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 
③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边界土压力强度σ 
如图1、3所示,计算作用在端墙条块上下边界的主动土压力: 
σ1=γdH1λ 
σ2d(h4-h0)λ 
其中:γd—地层重度; 
④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所对应的土压力合力E 
对于顶帽及P1区域,墙背无土压力,无需计算, 
对于P2区域: 
当高度H2<h4时, 

当高度H2>h4时, 

式中:H2为分块P2的高度,B1为分块P2的宽度; 
对于P3区域: 
将其近似看做矩形,其宽度B3=12×(B1+B2), 
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2为分块P3的宽度; 
当高度H2<h4时, 

当高度H2>h4时, 

式中:H3为分块P3的高度,H4为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 
对于P4: 
将P4区域划分为n个竖条,将每个竖条近似看做直角梯形,计算其面积时取每个竖条平均长度作为近似矩形的长度Li, 
当条带长度Li<h4时, 

当条带长度Li>h4时, 

式中:Li为竖条的平均长度(i=1,2,3,……),Bi为竖条的宽度(i=1,2,3,……) 
则P4区域的总主动土压力 

求和,则可以求得端墙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为 
E=E2+E3+E4 。

5.
  根据权利4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中(6)的抗滑移合力按如下步骤计算: 
①端墙墙体自重 
对于顶帽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侧面积Ac,则顶帽的自重: 
PC=AC×B×γd
对于P1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A1,则顶帽的自重: 
P1=A1×B×γd
对于P2部分: 
P2=H2×B1×B4×γd
对于P3部分: 
P3=H3×B3×B4×γd
对于P4部分: 

式中:Ac为顶帽侧面积,A1为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B 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4为端墙墙身厚度,H2为分块P2的高度,分块P2的宽度B1,H3为分块P3的高度,γd为墙身材料重度; 
②翼墙墙体自重: 
将翼墙分为主体部分和衡重台部分两块分开计算,并扣除上部凹槽的体积,凹槽为等截面,截面积为A凹槽。 


P凹槽=A凹槽×Ly×γd
式中:ai、ai+1为每个翼墙条块的上下边界长度(i=1,2,3,……,m,n),d为每个翼墙条块的宽度,t1为翼墙主体部分宽度,t2为翼墙衡重台宽度,γd为墙身材料重度,Py1为翼墙主体部分自重,Py2为翼墙衡重台部分自重,Ly为翼墙长度,n为翼墙主体部分的分条数目,m为翼墙衡重台部分的分条数目; 
③抗滑移合力计算: 

即P抗滑=P衬砌+P墙底
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f为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为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 

说明书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洞门抗滑移整体设计方法,特别适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道翼墙式洞门的抗滑移设计,主要采用洞门翼墙与周边介质整体共同作用的方法进行抗倾覆设计。 
背景技术
隧道洞门是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建筑装饰的支挡结构物,它联系着隧道衬砌和路堑,是整个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翼墙式隧道洞门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隧道洞门形式,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洞及地下结构物的洞口支挡,以往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抗滑移设计中,国内外通常是将隧道洞门翼墙视作挡土墙结构,近似采用分条法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在翼墙处取一定宽度的计算条带(0.5m)作为研究对象,将对翼墙的分析转化为对一定宽度的挡土墙的分析,再对挡土墙的滑移稳定性进行验算。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起源于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编制的铁路隧道洞门标准设计,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工程应用中都存在极大的弊端,具有明显的不合理和不经济性。由于洞门紧连衬砌,又嵌入路堑边坡内,其受力条件远较一般挡土墙要好,而原设计方法取一窄条单独计算来设计翼墙厚度,没有考虑端墙与洞口衬砌的共同作用及各种有利因素,也没将翼墙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考虑,理论上明显是不合理的。同时通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表明,按原设计方法修建的洞门翼墙极少发生倾覆破坏,说明以前设计的洞门实际安全度偏大,存在较大的安全富余,造成了圬工等建筑材料的浪费,社会经济效益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速、大跨铁路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多,建筑材料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隧道洞径、洞门厚度和整体性能都有较大改变,从经济和合理的角度考虑,原来的洞门抗滑移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设计方法上作出发明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隧道洞门稳定性安全系数,使设计准确可靠,并有效节省洞门混凝土圬工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和稳定性系数K0; 
(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 
(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 
(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 
(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和得到滑移合力E; 
(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身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P抗滑; 
(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方法将洞门端墙、翼墙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考虑,并考虑了端墙与衬砌的共同作用,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原设计方法,相比原设计方法,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理论上更加合理,结果准确可靠,可节省端墙混凝土圬工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工程技术的进步相协调,同时设计方法使用方便,可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洞端墙式洞门的抗滑移稳定性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翼墙式隧道门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翼墙式隧道门纵断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隧道洞门主动土压力分布示意图。 
图4是图1划分计算区域示意图。 
图5是翼墙部分的正示图 
图6是翼墙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设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7,本发明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参数和稳定性参数K0,而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参数包括边、仰坡坡度1:m3或仰坡坡角ε、围岩级别、地层计算摩擦角、破裂角ω、地层重度γ、建筑材料重度γd、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f。 
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参照图1至图2,包括边坡坡率1:m3,端墙胸坡坡率1:m2或墙背倾角α(tanα=1/m2),端墙墙身厚度B4,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分块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2的宽度B1,分块P3的高度H3,分块P3的宽度B2,,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翼墙胸坡坡率1:m1,洞门端墙总高度H,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H4,翼墙主体部分长边高度H7,翼墙衡重台部分短边高度H5。 
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 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 
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按以下方法划分: 
根据端墙形状特点及端墙与墙背土体的接触位置,对端墙划分为几个部分:顶帽部分、顶帽底至坡脚水平线部分、拱圈以上部分、拱圈侧部、拱脚部分。由于拱圈部分为弧线形,故可采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拱圈以上部分划分为多个竖向梯形的组合;对于翼墙,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开计算,将其横向划分为多个梯形状条块。墙背土体条块与端墙接触部分的墙体条块一一对应。 
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洞门整体抗滑移计算过程中,作用在洞门上的外部荷载主要包括端墙墙背的主动土压力、端墙埋入路基面下的土压力、墙体与衬砌之间的摩擦力和墙体与墙底土体间的摩擦力。墙背主动土压力采用乌氏公式计算,乌氏公式是在库仑土压力理论基础上,假定墙背摩擦角与墙背倾角相等,即土压力作用方向永远是水平。端墙前面填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一般数值较小,同时因其对结构稳定有利,予以不计。利用乌氏公式计算方法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见图3所示。 
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和得到滑移合力E0。 
滑移合力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计算侧压力系数λ 


式中:ω为土体破裂角,为土体计算摩擦角,ε为仰坡坡度角,α为端墙倾角。 
②计算高度参数h0、h1和h4
h0=atg&epsiv;1-tg&epsiv;tgα]]>
h1=H1+H2+H3-h0-b 
h4=atgω-tgα]]>
式中:a为仰坡坡脚至顶帽的水平净距,分块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3的高度H3,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 
③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边界土压力强度σ 
如图1、3所示,计算作用在端墙条块上下边界的主动土压力: 
σ1dH1λ 
σ2d(h4-h0)λ 
其中:γd—地层重度。 
④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所对应的土压力合力E 
对于顶帽及P1区域,墙背无土压力,无需计算。 
对于P2区域: 
当高度H2<h4时, 
E2=12×(H2h4×σ2)×H2×B1]]>
当高度H2>h4时, 
E2=12[(h4×σ2)×h4+((H2-h4+(h1+h0-h4)h1×σ1+σ2)×(H2-h4))]×B1]]>
式中:H2为分块P2的高度,B1为分块P2的宽度。 
对于P3区域: 
将其近似看做矩形,其宽度
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2为分块P3的宽度。 
当高度H2<h4时, 
E3=12×[(h0+h1-H3h4σ2+σ2)(H3-(h1+h0-h4))+(σ2+σ1)(h0+h1-H4)]B3]]>
当高度H2>h4时, 
E3=12×(h1-H3h1σ1+σ1)×H3×B3]]>
式中:H3为分块P3的高度,H4为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 
对于P4: 
将P4区域划分为n个竖条,将每个竖条近似看做直角梯形,计算其面积时取每个竖条平均长度作为近似矩形的长度Li,如图4。 
当条带长度Li<h4时, 
Ei=12×(Lih4×σ2)×Li×Bi]]>
当条带长度Li>h4时, 
Ei=12[(h4×σ2)×h4+((Li-h4+(h1+h0-h4)h1×σ1+σ2)×(Li-h4))]×Bi]]>
式中:Li为竖条的平均长度(i=1,2,3,……),Bi为竖条的宽度(i=1,2,3,……)。 
则P4区域的总主动土压力 
E4=Σi=1nEi]]>
求和,则可以求得端墙墙背总主动土压力: 
E=E2+E3+E4
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体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Ey
①端墙墙体自重 
对于顶帽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侧面积Ac,则顶帽的 自重: 
PC=AC×B×γd
对于P1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A1,则顶帽的自重: 
P1=A1×B×γd
对于P2部分: 
P2=H2×B1×B4×γd
对于P3部分: 
P3=H3×B3×B4×γd
对于P4部分: 
P4=Σi=1n(Li×Bi×B4×γd)]]>
式中:Ac为顶帽侧面积,A1为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4为端墙墙身厚度,H2为分块P2的高度,分块P2的宽度B1,H3为分块P3的高度,γd为墙身材料重度。 
②翼墙墙体自重: 
翼墙厚薄不一,因此将翼墙分为主体部分和衡重台部分两块分开计算,并扣除上部凹槽的体积,凹槽为等截面,截面积为A凹槽。 
Py1+Σi=0n12(ai+ai+1)d×t1×γd]]>
Py2=Σi=1m12(ai+ai+1)d×t2×γd]]>
P凹槽=A凹槽×Ly×γd
式中:ai、ai+1为每个翼墙条块的上下边界长度(i=1,2,3,……,m,n),d为每个翼墙条块的宽度,t1为翼墙主体部分宽度,t2为翼墙衡重台宽度, γd为墙身材料重度,Py1为翼墙主体部分自重,Py2为翼墙衡重台部分自重,Ly为翼墙长度,n为翼墙主体部分的分条数目,m为翼墙衡重台部分的分条数目。 
③抗滑移合力可以计算得: 

即P抗滑=P衬砌+P墙底
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f为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为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 
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 

如抗滑移稳定系数大于或等于K0,表明洞门是稳定的,没有滑移危险;如抗滑移稳定系数小于K0,表明洞门有滑移危险,必须重新调整材料参数和洞门尺寸,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以某时速120km/h双线铁路隧道翼墙式洞门抗滑移稳定性设计为例: 
(1)地层特征 
仰坡坡度为1:1.5,边坡坡度为1:0.15,洞口衬砌采用IV类围岩直墙衬砌;仰坡坡角ε=16.845°,tgε=0.3028;地层容重γ=17kN/m3;地层计算摩擦角;基底摩擦系数f=0.4。 
(2)建筑材料的容重和容许应力端墙C20混凝土容重γ1=23kN/m3。 
(3)隧道洞门尺寸参数H1=55cm,H2=750cm,H3=316cm,H4=135cm,H5=357cm,H6=110cm,H7=1096cm,B1=276cm,B=814cm,h0=367cm,h1=661cm,h4=688cm, a=150cm。 
结论:按传统条带法设计的洞门端墙厚度1.1m,翼墙厚度1.0m,抗滑移稳定系数为1.92,采用整体抗滑移设计法计算出端墙与翼墙总的抗滑力为3188.172KN,墙背土压力产生的滑移力为762.519KN,最终抗滑移稳定系数为4.13,较传统分条法抗滑移稳定系数高出1.15倍,说明以传统条带法设计的隧道门结构抗倾覆稳定系数偏小,结构过于安全。当采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时,仅从承载能力上考虑,端墙厚度可至少减薄22%,翼墙厚度可至少减薄17%,采用新设计方法可大大节省洞门端墙及翼墙结构的混凝土圬工用量。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54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6544A21申请号201410100376X22申请日20140318E21D9/14200601E21D11/0020060171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610031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72发明人喻渝赵万强赵东平匡亮郑长青周佳媚郑宗溪倪光斌全晓娟贾晓云谭永杰曹阈何昌国路军富潘鹏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代理人王建国54发明名称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57摘要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隧道洞门稳定性安全系数,使设计准确可靠,并有效节省洞门混凝土圬。

2、工用量。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和稳定性系数K0;(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5)滑移合力计算;(6)抗滑移合力计算;(7)抗滑移验算。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544ACN104196544A1/4页21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

3、和稳定性系数K0;(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和得到滑移合力E总;(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身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P抗滑;(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包括边、仰坡坡度1M3或仰坡坡角。

4、、围岩级别、地层计算摩擦角、破裂角、地层重度、建筑材料重度D、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砼、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F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按以下方法划分根据端墙形状特点及端墙与墙背土体的接触位置,对端墙划分为几个部分顶帽部分、顶帽底至坡脚水平线部分、拱圈以上部分、拱圈侧部、拱脚部分。由于拱圈部分为弧线形,故可采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拱圈以上部分划分为多个竖向梯形的组合;对于翼墙,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开计算,将其横向划分为多个梯形状条块;墙背土体条块与端墙接触部分的墙体条块一一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

5、移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滑移合力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侧压力系数式中为土体破裂角,为土体计算摩擦角,为仰坡坡度角,为端墙倾角;计算高度参数H0、H1和H4H1H1H2H3H0B权利要求书CN104196544A2/4页3式中A为仰坡坡脚至顶帽的水平净距,分块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3的高度H3,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边界土压力强度如图1、3所示,计算作用在端墙条块上下边界的主动土压力1DH12DH4H0其中D地层重度;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所对应的土压力合力E对于顶帽及P1区域,墙背无土压力,无需计算,对于P2区域当高度H2H4时,式中H2为分块P2的。

6、高度,B1为分块P2的宽度;对于P3区域将其近似看做矩形,其宽度B312B1B2,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2为分块P3的宽度;当高度H2H4时,式中H3为分块P3的高度,H4为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对于P4将P4区域划分为N个竖条,将每个竖条近似看做直角梯形,计算其面积时取每个竖条平均长度作为近似矩形的长度LI,当条带长度LIH4时,权利要求书CN104196544A3/4页4式中LI为竖条的平均长度(I1,2,3,),BI为竖条的宽度(I1,2,3,)则P4区域的总主动土压力求和,则可以求得端墙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为E总E2E3E4。5根据权利4所述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其特。

7、征是所述步骤中(6)的抗滑移合力按如下步骤计算端墙墙体自重对于顶帽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侧面积AC,则顶帽的自重PCACBD对于P1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A1,则顶帽的自重P1A1BD对于P2部分P2H2B1B4D对于P3部分P3H3B3B4D对于P4部分式中AC为顶帽侧面积,A1为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4为端墙墙身厚度,H2为分块P2的高度,分块P2的宽度B1,H3为分块P3的高度,D为墙身材料重度;翼墙墙体自重将翼墙分为主体部分和衡重台部分两块分开计算,并扣除上部凹槽的体积,凹槽为等截面,截面积为A凹槽。P。

8、凹槽A凹槽LYD式中AI、AI1为每个翼墙条块的上下边界长度(I1,2,3,,M,N),D为每个翼墙条块的宽度,T1为翼墙主体部分宽度,T2为翼墙衡重台宽度,D为墙身材料重度,PY1为翼墙主体部分自重,PY2为翼墙衡重台部分自重,LY为翼墙长度,N为翼墙主体部分的分条数目,M为翼墙衡重台部分的分条数目;抗滑移合力计算权利要求书CN104196544A4/4页5即P抗滑P衬砌P墙底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F砼为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土为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权利要求书CN104196544A1/6页6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

9、隧道洞门抗滑移整体设计方法,特别适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道翼墙式洞门的抗滑移设计,主要采用洞门翼墙与周边介质整体共同作用的方法进行抗倾覆设计。背景技术0002隧道洞门是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建筑装饰的支挡结构物,它联系着隧道衬砌和路堑,是整个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翼墙式隧道洞门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隧道洞门形式,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洞及地下结构物的洞口支挡,以往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抗滑移设计中,国内外通常是将隧道洞门翼墙视作挡土墙结构,近似采用分条法进行设计,具体做法是在翼墙处取一定宽度的计算条带(05M)作为研究对象,将对翼墙的分析转化为对一定宽度的挡土墙的分析,再对。

10、挡土墙的滑移稳定性进行验算。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起源于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编制的铁路隧道洞门标准设计,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工程应用中都存在极大的弊端,具有明显的不合理和不经济性。由于洞门紧连衬砌,又嵌入路堑边坡内,其受力条件远较一般挡土墙要好,而原设计方法取一窄条单独计算来设计翼墙厚度,没有考虑端墙与洞口衬砌的共同作用及各种有利因素,也没将翼墙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考虑,理论上明显是不合理的。同时通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表明,按原设计方法修建的洞门翼墙极少发生倾覆破坏,说明以前设计的洞门实际安全度偏大,存在较大的安全富余,造成了圬工等建筑材料的浪费,社会经济效益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速、大跨铁。

11、路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多,建筑材料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隧道洞径、洞门厚度和整体性能都有较大改变,从经济和合理的角度考虑,原来的洞门抗滑移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设计方法上作出发明和创新。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隧道洞门稳定性安全系数,使设计准确可靠,并有效节省洞门混凝土圬工用量。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本发明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物理参数和稳定性系数K0;0007(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0008。

12、(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0009(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0010(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说明书CN104196544A2/6页7和得到滑移合力E总;0011(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身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P抗滑;0012(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0013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方法将洞门端墙、翼墙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考虑,并考虑了端墙与。

13、衬砌的共同作用,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原设计方法,相比原设计方法,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理论上更加合理,结果准确可靠,可节省端墙混凝土圬工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工程技术的进步相协调,同时设计方法使用方便,可提高工作效率。0015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铁路、公路、水工隧洞端墙式洞门的抗滑移稳定性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7图1是翼墙式隧道门正面构造示意图。0018图2是翼墙式隧道门纵断面构造示意图。0019图3是隧道洞门主动土压力分布示意图。0020图4是图1划分计算区域示意图。0021图5是翼墙部分的正示图0022图6是翼墙部分的。

14、侧视图0023图7是本发明的设计流程图。00240025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7参照图7,本发明的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81、确定基本计算数据,包括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参数和稳定性参数K0,而地层特征参数、建筑材料参数包括边、仰坡坡度1M3或仰坡坡角、围岩级别、地层计算摩擦角、破裂角、地层重度、建筑材料重度D、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砼、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F土。00292、确定洞门各部尺寸,参照图1至图2,包括边坡坡率1M3,端墙胸坡坡率1M2或墙背倾角(TAN1/M2),端墙墙身厚度B4,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分块。

15、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2的宽度B1,分块P3的高度H3,分块P3的宽度B2,,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翼墙胸坡坡率1M1,洞门端墙总高度H,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H4,翼墙主体部分长边高度H7,翼墙衡重台部分短边高度H5。00303、对整个端墙、翼墙墙体和与其接触的墙背土体划分条块,划分出若干墙体条说明书CN104196544A3/6页8块、墙背土体条块。0031墙体条块、墙背土体条块按以下方法划分0032根据端墙形状特点及端墙与墙背土体的接触位置,对端墙划分为几个部分顶帽部分、顶帽底至坡脚水平线部分、拱圈以上部分、拱圈侧部、拱脚部分。由于拱圈部分为弧线形,故可采用以直代曲的。

16、思想将拱圈以上部分划分为多个竖向梯形的组合;对于翼墙,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开计算,将其横向划分为多个梯形状条块。墙背土体条块与端墙接触部分的墙体条块一一对应。00334、端墙土压力分布计算,利用乌氏理论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洞门整体抗滑移计算过程中,作用在洞门上的外部荷载主要包括端墙墙背的主动土压力、端墙埋入路基面下的土压力、墙体与衬砌之间的摩擦力和墙体与墙底土体间的摩擦力。墙背主动土压力采用乌氏公式计算,乌氏公式是在库仑土压力理论基础上,假定墙背摩擦角与墙背倾角相等,即土压力作用方向永远是水平。端墙前面填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一般数值较小,同时因其对结构稳定有利,予以不计。利用乌氏公。

17、式计算方法确定墙背土压力随端墙高度的分布情况见图3所示。00345、滑移合力计算。计算每个端墙背后土体条块作用在端墙上的土压力,并进行求和得到滑移合力E0。0035滑移合力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0036计算侧压力系数003700380039式中为土体破裂角,为土体计算摩擦角,为仰坡坡度角,为端墙倾角。0040计算高度参数H0、H1和H400410042H1H1H2H3H0B00430044式中A为仰坡坡脚至顶帽的水平净距,分块P1的高度H1,分块P2的高度H2,分块P3的高度H3,顶帽至坡脚的距离B。0045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边界土压力强度0046如图1、3所示,计算作用在端墙条块上下边界的主动土。

18、压力00471DH100482DH4H00049其中D地层重度。说明书CN104196544A4/6页90050计算各墙背土体单元所对应的土压力合力E0051对于顶帽及P1区域,墙背无土压力,无需计算。0052对于P2区域0053当高度H2H4时,00560057式中H2为分块P2的高度,B1为分块P2的宽度。0058对于P3区域0059将其近似看做矩形,其宽度0060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2为分块P3的宽度。0061当高度H2H4时,00640065式中H3为分块P3的高度,H4为翼墙主体部分短边高度。0066对于P40067将P4区域划分为N个竖条,将每个竖条近似看做直角梯形,计算其。

19、面积时取每个竖条平均长度作为近似矩形的长度LI,如图4。0068当条带长度LIH4时,00710072式中LI为竖条的平均长度(I1,2,3,),BI为竖条的宽度(I1,2,3,)。0073则P4区域的总主动土压力说明书CN104196544A5/6页1000740075求和,则可以求得端墙墙背总主动土压力0076E总E2E3E400776、抗滑移合力计算。计算端墙、翼墙墙体与墙底土体,端墙墙体与衬砌产生的静摩擦力,将两部分静摩擦力求和得到抗滑移合力EY0078端墙墙体自重0079对于顶帽部分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侧面积AC,则顶帽的自重0080PCACBD0081对于P1部分根据实际尺。

20、寸计算出图3中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A1,则顶帽的自重0082P1A1BD0083对于P2部分0084P2H2B1B4D0085对于P3部分0086P3H3B3B4D0087对于P4部分00880089式中AC为顶帽侧面积,A1为顶帽下侧至水沟底部以上的侧面积,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B4为端墙墙身厚度,H2为分块P2的高度,分块P2的宽度B1,H3为分块P3的高度,D为墙身材料重度。0090翼墙墙体自重0091翼墙厚薄不一,因此将翼墙分为主体部分和衡重台部分两块分开计算,并扣除上部凹槽的体积,凹槽为等截面,截面积为A凹槽。009200930094P凹槽A凹槽LYD0095式中AI、。

21、AI1为每个翼墙条块的上下边界长度(I1,2,3,,M,N),D为每个翼墙条块的宽度,T1为翼墙主体部分宽度,T2为翼墙衡重台宽度,D为墙身材料重度,PY1为翼墙主体部分自重,PY2为翼墙衡重台部分自重,LY为翼墙长度,N为翼墙主体部分的分条数目,M为翼墙衡重台部分的分条数目。0096抗滑移合力可以计算得0097说明书CN104196544A106/6页110098即P抗滑P衬砌P墙底0099式中B1为分块P2的宽度,B为洞门半结构顶帽的宽度,F砼为洞门和衬砌间摩擦系数、F土为洞门和墙底土体间摩擦系数。01007、抗滑移验算,保证隧道洞门不致滑移应满足下式01010102如抗滑移稳定系数大于或。

22、等于K0,表明洞门是稳定的,没有滑移危险;如抗滑移稳定系数小于K0,表明洞门有滑移危险,必须重新调整材料参数和洞门尺寸,直至满足要求为止。0103以某时速120KM/H双线铁路隧道翼墙式洞门抗滑移稳定性设计为例0104(1)地层特征0105仰坡坡度为115,边坡坡度为1015,洞口衬砌采用IV类围岩直墙衬砌;仰坡坡角16845,TG03028;地层容重17KN/M3;地层计算摩擦角;基底摩擦系数F04。0106(2)建筑材料的容重和容许应力端墙C20混凝土容重123KN/M3。0107(3)隧道洞门尺寸参数H155CM,H2750CM,H3316CM,H4135CM,H5357CM,H6110。

23、CM,H71096CM,B1276CM,B814CM,H0367CM,H1661CM,H4688CM,A150CM。0108结论按传统条带法设计的洞门端墙厚度11M,翼墙厚度10M,抗滑移稳定系数为192,采用整体抗滑移设计法计算出端墙与翼墙总的抗滑力为3188172KN,墙背土压力产生的滑移力为762519KN,最终抗滑移稳定系数为413,较传统分条法抗滑移稳定系数高出115倍,说明以传统条带法设计的隧道门结构抗倾覆稳定系数偏小,结构过于安全。当采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时,仅从承载能力上考虑,端墙厚度可至少减薄22,翼墙厚度可至少减薄17,采用新设计方法可大大节省洞门端墙及翼墙结构的混凝土圬工用量。说明书CN104196544A111/3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96544A122/3页13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96544A133/3页1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96544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