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肝药,可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高血脂症的水飞蓟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及各种肝部损伤是常见多发病,这样就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我国是“肝炎大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例,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主要有肌苷、辅酶Q10、水飞蓟、西利宾胺、利肝隆、益肝灵、复方益肝灵、齐墩果酸等,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水飞蓟素制剂或者是含有水飞蓟素的复方制剂。
水飞蓟素为菊科植物水飞蓟干燥果实中提取精制的水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水飞蓟醇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水飞蓟素具有阻止或抑制脂质过氧化,使细胞膜稳定;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和活性而具有保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醛糖还原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因而可以减少肝部疾病的发生。
水飞蓟素片为水飞蓟素压制而成的片剂,为保肝药,具有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高血脂症等。镇江第三制药厂(批号为990608)、黄山制药厂(批号为991006)、上海朝晖制药厂(批号为990811)、辽宁盘锦制药厂(批号为990802)等国内厂家水飞蓟素片在人工胃液中溶出度低,50min释放总量低于30%,溶出度低为其严重不足之处,需要提高,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李钢,等.国产与进口水飞蓟素片的溶出速度的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0,18(4):218-220]。水飞蓟素为水难溶性药物,影响了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水飞蓟素片的溶出速率较慢,生物利用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至今尚未发现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成的水飞蓟素滴丸的文献报道和上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飞蓟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使其能够解决水飞蓟素片溶出速率较慢,溶出度低,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将水飞蓟素制成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吸收性能好、药效作用迅速、对胃肠道无刺激且毒副作用低的滴丸。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水飞蓟素滴丸由水飞蓟素和基质组成,含水飞蓟素5%-50%,余量为基质,所述的基质各组分地重量百分比为: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25%-95%、聚乙二醇4000:0%-25%、硬脂酸钠:0%-25%、泊洛沙姆:0%-5%、单硬脂酸甘油脂:0%-25%之一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水飞蓟素的含量优选15%-35%;本发明所述的基质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聚乙二醇6000:25%-85%、聚乙二醇4000 0%-25%、硬脂酸钠0%-12%、泊洛沙姆0%-2%、单硬脂酸甘油脂0%-12%之一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水飞蓟素滴丸制备方法为取基质加热熔化,加入水飞蓟素细粉搅拌混匀,于60℃~90℃状态下,以10-5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10-100mg的重量滴入冷凝剂中,滴丸成型后,去除冷凝剂,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滴入温度优选70-90℃;滴速优选10-30滴/分钟;滴入量优选15-50mg。
本发明所述制备成型时所需冷凝剂为液体石腊、二甲基硅油、茶油、菜油之一或几种。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1)将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水性固态载体中,增加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素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具有高效、速效、剂量小、疗效好的特点;(2)水溶性基质与药物相溶性好,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3)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适合自动化、工业化规模生产;(4)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有利于清洁卫生,且不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本发明水飞蓟素滴丸,可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和高血脂症等疾病,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药效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取95%量的聚乙二醇6000于90℃加热熔化,加入5%量80目的水飞蓟素搅拌混匀,倒入保温在90℃的自制滴丸装置中,放置10min,于90℃状态下,以1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100mg的重量滴入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80∶60,V/V)中,待冷凝成丸后,回收冷凝液,并将药丸表面的冷凝液吸附干燥,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效果:采用此工艺能够制得光滑、圆整度好、硬度适中、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的滴丸。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的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测定,60分钟内水飞蓟素的平均累计溶出量为68.94%,可以提高水飞蓟素的溶出。
实施例二:
取60%量聚乙二醇6000、15%量聚乙二醇4000于80℃加热熔化,加25%量80目的水飞蓟素搅拌混匀,倒入保温在80℃的自制滴丸装置中,放置10min,于80℃状态下,以2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50mg的重量滴入茶油中,待冷凝成丸后,回收冷凝液,并将药丸表面的冷凝液吸附干燥,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效果:采用此工艺能够制得光滑、圆整度好、硬度适中、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的滴丸。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的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测定,60分钟内水飞蓟素的平均累计溶出量为75.22%。可以提高水飞蓟素的溶出。
实施例三:
取25%量的聚乙二醇6000、25%量的硬脂酸钠、25%量的单硬脂酸甘油脂、5%量的泊洛沙姆于60℃加热熔化,加入20%量80目的水飞蓟素,搅拌混匀,倒入保温在60℃的自制滴丸装置中,放置10min,于60℃状态下,以5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10mg的重量滴入菜油中,待冷凝成丸后,回收冷凝液,并将药丸表面的冷凝液吸附干燥,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效果:采用此工艺能够制得稍显粗糙、圆整度稍差、硬度适中、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的滴丸。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的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测定,60分钟内水飞蓟素的平均累计溶出量为58.70%,可以提高水飞蓟素的溶出,但外观稍差。
实施例四:
取25%量的聚乙二醇6000、25%量聚乙二醇4000、12%量的硬脂酸钠、12%量的单硬脂酸甘油脂、2%量的泊洛沙姆于60℃加热熔化,加入24%量80目的水飞蓟素,搅拌混匀,倒入保温在60℃的自制滴丸装置中,放置10min,于60℃状态下,以5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10mg的重量滴入菜油中,待冷凝成丸后,回收冷凝液,并将药丸表面的冷凝液吸附干燥,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效果:采用此工艺能够制得光滑、圆整度好、硬度适中、重量差异符合药典要求的滴丸。采用智能溶出试验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的水飞蓟素滴丸进行测定,60分钟内水飞蓟素的平均累计溶出量为60.80%,可以提高水飞蓟素的溶出。
实施例五:
取25%量的聚乙二醇6000、25%量聚乙二醇4000,于60℃加热熔化,加入50%量80目的水飞蓟素,搅拌混匀,倒入保温在60℃的自制滴丸装置中,放置10min,于60℃状态下,以50滴/分钟的速度、每滴10mg的重量滴入茶油中,待冷凝成丸后,回收冷凝液,并将药丸表面的冷凝液吸附干燥,检验,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效果:采用此工艺能够制得无法成型。
由体外溶出等一系列实施例得出: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实施效果同前。实施的技术参数为优选参数:
本发明所述的水飞蓟素的含量优选15%-35%。本发明所述的基质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聚乙二醇6000:25%-85%、聚乙二醇4000:0%-25%、硬脂酸钠:0%-12%、泊洛沙姆:0%-2%、单硬脂酸甘油脂:0%-12%之一或几种。
本发明的滴入温度优选70-90℃。
本发明的滴速优选10-30滴/分钟。
本发明的滴入量优选15-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