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米、玉米凉皮加工机 本发明隶属食品机械范畴。准确的说是利用小麦、大米或玉米面粉加工凉皮的机械。
我们知道,目前社会上所销售的凉皮都是采用将面粉中面筋(蛋白)洗出后,加水合面成稀浆,采用旋瓢(盆)在沸水中旋开受热定型而成,不仅耗时费功,随时有被烫伤的危险,而且所生产的凉皮只能凉拌食用,炒时就会分解破碎,同时产量极低。能不能不去除面粉中的蛋白,而通过机械直接将面粉做成凉皮就是本发明的前题想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螺旋自动增压增热,利用夹层出皮管挤压后生产凉皮的新型凉皮机械。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中进水孔、水箱、电热管、面料传输筒连接在一起,形成热源供给;进面斗、进面管、面料传输筒、轴承座、前出面法兰扣板、球阀、出凉皮管相互连结在一起,组成凉皮面料传输通道,面料传输筒纵穿于水箱中,所处位置在水箱中心偏上;面料传送轴、被动皮带轮、皮带、主动皮带轮、电机组成动力传输部分,面料推进轴穿贯于传料筒之中,面料传输轴的特征是进面孔处的丝底低于出面头端的丝底。生产中将水箱水加热,将合好的面浆倒入进面斗,在动力作用下通过传输通道运行并加热成熟,同时通过球阀调节产出量,即从凉皮出管缝隙中生产出凉皮。加热方式也可以配合液化气加热。单独使用电热管为电热型机;单独使用液化气为气热型机。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所生产的小麦、大米、玉米凉皮口感筋道、柔软、爽口,适应凉拌、炒食等各种吃法。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面料传送轴示意图图
图3为本发明凉皮夹层出皮管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附属凉皮出皮外管剖面图
在图中:1进面斗;2、进面管;3、定位轴承座;4、面料传输筒;5、面料传送轴;6、前出面法兰扣板;7、球阀;8、夹层凉皮出皮管;9、夹层条形出皮管;10、内出料管;11、水箱;12、进水孔;13、电热管;14、液化气头固定板;15、液化气头;16、液化气观火孔;17、被动皮带轮;18、皮带;19、主动皮带轮;20、电机;21、机架;22、传送轴进料孔处丝底;23、传送轴出料头端丝底;24、护热板;25、内出料管出面圆孔;26、外出面管出皮缝隙;27、外出面管条皮出孔;28、外出皮管;29、出皮内外管空间。
在图1中,水箱进水孔(12)、水箱(11)、面料传输筒(4)电热管(13)连结在一起,形成电加热供热源,面料传输筒(4)纵穿于水箱(11)内;机架(21)、液化气板头固定(14)、液化气头(15)和护热板(24)连结在一起,形成液化器供热源。进面斗(1)、进面管(2)、轴承座(3)面料传输筒(4)面料传输轴(5)出面法兰扣板(6)连结在一起形成输面装置,面料传输轴螺旋丝部分装入面料传输筒内。机架(21)电机(20)主动皮带轮(19)皮带(18)及被动皮带轮(17)连结在一起,组成本机的动力装置。
在图2中,在面料传送轴的丝底上,进料孔处丝底面(22)低于出料头端丝底面(23),其丝底高低之差大于3mm,为本面料传送轴的一大特征。
在图3中,夹层凉皮出皮管(8)有内出料筒(10)与外出皮管(28)之分,生产时外出皮筒(28)套在内出料筒(10)之上,二者之间形成空间(29),其空间间隙大于3mm。内出料筒上打有3mm以下直径小圆孔(25),外出皮筒上打有一长条出皮缝隙(26),其缝隙长100~180mm,宽度为0.5~0.8mm。为本发明又一特征。
在图4中,附属外出皮筒上的扁条出皮孔是由多个组成,其单个出皮孔(27)长度为10~20mm,宽度为0.5~0.8mm。
实例:
首先通电或点燃液化气头对水箱加热,水开后,将合好的面倒入进面斗(1)中,开动机器,机器在运行中,面料传送轴(5)将面料推向出皮方向并同时加热成熟,通过调节球阀(7),调整出面量,使夹层凉皮出管(8)内、外管之间的空隙(29)充满面浆,并均匀分布及产生压力,在压力作用下出条缝隙(26)均匀出皮,从而生产出合格的凉皮。
通过本发明生产的凉皮,筋道透明,富有咬劲,除适合凉拌凉食外,更适应炒食,达到一年之内全面食用凉皮地目的。从而解决了一年中只有夏天生产凉皮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