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粒剂的生产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苏云金杆菌(以下简称Bt)粒剂的制备和粒剂的用途。
现在技术中,无纯Bt粒剂产品,在Bt防治玉米喇叭口期的玉米螟或地下害虫时,是将液体发酵经浓缩所得Bt悬浮剂、Bt悬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等与一定比例的细砂或细土等混匀后配混成药砂或药土施入玉米喇叭口内或撒施于土壤,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用户配混时不易混匀,用工用时;二是有效杀虫成份在混配时易随风飘移等而造成人为浪费;三是有效杀虫成份吸附于细砂或细土的表面,易见光钝化。Bt混合颗粒剂(CN_1043603A)说明书则揭示了该混剂是以20-40目河砂为载体的Bt菌剂与3%的呋喃丹颗粒剂混合而成的,其不足之处是呋喃丹为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已被“PIC”签约国(包括中国)列入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时禁用的农药之列,因而该Bt混合颗粒剂在无公害食品生产中不能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Bt粒剂的生产方法和用Bt粒剂防治玉米喇叭口期的玉米螟等及地下害虫时简单、省工省时的施药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Bt粒剂制备技术采用方案一为:
1、Bt固体发酵:
将麦麸、米糠或谷糠或植物秸秆粉碎物或玉米粉或饼粉(大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菜籽饼等经粉碎)、石灰、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消毒后与Bt菌种(菌种粉、菌种液)接种后,经Bt固体敞开式发酵[如Bt固体薄层保湿发酵(CN_1035843A)、Bt固体浅盘发酵(CN_2167993Y)]或Bt固体封式发酵(如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的方法,在一定温度(20-38℃)、湿度(相对湿度50%-100%)及时间(24-72小时)范围内发酵,当芽孢与晶体脱率达20-80%时停止发酵并及时出料。活芽孢数在50-400亿/g,或毒力效价在200-16000IU/mg。
2、干燥
(1)自然(遮阴)风干
(2)烘干
发酵结束后的物料在55℃左右的火炕或汽炕或电炕的烘房内烘干、使水份含量为0-20%。
(3)气流干燥
用各种型号的气流干燥设备、使出口温度控制在55℃左右即能干燥、使水份含量为0-20%。
Bt粒剂制备技术采用方案二为:将Bt固体发酵物料经高含量提浓制成Bt原粉后所剩残渣、经干燥(同制备技术方案一中的干燥方法)而成低含量的Bt粒剂,其活芽孢数在5-50亿/g、或毒力效价在200-2000IU/mg。
将制备技术方案一、二所得的物料打碎过筛,使其Bt粒剂在1-100目范围之内。再经有关技术检定、标定即可包装上市。
Bt粒剂制备技术采用方案三为:
将麦麸或米糠、谷糠、植物秸秆粉碎物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目数在1-100目范围之内)与Bt原粉、Bt可湿性粉剂、Bt粉剂、Bt悬浮剂、Bt悬乳剂等相混匀,使活芽孢数在5-400亿/g或毒力效价200-16000IU/mg之间,而制成Bt粒剂(用Bt悬浮剂、悬乳剂相混的,还需采用制备技术方案一中的干燥方法干燥)。
Bt粒剂使用技术方案一为:在玉米喇叭口期将Bt粒剂用手(人工)或机械方法丢施在玉米的喇叭口内,即玉米的心叶内,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每公倾施用活芽孢数为5-400亿/g或毒力效价为200-16000IU/mg地Bt粒剂0.375-75kg。
Bt粒剂使用技术方案二为:在整地时,将Bt粒剂或Bt粒剂与无机肥料(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各种三元复合肥、复混肥)、生物肥料(生物N.P.K单一菌肥、生物N.P.K复合菌肥)、有机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混肥)等拌匀后均匀撒于土表或施入土层里,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及地蛆等地下害虫,每公倾用活芽孢数5-400亿/g,或毒力效价为200-16000IU/mg的Bt粒剂0.375-75kg。
本发明的优点,一是制备Bt粒剂的成本低、比液体发酵后再造粒制Bt粒剂低40-50%;二是,能使Bt固体发酵提浓后的残渣变废为宝;三是以无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Bt粒剂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呋喃丹等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及地下害虫;四是,Bt粒剂的有效杀虫成份(芽孢、晶体、外毒素)具有缓释作用,杀虫残效期长;五是,使用方便,简单、省工省力,不需要加细砂或细土,直接就能丢施或撒施。
下面结合实例对使用技术发明给予说明。本发明是将现有技术中,用Bt悬浮剂、Bt悬乳剂、Bt粉剂或Bt可湿性粉剂经稀释喷、灌于玉米心叶内,或喷雾于土表或土层,或与一定比例的细砂、细土等拌匀混合后才能丢施或撒施的施用方法,改为用疏松状Bt粒剂以防治玉米心叶期的玉米螟、棉铃虫等和地下害虫中的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及地蛆等。施用时,可根据防治对象、含量、虫情发生轻重及菌种等实际情况用药。同一种菌种及含量的Bt粒剂,虫情发生重时,用高量值,虫情发生轻时用低量值;不同含量Bt粒剂,使用高含量时,用量要少,而使用低含量时用量要高。在玉米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时,如用“万农达裕1号”菌株、毒力效价为2000IU/mg的Bt粒剂,使用剂量为3-6kg/公顷;而用毒力效价800IU/mg的同菌株Bt粒剂使用量为15-30kg/公顷。在地下害虫防治时,如用“万农达裕2号”菌株、毒力效价4000IU/mg的Bt粒剂,使用剂量为6-12kg/公顷。
实施例1,本施例是在当地选面积35m2×3种187株×3的夏玉米上防治玉米螟,用(安徽万农达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毒力效价为2000IU/mg“万农达裕1号”菌株Bt粒剂10.5克/35m2·184株在玉米喇叭口期把Bt粒剂人工施入玉米心叶里,5天后的防治效果为89.7%,20天时残效毒力效价为400IU/mg。而同菌株同毒力效价、同剂量的Bt可湿性粉剂拌细砂防治同面积、同株数的夏玉米喇叭口期玉米螟时。其防治效果为79.2%,20天时的残效毒力效价为OIU/mg。由此可见用Bt粒剂比用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本地秋种小麦地防治地下害虫,地块面积333.35m2×3,用“万农达裕2号”菌株的Bt粒剂(安徽万农达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毒力效价为4000IU/mg,用250克/333.35m2与25kg三元素无机复合肥拌匀后,撒施于地表,耕后盖在土下。小麦播种出苗后30天时间内,每天都观察麦苗为害情况,以死苗为准,其Bt粒剂死苗数为100株/30天·333.35m2;而用同产地、同菌株、同毒力效价、同剂量、同地块Bt可湿性粉剂拌25kg同产地的三元素无机复合肥撒施于地表,耕后盖的土下,播种出苗后30天时间内,每天都观察麦苗死亡情况,其死苗数为450株/30天·333.35m2,且撒施时为上风口的地边死苗数多些,由此可见用Bt粒剂比用可湿性粉剂防治地下害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