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沥青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所产生有害烟气的净化方法,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 我国现有大型油毡厂20多家,加上中小型油毡厂几百家,每年使用大量的沥青用于油毡生产。另外,还有许多冶金、炭素等生产厂家使用沥青。由于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蒸汽,在无法封闭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散发到车间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目前,经研究证明,沥青烟中含有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因现有的治理净化工艺不完善或成本太高,国内尚无真正很好治理的厂家。特别是使用沥青的工艺大都在敞开系统中操作,而且工作面大,一般要求首先用引风系统集气排出后再加以净化,这就要求后面的净化工艺压降不能高,给现有净化技术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寻求一种低压损、高净化效率和处理费用低的沥青烟气净化技术,是目前国内的一大技术难题。
沥青烟是十分细微的挥发冷凝物,其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烟气温度一般在50-180℃左右。这种浓度不太高,双极分散的烟雾,一般不能用常规的收尘净化方法除去(除含有其他粉尘外),需要用适合沥青烟特点的高效净化技术。国外由于现在大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对沥青烟问题的研究不多,目前多采用焚烧处理。国内沥青烟污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用各种方法进行的尝试很多,但由于大都受到前段集气引风系统的牵扯,十分成功的工艺尚不多见。现将国内常见地几种方法分别予以介绍。
1、静电捕集法:
利用静电原理捕集沥青烟雾与静电收尘原理基本相同,目前使用较成功的是干式静电捕油器。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气阻小。但一次性投资大,维护与管理技术复杂。特别是静电捕集器内温度需要保持在80℃以上,否则沥青会在极板上结块清理困难,另外也不适合于含水汽太多的烟气,其适用范围较窄,在处理炭素厂电极焙烧沥青尾气方面较成功。
2、冷凝法:
将沥青烟用大量冷却水在直冷器中进行逆向接触或喷雾,油和水一起排入污水系统。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但带来水污染问题。其缺点是冷凝效率不高,只适用于高浓度或氧化沥青尾气的预处理。
3、焚烧法:
沥青烟雾成分复杂,但基本都是碳氢化合物。在销毁温度800℃以上,停留时间多于0.5秒时,烃类物质即可毁尽,效率很高,比较彻底。其中热力焚烧包括(1)焚烧炉焚烧;(2)锅炉焚烧;(3)现有加热炉焚烧三种途径,但能耗大和因在炉膛“聚积”易引起爆炸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催化燃烧法耗能较小,销毁彻底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目前尚无抗毒性强的催化剂。
4、吸收法:
使用吸收法净化时,需对吸收液进行选择,寻求廉价吸收剂是该方法的关键。沥青烟的净化效率取决于(1)洗液的性质;(2)烟气浓度,特别适用于高浓度场合,一般净化效率在70-80%以上。若用油洗时,洗下来的物质可以直接做燃料。用馏出油循环吸收法,对处理氧化沥青尾气很有效。
5、吸附法:
用吸附法净化沥青烟,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低浓度烟气处理方法。常选用焦炭等作吸附剂,能将净化效率提高到90%以上,净化效率取决于固气比和工艺过程,一般是将1-10mm粒径的焦炭颗粒填充在固定床中,间歇操作,气阻相当大,因而造成很大的能耗。因再生工艺复杂,成本相当高,限制了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炉渣灰作吸附剂,采用流化床吸附工艺及固定填充床吸附工艺,来进行连续及间歇的净化沥青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从而达到低压损、高净化率和降低处理费用的应用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它是由流化床吸附工艺及固定填充床吸附工艺来完成的,该吸附剂采用的是燃煤锅炉的炉渣及除尘器收集到的灰尘,经破碎过筛,筛分成0.3-1.5mm大小的粒径,然后将此吸附剂填入吸附床内,通过引风机将空冷缓冲装置内沥青烟气吸入气体分布器处,吸进吸附床内,经吸附剂吸附净化后进入除尘器做进一步处理,最后被引风机吸入烟囱中排入大气。当采用流化床吸附工艺时,沥青加热的温度在220℃情况下,可选择最佳参量比为:吸附剂的粒径在0.45-0.90mm之间,用量为37.5g;引风量17升/分;吸附床径为25mm;籍此来进一步确定实际中不同处理烟气量的最佳参量比。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
1、对沥青烟气的净化效率可达到99%以上,而且适用的浓度范围广,在几十到一千多mg/m3范围内,净化率都在90%以上。
2、采用流态化吸附工艺操作时,床层压降低,用在引风集气系统后面最理想。
3、用炉渣灰作吸附剂,属于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吸附饱和后的炉渣灰可混入煤中烧毁,不需再生处理,无二次污染问题。
4、炉渣灰密度小,孔隙结构丰富,对沥青烟的饱和吸附容量大,达到200毫克沥青烟/每克炉渣灰,具有优良的吸附特性。
5、整个工艺设备所需投资少,能耗低,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与其他方法相比相当低,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流化床吸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填充床吸附工艺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由沥青烟发生源7产生的沥青烟气,在引风机3的引风作用下,经过集气罩6,首先进入空冷缓冲装置5,可除掉机械杂质和冷凝部分沥青烟,然后再进入吸附床1(流态化床或填充床),为保持气体均匀通过床层,特设置气体分布器2。沥青烟气以一定速度通过床层后被吸附净化,然后经引风机3排入烟囱8,为了除掉随气体夹带而出的一部分吸附剂,通常可加一个除尘器4。附图1为吸附床在流态化操作时的工艺,吸附床直径、高度、气体分布器形状、吸附剂用量,可根据处理气体量和沥青烟浓度在实施时设计。流态化床的吸附操作可采用吸附剂连续进料和出料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一次性加料的间歇式操作。为保证足够高的吸附净化效率,吸附剂在床层的静止填充高度一般不能低于100mm。若不考虑降低床层压降或处理气体量小、沥青烟浓度低时,还可采用固定填充床间歇操作,见附图2。
图2为固定填充床吸附操作流程,床层的直径,吸附剂填充高度和填充量,可根据处理气体量和沥青烟浓度及更换周期长短要求在实施时设计,这时的备用除尘器是为更换吸附剂时吹扫吸附床而用,正常操作时不必使用。引风机3的位置也可放在吸附床之间,然后作鼓风操作,即正压操作,附图1和2所示的为负压引风操作工艺流程。
实施例说明:
将蒸汽锅炉的燃煤炉渣破碎后,过筛,取一定范围的颗粒用做吸附剂,在实验装置上操作运行,其操作条件如下:
吸附剂:燃煤炉渣 粒径:0.45-0.90mm
吸附剂用量:37.5g 吸附流态化床直径:25mm
引风量:17升/分 沥青加热温度:220℃
根据《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用环己烷作吸收液,在0.663l/mm流量下,取样分析吸附床进口与出口沥青烟浓度,考察其净化效率。结果见下表。
燃煤炉渣对沥青烟气的吸附净化效果:
编号进气口浓度(mg/m3)出气口浓度(mg/m3)净化效率(%)连续操作时间(t)1700.31.099.90.12226.225.188.90.23603.11.099.90.341307.21.099.90.45537.91.099.90.56515.325.195.10.671080.920.199.91.181344.915.198.61.69560.621.496.22.510499.047.890.43.5111287.149.096.24.3121516.938.197.56.013752.3377.149.97.2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开始吸附到达到饱和,共处理沥青烟气量为7.2m3,即该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约为150mg沥青烟/克燃煤炉渣。炉渣由于其表面孔隙大,比重小,特别是微孔结构疏松,对吸附有粘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而言,具有很强的能力。从吸附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好的吸附特性,而且性能稳定,保持良好吸附效率达7.2小时。从沥青烟气浓度看,从低的226.2mg/m3到高的1344.9mg/m3,均能保持高吸附效率,适应性很广。因此说,燃煤炉渣用作吸附剂处理沥青烟,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油毡厂沥青烟浓度一般在200mg/m3,按烟气发生量1500m3/h计,每小时共挥发沥青3000克,则需要消耗的燃煤炉渣为15kg/h,因此,处理费用相当低廉。
测量床层在流化状态下的压降,结果正常操作时,压降在800-1000Pa之间,远低于其他方法。沥青烟能够完全地被吸入到集气系统中,捕集效果很好。
综上参量是在实验条件下做出的,但可以籍以来进一步选择确定实际中不同处理烟气量的最佳参量,从而保证实际处理沥青烟气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