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2310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2211.2

申请日:

2015.02.06

公开号:

CN104883258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 9/32申请日:20150206|||公开

IPC分类号:

H04L9/32; H04W12/02(2009.01)I

主分类号:

H04L9/32

申请人:

北京旅之星业新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发源

地址:

100082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2号西屋国际C座190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该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的应用如: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管理应用(APP)进行密码的设置修改工作,密码设置完毕后通过无线传输通道传输给指定的移动存储器,实现对存储数据的认证解密。因为密码设置完毕后记忆在智能终端APP内,每次开机认证后自动传输给加密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解密,因此采用该技术方法后使用加密存储设备时无需记忆密码或输入密码即可对移动存储器上数据加解密。该技术可以通过蓝牙/WiFi/音频通道/NFC等进行密码传输,移动存储器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通讯模块与内置在移动存储器内的通讯模块连接配对识别移动存储器。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对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加密方法。该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的应用如: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管理应用(APP)进行密码的设置修改工作,密码设置完毕后通过无线传输通道传输给指定的加密移动存储器,实现对存储数据的认证解密。因为密码设置完毕后记忆在智能终端APP内,每次开机认证后自动传输给加密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解密,因此采用该技术方法后,使用加密存储设备时无需记忆密码或输入密码即可对移动存储器上数据加解密。该技术可以通过蓝牙通道进行密码传输,移动存储器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的蓝牙模块与内置在移动存储器内的蓝牙模块连接配对识别移动存储器,经过配对后的移动存储器与智能终端实现一一对应。在使用移动存储器时,每次移动存储器上电后蓝牙模块自动联通,蓝牙模块联通后智能终端内的密码管理APP自动传输设置好的密码给对应移动存储器,内置移动存储器的加密模块实现对数据的解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存储器可以是磁存储器介质也可以是闪存存储介质。

3.
  基于权利要求1的要求该产品在利用智能终端、平板电脑作为识别体,需在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软件,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密码的设置、修改、记忆等工作。带有蓝牙模块的智能智能终端,只须一次识别配对,智能终端上安装的应用软件实现对密码的管理,如设置、修改密码等工作,设置完毕后即可实现无需人为介入操作的无线自识别认证对应移动器并把设定的密码传输给移动存储器,实现对移动存储器数据的解密。

4.
  基于权利要求1的要求该无线识别也可以是独立模块,如独立的蓝牙模块如:可以设计随身钥匙链等各种便携的蓝牙模块等。

5.
  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该方法不仅仅实现了密码的传输,还实现对移动存储器的智能开关控制,在配对移动终端离开设定有效距离后自动关闭移 动存储器,在配对移动终端靠近移动存储器后移动存储器自动打开无须任何人工参与操作,有效识别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0-30米间的有效范围。

说明书

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安全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信息处理设备及存储设备的普及,在移动环境中移动设备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用密码加密或IC卡磁卡、射频卡(RFID)等加密加锁均需要人为操作实现开锁。因为人工介入操作麻烦,因此该种传统模式很多人不用,即使有该技术添加的设备因为需要人工介入操作而放弃,这样在日常应用中很多人会放弃该功能从而造成无形的失密。通过无线传输密码对移动存储加解密的方法可以基于智能终端如:智能终端无操作自识别认证移动存储器并对移动存储器加解密,从而避免了传统加密认证识别技术每次开机认证需要人为操作刷卡或者输入密码的繁杂操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
该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在该技术方法使用中要求移动存储器具有蓝牙识别发射接收模块、移动存储体。智能终端具有蓝牙发射接收模块,并安装密码管理应用软件APP实现密码的设置、修改、保存等工作。
移动存储器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的蓝牙模块连接识别内置在 移动存储器内的蓝牙模块,实现对该移动存储器的联机授权管理及加密操作,做到智能终端与移动存储器的一一对应授权捆绑,有效保护该移动存储器内的数据安全。该移动存储器在一次设置实现蓝牙模块配对后,可以实现智能终端无操作认证识别该移动存储器。
智能终端认证识别对应移动存储器后,安装在智能终端内的密码管理应用软件APP通过无线传输如蓝牙通道把设置好的密码传输给移动存储器进行密码验证解密数据,只需要配对智能终端在有效识别范围内该硬盘识别到智能终端(保持智能终端蓝牙模块打开)无需人为介入任何操作即可实现授权联机并自动传输密码解密数据这样移动存储器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超出有效识别范围即可视为无效认证无法实现联机操作,移动存储器无法正常联机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IC卡识别技术相比,在每次实用识别时候都需要人为刷一次,因此本发明专利具有一次识别无限随机无操作认证识别的优点。用于自己的安全控制使用于加锁安全控制自有的信息完全,可以用于计算机开机,移动存储设备等识别开机,这样实现了无操作加密认证。
附图说明
图1针对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加密方法基于移动存储器应用时候结构示意图。
图2针对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加密方法基于移动存储器应用时候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为便于说明该方法的技术特点,该装置是该方法使用的一个案例,如图一,可以通过随身携带智能终端识别并加密的该移动存储器,该移动存储器包括:无线识别体发射端1、无线识别接收端2、移动存储体3。无线识别体发射端1可以是智能终端或Wifi模块、蓝牙模块。当带有无线识别接收端2和移动存储体3通常作为一个设备集成在一起。当该设备接入电脑后,无线识别接收端2处于接收信号状态,当无线识别体发射端1靠近无线识别接收端2,无线识别接收端2识别无线识别体发射端1的无线信号并做比对,如果比对失败,设备将继续搜寻信号,如果比对成功,则无线识别接收端2将打开通路识别移动存储体3,并通过无线传输通道把智能终端内的应用软件APP内设置好的密码传输给移动存储体器,移动存储器接收到密码后内置在移动存储器内的加解密芯片解密移动存储介质内的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正常操作,如:读写、修改等,同时继续检测信号,一旦信号消失,无线识别接收端2将关闭移动存储体3。
使用流程图如图2
首先移动存储器接入设备上电后,存储体内置蓝牙模块检测配对智能终端内蓝牙模块,检测配对蓝牙模块正确后,智能终端内安装的密码管理APP发送设置好的密码给对应的移动存储器进行密码验证,移动存储器验证密码后解密存储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正常访问操作。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例。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加密移动存储器的无线密码传输方法。该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的应用如: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管理应用(APP)进行密码的设置修改工作,密码设置完毕后通过无线传输通道传输给指定的移动存储器,实现对存储数据的认证解密。因为密码设置完毕后记忆在智能终端APP内,每次开机认证后自动传输给加密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解密,因此采用该技术方法后使用加密存储设备时无需记忆密码或输入密码即可对移动存储器上数据加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